原型:黃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
所藏:葉萬法舊藏
尺寸:57.5x44.2cm,座高53cm,通高119.5cm
收錄:《明式家具珍賞》P48
南官帽椅,因搭腦和扶手與椅柱結合做成不出頭的圓角,流行於江南地區而得名。此椅黃花梨木質,屬典型明式家具,造型簡練,法度嚴謹,比例均衡適度。整體造型簡練雅致,各細部處理纖細靈巧,柔婉秀美。其線條曲直相間,方中帶圓。搭腦委婉柔和,不露線角,卻體面分明;背板呈「S」形,浮雕螭紋開光。坐面造軟屜,下壺門券口,邊沿起陽線,步步高式管腳棖。腳棖棄圓取方,平易中略加變化。此椅未有一刀之雕飾,以結構取勝。
上體材圓而挺括,下體形方而中正,整體勁挺中有圓渾,品格不俗。此椅設計簡約,結構協調,製作考究,給人以雋永大方之感。此椅看似平淡,卻盡含機巧,工料皆精。木料硬潤,顏色不靜不喧,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設計巧妙簡雅,其特點非在裝飾,而在構件細巧,彎度合宜,極具藝術價值。
此椅包漿厚潤,端莊靜穆,精美至極,將明代家具中沉靜素美、動靜相宜之感微妙融入,堪稱經典之作。
黃花梨家具始於明代晚期開始流行,於清初至乾隆時期百餘年間進入生產的黃金時代,其以「明式」命名,系因絕大部分古家具的斷代都是由製作手法提煉成「符號」而稱呼,因此明式家具絕非明代製作之意。如明人範濂《雲間據目抄》一書載:「細木傢伙如書桌、禪椅之類,予少年時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韓與顧宋兩家公子,用細木數件,亦從吳門購之。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於郡治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矣。紈絝豪奢,又以櫸木不足貴,凡床廚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極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說明黃花梨家具於明代晚期方始興盛,且流行於江南、蘇州地區之史實。嘉慶以後黃花梨家具,因資源的匱乏而幾乎不再製作,同時紫檀、紅木家具的流行,漸有取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