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功,取決於個體的成功智力

2020-12-13 青小禾教育文集

01 第十名現象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學業上優秀的孩子,其之後的職業生涯卻表現平平。

浙江省杭州市天長小學的周老師談到了「第十名現象」,即小學時成績在十名左右的學生,其中有不少人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成就優秀;相反,有些當年成績在前三名的優秀學生反而成就一般。

這一現象全不全面暫且不說,但至少說明一點,學業成就的高低並不百分之百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

02 光有學業智力還不夠

與「第十名現象」相對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學生的學業智力只能對學生的成績與分數產生作用,並不能使學生在學校以外的生活和工作中勝出。

大量的實驗和研究證明,一個個體要想在生活和事業中取得成功,僅憑學業智力是遠遠不夠的。

1921年-1923年,美國心理學家託爾曼選擇了1528名智商超過130的中小學生為調查對象,在1921年-1960年間進行了多次的家庭訪問、學校調查、座談、心理測驗等。後來西爾斯等繼續進行這些研究,發現隨訪之後的結果表明,這批超常兒童成年後進入各行各業,其中一些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獲得傑出成就。

因此,神童固然有他的天賦使然,但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僅僅依賴於他的學業智力。

03 成功智力

1996年,斯滕伯格在《成功智力》一書中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論。在他看來,所謂成功智力是指用以達到人生中主要目標的智力,使個體以目標為導向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是對個體的現實生活真正起到舉足輕重的智力。

斯滕伯格強調,智力不應僅與學業上的成功有關,更應同生活中的成功緊密聯繫。生活裡的成功智力是個體用創造和實踐的能力去適應環境、選擇環境和塑造環境,並最終成功。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與實踐性智力,這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三方面的智力協調互動、平衡發展,才能最有效地發揮成功智力的效能,實現學習和工作的目標。

04 啟發和思考

依據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我們相信,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只要找準自己的坐標,都能發揮自己的潛力,發展成功智力。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所推崇和培養的智力主要指向學業成績,卻難以指向他們在未來生活及事業上取得成功。

也就是說,傳統教育過於關注學業智力,卻忽視了對學生一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

因此,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特別是在人工智慧時代,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和創新意識尤為重要。未來的時代需要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人才,因此,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應該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由、自主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主動性,不斷發展其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使他們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相關焦點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
  • 斯騰伯格的成功三元智力介紹
    ,既不靠IQ,也不靠EQ,而是取決於您的成功智力。」首先,斯騰伯格用「成功智力」的概念,賦予了智力以新的含義。所謂成功智力是用以達到人生中主要目標的智力,它能導致個體以目標為導向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是對個體的現實生活真正起到舉足輕重影響的智力。
  • 為什麼當年學習好的人最後都沒有成功:心理學探秘「成功智力」
    認為他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是當大家都進入社會後,那些不如他的學生往往有著更好的工作,獲得成功,而他卻一直表現平平,這樣的例子或許在我們身邊都不難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了學業的優異並不能夠決定一個人最後能否走向成功,還要取決於我們今天要講的「成功智力」。
  • 智力三元論:成功的人生,需要具備三種智力和能力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在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論,又叫做成功智力,即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具備的三種智力,它們分別是:分析智力,創新智力,體驗智力,這三種智力需要相互補充平衡,缺一不可。所以分析智力會隨著學歷的升高而提高,特別是數學和理工科學生,但良好的分析能力僅僅是智力的一個方面,僅僅具備分析能力可能會造成眼高手低的情況出現,所以歷年那些高考狀元,奧數第一名之類的學霸,除在學術領域以外,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都會比較平庸,原因就是因為他只具備了一種智力。
  • 是什麼在阻礙我們成功?智力或是運氣?答案在這裡
    於是找來各種智力測試,想證明自己的智商沒問題。《異類》的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認為,人們的智商在120以上就基本夠用了,超過120之後智力就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曾有科學家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試圖找出天才的大腦和我們常人在生理上有什麼樣的不同。
  • 基本歸因謬誤:成功取決於環境還是個人品質?
    我們認為參軍的人勇敢且愛國,但正如我之前所寫的,沒有證據表明個人在勇氣和愛國主義方面的個體差異可以預測應徵入伍的行為。事實表明,經濟、教育和家庭背景因素能更好地預測一個人是否參軍。2. 我們認為一個人要提高意志力來實現目標。然而事實上,成功與持久的意志力關係不大,更多的是與環境和習慣等相關,要從一開始就儘量減少一個人對意志力的需要。
  • 情商也是一種成功的保障,在馬雲的成功中情商的作用毋庸置疑
    作為一種「情緒智力」,情商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馬雲長相不討喜,智力上也看不出有過人之處,大概率他的小時候根本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一個不被看好的普通孩子。就是這樣一個人,打造出一個震撼世界的網際網路帝國。
  • 杭州安吉路學校著重挖掘學生的「成功智力」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斯騰伯格有一個成功智力理論,認為智商不過是一種「呆滯」的智力,而注重個體生活綜合能力的「成功智力」才是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從2000年開始,學校通過課題研究在實踐中運用「成功智力」理論,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學生在自信的心理狀態下發揮出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有一學生各方面表現都一般,對自己缺乏自信,唯獨讓他自豪的是他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貝殼。
  • 愛生活:所有成功的秘訣取決於我們的思維方式
    思想決定行動,所以,所有能力、所有成就、所有成功的秘訣取決於我們的思維方式。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必先修身,然後才能做事,我們自身的修養程度決定著我們的成就水平,反過來,我們的修養水平取決於我們的思考內容。我們總是忽略自身的思想內涵。擁有思想的唯一途徑是認識思想,而且只有我們認識到所有思想都源自我們自身內部這個道理,我們才能開始真正認識思想。
  • 成功80%取決於情商,如何培養孩子高情商
    導語:高情商的孩子更加容易成功,也更加讓人喜歡。根據研究多數成功的人智商佔20%,情商佔80%。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注意到情商對孩子的重要性,將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上,而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培養。恰恰幼兒時期又是情商培養的關鍵期。可以說錯過了這個時期,等一千年也沒有用了。今天我就對孩子如何培養情商談談個人見解。
  • 智力是在社會中取得成功的能力,那麼智力是怎麼提升的?
    我們每個人的智力水平都可以不斷提升的。說到智力,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定義,「智力是建立新概念,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智力是面對新問題和新情況時,調整自我心理的能力」,「智力是在社會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有的直接說「智力就等於智商的分數」。
  • 人生路上,你能不能成功,取決於你相不相信自己能成功
    也許,在別人眼裡,職稱英語過關並沒有什麼,或者說這不算什麼成功。但在我眼裡,那如煉獄般的三個月,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考試過了關,而是讓我明白了一件事——無論幹什麼,只要你想做,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做到,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你的成功。一段路,只有開始走了才可能到達終點。你想要的成功,只有開始實施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獲得成就的大小,則取決於你信心的大小。
  • 成功獲得財富取決於兩點
    如此一來,潛在意識必將朝此目標前進,喚起積極主動的力量,一鼓作氣地奔向成功。你相信嗎?是否能夠成功實現財富目標,其實差距並不在於大的形勢,而只在於一些看似微小的習慣上:每天多花5分鐘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在你最疲憊的時候也能完成工作的最後一環而不是拖到下一天。
  • 不同人生階段對成功的理解
    人生不同的階段對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健康活著很重要,卻稱不上每個人生階段最大的成功。青少年最大的成功是努力學習使自已登上更高的平臺。這是人生起步的關健十幾年,個人智力、努力程度、學習習慣、教育環境等因素都對最終成功與否起著主要作用;這是家長滿懷期盼的十幾年,昂貴的學區房、艱辛的陪讀書、吸錢的補習班……這些都是壓在父母身上的重擔,孩子教育儼然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然,不可能每個學生最終都能考上國家最高學府。只要自己努力了,根據個人實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繼續努力,這就是青少年時期最大的成功。
  • 成功的終極奧義:成長型思維顛覆傳統成功學,讓你的人生積極向上
    張立憲在節目中曾說,成功學最大的特點是不管用,但它能讓你興奮,所以人喜歡時不時地「吸上」那麼一口。以我們對成功學的固有認知,難免用消遣的心態看待它:人生中會出現失意與頹廢,情緒會變得消極。現在社會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簡單的欲望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人對成功的渴望近乎「魔化」。人對成功趨之若鶯但人生而不同。從出生開始因為遺傳基因不同,便決定每個人樣貌不同,環境不同,智力不同。有的人抱怨出身,故步自封,結果惶惶不可終日;有的人卻從不放棄自己,努力成長,勇於攀登人生巔峰。
  •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
    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 丹尼爾·戈爾曼和約翰·梅耶認為情緒智力包含5個主要領域:情緒覺察、情緒管理、自我激勵、情緒驅動和人際交往等能力。本情緒智力量表將從5個維度來測量你的情商水平,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 個體雜合性成功預測沙漠龜易位
    個體雜合性成功預測沙漠龜易位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8:29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Peter A. Scott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高考成功等於人生成功?考上大學是人生努力的終點嗎?
    這時候我們都認為,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都在高考裡。高考成功意味著這也有成,生活順遂,家庭幸福。對於自稱小鎮做題家的人們來說,高考成功,意味著看到了王子和公主結婚,童話結束了。高考一直被認為是人生的轉折點,為什麼有這麼多在這個節點上完美作答的學子們卻不能給自己的人生交一份相對滿意的答卷,我們或許可以從小鎮做題家的成長軌跡中看出些必然。
  •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論
    區分有毒和無毒植物是從事狩獵、採集的部落人們的重要能力,而就業面試則是工業化社會的一種重要情境智力,他們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斯滕伯格的理論得到了對大腦前額葉受損病人的研究結果的支持。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學家,因為偶然的事故前額葉受損,痊癒後他雖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數,卻不能繼續他的工作。他能按指示程序進行工作(如開車),但缺乏適應環境的能力。
  •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取決於你做了什麼
    因此,窮人一定要記住: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要想像富人那樣成功,必須學會開發新思維。 窮人總是覺得房地產和股票是最好的投資選擇,不耽誤工作,也可以輕易投資,同時持有穩定的收入,同時夢想一夜之間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