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爭做奶業振興「排頭兵」
內蒙古是奶業主產區,全國五分之一的牛奶源自內蒙古,是全國名副其實的「奶罐」。呼倫貝爾的緯度與加拿大基本相同,都地處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因此造就了這裡的奶源質量高。
呼倫貝爾市草原面積993萬公頃,水草豐美,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是一塊天然的、無汙染的大牧場,苜蓿、燕麥等作物種植面積廣,並處於「黃金玉米帶」上,發展奶業條件優越。
農墾奶業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坐在蒙古包裡,喝一碗熱氣騰騰、放著黃油渣子的奶茶,盛一碗烏日莫拌著白糖和炒米,左手一塊奶皮子,右手一塊奶豆腐,面前放著一盤子奶幹……內蒙古的美食榜單中,奶豆腐、奶皮子、稀米丹、酸酪蛋、奶酪等奶製品皆榜上有名,成為讓人魂牽夢縈的「內蒙古味道」,而這些舌尖上的美味都離不開原材料——牛奶。
近兩年,為實施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著力提高奶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奶業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實現奶業振興,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作為奶產業的國字號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2019年成立了由總經理擔任組長的推動奶業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召開23次會議專題研究奶業振興工作,重點在提供土地資源、釋放牧場存量、新增基礎設施、增加奶牛存欄、建設飼草基地、保障奶源供給、推出終端產品、打造本土品牌、健全防疫體系、培育優良畜種10個方面持續發力,在推動墾區奶業振興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依託奶業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奶業振興之路。
9月7日,呼倫貝爾農墾那吉屯乳業有限公司5000頭全群奶牛示範牧場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該項目是集奶牛養殖、肉牛養殖、良種培育、飼草種植、飼料加工包裝、乳製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專業現代化國有屬性股份制企業,4月啟動立項,預計總投資2.2億元。項目規劃佔地面積758畝,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計劃2021年底完成5000頭全群奶牛智能化示範牧場建設任務,以養殖紐西蘭荷斯坦牛為主,預計可年產鮮奶3萬噸,年生產總值可實現1億元。同時,該項目投產後,將有利於集團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農牧結合,以牧為主,多元發展的新格局。
高品質原奶確保奶源安全
初冬的呼倫貝爾被皚皚白雪覆蓋,把草原、森林、大地都染成了一片白色,銀裝素裹的大草原將北國冬日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此時此景讓人想起了宋代詩人陸遊《幽居即事九首》中的詩句,「小磑落雪花,修綆汲牛乳」。
時值午後,採訪組一行來到拉布大林農牧場105隊的犇騰養牛場。剛剛走進擠奶大廳,我就被眼前整潔的場房震撼到了。寬敞明亮的擠奶大廳裡,40頭奶牛在安靜地等候擠奶,這裡採用的是魚骨快放式擠奶機。奶牛閒庭信步地走上擠奶機,每一頭奶牛都有自己的「站位」,它們的信息被傳輸到微機裡定位所在的位置。
「如果奶牛生了病,生理指標會有變化,通過奶量變化就會及時被發現。我們經過檢測手段確診後及時將生病奶牛進行隔離。這些科學手段,可以立即發現問題原奶,迅速實現『責任到牛』。」拉布大林農牧場畜牧業管理部部長張平說。
在對奶牛進行規定流程的清潔之後,由機器自動進行擠奶。擠奶機緩緩轉動,奶牛神情安然。姚國林師傅告訴記者說:「在擠奶過程中,奶牛站在同一個位置上,這樣就增強了它們的安全感,奶牛情緒穩定有助於奶量的增長。」
在現場,記者看到,擠奶前,工人師傅會對奶牛進行清洗,保證牛奶的品質。張平說,奶牛在擠奶之前,要先進行牛體清潔和消毒,然後由仿人手機器進行擠奶,儘量不傷害到奶牛泌乳。擠完奶之後,還要對奶牛進行再一次清洗並做好記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能夠得到高品質的原奶。同時,一旦原奶檢測出現問題,能夠迅速找到問題牛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
擠奶大廳裡,關鍵位置均安裝著監控攝像頭,實行24小時監控,確保擠奶流程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記者發現,這個擠奶廳為了確保奶源安全,擠下的牛奶通過管道直接進入儲奶罐,避免接觸汙染源,實行全封閉運輸,確保了原奶的品質與衛生。
「421模式」推進畜牧業轉型
有「牧場之王」美譽的紫花苜蓿、細嫩芳香的鹼草、營養豐富的燕麥……在105隊的農牧場,這些營養豐富的牧草隨處可見。一個大棚裡,飼草料堆積如山。這可是奶牛喜歡吃的上等「營養餐」。
工人師傅把粗料和精料稱重,按照比例放入攪拌車內。不一會兒,攪拌均勻的飼料流了出來,進入奶牛食槽。奶牛們俯首進食,吃得香甜…… 營養師根據奶牛的營養需求,科學配比營養餐。正在忙碌著餵牛的金花告訴記者,這裡的奶牛都是荷斯坦和三河牛的品種,她們嚴格按照養殖場的標準進行飼養。
沒有優質的奶牛,就沒有優質的牛奶。針對以往人畜不分這一情況,該農牧場找準畜牧業工作切入點,採取統一青貯飼草供應和飼餵模式,統一防檢疫診療,統一育種提高繁育和受胎率,統一擠奶、飲水和清理糞汙,同時,採取分戶經營、分戶核算,自負盈虧的 「421」 經營管理模式,廣泛動員鼓勵職工進場飼養。
110隊隊長史明江說:「現代化牛場的使用,讓職工看到了希望,穩定了人心,改變了被動賣牛的局面,而且生產隊環境從髒、亂、差變成了整、淨、齊,大家拍手稱讚。」 通過採取「421」 經營管理模式,解決了交奶難的問題,穩住了奶牛養殖業,實現了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規模化養殖方式的轉變,堅持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解決了多年來困擾人畜分離的難題,生產隊環境衛生得到根本改善,「綠化、美化、淨化」實現有效覆蓋。
120隊靈活就業人員趙霞,家裡有大小牛130頭,其中70頭產奶牛,為提高奶牛養殖質量,增加收入,特地搬遷到105隊規模化養殖場飼養奶牛。「現在我在『421』牛場養奶牛真幸福,沒有了起圈、添草、飲牛、交奶等繁重的體力活,以前在家自己養牛時兩三個人幹的活兒,現在1個人1個多小時就能幹完,在奶廳擠完牛奶就可以離開去幹家裡的活兒,真是省時、省力、省心!」 趙霞興奮地說。
2019年,拉布大林農牧場牛存欄較2018年度增長14%,畜牧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通過主動宣傳、引導,細化牛場管理,強化成本管控,職工群眾收入不斷提高。2019年,88戶飼養的1085頭奶牛,僅交售牛奶一項收入就能達到1100萬元,比2018年提高375萬元,確保了職工增收。
記者手記
好奶源成就優質奶產品,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全心打造從牧場到舌尖的奶業全產業鏈安全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牛奶和奶產品,讓放心奶走進千家萬戶。
「風吹草低見牛羊」,餐桌的安全,離不開牧場的質量。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的每一個牧場,都裝上了可視化的監測設備。牧場餵料擠奶,儲存、運輸、加工等每一道工序都全程可視,也讓廣大的消費者安心。為了保證市民餐桌上每一杯高品質牛奶的安全放心,呼倫貝爾農墾集團重點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飼草種植,讓「糧倉」變成「奶罐」,為乳製品升級「餵好料」。鄉村興則奶業興,農業強則品質強,這是提升墾區奶業整體品質的根本保障。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在打造奶業振興「排頭兵」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三河牛良種繁育中心首次試驗生產三河牛性控凍精細管,通過了三年一次種畜禽生產經營驗收,向牧區提供三河牛後備種公牛137頭。呼倫貝爾羊種羊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生態草牧業示範區建設各類牧草面積15.2萬畝,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成立了生態草牧業工程實驗室,草牧業內蒙古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獲自治區發改委認定。農墾集團奶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標準化、規模化牧場已成為奶業發展的主流。
勤勞樸實的農墾人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種著希望,創造著屬於墾區人的高光時刻。
來源:《呼倫貝爾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