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們為了競選森林之王費盡腦筋。忽然,跑來一隻小老鼠,手裡捧著一個大松果。咦,這個松果裡有什麼呀?」話音剛落,所有的「小動物」都朝「大松果」圍了上去,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浙江省「新學習樣態與課程改革」高峰論壇課堂展示活動的現場,上演了這麼一幕,好多人都被弄懵了,然後又被逗笑了,最後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課麼?很多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小編告訴您,這正是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小學部的一節戲劇動漫課——《森林動物舞會》。
從"頑童"到"玩童"再到"完童",兒童發展的出發點是基於其可能性玩是兒童的天性。但是很多孩子一進入小學,就開始遠離豐富多彩的遊戲世界。把童年還給兒童,在玩中學,讓玩的教育促使孩子更大的生長可能性,這就是白馬湖學校「兒童即可能,小學即玩校」的教育理念。有趣的是,學校還提出了三「WAN」三「童」育人目標——
從「頑童」到「玩童」再到「完童」。「頑童」是指順應兒童天性,自然發展;「玩童」是讓兒童在玩中學習知識、收穫童年、自主發展;「完童」是全面發展、完整發展,希望兒童在完善的教育引導、完全的可能挖掘、完整的人格塑造下,可以擁有幸福完整的童年,擁有健全完整的人格。學校認為,兒童在本質上意味著一種可能性。可能性包含著「還沒有」和「將要是」。「還沒有」指兒童還沒有成熟、還沒有確定、還沒有完成;「將要是」指兒童預示著未來,意味著可開發。可能性基於現實性又高於現實性。
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可能,可能性是兒童最偉大之處。學校要保護孩子的天性,激發兒童的無限可能性。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小學部鄭巍巍校長結合十餘年的課改經歷,與學校老師共同探索出了以兒童為中心、基於兒童可能性召喚的課改方程式:m+n=∞。其中m和n都是未知數,可以表示學校和學生的多種現實性,∞表示學生、教師、家長的無限可能性。鄭校長解釋說,課改方程式m+n=∞是育人模式的方程式,旨在以兒童可能性為基礎,結合學校理念,尊重學生天性,整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打破層層界限,建立適合每個孩子的獨有方程式的課程內容。在「m+n=∞」課改方程式的理念指導下,學校對課程進行了深度整合,設立了五大課程群,分別是戲劇與動漫課程、語言探索課程、新儀式課程、STEAM與創客課程、運動與健康課程共五大課程群。五大課程群內、群與群之間,彼此聯繫環環相扣,組成了m+n=∞的「課程鏈」。在保障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用多種活動、多種途徑豐富學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認識,嘗試喚醒兒童的無限可能性。
語言探索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言素養。學校每個班級都有獨具特色的班級電臺,例如阿狸幸福童音電臺、精靈班醉美童音電臺、維尼班詩意童年電臺等,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在自己的電臺裡誦讀自己的詩,講故事。語言探索課程會基於不同的主題開設,它不是「語文+英語」的簡單疊加,也不是各學科教師的簡單疊加。圍繞「動漫節狂歡」這一主題,老師帶學生學習關於動物的詩歌、故事、繪本,給孩子呈現一個關於動物的豐富世界,動物既是孩子了解的對象,也成了孩子了解世界的一個載體。在英語課上,學生學習了關於動物的單詞,了解了動物的特點,並且入情入境地用英語介紹自己喜歡小動物的特點。
戲劇與動漫創意課程,以戲劇為主體,動漫為載體,把戲劇作為工具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動漫節狂歡」同一主題下,戲劇與動漫創意課程延續了語言探索課程的故事劇本,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自我理解把故事發展的過程表演出來。舞臺上,學生在音樂的感召下,以自己扮演的動物角色進行著獨有的表演。戲劇與動漫創意課程重視學生在參與、在表演過程中的反省和體驗,培養學生不斷接受挑戰、解決問題、思考協作的能力。
新儀式課程是以綜合實踐與思想品德為主進行課程整合,既打破傳統儀式教育的概念,也打破傳統儀式教育的方式。在課程中,學生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不同的主題開展研究。如配合「瘋狂動物城」這一主題,老師圍繞「城市因我而精彩」分主題開展教學。「瘋狂動物城」為了順利舉辦G20峰會,要舉行市民競選。在本次課之前,學生們以「認識我們的城市」為內容,對城市生活中的職業做了前期調查研究,了解城市中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認識到城市生活需要許多默默無聞的工作者,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學生們在課堂中結合自己所扮演的動物角色的優勢參加競選。通過自我闡述、同桌相互評價的方式,讓每一個「動物」都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發現自我,喚醒孩子的一種真我認知:每一個渺小的生命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和自由。「瘋狂動物城」舉辦的G20帳篷之旅中,這些國家流通貨幣是什麼?了解了貨幣知識後,大家能為動物城做些什麼呢?——設計動物城的流通貨幣。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化身小小設計師,設計出了1元、2元、5元、10元甚至50元、100元、1000元面額的各種貨幣。如獅子是森林之王,它的頭像要放到1000元紙幣上,2元紙幣的圖案就用小兔子的頭像等。學習無止境,創意無極限,在發現問題,冷靜思考,解決問題中,學生的思維素養、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STEAM與創客課程,整合了科學、技術、語言藝術、數學等多門學科,其重心在於「創」,同時又融合團隊合作、研究探索、批判性思維等。戲劇表演激發著兒童無限可能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動漫更是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兒童動漫,兒童創造,這樣的動漫更受學生歡迎。當戲劇與動漫創意性地融合,
課堂顯得更加包容而富有彈性,它們都基於兒童的興趣又共同指向兒童人文素養的提升。戲劇動漫課程《森林動物舞會》整合了音樂、語言、美術等學科。音樂老師林老師帶領孩子們根據情節、音樂變化進行表演,孩子們一次次化身小動物四處尋藥,表演他們想像中的情節。既利用了前期戲劇與動漫(音樂)中學到的「聽音表演」,戲劇與動漫(美術)選擇製作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等內容,也延續了前一節語言探索課的故事情節「獅子大王生病了,森林裡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大松果裡有獅子大王的一封信,你們覺得信裡說了些什麼呢?」有的孩子說「信裡有救獅子大王的藥」,有的孩子又說「信上寫道:地上的每一顆小石子都是藥」……孩子們的思維是多麼奇特、多麼開放呀!想像的力量賦予課堂無限的生機。這樣的創意課堂充分融合了語言、音樂、戲劇元素。課堂上的即興伴奏不僅考驗教師的音樂素養,也考驗著孩子們對於音樂的敏感性。藉助藝術的表現形式,孩子們用口頭語言、表情語言、肢體語言表達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生成之的,卻又不是毫無章法的,因為在這之中,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各種可能性調整目標,引導課程的走向。在《好玩的皮影》主題課程中,音樂老師與美術老師將皮影製作、節奏學習、劇本編寫等課程內容進行創意性的整合。音樂老師林老師教孩子們打拍子念兒歌「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著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著個豬八戒……」很多人會想音樂老師怎麼會出現在美術教室的講臺上?這在白馬湖小學卻非常常見。伴隨林老師創設的情境變化,美術李老師裝扮成白龍馬出場,帶來了皮影的由來和製作,孩子們通過畫皮影、做皮影、演皮影,體驗皮影製作與表演。這樣的戲劇動漫課融合了美術、語文等學科,兒童在製作、表演的過程中實現了自由創造和超越。無論是《森林動物舞會》還是《好玩的皮影》,它們都是學校戲劇與動漫課程的縮影,這樣的戲劇與動漫課早已被孩子們熟識。在學校動漫盛會上,有一部特別的動畫片——《天使舞會》首映發行,它是學校小頑童動漫創作的處女作,更有外聘動漫大師徐暢老師助陣。「我要做動畫片了!」孩子們的臉上滿是自豪感,拿著自己繪製的骷髏、獨一無二的小魚,三五成群討論著即將上演的故事。但要怎麼做才能讓骷髏舞動起來?讓小魚在鏡頭下遊起來呢?於是,徐暢老師走進小朋友中,用親切的話語跟小頑童講述定格動畫的製作,「我們要一點一點地遊,定一個位置,拍的時候呢,人要立刻走開,拍完了再往前挪一點,再放,再拍,就這樣一點一點的讓小魚動起來……」一邊說一邊示範著,話音剛落,孩子們就迫不及待擁上前,用奇思妙想賦予手中物體生命。有的魚「遊著、遊著」就「親」上了,惹得在場的人都笑了!大家一定很好奇學校的課程表都是什麼樣子呢,小編帶大家揭秘啦!以戲劇與動漫課程為例,課時安排採用「m+n=∞」模式,有戲劇與動漫(音樂)、戲劇與動漫(美術)、戲劇與動漫三種呈現形態。例如《戲劇與動漫(音樂)》是以音樂學科為主線,其他學科輔之,而《戲劇與動漫》則是多學科的整合教學。比如戲劇動漫課程之《森林動物舞會》,學生前期就上過戲劇與動漫(音樂)、戲劇與動漫(美術),或是整合了多學科的戲劇與動漫課程。根據內容的需要,課程可以調整到周一至周五的任何一節課。在課時上也可以申請為長課、短課或微課。這些都是從課程內容出發,從兒童需要出發。為了解構m+n=∞課改方程式,學校積極探索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新學習形態。學校課程的學習組織形式分為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又可分為兒童學院、「FSC」(家庭、學校、社會)、主題大單元。每學期開學,學校都會有舉辦相應的兒童學院課程招募會,這給了孩子們自主選擇的機會。「烘培」課想上,「足球」也想報,「圍棋」也不想落下…可是一周才四節,這可怎麼選擇呀?老師和家長一起為孩子出謀劃策,從兒童興趣出發,以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為落腳點的選擇課程,當然最後的決定權還是我們的小頑童。
家長課堂家長在某些領域的認識和解讀是學校老師所無法企及的,他們用專業特長為孩子們送上每一次獨特而又精彩的「家長配方課」,給了孩子們更多不一樣的體驗。「FSC創意聯盟」課程積極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辦學模式,現已開設了 「家長課程」「遊學課程」「社會實踐課程」等,為學校教育做了有益補充,既豐富了孩子的課程資源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面,促進了孩子綜合素養的快速提升。
奇妙帳篷之旅「主題大單元」活動課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了。學校在每月的22日都會有在常態課程基礎上的活動課,至今已經舉辦了小頑童生存體驗、首屆兒童動漫音樂會、入隊儀式、風箏節等主題大單元特色課程。隨著活動參與的越來越多,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出來了。學校「喜迎G20,當好東道主」主題系列活動——「最強大腦」,G20知識競賽、奇妙的帳篷之旅的最初策劃都是學校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的奇思妙想給老師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學校兒童動漫節當天,嘉賓和孩子們手拿特有的護照一天遊歷了20個國家,那對孩子來說必將是一種難忘的體驗之旅。
【人物】鍾秉林:我那時候的北京四中
【特色】「社會生活實驗室」長什麼樣?看完這所學校的教育劇場就明白了
【特色】12歲以前應該做的30件事(這所學校的新勞動教育讓學生「玩」嗨了)
【特色】太神奇了!帶學生「玩音樂」居然可以打開思維創新的大門(上海向明中學有這麼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