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民素質緣何參差不齊

2020-12-25 人民論壇網

【摘要】引起國民文明素質失衡的原因有四個方面,包括現代性帶來的消極影響,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宏觀影響,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的影響,以及傳統與現代文化衝突的影響等。從根本上說,當前國民文明素質失衡是一種歷史性現象,它會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消失。

【關鍵詞】國民文明素質 失衡 社會轉型 現代性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艾利亞斯在《文明的進程》一書中指出,文明的進程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受制於不同階段的社會結構,是一定國家、民族和社會不同力量之間的關係結構長期發展的結果,它的形成也受制於某一民族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心理結構和個體心理結構,由整個社會努力習得並使之固定下來。可見,國民文明素質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涉及體制的、政策的或個體的因素,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對於這些領域的深層原因,要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進行哲學的思考。

現代性的消極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的變化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國民的精神世界、生存狀態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進一步泛濫。消費社會漠視人的精神世界,工具理性阻隔了價值理性,道德墮落、信仰缺失和精神萎縮成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問題。日益加深的兩級分化問題使國民產生失衡心理,這是造成國民文明素質失衡的深層原因。

國民能夠理性地認識生活世界的公共價值,但是在對自身價值的理解上發生了偏差或對立,人們的公共價值準則與對自我的理解相分離的結果,是產生了種種相互對立和衝突的價值觀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狀態。人性畸形張揚,自我批判能力嚴重不足,自我修養缺乏,道德觀念難以提高,腐敗現象、欺詐行為時有發生,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凸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不和諧現象也日益凸現。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顯著提高,但也造成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和利用,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存環境,霧霾天氣嚴重危害人的健康,自然資源開始枯竭,這些現象說明人在與自然相處中表現出來的生活文明、心理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生態文明素質還十分缺乏。

因此,現代化建設是提高人的文明素質的必要條件,但它卻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促進人的文明素質的提高,相反還可能對人的發展有一些消極的影響。市場主體天然地具有利益最大化的傾向,如果不對其加以理性的指導和培育,就可能導致社會整體文明素質的下降,成為妨礙市場良性運作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障礙。

社會轉型期問題的凸顯

如果說現代性影響了精神文明、心理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狀態,那麼當代中國社會轉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則對人們的生活文明、道德文明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執政機構在處理公民公共事務的過程中,不道德行為因為成本低而不斷泛濫,這種制度缺失的社會背景加劇了國民文明素質失衡的情況。功利主義的泛濫,使假冒偽劣產品、商業欺詐行為屢禁不止,在少數地方、部門和單位,部分黨員幹部缺乏理想信念,生活奢靡,專制思想嚴重。一系列負面事件敲響了警鐘。不文明行為的發生,固然與個體的文化道德素養息息相關,但缺乏外部機制的約束也是催生不文明行為的重要原因。制度的不規範,使發生不文明行為的成本比較低,從而助長不文明行為的發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違法不究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人的行為方式與社會和國家利益相矛盾,不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和完善,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市場經濟不完善和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的表現。

其次,在當前中國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社會結構、公民觀念都發生了重大變革,但對於市民社會而言,公共空間發育仍然不足。中國社會轉型,實質是快速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這就意味著人員的集中和加速流動。與城市化過程中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公共空間相對變小,加之中國社會成員的文化背景、整體素質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這種陌生人社會在共享公共空間時,各種關係的處理就變得較為複雜。人們在家族血緣關係等熟人社會中往往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但是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社會成員頻繁流動,人們進入陌生社會以後,就容易不遵守甚至故意違反社會公德。中國人缺乏公德意識和公共精神,不是因為中國人有劣根性,其深層原因是個人在私人領域的權利總是被壓制,其私人利益無法通過正當渠道得到滿足。中國的傳統教育和德治以塑造聖潔的「新人」為宗旨,而現實的中國社會卻促成了一些人的奴性、糜爛、冷漠等精神氣質。

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和區域發展不平衡

國民的文明素質結構取決於社會結構,歸根結底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的制約。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總體偏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區,國民文明素質呈現出較大差異,文明素質的高低受到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深刻影響。

要提高國民的文明素質,要充分考慮我們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特點,尤其是充分考慮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現狀。要考慮到我國區域間和各民族間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現狀。東南部經濟帶整體比較發達,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增長,市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文明素質有了顯著提高,社會責任感增強,較為關注自己居住的生活環境,對他們的文明素質的要求目標也比較高,提高起來也比較容易。而在我國中西部、內陸邊疆等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低下的欠發達地區,有的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義務教育普及難度很大,文盲較為普遍,他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後,文明程度比較低,普遍存在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等思想。可見,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需要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為物質前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國民文明素質的需求。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衝突

全球經濟一體化把全世界納入西方話語範式中,導致世界範圍內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與衝突。在對待中西方文明的關係問題上,有新自由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一些學者主張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要以自己的傳統文化為根基,並對西方現代文明加以批判性吸收。他們一方面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更新,另一方面也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化傳統的民族性不能掩蓋人類的普世價值。儘管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不容取代的部分,但是西方文明中也有合理的內核。文化在具體形態上儘管表現出千姿百態,甚至水火不容,但實際上不同文化中有共同的人性,因此不同文化間有一定的兼容性。

特殊性不能代替普遍性,過於強調文化特異性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們在向西方文明學習的過程中,總是過於重視形式和表面的學習,而忽視了西方文明中實質性的東西。西方文明中如自由、民主、科學、人權、平等、法制等價值追求不僅是西方的,也是全人類的。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不把自己捲入到這種世界生活中去,其固步自封的消極態度就會導致民族的衰落。中華民族創造的動力不可能來自傳統,而只能來自於當代改變了的現實生活。因此,需要以現代化的需要為標準,來批判傳統文化中那些不合時宜的過時的要素,對傳統文化進行當代的創造性轉化。

當然,在中國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正在不可避免地被解構,而趨向現代性。如果說文化傳統對於文明的形成沒有影響的話,那麼世界就不可能呈現出多樣的文明樣式。完全拋棄文化傳統,就會導致文明的合法化危機。因此,不能完全忽視文化的延續性對於塑造文明的影響。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①劉智峰:《道德中國:當代中國道德倫理的沉重憂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責編/譚峰      美編/於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會計人員,大專及以上學歷不足50%,素質參差不齊,存在三大問題
    會計人員,大專及以上學歷不足50%,素質參差不齊,存在三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會計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國相繼出臺了新的《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條例》《會計準則》《政府會計制度》《會計人員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新的會計制度以及經濟的發展都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當前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影響會計職能的發揮,甚至影響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 如何提高國民道德素質?
    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素質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已成為我國關心的根本問題。但就如何提高國民道德素質。一、開展道德模範等形式各樣的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學習道德模範、關愛道德模範、崇尚道德模範、爭當道德模範的濃厚氛圍。
  • 機場廣播噪音與國民素質
    我國國民素質的問題,網上已經談得不少了。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各人有各人的說法。就拿機場候機來說吧,相信乘飛機旅行的人,在國內機場等候飛機時,常常感到國民素質問題的一個方面。這就是國內機場公共廣播系統播放的通知噪音。
  • 領隊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被列為海外研學十大亂象
    在近日舉辦的「心所向·行致遠」國際研學旅行論壇上,通過對研學旅行領域所存在的眾多漏洞進行盤點,專家將領隊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列為海外研學十大亂象。 研學旅行的概念最早於2013年由國務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首次多部門聯合發文落實推進。
  • 文明:國家的軟實力 國民的硬素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可見,文明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深刻理解「文明」的內涵,將其內化為每個人的核心價值理念。歷史經驗反覆表明,文明雖然是國家的軟實力,但是它的實現,則需要有國民的硬素質。當前,宿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那麼,作為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和創造者,應該有怎樣的文明觀?
  • 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真的全怪老師嗎?
    當基礎教育出現畸形的「尖子唯一」、「分數唯一傾向」,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就退縮到角落裡,不被人重視。「師哉師哉,桐(童)子之命也!」教師的素質幾乎決定著學生的命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試看古今中外的名人,無不是在少年求學時代遇到了一個或幾個影響他一生的恩師。
  • 教師素質的參差不齊,真的全怪老師嗎?
    當基礎教育出現畸形的「尖子唯一」、「分數唯一傾向」,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就退縮到角落裡,不被人重視。「師哉師哉,桐(童)子之命也!」教師的素質幾乎決定著學生的命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試看古今中外的名人,無不是在少年求學時代遇到了一個或幾個影響他一生的恩師。
  • 人民網三評「國民素質」之一:中國人就是沒素質嗎?
    【編者按】從景區泡腳、亂刻亂畫到違反宗教禁忌在清真寺矮牆上跳熱舞,從因延誤而大鬧機場到向飛機發動機扔硬幣,從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鐵緊急制動閥,從重慶公交墜江悲劇到高空拋物致人死亡……近年來,關於國人素質的討論也一直都沒有停過。
  • 杜若溪發文怒斥裝修公司:工人素質參差不齊,電工態度差得離譜
    5月21日,演員杜若溪在社交平臺發文怒斥裝修公司,稱自己找了一個系統裝修公司,本以為服務質量都有保障,誰知道這家公司的工人們素質參差不齊,專業度、敬業度都不可控,而且電工態度更是差得離譜。杜若溪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大家,稱自己找的這家裝修公司,他們的工人素質參差不齊,專業度和敬業度都不可控。電工態度一直差得離譜,施工的時候還在洗手間裡抽菸,要求換電工,裝修負責人說「你家所有電路都是他做的,換個人怕是做不好,還是讓他做吧」。最後也只能忍受著電工糟糕的壞脾氣,讓他繼續做,誰叫人家掌握著你家電路大權呢!
  • 江門駕校被吐槽:學車等待時間長、教練素質參差不齊...
    本文原標題:《江門駕校被吐槽:學車等待時間長、教練素質參差不齊…內附報考駕照乾貨》如今「拿駕照」成了一個全民參與的熱門事高三剛畢業的學生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三十歲的歐巴
  • STEM 教育幫助提升美國國民素質
    具體而言,STEM 教育對於提升美國國家競爭力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大方面: 提升國民素質,與健康、初等教育指標及高等教育與培訓指標密切相關; 促進就業與收入分配的均衡化,與制度環境指標有關; 促進種族平等與性別平等,有利於提升勞動力市場效率指標; 增強國家經濟實力,關乎技術設備指標、金融市場發展指標、商務成熟性指標; 驅動創新,是創新指標的重要依託。
  • 小海歸待業:素質參差不齊 工作經驗不足
    但他認為小「海歸」們只要能切合實際,擺正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就一定能找到適合的崗位。   小「海歸」待業的主要原因   造成年輕「海歸」待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科院勞動科學研究所張翼教授、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教授張鳳啟、某大型醫藥公司行政主管範然和某留學中介負責人陳勤等分別發表了各自的看法,他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小海歸」素質參差不齊。
  • 幼兒園矚目的最高榮譽給了誰,中醫特色幼兒園緣何成為大國戰略?
    最高榮譽給了誰,中醫特色幼兒園緣何上升為大國戰略?大疫當前,方顯出醫學健康領域中國科學家的使命擔當,他們是時代的楷模、人民的英雄。國家隆重表彰他們,目的是弘揚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崇高品質。為了人民的健康,這些先進模範人物,挺身而出,大醫精誠,義無反顧,砥礪奮鬥,值得我們大力學習。
  • 闡述一下當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闡述一下當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2010-09-20 16:44 來源:中華會計網校博客   列印 | 收藏 |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 從大阪的一家動物園看日本整體國民素質,中國絕對不敢這樣做!
    在聯合國權威公布的全球國民素質排行榜中,日本連續30多年來都排名世界第一。現代日本國民的素質到底有多高?這次我來到大阪,關西地區第一大城市,日本第二大城市,僅僅是在一家普通的動物園裡參觀遊覽,就讓我有了切身的感受與體驗。大阪早在1970年就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是亞洲第一座舉辦世博會的城市。
  • 素質教育不要光停留在嘴上,應該讓國民心甘情願迎進家裡。
    本人認識一位在國內有相當影響的教育改革家,他是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極力倡導者、鼓吹者、推進人。他兒子正在讀初二,按照現實的稱謂應該是讀八年級。疫情期間,借網課的光,他兒子偷偷地迷上了拍視頻玩抖音。過了暑假就升初三,馬上就面臨中考,他老婆焦急萬分,這位賢弟也百爪撓心,面對現實,兩口子還是意見高度一致,屈尊大駕光臨寒舍,求我這個應試教育的堅定擁護者給他兒子輔導文化課。
  •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
    熱點透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體現了黨和國家不僅關注宏觀的教育發展,而且關心微觀的教育問題,回應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把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作為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基礎工程,作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舉措。
  • 日本國民素質讓全世界欽佩,背後的教育底色是什麼?
    許多人談到日本的優點總是會讚嘆——日本國民素質高,安靜便捷的電車、乾淨的街道、得體的禮儀。日本國民的「高素質」不僅體現在這些日常小事,越是大型事件和危難關頭,越能體現國民的素質。那麼,難道是日本人天生就素質高嗎?不是的,它歸根結底,來源於「教育」。與現在我國流行的許多中國式教育相比,日本很多對於教育方面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01.
  • 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的亞洲國家,有著大半的華人,國民素質還很高
    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相比較那些比較普通的人來說,他們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可是大家知道嗎贏在起跑線上的不僅僅是那些富二代,這次我們就要講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亞洲國家,在這裡有著大半的華人國民素質還都很高。
  • 淺談影響素質教育行業發展的幾個因素
    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教育觀念的轉變當今社會,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大部分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毫不吝嗇的,教育在家庭的財政支出佔有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