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
空氣中瀰漫著各種月餅的香甜氣味。
一群愛心媽媽自發組織起來,
在家陪孩子動手做月餅,
讓孩子感受中秋文化,
過一個節日氣息濃烈的中秋節。
9月24日中午,她們一口氣做了三種月餅:蛋黃酥、蘇式小鮮肉、南瓜豆沙月餅,可甜可鹹。
中秋將至,愛心媽媽和孩子一起做月餅
自製蘇式小鮮肉月餅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肉。」當蘇式小鮮肉月餅從烤箱中出爐時,8歲的瑤瑤禁不住咬了一口,酥皮,鹹味,入口鬆軟。品著自己做出來的月餅時,覺得比外面買的好吃很多倍。
仔細端詳,發現——
外層是層次分明的酥皮,說它酥,卻隱含著幾分脆;說它粉,又潛伏著幾分韌。用的肉餡真的跟肉包子、生煎包餡有得一拼,肉汁在烤制過程中滲到酥皮裡。
24日中午,慈欣和她的廚娘們相約在一戶人家的廚房裡。這是一群媽媽自發組的群,為孩子和家人精心烹製花式餐。她們身份多樣,有教師、醫務工作者、事業單位員工、白領和商界老總,也有全職媽媽。她們在這方小天地發現美、創造美,花式練廚藝。
慈欣提前備好了食材,列好了清單。這一次,她要和大家帶孩子一起做三種月餅,分別是蘇式小鮮肉、蛋黃酥,還有南瓜豆沙月餅。
她早在一個月前,就買來了「小鮮肉」印章。當慈欣把在家裡和好的麵團拿出來時,小朋友們覺得很新鮮。戴上一次性手套,悅悅摸了一下,油油的,滑滑的,手感很是細膩。
水油皮麵團——
慈欣說,是用麵粉參入豬油、糖粉,再加水混合柔光做成的,蓋上保鮮膜醒發30分鐘。油酥則是用低筋麵粉和豬油按比例混合,保鮮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
小鮮肉月餅之所以皮層酥鬆,色澤美觀,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松酥,關鍵環節是調製地道的鮮肉月餅餡,以及製作酥鬆的餅皮。
打開盒蓋,孩子們聞了一下肉餡,噴噴香。「這種肉餡,是用豬肉餡、生抽、鹽、雞精、澱粉、糖粉、香油、香蔥、榨菜等調製而成的。」慈欣說。
餡料調好以後,就開始和面。一名媽媽說:「做月餅講究的是酥軟香脆,一般的和面方法是不行的。你們小孩子經常不做飯,手裡頭哪能掌握面的軟硬。」
和面
可很多小朋友還是躍躍欲試。和面的時候摻入了一點香油,媽媽說這樣和出來的面既不粘手,做出來的月餅又很鬆脆。水油皮包裹油酥,擀成牛舌形捲起,2-3次後擀成圓形,包起肉餡,收口。
最讓小朋友開心的,是給月餅印上鮮紅的印章。烤盤上放置著一排月餅,瑤瑤拿起用食用色素調製的「印泥」,給一個個月餅蓋上紅印章,接下來就是將月餅放在烤箱裡烤制20分鐘。
印上喜歡的卡通圖案
人見人愛的蛋黃酥,是經久不衰的酥皮點心,也是臺式月餅的代表。蘇式餅皮包裹豆沙,當中是一顆燦黃流油的鹹蛋黃。
對「醒」好的餅皮——
彈一彈、拉一拉,能從聲音和餅皮孔洞看出「醒」到位沒有;
取一點餡料聞一聞,就能知道味道對不對。
「製作水油皮和油酥,雷同於鮮肉月餅的餅皮。鮮鹹鴨蛋磕蛋取蛋黃,噴灑高度白酒,放入烤箱180度烤5分鐘。」慈欣說,「用鮮鴨蛋黃,取黃烤制,製作出來的蛋黃酥油沙度最好。」
團豆沙,是小朋友們最開心的環節。瑤瑤學著大人的樣子,用紅豆沙包裹鴨蛋黃,碼成大小一致的球形。水油皮包裹油酥,擀成牛舌形製作酥鬆餅皮,再包裹豆沙蛋黃。
在蛋黃酥表面刷上一層雞蛋黃液,孩子們玩瘋了,最後撒上熟黑芝麻。放入烤箱烤制30分鐘。
出爐後,小朋友們嘗了一口:層層酥脆,餡心綿軟,蛋黃醇香,每一口都超滿足。
製作蘇式小鮮肉月餅
另一款讓小朋友們愛不釋手的南瓜豆沙月餅——
是一款健康無油的新式糕點,蘇楨將南瓜去皮切塊蒸熟,待涼使用。再混合南瓜泥、糯米粉、麵粉,和成軟硬適中的麵團。分成若干劑子,每一份裡包裹豆沙餡,封口。用月餅模具壓形,涼水上鍋蒸。等第一鍋小鮮肉月餅放進烤箱後,南瓜豆沙月餅也蒸熟了,微涼後取出。孩子們紛紛在上面印上米老鼠等卡通圖案。
和孩子一起享受做美食的快樂
「以往孩子只能通過電視或者網絡了解到各地方的中秋民俗活動,無法切身體會。」悅悅媽媽說。月餅做法簡單易操作,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吃。
此外,自製冰皮月餅的整套製作材料都可以通過網上商店購買,家長與孩子儘管享受製作過程的樂趣即可。
燦黃流油的鹹蛋黃
「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對卡通的造型非常感興趣,相信以後更多的小朋友加入我們的活動,讓他們和媽媽一起參與彼此的快樂人生。」在蘇楨看來,烘焙特別適合小朋友們參與。而且做月餅的用料簡單,製作程序也不複雜,孩子可以和媽媽一起享受烘焙帶來的樂趣。這個樂趣不僅僅是做出了美食,過程中也是妙趣橫生、歡樂無比。
作為廚娘群的發起人,慈欣深諳各種美食。
慈欣介紹——
如果不用烤箱,一口平底鍋或者蒸鍋也可以做出美味的家庭月餅。
蘇式月餅用平底鍋小火兩面慢煎也可以完成,蒸鍋的話南瓜糯米月餅、冰皮月餅,以及我們常吃的面月餅都比較好操作。
很適合與孩子一起動手,與孩子一起發揮想像力,還可以用家中有的小容器,做出形狀各異的月餅。
徐報融媒記者:徐曉旭/文 劉冰/圖
編輯:吳曼
見習編輯:佀小暉
責編: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