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大麻、海洛因這些傳統毒品外,一些新精神活性物質或麻醉藥品被涉毒人員濫用,這些物質被稱為「第三代毒品」或「實驗室毒品」,其社會危害性不容小覷。
近日,廣州白雲警方在深入開展「颶風2020」、禁毒「兩打兩控」專項行動中,破獲一宗特大跨省運輸販賣毒品案。
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白雲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繳獲毒品「搖頭丸」12.74公斤、「飛仔」737克(共約5萬粒)以及毒資人民幣20餘萬元,成功摧毀了這一跨省運輸販賣毒品網絡。
案中案牽出「大魚」
2019年底,白雲警方通過對已破獲的一宗案件進行深入研判分析後發現,一名廣東籍男子曾某(40歲)十分可疑,他與多宗涉毒交易都存在關聯。在進一步調查中,警方發現,曾某背後可能涉及一個跨省運輸販賣毒品的犯罪網絡。白雲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同時啟動跨區域警務協作機制,聯繫外省警方共同展開偵查。
通過一段時間的偵查,警方逐漸摸清了該運輸販賣毒品網絡的成員結構、特徵及交易規律。由於疫情原因,該團夥在今年上半年一度沉寂,直到7月左右,按耐不住的嫌疑人開始有活動的跡象。專案組掌握到,曾某已經聯絡好「上家」拿貨,同時準備前往廣州市番禺區進行交易的重大線索,這正是收網的大好時機,於是警方立即全面展開布控,一張大網悄然鋪開。
精準「狙擊」,9人落網
7月底,在上級公安機關的協助下,白雲警方聯合屬地警方,兵分多路展開收網行動。
當天下午,曾某在廣州市番禺區某醫院附近與買家完成了交易,雙方各自驅車離開。一心想著數錢的曾某沒有想到,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警方的監視之下。
見時機成熟,警方迅速部署對相關嫌疑人實施抓捕:在交易現場成功截獲買家駕駛的一輛外省車牌小車,一舉抓獲車上4名嫌疑人,繳獲毒品「搖頭丸」「飛仔」共4袋約1萬餘粒;另一邊,曾某也在番禺區某路段被民警抓獲,並在其車上查獲毒品「搖頭丸」「飛仔」一大袋約1萬粒,以及現金人民幣8000元、手機2部等物品。
隨後,專案組民警分別在南沙區東湧鎮抓獲曾某拿貨的「上家」郭某(女,45歲,廣東人)等2人,在其住處繳獲毒品搖頭丸共10公斤約3萬餘粒;在海珠區抓獲涉案人員鄭某(女,47歲,廣東人),追回涉案毒資人民幣20萬;在外省抓獲幕後買家鍾某(男,32歲,江西人)等2人。
至此,該涉毒團夥共10人落網。
經調查,曾某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他向郭某等人拿「貨」後,轉手賣給外省的鐘某等人,並按照貨款數額抽取一定比例的「辛苦費」。
目前,嫌疑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毒品知多D:「飛仔」和「搖頭丸」
「飛仔」學名尼美西泮,又稱「一粒眠」,俗稱「紅五」「K5」,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等症狀,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是一種強效鎮靜安眠藥,過量服用則會出現心臟受壓、昏迷等症狀,甚至導致死亡。
(「飛仔」)
有不法分子聲稱,「一顆眠」和其他毒品並用,就能「晚上可催眠,白天更精神」,有一種解「嗨」的作用。但事實上,當「飛仔」與其它毒品一同被吸食時,會加劇毒副作用,對人的神經危害更大。
服用「飛仔」後會產生嗜睡、疲倦、意識模糊、記憶中斷等現象。許多不法分子將其當做強姦藥、迷藥使用,對社會危害極大。
「搖頭丸」(MDMA)系苯丙胺類興奮劑藥品,具有精神致幻作用,服下會讓人感覺到興奮和快感。
(來源:廣州禁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