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限制二本及以下學生考研!」
這是湖南文都考研小班長近期在一些考研資訊公眾號上看到的文章,瞧瞧,能說這話嗎?
在這教育已經相當公平和透明的情況下,還有這麼極端的想法?不知道這些優越感是在哪裡找到的,可以沒有事實依據的張口胡來。
大家都是憑自己實力,考上自己的理想學校,那吃過的苦、熬過的夜是自己拼著命扛過來的。這番言論無關立場問題,明顯是赤裸裸的「偏見」。
其實關於「偏見」這個問題,每屆考研的同學們最關心的還是怕自己的本科出身不好。想考985/211名校,即使考研初試成績還可以,但是複試的時候難免會遭受歧視而被刷。
關於這個問題,導師們是怎麼看的呢?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看完之後有什麼想法呢?
其實985/211確實是一種光環,高中時期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人家狠下了功夫,所以跑在了前面;而現在,大家卻重新站在了一起,足以證明自己很優秀,自己大學期間沒有荒廢。
同樣的問題,只要回答的答案足夠驚豔,足以引起導師們的注意,就能造成強烈反差。
那麼我們如何變得更優秀,更討導師們喜歡呢?接下來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學姐學長們的建議吧~
@桃子學姐:我的考研規劃?其實估計寫了很多吧。從一開始的院校選擇,到後面每一科的複習我都做了一個規劃。我是覺得只有規劃好了,你才能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不至於到後期手忙腳亂。巧的是,複試時,老師問我的英語問題就是關於我的規劃,這當然就很簡單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止是考研,任何事情如果想要做成功,沒有規劃當然是不行的,而且這還你有助於學習能力的培養。
這個時候就需要你自己的學習能力了,可以給自己制定各種學習規劃,這個時候就不用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啦~
能力是一步步鍛鍊而來的,先養成習慣,再讓習慣塑造自我。
曾有一個HR這樣評價名校的學生:
換個角度想想,複試的老師們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呢?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 彌學姐:因為考研過程中,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我的精神狀態一直不是很好。在複試的時候,可以看出個別老師對我是有些不太滿意的。幸運的是,我初試成績是第一,英語口語也不錯,最終並沒有因為個別老師的不滿意使我落榜。
@ 馬學姐:成功歸於努力和幸運吧!被錄取後聽說,和我一起競爭的那位,有GX,要不是我初試成績較高,複試是第一,估計就被刷了!
從上面兩個學姐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成績永遠是王道,但是高分成績怎麼來,還是離不開努力,所以大家現在一定要好好努力吖~不到最後一刻永遠不知道結局是什麼!!
在複試的過程中,考試考察的是每個人的綜合素質,每個因素都有可能影響你的考試結果。如果說考研中擁有「歧視」,那歧視的絕對是你的劣勢。
這位老師話,聽起來是不是挺有道理的呢?
985的學生和普通院校的學生相比,四年不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造成了咱們之間的差別。但是並不能說普通院校的學生就一定不如985/211的學生。
比如說:你是一個雙非院校的學生,但是英語過了八級,你考到了國際的註冊會計師證書,必定會讓所有的導師對你眼前一亮。
最後,還是那句話:只要實力足夠硬,一切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