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實際下降了6.8%;日本經濟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6%;法國經濟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5.3%;德國GDP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2.2%……
很多國家在對外公布經濟增速的時候,不僅有同比增速,還有環比增速,那咱們中國一季度經濟同比實際下降了6.8%,環比增速是多少呢?接下來,南生給大家解讀下。
一季度,中國GDP環比下降9.8%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完成的GDP約為206504.3億元人民幣,與上年第四季度(約為278019.7億元人民幣)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且經過季調後,下降了9.8%(如下圖)。
同時,我們也發現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環比增長1.5%;2019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1.3%,第二季度環比增長1.5%,第一季度中國GDP環比增長1.6%……
細心的網友應該會發現:中國各季度GDP差異不小,一般都是越來越大。即2019年第一季度的GDP要比2018年第四季度低一些,按道理環比應該下降啊,可為什麼國家統計局公開的環比卻是增長呢?
計算GDP環比增速,另有「玄機」
數據顯示,2020第一季度,中國完成的GDP約為20.65萬億元人民幣,低於上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9.8%——對此,網友們都能理解,畢竟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得中國經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
但2019年一季度,中國完成的GDP約為218062.8億元,也是低於2018年第四季度(258808.9億元)——通常情況下,每年的一季度GDP都是低於上年第四季度的。換言之,每年的一季度GDP環比增速應該是下降的,可為什麼國家統計局公開的季度環比增速卻是「增長」的呢?
答案就是計算GDP增速,並非是像網友們想像的那樣直接計算,而是有一套複雜的過程。通常情況下,計算GDP同比增速,需要剔除物價變動因素。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字,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很複雜的。計算季度環比增速,需要將各季度GDP「經過日曆及季節調整」,其目的就是避免「幹擾因素」。
舉個例子,通常情況下二季度GDP要比一季度更高,如果按照網友們想像的那樣直接計算,那環比都是正增長。一季度的GDP通常低於上年第四季度,計算環比都是負增長……。這當然是無法真實的體現經濟發展的本來面目。
因此,經濟學家們發明了「將各季度GDP經過日曆及季節調整(簡稱季調)」,就大意是將影響各個季度的風俗習慣,節假日,天氣和氣候等諸多「幹擾因素抹平」——未經季調的數據可以粗略的理解成「原始數據」,而季調後的數據可理解成是「再加工」後的。
其優點是能真實的體現經濟發展趨勢,但缺點就是變得讓普通網友難以理解。因此,我們國家就很少採用環比增速,對外公布同比增速。而西方國家卻喜歡公布經過季調後的環比增速,甚至將其放大四倍,形成環比年化增速,又增添了GDP的計算繁瑣過程。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