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張光武,主任醫師,教授 ,北京醫學會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擅長骨科創傷救治、關節置換、骨髓炎治療,長期從事創傷骨科、關節外科、脊柱外科、骨質疏鬆等疾病的臨床治療、教學、科研、預防等工作 。曾獲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 。
骨折是指各種原因造成骨骼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的一種現象。
骨折病人在骨折治療階段,運動量減少、骨量丟失,在修復時又需要補充大量的鈣及蛋白質,因此,在飲食方面,應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及高鈣的食物。通常每日每千克體重供給蛋白質2.0-3.0克,全天蛋白質總量為100-120克。每日供給鈣為1.5-2.0克。
牛奶除不含纖維素外,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是人類最普通食用的奶類,是一種食用價值很高的食品。喝牛奶既可以增加體內鈣的儲存,又可減少鈣的丟失,還可補充蛋白質。因此,喝牛奶對骨折的癒合是大有好處的。市售牛奶中,有一種配方奶。每1 000毫升配方牛奶中含鈣為600-1 000毫克。如果鈣在腸道的吸收率按60%~70%計算,每攝入1 000毫升的配方牛奶,可獲得400-700毫克鈣。
喝牛奶對骨折癒合有利嗎?
骨折病人在骨折治療階段,運動量減少,骨量丟失,形成廢用性骨質疏鬆。這些病人體內成骨細胞活動減弱,破骨細胞活動增強,尿鈣和糞鈣排出增加,表現為負鈣平衡。完全臥床的病人每日負鈣的丟失可達200-300毫克。脛腓骨骨折後未做手術而臥床休息者,可使骨密度減少7%;接受手術的患者骨密度減少可達14%。同時,骨折在修復時又需要補充大量的鈣及蛋白質。因此,骨折病人在飲食方面,應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及高鈣的食物,以達到鈣及氮的正平衡。通常每日每千克體重供給蛋白質2.0-3.0克,全天蛋白質總量為100-120克。每日供給鈣為1.5-2.0克。
每100克牛奶除不含纖維素外,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蛋白質含量為3.3克,主要為酪蛋白,佔總蛋白量的86%。乳白蛋白佔11%,乳球蛋白佔3%,還有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酶等。牛奶的酪蛋白和一些能溶於水的乳白蛋白、乳球蛋白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其中蛋氨酸和賴氨酸尤為豐富。蛋氨酸的成分中含有硫,所以也稱為含硫胺基酸。人們常以蛋白質中含硫的多少來評價它的營養價值。牛奶中乳白蛋白、乳球蛋白中含硫相當於雞蛋蛋白。牛奶的蛋白質消化率達96.1%。牛奶中含有無機鹽0.7%-0.75%,其中鈣、磷、鉀尤為豐富,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牛奶中的鈣質多以酪蛋鈣的形式存在,1升牛奶可供給1克鈣,且吸收率高。
事實表明,牛奶是人類最普通食用的奶類,是一種食用價值很高的食品。喝牛奶既可以增加體內鈣的儲存,又可減少鈣的丟失,還可補充蛋白質。因此,喝牛奶對骨折的癒合是大有好處的。
市售牛奶中,有一種配方奶。每1 000毫升配方牛奶中含鈣為600-1 000毫克。如果鈣在腸道的吸收率按60%~70%計算,每攝入1 000毫升的配方牛奶,可獲得400-700毫克鈣。骨折病人除正常飲食外,每日還可增添雞蛋2個,煨濃骨頭湯2碗,豆製品100克(豆腐、豆腐乾、豆腐絲等),其他還有海帶、蝦皮、芝麻醬等含鈣多的食物。
怎樣防止喝牛奶後腹部不適?
牛奶中除含有蛋白質、脂肪、乳糖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一些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豐富的鈣、磷,少量的鐵、碘、錳等。這些物質對促進骨折的癒合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些人抱怨說,喝牛奶後出現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瀉等現象。這與牛奶中含有一種稱之為乳糖的物質有關。
乳糖在人體內被一種叫乳糖酶的物質分解後才能被腸道吸收。研究證明,有的人喝牛奶出現腹脹、腹瀉現象,是因為他們體內缺少一種叫乳糖酶的物質。漢族人約90%成人體內的乳糖酶活性偏低。如果人體內乳糖酶的活性太低,則無法有效地分解乳糖,使乳糖在腸道內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和乳酸。乳酸不易被人體吸收;二氧化碳為氣體,在腸道內積累可導致腸脹氣、腹痛、腹瀉等症狀。
體內缺少乳糖酶的骨折患者改喝酸奶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酸奶是經過加工的奶製品,乳糖已被分解為乳酸,飲用後不會在腸內產生二氧化碳。不少體內缺乏乳糖酶的人改喝酸奶後效果不錯。另一個解決辦法是喝牛奶時採用少量多次的飲入方法。即患者在喝牛奶時可少量分次地飲用,不要大口大口地喝,避免空腹喝牛奶。喝牛奶前可以先吃些澱粉類食品,如糕點、麵包片,然後再喝牛奶。利用上述方法,經過1-2周或數月後,就可以每日喝足250克牛奶而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