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森:我也是「兵」 隨時迎難而上

2020-12-24 玉林日報

近年來,北流市石窩鎮通過打造「黨委政府主導+社會組織補充」「政府引領+行業融入+社會參與」等模式,激勵子弟兵建功軍營,形成了「軍人受尊崇,青年想當兵,老兵善創業,和諧促發展」的雙擁工作「石窩經驗」。在此過程中,有一位年輕人功不可沒,他就是玉林市雙擁先進工作者、北流市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會長黃建森。

黃建森(右二)為石窩籍入伍大學生頒發獎勵金。

軍人後代,創業不忘當兵報國夢

黃建森1983年出生於石窩鎮一個貧困山村,父親黃德龍曾在海軍服役。小時候,黃建森常看見父親黃德龍穿著軍裝給孩子講故事,有時還表演一兩手拳術,而孩子們總會向父親投去敬慕的目光。那時,黃建森就暗下決心,長大了要像父親一樣去當兵!不料,黃建森初中畢業時因體重不合格未能入伍,成為終生遺憾。

1999年春,剛走進社會的黃建森便奔赴廣東打工。他蹲過火車站候車廳,上過工廠流水線,在建築工地當過力工、吊頂安裝工。2002年,黃建森跟隨施工隊到了雲南曲靖,但他不甘平庸,改行闖入了再生資源行業,並於2014年12月創立了雲南森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事業迅速發展壯大。2018年10月,黃建森組織成立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廣西商會,並任大理廣西商會會長兼黨支部書記。

20年的打拼,他執著、努力、腳踏實地的創業,由一名外鄉農民工成長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書寫了一段創業的傳奇。

2017年,石窩鎮的領導與黃建森聯繫,希望他能牽頭組織起石窩鎮的民間愛國擁軍力量。黃建森想起了他的軍人夢,想到了父親30年前退役後就一直在村黨委為村民服務的一幕幕。黃建森用心琢磨起「愛國擁軍」這四個字的意義,覺得這正是圓夢的最好方式,便毅然扛下了這份責任。

很快,黃建森就發動10名石窩鎮籍企業家捐資19萬元,於2017年9月7日成立北流市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當年便對應徵入伍的石窩籍大學生每人獎勵2000元,激勵他們紮根軍營、建功立業。

我也是「兵」,「戰友」的事就是我的事

愛國擁軍促進會成立後,黃建森雖然經常在外地,心卻留在了石窩鎮,他把更多時間放在了家鄉。

黃建森說:「我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兵』,什麼時候都會為群眾迎難而上。」

石窩鎮地處桂粵兩省(區)三縣交界,是解放戰爭時期桂東南地下工作的革命老區,目前有現役軍人77人、退役軍人728人,參戰退役軍人92人、烈屬1戶、因公犧牲遺屬2戶。黃建森把工作行動擴大到關愛參戰功臣、軍烈屬和貧困退役軍人家庭,扶持退役軍人創業等方面。截至目前,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共開展愛國擁軍活動11次、慰問軍烈屬112人次。每逢八一、中秋、春節等重要節日,黃建森都要上門慰問困難退役軍人、烈士遺屬代表、現役軍人家屬等,並經常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對每年的退役老兵,黃建森在就業方面為他們創建了多個選擇平臺:可到雲南森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接受培訓、上崗,也可以到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的其他會員企業上班,大家都會為老兵提供工作崗位和發展機會。另外,退役老兵家裡如果有困難,黃建森還會發動會員企業做好幫扶工作。

在黃建森帶領下,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的工作令人耳目一新,激發了石窩人愛國擁軍的熱情,也讓前來參觀的領導、專家學者和熱心人士伸出了大拇指。

傳承愛國擁軍「基因」,回報家鄉

黃建森的父親黃德龍退役回鄉後除了帶領鄉親致富,還義務擔任龍田小學國防教育校外輔導員。受父親影響,黃建森也喜歡帶兒子參加公益活動,他相信最有力量的教育就是自己的言傳身教。今年疫情期間,黃建森出資買到1萬多隻口罩後,便帶著兒子挨家挨戶為鎮上的退役軍人送去。「我的生意不用他繼承,事業由他選擇,但愛國擁軍『基因』一定要世代傳承下去!」黃建森說。

像父親一樣,黃建森非常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他發動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的會員企業家,持續捐資助學,改善龍田小學、石窩鎮初中和新育初中的教學環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並讓地處邊遠山區的石窩鎮實現了初中教師統一服裝。每逢傳統節日,黃建森都會帶上慰問品、慰問金去看望村裡的高齡老人。在村委和村民需要時,他盡己所能,主動出資建村道、裝建設村道路燈和硬化道路……

今年,黃建森被評為玉林市雙擁先進工作者。「這份榮譽讓我更加堅定信念,不忘初心。」黃建森說,作為一名企業家,他將堅定不移地推動石窩鎮愛國擁軍事業向前發展,以此回報社會。

原標題:他上過工廠流水線,當過工地力工;他沒進過軍營,卻把自己當成軍人,組織成立愛國擁軍促進會,傳承愛國擁軍「基因」—— 黃建森:我也是「兵」 隨時迎難而上

相關焦點

  • 佔有兵:我是觀察者,也是經歷者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拍照的動力是由打工產生的內心不安定感,我需要擁有一種東西,來消除我內心的不安定感,那就是攝影。 解放:從親歷者變成觀察者,您在年輕的打工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過去,這對您的拍攝有很大幫助吧?
  • 迎難而上就是我的選擇
    晚上散步20分鐘,同時也是20組提肩縮頸和手頭對抗,然後就是5組各20個的深蹲。所以今天總共做到120個了,有了明顯的提升。在今天晚上,我回到家就開始做熱身,準備進行計劃。態度可是非常積極的喲。大傢伙不妨也試試,看看這個過程中是不是積極性特別強。第1組,20個做的比較輕鬆,身體稍微有點反應。
  • 迎難而上,迎刃而解
    但是面對這樣困難的局面,結構分隊的小夥子沒有退縮,他們選擇迎難而上,力爭第一時間讓飛機安全起飛。 結構主管孫彥良在綜合損傷情況以及現場工作條件後,立刻安排高千,陳新鋒兩人準備結構排故工具箱,乘坐最近的航班飛往上海浦東,同時安排宋春輝第一時間通過MCC與浦東現場機務取得聯繫,得到詳細的損傷位置,損傷尺寸等信息。
  • 心繫祖國,情鑄軍魂 ——李丹陽演唱《我是你的女兒也是你的兵》賞析
    我有著二十年軍旅生涯,正好在「八一」節這天觀看,又知道作者歌詞和演唱者演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而,聽著曲子的旋律,隨著歌唱家的演唱而心潮澎湃。歌聲時若渾厚得如雄鷹展翅時的一聲長鳴,振聾發聵;時而如山澗中婉轉動人的溪水,沁人肺腑;時而是父母送兒女參軍、夫妻話別時深情交融時的一行熱淚,震撼心靈。「我是你的女兒也是你的兵」的旋律在我心中久久迴蕩並產生共鳴,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個兵。
  • 新華退役軍人:我驕傲,我曾是一個兵!
    他們說:「我驕傲,我曾是一個兵!」雖已退伍(轉業)到了地方無非是轉換了「戰場」從軍營走入警營國徽仍然懸於頭上時刻提醒我我曾是一個兵軍人本色不能丟人民安危存心中1、代學智2010入伍,石家莊飛行學院我驕傲我曾是一個兵新華公安分局退役軍人風採展他們是曾經的橄欖綠,手握鋼槍,保家衛國。
  • 迎難而上通達夢想之路
    那就是迎難而上,把事辦成。為老百姓辦事,再難也得辦,再難也要辦好。」王建峰說。    迎難而上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同樣也是新時期實現中國夢、建設「四個河南」的法寶之一。    勇者不懼——敢於擔當破思想之痼    因為缺糧,很多群眾得了浮腫病,焦裕祿悄悄跑到外地去買議價糧,違反了當時的規定。
  • 我是一個兵,如果要加個定語,叫我女兵
    一個「女」字,讓人想到纖弱和嬌柔,一個「兵」字,彰顯著責任和擔當。當「女」與「兵」放在一起,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我們走進第80集團軍某工化旅指揮通信連女兵排,看一看她們是如何把姑娘的溫柔、美麗和戰士的剛毅、果敢集於一身。
  • 很高興有人隨時打擾你,我是你的首選,也是你是我的例外
    人在黑暗中,哪怕是一線曙光,那也是一線希望,是前進的力量。幸運的是,有的人幸運地遇到了他的救援者,但是有的人只能自己痊癒,或者當天明來的時候,再次包裹傷口,假裝什麼也沒發生。我們都是孤獨的修行者常聽人說羨慕他,那是鑽石王老五形象。
  • 順義區戰「疫」一線,「我能上,隨時待命!」
    「我能上,隨時待命!」3月9日深夜1時,順義區紀委監委研究室幹部李天書接到通知,需要她承擔一項緊急任務,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並未多問一句。第二天清晨6時,李天書奔赴北京新國際展覽中心。請跟我到這邊來做登記。」由於人流量太大,排隊等候時個別旅客不願配合,情緒激動。傍晚6時,一位中年婦女情緒有些激動,此時,正在一旁休整的李天書立即上前安撫道:「阿姨,我以前是留學生,一離開家就是大半年,特別能理解歸心似箭的這種感覺。
  • 紅色印記丨童華禎: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絕不做俘虜兵
    童老說,通訊過程中還有許多口令、暗語,不停地變換,主要是怕信息洩露,如果途中不巧遇見敵人,就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絕不做俘虜兵。 抗美援朝老戰士 童華禎:國家發展好了,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沒有的現在也有了,原來怕美國原子彈,我們也有原子彈了,現在我也和年輕人說,為了祖國、也為了家鄉
  • 《雪暴》五一檔「迎難而上」為中國電影加油
    《雪暴》五一檔「迎難而上」為中國電影加油張奕聰受傷堅持拍戲惹母親心疼落淚暖心感激廖凡倪妮照顧有加電影《雪暴》劇組在海拔2800米、零下《雪暴》五一檔「迎難而上」為中國電影加油此外,當被現場同學問及與眾多優秀前輩演員的合作感受,張奕聰坦言既興奮也有壓力。
  • 學習上遇到困難,我選擇逃避,兒子卻迎難而上
    我有些洩氣,脫口而出:「太難了,我學不會。」兒子卻在一旁吹得起勁。沒過一會,他跑過來對我說:「媽媽,我可以用九孔葫蘆絲吹《小星星》了。」遇到困難,我像洩了氣的皮球,兒子卻無視困難直面挑戰。我著實有些羞愧。
  • 不懼《變形金剛5》 《六人晚餐》迎難而上
    原標題:不懼《變形金剛5》,《六人晚餐》迎難而上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受到衝擊,影片導演和製片人都直言要「迎難而上」:「好萊塢的電影活在虛幻的世界,而我們的電影活在大家身邊。我們不飛天遁地,不拯救地球,只拯救我們自己。」 電影改編自魯迅文學獎得主魯敏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雲南小鎮,兩個單親家庭、六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恨別離的故事。
  • 我有兵心如磐石
    進藏三個月了,這裡是他此行任務的第四個點,也是他拾撿第30塊「兵心石」的地方。1在任務地撿一塊石頭,是郭林2012年才養成的習慣。那次在戈壁灘參加實戰演習,他意外地撿到了一小塊戈壁瑪瑙,在陽光下泛著半透明的橙紅色,像一粒小小的心臟。他把這塊石頭帶給了妻子。妻子問:「這是什麼石頭?」郭林在那一刻突然靈機一動,脫口而出:「兵心石!」「真好看!」
  • 【夜讀】與其知難而退,不如迎難而上
    上周,領導把一項很重要的報表分析任務交給我和同事,讓我們三天內務必完成。
  • 嗨,親愛的班長你好,我是你的兵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魏增基 崔東浩 責任編輯:袁帆嗨,親愛的班長,你好,我是你的兵,曾經是,一直都是。正所謂聞道有先後,我不比大家多會什麼,我只是把自己比大家先知道的東西帶給大家。希望未來的日子,能如你我所願的那樣精彩和順利。」這段話,每一個字都烙在了我的心中,嚴肅卻不失親近,剛勁有力卻不乏真誠。我當時在想:你一定是個好班長。班長,當時我住你對鋪,還記得我的臭腳丫無數次把你燻得滿臉嫌棄,隊列動作學得慢把你急的狂飆方言,訓練拖後腿讓你在連隊主官面前面紅耳赤。
  • 我當過兵,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驕傲
    我當過兵軍齡:16年有人說「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當了十六年兵,我想說的是「我當過兵,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驕傲」。能在英雄的團隊當兵,這是我一生的驕傲!我當過兵,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驕傲!
  • 兵哥哥,請收下我的膝蓋!
    近日,一則關於兵哥哥是怎樣考駕照的視頻在網上瘋傳,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眾所周知,考駕照最快40天可以下證,最慢3個月的時間也足夠下證了。與此不同的是,部隊的駕駛訓練最快也得3個月。兵哥哥們學開車的第一個步驟和普通人一樣,都要學習理論知識,也就是科目一考試的內容——道路安全法規。
  • 微電影《兵心無悔》——兵導·兵編·兵演兵
    《兵心無悔》的導演張永平,人稱老張,其實不老,三十剛出頭,不過他愛操心,又在部隊當了有些日子的兵,所以看上去顯老。    剛畢業時,老張還是小張,他學的專業和攝影沾點邊,但離拍電影還有十萬八千裡的差距。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小張卻偏偏有個電影夢,一心想拍一部大片。
  • 當儀仗兵遇上浪花白
    奶奶站在一旁,指著電視機說:「立啊,等你長大了,就當那種兵!」到了青春期,楊立突突猛長,一下躥到1米8。剛滿18歲,他就報名參軍,果真被三軍儀仗隊挑中,當上了奶奶口中的「那種兵」。至於後來又跟海軍結緣,楊立笑著說:「沒準兒我奶奶指的那個儀仗兵,就穿著海軍禮服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