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 20:25:59
本文選自「每日經濟新聞」。
在天貓開店5年後,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Costco(開市客,COST.US)宣布在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落戶上海閔行,將在8月27日開業。今年以來中國商超業風雲變幻,選擇在這個時機進駐,Costco步入了一個刀光劍影的修羅場。
Costco實行會員制模式,消費者需要預先支付會員費(正式價格299元)成為會員後才可進店購物。付費會員模式最開始由沃爾瑪(WMT.US)旗下的山姆會員店於1996年帶入中國,同期進入的還有麥德龍、普爾斯馬特等,但他們在後續發展中都經歷了挫折,或取消付費會員制,或退出中國市場。目前只有山姆會員店仍在堅持付費會員制,會員費最低260元。
問題是,被電商慣壞了的大陸消費者,能不能接受逛超市前得先「交錢」?
在全球擁有770家門店的Costco一直以來都主打大件、高性價比的產品,水泥地、大貨架、大包裝……在上海的門店也延續了其一貫風格。
據第一財經援引Costco方面表示,其門店內所有商品均以原裝貨盤運送,並陳列於簡單的賣場環境中,這樣能更高效的存放及轉移商品至銷售區域。此外,賣場為自助模式,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以空紙箱包裝。
Costco在美國的店大都開在地價便宜的郊區,這得益於美國汽車保有量比較高,周末開車去囤貨,但在中國就不同了。流動人口、單身人士多,家庭結構小,對大件商品的需求沒有這麼大。山姆會員店落戶中國23年,目前也只開出26家店。
Costco北美有四種會員收費標準,最便宜的是60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元左右。上海店收費是299元,和山姆會員每年260元的會費相比,Costco的會費沒有優勢。
大型賣場一般有數萬個SKU,但Costco門店只有3400~3500個SKU,山姆會員店也只有4000個左右。Costco大部分商品的毛利率只有10%~11%。
財報顯示,目前Costco全球會員共計9430萬,其中包括5160萬付費會員。2018財年會員費收入31.42億美元,總利潤是31.34億美元,淨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會員費。Costco北美會員留存率高達90%。而據山姆會員店2018年11月發布的新聞稿,其在中國有超過220萬名會員,核心會員續卡率超過80%。
Costco儘管在全球甚至亞太地區都取得了成功,但它還沒進入過像中國大陸這樣電商超級發達的市場。比如價格能否低過天貓、京東和蘇寧?大包裝大分量是否會給消費者造成負擔?比如能否吸引習慣躺在床上收快遞的消費者來到門店?
外資零售有人撤退也有人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costco的老對手山姆會員店在上海開出了第二家店——青浦店,這距離其上海第一家浦東北蔡門店營業已過去9個年頭。市場認為,這是山姆會員店為應對Costco而進行的提前布局。
中國第一家山姆會員商店於1996年8月落戶深圳,成為大陸地區首家會員制超市。目前,中國25家山姆門店分別坐落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等地,上海青浦店是第26家門店。
1995年,當家樂福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時,中國還沒有現代化的連鎖超市。這家法國零售企業在很長一個階段,都是中國零售企業學習的對象,其佔據了中國大賣場市場第一很多年,直到後來被大潤發超越。
中國商超的競爭從來沒有今天這麼激烈。6月23日晚,蘇寧易購發布公告,宣布斥資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家樂福在進入中國後的第24年黯然離場。家樂福中國在2017年和2018年合計虧損達16.77億元。
同樣是在6月,德國零售巨頭ALDI(奧樂齊)悄然現身上海,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和閔行區古美街道分別開設門店。奧樂齊是歐洲最大的幾個零售商之一,在全球有超過一萬家店鋪,被稱為「窮人的超市」。不過據部分來自德國的消費者稱,上海店的價格比在德國的高。
2019年,商超行業還經歷了這些大事:
1,據北京商報報導,2019年以來,沃爾瑪在華關閉超過15家門店;
2,麥德龍屢屢被傳出售在華業務。據21世紀經濟報導,此前參與競購的分別是京東(JD.US)、騰訊(00700)支持的B2B食材服務商彩食鮮,騰訊支持的物美,以及阿里巴巴(BABA.US)支持的蘇寧易購;
3,上海高島屋官方宣布,將於8月25日終止營業;
4,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NITORI集團近日在滬宣布,到2032年,計劃在中國大陸開店1000家。
晚來20年的Costco,將改變中國消費者的習慣還是被中國消費者改變,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