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士的驚人發現:看童書可以增進孩子的思考能力嗎?

2021-02-14 悅讀悅享

 提示:點擊上方"悅讀悅享"↑免費幫助您親子閱讀。

關注「悅讀悅享」wo2yuedu後,回復「530」免費獲得530本經典繪本

黃乃毓,輔仁大學家政系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家政教育博士,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在臺灣童書界素有「教母」之稱,也是繪本翻譯名家,在《父母必讀》雜誌長期擔任專欄寫作因著對童書的熱愛,積極推廣兒童閱讀,將閱讀、童書、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結合,希望每個家庭都是學習型家庭,都能享受共讀童書,也都能在其中落實生命教育。

本文來自於黃博士的一本書:


《童書非童書》是一本很特別的書——既不是童書也不是介紹童書的書。但是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孩子的閱讀世界,藉著作者們的巧妙問答,煩惱的父母可以輕鬆地在饒富趣味的文字中找到可行的方法,讓看書成為一種享受的親子活動。

許多現代父母最大的苦惱在於:明知童書能增進孩子認知的能力,卻苦無方向去引導孩子。「要如何帶領孩子,才能增進他的認知能力呢?」遂成了演講會上、雜誌專欄內最受歡迎的指定問題。

兒童文學研究者桃樂絲•史提克蘭德(Dorothy Strick land)認為童書可以增進孩子的認知能力,大概可以分為觀察、分辨、分類、預測、組織、應用、表達、及評斷的能力,你不需刻意去營造,孩子就會因著與童書的互動而增進認知的能力。

在目前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學校仍十分強調智育,孩子的認知發展是父母最關切的了,為了讓你更清楚孩子的小腦袋裡到底在忙些什麼,我們會詳細的說明童書如何引動這八種認知能力,但不希望你緊張兮兮的去分析你的孩子,只希望讓你更能欣賞孩子的思考。



假若您有機會一塊兒跟孩子看《十四隻老鼠》系列故事,您會很訝異於孩子享受細節的敏銳及樂趣。這系列的無字圖畫書,包括了大搬家、去郊遊……等不同情節。孩子們不但找到自己最喜愛的角色(常常會是一種投射),比如有一個常常不小心尿褲子的女孩,最喜愛的就是那隻愛尿床、包著小尿褲的老鼠,還能追蹤情節的進展、人物的表情,靠的就是孩子們觀察圖畫中的各種細節,綜合成一故事線。

父母與孩子共讀時,就可以將「觀察」變成一項活動,讓孩子注意細節,或者就說:每一隻老鼠的手上拿的是什麼呀?那土地為什麼很硬呀?從什麼地方看出來?這是什麼時候呀?……

洞洞類的書也提供了觀察的機會。孩子們喜歡玩捉迷藏,用一個眼睛透過小洞「偷看」的驚喜遊戲。像《好餓的毛毛蟲》一書中,有一隻非常餓的毛毛蟲,他從星期一吃到星期六,一天吃得此一天多,終於變成一個胖蛹,最後成為一隻好漂亮的蝴蝶。每一天它吃的東西的正中間會有一個小洞,孩子總喜歡用手去摸它們,而且透過那些洞,偷窺下面將會有什麼。換句話說,孩子可以觀察可見的部分,來推測全體。

當親子共讀非洞洞類書時,亦可利用這種技巧。比方說,念到一本有關家畜的圖畫書時,父母利用中間割了一個洞的白紙,將白紙覆蓋在圖畫上,讓孩子先經由這個可觀察的部分,推測全體是什麼。


根據1992年的一篇研究報告發現,若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們每天畫畫、寫寫(不會寫的孩子說,老師幫他寫)作記錄時,大部分孩子所選擇的題材多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以及與看過或聽過的故事相關的情節或人物。童書豐富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因而也間接地提供了表達的題材。

在聽完十兄弟的故事後,有個孩子拿起圖畫紙,畫了一隻好長好長的手,說:「這是我的手,我要去拿冰箱裡的巧克力!」十兄弟的故事說的是有十個兄弟為了讓母親治病,利用各自的異能去偷彩虹蛋,也躲過縣令的追殺,其中一人的手很長。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拿筆記下心中的感想,雖然他年僅四歲,卻熱愛表達。

此外,閱讀各類型的童書,孩子會在不經意間明了敘述文、命令文……等,甚至寫信、列條子、寫故事……等等文體的下同和特徵。要求孩子寫故事時,最常聽見的首句,就是「在好久好久以前」:寫信時,「親愛的…… x x敬上」都最常出現在孩子作品裡頭。

比如,聽完《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書中小女孩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驚險情節後』孩子們自然地記起自己的(第一次經驗),並加以敘述《以前,我第一次……)的方式完成晝寫作品。但在聽完《今天是什麼日子》一書後,孩子在自由活動時間裡,撕了很多紙條,並假裝寫下謎語句:爸爸每天都抽什麼?玩起尋寶遊戲。這二本故事書,都激起了孩子以文字表達的欲望,但不需老師費力教導,他們已十分清楚兩種問題間的目的與差別,而自然的玩出來、「寫」出來。


多彩多姿的書本經驗,增加了想表達的欲望,有了表達的念頭,才有機會去整理腦中所想的,於是變化成語言、文字訴諸他人,這之間的互動循環,都是童書所能推動的!

(插畫:martin leon barreto)

兒童閱讀推廣人 | 繪本館經營·解決繪本館疑難雜症|

0-3歲奇妙洞洞書,義大利國寶級童書→_→點擊獲取

2-6歲方素珍原創形狀書,亦送禮佳品→_→點擊獲取

最純正的中文啟蒙,0-4歲中國童謠→_→點擊獲取

相關焦點

  • 親子閱讀,和爸媽一起讀童書能激發孩子七大潛能!各位,趕緊收藏
    讀童書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兒童文學研究者桃樂絲·史提克蘭德(Dorothy Strickland)認為:童書可以增進孩子的認知能力,大概可以分為觀察、分辨、分類、預測、組織、應用、表達及評斷的能力,父母不需要刻意去營造,孩子就會因著與童書的互動而增進認知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7個方面。
  • 你知道臺灣最好的童書是什麼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我這年紀,很多朋友都有小孩子了,他們常常問我,臺灣有什麼好的童書?我基本毫無考慮的說:《漢聲小百科》。要不然,它不可能從1984年至2005年為止一共再版了28次,總發行量超過25萬套,是臺灣童書中賣得最好的著作之一。先介紹一下這套書吧。
  • 買什麼童書看這裡!2019「我最喜愛的童書」榜單出爐
    買什麼童書看這裡!2019「我最喜愛的童書」榜單出爐金羊網  作者:王俊  2019-10-28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27日,2019「我最喜愛的童書」閱讀推廣活動終評結果在深圳會堂發布。
  • 黃乃毓博士:看書的孩子是不是功課一定比別人好?
    許多童書的廣告都告訴你:讀某些書會使你的孩子更聰明,將來在功課的競爭上搶先一步,使你不敢輕怱,以免讓孩於輸在起跑點上。 根據國外許多研究,閱讀能力的確跟學業成就有很高的相關,學者發現閱讀能力越強的孩於比較不受限於成人的教導,有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且從閱讀中吸收很多知識,對於正式學習較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 給孩子買再多書,都不如做好這件事
    親子閱讀對孩子的快速認讀、閱讀理解以及獨立的思考和表達都有重要的意義。教育幹預實驗對同卵雙胞胎的追蹤研究中發現,家庭親子閱讀對兒童深層次的閱讀理解能力、詞彙發展能力等發麵都提供了獨立貢獻20%的影響因素,而階級差異在孩子的發展中的貢獻值是33%,可以說,親子閱讀是縮小階級差距對孩子發展影響門檻最低的方式。
  • 童書裡的壞行為引發模仿,這樣的書真的會帶壞孩子嗎?
    「打入冷宮」,我一邊開始安撫勸導一邊開始思考,是不是有很多家長也像我妹妹一樣,即使認可了繪本的價值,也依然擔心童書裡的壞行為會影響孩子。 01、模仿的前提是認同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他們很容易就會被一本書裡的情節帶壞或者影響,所以更願意給他們看一些描繪乖孩子的書,我也不能免俗,之前也試圖用《孔融讓梨》的故事調節孩子之間的矛盾。
  • 讓孩子讀「童書」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力發展麼?
    當然心裡不免發虛,因為好些書自己也沒讀過,不知是不是不知不覺地就誤人子弟了。  這樣的問題回答多了之後,我倒是自己產生疑問:孩子是特殊生物嗎,不然為什麼要讀特殊的讀物呢?所有孩子的需要都相同嗎?是不是有適合所有孩子的書單呢?  漸漸地我發覺對於「給孩子讀什麼書」這個問題有個絕妙的答案,就是「你讀的書」。
  • 教育觀察:「童書分級」真的有必要嗎?
    教育觀察:「童書分級」真的有必要嗎?王營 隨著經濟水平提升,閱讀觀念深入人心,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問題。諸如「如何選購童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讀什麼書最好」之類的問題可能困擾著某些家長。業界有一種聲音是設立「童書分級閱讀」標準,即按照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髮育程度為其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 目前,對「分級閱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分級閱讀」是真正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本位」閱讀行為,選對了分級,能夠有效促進孩子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另一種觀點認為,勉強讓孩子讀不合適本年齡段閱讀的童書,孩子不能理解內容的話,則可能會挫傷閱讀的積極性。
  • 驚人的童書:小熊的朋友小雞被「吃」內容需要把關
    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閱讀,小時候的閱讀經歷可以構成一個人的精神底蘊,影響深遠。當前,我國家長、老師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兒童閱讀,據調查七成以上的家長有陪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閱讀、家庭共讀蔚然成風。2018年我國出版童書4.4萬多種,總印數達8億多冊,在銷品種超過30萬種。琳琅滿目的童書極大豐富了小讀者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們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要看到,少數童書質量欠佳,需要引起重視。近日,一本幼兒繪本在家長中引發爭論。繪本講的是小熊過生日請客,森林裡的小動物都來參加,吃蛋糕時,小熊發現一位朋友不見了。「你知道誰不見了嗎?」
  • 驚人的童書:小熊的朋友小雞被「吃」 內容需要把關
    原標題:童書質量 大意不得童書的內容質量關係到千千萬萬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馬虎不得、大意不得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閱讀,小時候的閱讀經歷可以構成一個人的精神底蘊,影響深遠。當前,我國家長、老師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兒童閱讀,據調查七成以上的家長有陪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閱讀、家庭共讀蔚然成風。受益於此,我國少兒出版發展迅速,少兒類出版物無論是品種還是銷量都增長迅猛。2018年我國出版童書4.4萬多種,總印數達8億多冊,在銷品種超過30萬種。琳琅滿目的童書極大豐富了小讀者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們美好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部分童書被指美化自殺、涉黃涉暴,今天該給孩子看什麼書?
    有些童書內容不適合孩子「我受不了練鋼琴了,不想練了,都想自殺了……」「我並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了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裡。」……有網友在《淘氣包馬小跳》《裝在口袋裡的爸爸》等多篇兒童文學作品中發現了這樣一些片段描寫,其內容包含自殺情節,甚至美化這種行為,發到微博上後,很快引起網友特別是家長們的反感。
  • 童書的審查要更嚴格
    書中小熊過生日,動物朋友們都來參加生日會。吃蛋糕時桌上有一盤烤雞,書中在此頁發問:「寶貝,你知道誰不見了嗎?」故事暗示朋友小雞被送上餐桌,這引起很多父母的心理不適。無獨有偶,某科普書籍中說到國家三級保護動物,也提到曾經非典(SARS)病毒傳播中間宿主的果子狸肉可以吃,顯然對孩子也有誤導。
  • 三年級的孩子童書怎麼選?歐美暢銷童書真的適合中國孩子嗎?
    一套故事冒險類童書,為何成為歐美家長眼中孩子成長必讀童書?咱中國的孩子到底適合讀嗎?《神奇樹屋》英文原版算得上是一個老牌的圖書了,由全球最大出版企業蘭登書屋打造,自1992年誕生第一個故事,27年來長居《紐約時報》暢銷少兒系列前排,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孩子的必讀童書。《神奇樹屋》經常出現在小學假期的閱讀清單中,主要針對7歲以上有一定閱讀基礎的孩子。
  •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一座浩瀚的童書博物館
    讓我們覺得,翻閱這本書時,就好像進入了一座古老的童書館,在斑駁的色彩中,我們可以看到:童書是如何誕生的,它經歷了怎樣波折的發展歷程,童書的編制印刷出版和營銷與它所在的時代有著如何密切的關係?我們會發現,即便是同樣的一本書,也會在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不同的定義和評價。童書發展史:家庭教育史的註腳童書的內容和形式,是每個時代兒童教育的實踐呈現。
  • 專訪|麥克米倫童書出版集團總裁:數位化能幫助人們發現繪本
    所以,要看情況,有的書在一個市場暢銷,有的書在另一個市場暢銷,其中並沒有規律可循,書的暢銷與否比較隨機。但我認為,那些討論所有孩子都會面對的基本問題的兒童書在中美兩個市場都會比較暢銷。儘管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些特定的方面,比如怎樣學會獨立,怎麼學會做人,這樣的主題無論在哪個國家都能被理解。所以這樣的書可能在兩個市場都有機會。另外有搞笑的動物角色出場的故事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
  • 童書如何選擇,這裡有技巧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是,如何在成千上萬本適齡〈2~6歲〉童書中挑選到適合自己小孩的,也就是說,家長只要掌握到以下這六個技巧,就不怕挑不到孩子愛看的書。(一)首先挑爸爸媽媽喜愛的童書我認為這點很重要。(二)選名插畫家的繪本六歲以前的孩子,大部份都還不太認得字,圖畫就成了最重要的看點。會成為著名的插畫家,自然是得到認同的,符合童書世界的標準。童書,是培養孩子審美觀的重要媒介,優美的插畫,除了讓看的人賞心悅目,更可以打開孩子的視覺感觀。
  • 暑期為孩子選購童書三要素,原則、竅門和辨別
    孩子不喜歡,就不要勉強給他看,哪怕浪費了手頭的書。否則,因為怕浪費就逼著孩子看,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不僅不買當前這些書的帳,連對閱讀本身都不喜歡了。其實,有可能的話,讓孩子參與圖書的選購,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了。有些父母見我這樣建議又有了新的擔心:孩子選的書比較垃圾怎麼辦?這的確是經常出現的現象,這種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曾就這個困惑專門請教過國際插圖大師科奇?
  • 歐巴馬送女兒的書被引入國內,這些好玩的童書該怎麼讀?
    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克裡斯·裡德爾於2006年開始創作《胡椒罐大樓的小偵探》,直到2016年9月份才完成系列終篇,跨越了整整十年,期間收攬了各大童書獎項,包括英國雀巢童書獎金獎、紅房子童書獎,入圍了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凱特·格林納威獎。近日,這套書由心喜閱童書引入國內。
  • 臺灣孩子愛思考、愛動手、愛生活,只因從小接受這樣的訓練
    繼《跟著Evan老師看德國》、《跟著Evan老師看英國》等特別策劃後,最近,我又到了臺北,和臺灣幾位知名的文化界前輩老師交流。 這些老師分別在文學、科技、創意思考等方面都有獨到的建樹。結合對老師們的訪談,以及我的感悟,下面就分享給您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系統建議。
  • 一年級,如何為孩子正確選擇一本合適的優質童書
    我不要看!」我回過頭去,認真檢視我「自以為豪」,而女兒「不喜歡」的兩層書架,發現我和玉米媽媽在給女兒選擇」童書「確實在很大層面是以我們大人為中心,選擇了一些我們自以為是的」女兒應該閱讀的經典童書「。那我們在」如何為女兒正確選擇一本合適的優質童書「這個事情犯了哪些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