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黑土 編輯✎清一 校對✎白雲
【墨象】《雁塔聖教序》學員正在招募中!!
等你來參與交流
①專業導師作業點評
②學習委員每天解答書友提問
福利多多
▼
掃描下方二維碼
喊「加群」,邀你進群
藝術理論家鄧以蟄先生提出:"無形自不能成字,無意則不能成書。"這句話既將書法和寫字區別開來了,又提出了書法藝術的靈魂就在於"意"。關於這種"意",舉個例子,褚的《雁塔聖教序》在法度基礎上,整體呈現出來的意,從看似孤立的點畫,得知筆勢的承接關係,通過微妙的起、承、轉、合,或左顧右盼、或前呼後應、或起筆承上字、或收筆啟下字,都有一種勢存在其中,從而「意」趣橫生。
在精心臨摹古人法帖的基礎上,得形、得神,此可視為具體運用之「法」。知曉「法」是什麼後,總結規律是學書之初必須領會的一項基本功,有此積澱後再去不斷溶入自己的個性之"味",方可從有法走向無法,使人為之動容!下面是清人趙世駿臨的《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圖下碑帖參照,對於初學者來說,可做啟發!
此為趙氏所臨禇遂良聖教序,一形準而意足,二則精氣神俱佳。
趙世駿,字聲伯,號山木,江西南豐人。曾為袁世凱幕僚、郵傳部尚書楊士琦寫墓志銘,孫蔭亭見之謂「睹此君書,幾疑河南尚在人間」,可見得褚法之深。後因近視不能懸腕作書,乃鍾情於金石碑帖鑑賞達30餘年,書肆所印古碑貼能得其評鑑者為時人所重,與翁方綱同稱為金石名家。
趙氏所臨雁塔,妙趣則就在似與不似之間,如「天」字的那一捺畫,顯得俏皮無比,原帖則比較沉著鏗鏘。書法的"味",不論表現在線條、在結體、在章法,還是在墨色,喜則字舒,怒則字險,哀則字斂,樂則字麗。表情美既然是感情之美的外貌,因而她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因境而異。
從上對比可看,臨摹要想出「味」,首先得有「看得見」的東西,這個是指它與所師法帖的相近程度,比如筆畫、字形、墨色、章法是看得見的"軀體";還有「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思想、風神、韻律等,這就是"靈魂",從「有形」到「無形」始於毫端至布白而貫穿至終,達到深層次的追求,即臨摹出「味」!
【墨象】《雁塔聖教序》學員正在招募中!!
等你來參與交流
①專業導師作業點評
②學習委員每天解答書友提問
福利多多
▼
掃描下方二維碼
喊「加群」,邀你進群
戳這裡!查看完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