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 前 言
很多父母都有過學英語的經歷,而他們經常抱怨:學英語太難了,單詞記不住,學了就忘; 語法學不會,做題做不對;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大學都學不好;
學了十幾年,來個老外交流,聽不懂,說不了;發郵件還沒法交流, 單位好歹有個外派進修的機會,因為英語去不了,學英語的那些苦一言難盡。
那麼你想讓你的孩子重複你學英語的苦麼?想讓他因為英語不好而錯過去看世界,外派工作的機會麼?
如果你不想的話,那就做好英語啟蒙吧。只要啟蒙好,每個人都是學習英語的天才。
我將要介紹以下幾個方面
1. 為什麼要英語啟蒙?
2. 英語啟蒙如何實施?
3. 英語啟蒙的不同階段?
4. 英語啟蒙的誤區
Part II: 為什麼要英語啟蒙?
剛才我們提到,很多人是不是認為英語學習很困難? 這與他們學習英語開始的年齡,學習的方式和內容都有很大關係。
那麼英語啟蒙有沒有關鍵期呢? 心理語言學家 lenneberg 在 1967年提出了關鍵期理論。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
他認為 2 歲—青春期發育這段時間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 關鍵期內事半功倍,因為這段時間大腦具有可塑性,整個大腦都參與語言學習,語言學習就會比較輕鬆。
如果青春期開始學習會怎樣呢?而青春期之後,大腦發生側化,不那麼有彈性,語言學習變得困難。
關鍵期學習有什麼好處呢?大大提高聽音辨音的能力和形成地道的語音語調,這點可以從從安妮鮮花書裡的研究成果可以證明。英國學者認為:如果孩子在 9 個月以內能夠接觸到兩種以上的語言信號,那麼這些語言信號會讓他形成記憶,對於以後學習外語有幫助。
辨音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從一位在關鍵期出國孩子的經歷來看,他在國內的時候語音語調非常一般,但是去待了一個月以後,讀學校發的書,語調就很純正了。一個月的時間改變語調對於一個大點的孩子是非常困難的,而在關鍵期內,孩子卻是自然而然做到了。
另外,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幫助麼?有的。可以提高對英語的接受能力,培養興趣。孩子對英語語音接觸的越晚,接受度越低。
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如果你的孩子到四五歲接觸英語,漢語已經非常強勢了,你再給她讀英語書,他就會說讀漢語吧?為什麼呢?
他們對英語是一種比較排斥的態度,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從排斥到接受,由接受到喜歡,甚至還有一些孩子是不是到了一年級或者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那時候英語是一門學科,不是一門可愛的語言,如果以前沒有接觸過,又在學習上有困難的話會怎樣呢?就很容易不喜歡學英語,對英語有畏懼心理,會放棄,或者讓英語成為弱科。
而一些孩子從小就以非常輕鬆愉快地方式學英語,比如我們系很多英語老師的孩子是 1歲,2 歲開始啟蒙的,就對漢語讀物和英語讀物接受程度是一樣的,他們覺得英語就是一個好玩的語言。
那麼英語啟蒙從何時開始更合適呢?通過剛才談到的研究發現,人的辨音能力嬰兒期最強,以後逐年減弱的話,從出生開始就進行語音信號輸入,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應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家長就會有疑問了,這麼早孩子懂什麼?我們到底可以給孩子什麼讓他啟蒙呢?我們要從語言學習的規律說起。
Part III: 英語啟蒙如何實施
大家了解語言學習的規律麼?我給大家一個公式。
輸入—內化--輸出
既然是語言,我們最熟悉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母語—漢語了。我們看下漢語是如何學習的?
寶寶一出生,我們就會對著孩子說話,每天家裡都有人聊天,給她足夠的漢語環境,他開始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到了 9 個月開始發出單字,到了十八九個月開始說出句子。而在他說話之前,我們做了一件什麼事情?
是輸入,不停地跟他說話,或者是他能聽到你跟周圍人的談話,而到了9 個月他就開始說話了,這叫輸出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開始輸出了。
英語學習是不是也是如此?
我們會發現英語學習有聽說讀寫幾個部分,而聽材料,讀材料就是輸入,輸入成功內化以後,再進行說也就是口語,還有寫作這些輸出了。
在輸出之前必須要有什麼?也就是能夠說英語和寫英語之前一定要先怎麼樣?是不是輸入?是不是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
也就是說沒有聽英語和讀英語,是沒法產生語言的。我們所做的啟蒙就是輸入,輸入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轉化為輸出。
大家知道漢語輸入途徑是什麼?是不是就是大人的對話,讀書,聽故事聽歌。
所以我們語言啟蒙的第一步就是英語的大量輸入----俗稱磨耳朵,就像漢語一樣讓孩子經常大量的聽英語。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個材料:鵝媽媽童謠。這些英文歌把鵝媽媽童謠裡面非常經典的好聽的歌曲編輯到一起,做成了視頻。
如果孩子太小,最好不要用視頻,只要播放讓孩子聽就可以,這個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孩子有空聽就可以。
大家知道 6 歲以下的孩子主要是無意識注意,就是你看他沒注意聽,但是他接觸的東西都已經在他腦子裡了。
我們在哪裡播放呢?就是在孩子能夠聽得到的地方播放,不要強迫他去專注地聽,你就會發現幾天以後孩子就能夠跟著唱或者自己唱這些英文歌了。
這是不是非常輕鬆愉快的啟蒙方式?因為父母只需要播放錄音,孩子聽就可以了。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我是不是只給他大量的輸入,天天讓他聽英語,不管什麼樣的英語材料他就能把英語說好了?
答案是否定的,大語言學家 chomsky 說了,語言輸入一定是有效的語言輸入,什麼叫有效輸入呢?就是略高於他當下的水平的輸入。
比如孩子現在是零基礎,你給播放兒歌,朗朗上口,他就學會了,但是如果我給他播放非常難的呢?不符合他年齡階段和認知特點的英語,比如文學作品的朗讀,他不感興趣,也聽不懂,可能他聽多少遍也無法複述出來。
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孩子啟蒙的時候選擇有效的輸入,讓他們能夠在大量的聽的基礎上又能夠聽的懂,學得會,符合他的年齡和認知特點。
什麼樣的材料才符合這些有效輸入的特點呢?
1. 兒歌
為什麼選擇兒歌呢?
在英語學習中,學習興趣和語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兒歌情節簡單、朗朗上口、句尾押韻,不僅符合孩子簡單直觀的認知需求,又能幫助他們培養英語語感。
2. 繪本
為什麼選擇繪本呢?
英文原版繪本是英文原版童書裡最精彩的讀物,繪畫精良考究,想像力非凡,以精彩的繪本做敲門磚,使孩子熟悉內容,再輔以音頻、動畫,既能滿足孩子閱讀的需要,又能保證原汁原味的輸入,圖文音三者結合,語言韻律也很美,提供英語環境
3. 動畫片
為什麼選擇動畫片呢?
提供情景式對話,保證純正的英語環境。幾乎所有孩子都願意看動畫片,這樣的方式他們更容易接觸英語。
Part IV: 英語啟蒙的不同階段
剛才我們提到了學習英語要有效的輸入,符合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那針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分別啟蒙呢?
我們來分幾個階段
階段一:3 歲以下
3 歲以下的寶寶選擇原則是什麼?趣味為主,簡單韻律性強,玩中學,右腦語言。選用什麼樣的材料呢?兒歌+繪本+原版動畫
1) 兒歌:鵝媽媽童謠
2)繪本
這裡可能大家有疑問:我的語音語調發的不準,我怎麼樣給孩子讀書呢?
萬一孩子都跟我學了這發音怎麼辦呢?
家長不用擔心,原版繪本的音頻和視頻就可以解決問題。讓孩子聽完家長讀書以後,就去聽原版繪本的音頻或者看原版繪本的視頻,而且可以每天反覆聽繪本的音頻。
閱讀輸入是有頻率的,家長每天用了 5-10 分鐘給孩子讀書,而讓孩子每天聽音頻用了 1-2 個小時,這 1-2 個小時佔的比重是更大的,孩子自然就會模仿音頻裡的發音。
那麼家長需要給孩子們翻譯麼?
家長不要刻意地用漢語翻譯,可以和孩子把故事情節用漢語簡略講一下。
3)這階段看什麼樣的動畫片呢?先給大家推薦一個 APP:嘰裡呱啦
從這個 APP 上直接選擇小鼠波波和藍色小考拉
.
階段二:4-6 歲開始有計劃的啟蒙
這個階段孩子有什麼特點呢?這個年齡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已經有了相當的中文基礎,有的會因為不熟悉這種語言,而排斥英文動畫片和原版書。比較困難,有個接近英語喜歡英語的過程,爸爸媽媽要有足夠的恆心和毅力,不斷嘗試並堅持下去哦。
這個階段可以聽什麼?讀什麼呢?
1)鵝媽媽童謠仍然可以繼續聽
2)繪本+分級讀物。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感興趣的點,不是你想給他聽什麼或者讀什麼就可以的,因此選擇他感興趣的主題繪本。這個階段的孩子除了繪本,還可以加上什麼?
這個階段仍然可以使用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繪本作為啟蒙,如果是學的比較快的孩子,還可以加上分級讀物。
分級讀物是按照少兒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設計的,
使孩子英語學習更系統,基礎更紮實,分級遞進關係編排得更好,如牛津閱讀樹, 海尼曼, 體驗英語, RAZ , 國家兒童地理,I can read;
淘寶上可以購買,還有點讀版.
3)那選擇什麼樣的動畫片呢?根據興趣選擇。peppa pig 粉紅豬小妹, 卡由,這個大家也可以登錄「嘰裡呱啦」,選擇孩子喜歡的視頻。
大家在看動畫片時有什麼原則呢?一定注意儘量看一個動畫片,不斷重複模仿,才非常有效。如果今天看一個主題,明天看一個主題,學習效果是比較差的。
Part V :英語啟蒙如何安排
聽了剛才的介紹,相信大家也明白我們每天需要如何安排時間去給孩子進行語言啟蒙了?
現在咱們具體說一下
第一:磨耳朵,什麼時間去做呢?
這個時間是不限定的,你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只要孩子在身邊,播放即可。
第二:每周學一首兒歌,如何學呢?
這首兒歌是有意識去學的,而且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互動,做親子遊戲,孩子是可以唱出來的。
能夠唱出來說出來就是有效的輸出了。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能夠輸出, 也可以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有成就感。
第三:每周讀書。如何讀呢?
每天跟孩子一起朗讀,解釋給孩子聽,孩子理解大意,然後讓孩子聽音頻,看視頻,進行的多的話孩子這一周會記住這本書,包括語音和語調,而且是無意識的可以做到
第四:看動畫片。如何做呢?
找適合年齡特點的和孩子感興趣的,剛才我們都提到了,選擇一個,每天不能超過 15 分鐘,
也可以把視頻轉化為音頻,家長可以就故事情節和孩子討論一下發生了什麼。
儘量一周看一個 5 分鐘的動畫,反覆看,孩子就能夠在一些場景中應用。
Part VI: 英語啟蒙的誤區
剛才大家應該也注意到,我一直強調的就是重複,反覆聽,這是什麼原則呢?
這是英語啟蒙的第一個原則:資源重複率。
為什麼要這樣呢?
其實大家在打英語基礎的時候發現英語材料重複利用很重要,把一個材料學精學透就會高速高效的提高英語。
比如一本新概念英語,你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把所有課本都背誦了, 你會發現聽說讀寫能力就都提高非常多。
英語啟蒙也是一樣,讓孩子能夠把接觸的符合年齡特點的材料不停的重複,記在心裡,記住了一個再記下一個。
就會發現他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會說英語了,切忌走馬觀花,今天看這個,明天看那個,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心態
相信大家一聽到英語學習很好,我趕緊執行,但是孩子尤其是 4 歲以上,在這之前又沒有啟蒙過的孩子就會出現不愛聽英語啊,不愛看英語啊, 怎麼辦?
家長一著急,可能非要逼孩子看這類的,這樣的急於求成的心態不行, 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這啟蒙可能還給孩子帶來陰影,教育一定是無痕的,家長有足夠的耐心,相信孩子只要接觸的久了就會喜歡。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
視頻時間的控制。這個時段都是眼睛發育期,每天控制在 15 分鐘之內。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英語啟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啟蒙,還有避免英語啟蒙產生的誤區,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