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引動全球熱潮

2020-12-16 參考消息


圖為日本神戶外國語大學中國文學班的學生們在觀看《舌尖上的中國》。毛丹青/供圖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從《舌尖上的中國》令無數中國人熱血沸騰的那天起,這部紀錄片「能否走向世界」的問題就產生了。

坎城電視節主席點名看片

《舌尖上的中國》首映儀式上,總導演陳曉卿請了80多個國家的大使到場,他的考慮是,要儘可能地將這部紀錄片推向世界。

早在一個多月前,陳曉卿就帶著片花和第四集樣片,到了坎城電視節,「我們房間一天到晚沒斷過人,來談的人特別多,甚至電視節組委會主席南尼·莫萊蒂也點名要看片花。」電視節上,該片在中國所有參展紀錄片中問詢量位居第二,單是播映權就賣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發行部主任張琳也透露,目前除了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電視臺早就下好訂單之外,韓國、日本也已經差不多定下來了,東南亞、歐洲市場這樣的傳統外銷區域都很關注這個節目,德國、法國、俄羅斯的電視臺都有意向要購買,具體情況6月就會有反饋。

對此,陳曉卿說:「央視紀錄頻道的宗旨就是要讓世界了解中國,我們的這部片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觀眾了解中國,特別是要讓國外觀眾了解今天的中國?這是我們最關心的。」

「中國是如此容易讓人理解」

不過,由於外文版尚在製作,目前完整看過這部紀錄片的外國人更多是學中文或有過中國生活背景的人。他們的意見,也許是校驗這部紀錄片能否跨越中外距離的第一關。

在他當客座教授的神戶外國語大學的課堂上給中國文學班的學生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後,日本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毛丹青更新了一條微博,其中提到一名日本女生的評論:她說今天回家就想試著做黃饃饃,還說這個節目改變了她對中國的看法,我問她改變了什麼,她回答「我現在才知道中國原來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國家」。

為什麼要給學生播放這部紀錄片?毛丹青坦陳從教學目的出發,這部片子具有有聲教材的許多特質,此外最重要的還是想讓日本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以往他們在公共平臺上看到的中國都非常龐大,都是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所代表的一日千裡,都是虛的,絕少進入老百姓家」,但是《舌尖》不一樣,尤其是《廚房的秘密》那集,很多鏡頭都進入家庭,學生在看片子的時候也看到了形態各異的廚房、寢具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了解真正中國人的生活。

令毛丹青意外的是日本學生交上來的觀後感,「甚至有哲學的思辯在裡面」。一個叫本行裕次郎的學生這樣寫道:中國東南西北很大,我也去過中國旅遊,每次都對美食驚嘆,這個片子讓我明白了我為什麼驚嘆,是因為它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生松下梅所說,《舌尖》讓她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

文明傳承無國界

美國人柳素英(ElyseRibbons)在別人向自己推薦了《舌尖上的中國》後,一個下午連看了三集,並且大呼「開始上癮了」。

柳素英在中國待了九年,對她來說,看《舌尖》無異於一次享受加學習,她邊看邊把很多菜名列入自己的小本子裡,希望自己以後有機會能到中國各地親口嘗到這些菜餚。她說再吃這些菜的時候心情會不一樣,因為她會想起這些食物背後的人,不是城市的人,而是農村的人。

最吸引她的是卓瑪的故事,不僅僅因為她有一個西藏的朋友就叫卓瑪,還因為卓瑪的故事比較有「刺激性」:「她是少數民族,住在偏遠山區,過日子都是靠運氣,非常辛苦但是又總有希望。」唯一遺憾的是每個人的故事太短了,柳素英還希望看到更多人的故事。

而對法國人朱力安來說,《舌尖》在技術細節上的追求完美和努力付出就應該率先得到掌聲。

《舌尖》真正打動他是看到那些老百姓的時候,他佩服主創們能抓到那麼多非常自然的表情和笑容。「看到這些,就特別感動,對中國的感情就出來了。」作為法國人,他對各種美食也見得多了,打動他的恰恰是老百姓的生活。

朱力安已經向不少人推薦了《舌尖》,並且期待它趕快做成外語節目,以推薦給更多的人,他不擔心那些完全不了解中國的西方人看不明白,「因為這部片子講述的東西是最簡單的,人類文明傳承這些東西誰都會思考的,不需要語言來理解。這也是它的魅力」。在朱力安看來,這種中國目前嚴重缺乏的紀錄片,恰恰才是最容易得到世界認可的橋梁。

相關焦點

  • "舌尖2"熱播"舌尖體"網絡躥紅 引發網友造句熱潮
    近年來,「甄嬛體」等網絡文體層出不窮,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舌尖體」也在網上迅速躥紅,引發了網友們的造句熱潮。普通的食物經過「舌尖體」洗禮後,瞬間變高大上。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友們的造句。    普通食物經洗禮 瞬間高大上    @巴喬-徐:水煎包,魯北平原的一種傳統美食。平鍋加油放入包子,生煎稍許,澆上調製好的麵漿,鍋底的熱油與麵漿激烈地碰撞,演奏著美妙的交響。
  • 舌尖2熱播舌尖體網絡躥紅 引發網友造句熱潮(圖)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易瀟)近年來,「甄嬛體」等網絡文體層出不窮,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舌尖體」也在網上迅速躥紅,引發了網友們的造句熱潮。普通的食物經過「舌尖體」洗禮後,瞬間變高大上。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網友們的造句。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有幾集每集主題曝光 配音人員是誰
    2018年2月9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發布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成功舉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兼中央電視臺臺長慎海雄,中央電視臺分黨組副書記、副臺長魏地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王強、《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張寧、《人民日報》新聞協調部主任許正中、新華網副總編輯周紅軍共同啟動《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儀式,《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創作團隊,和美食屆、紀錄片屆及媒體嘉賓共300餘人出席發布會。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 勾起舌尖上的鄉愁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 片中食材銷量大幅提升 深夜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使得不少吃貨眼淚伴著口水流。吃貨迷們一致認為,只能看得到卻吃不到是最大的煎熬。 《舌尖》饞倒外國網友:一頓飯後房租減半 圖 《舌尖2》的熱播,再次掀起對中國美食的潮湧好評,舔屏都不足以證明中國美食的誘人了,這幾天,網上盛傳《外國人是怎樣被徵服的》的長微博讓各位網友爆笑捧腹,這個本是搜集「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美食」的話題,不知不覺地就變成「外國人是怎樣被中國美食徵服的」,對中華美食最直觀的評價當然就是來自國際友人們了。
  • 《超級工程》VS《舌尖上的中國》
    第65屆坎城電影節上,兩部中國紀錄片備受關注,分別是《超級工程》和《舌尖上的中國》,除了飲食文化代表的中國悠久的歷史傳承,中國還展示了近年驚人的工業成就,真正的中國,是兩者的結合體。《舌尖上的中國》:向世界傳播中國美食文化 長久以來,中餐名揚四海。相比從文化、歷史、地理的角度認識中國,美食是一條便捷的路徑。5月14日起,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推出首部高端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每日22點30分在《魅力紀錄》欄目播出。
  • 舌尖上的「Made in China」驚豔全球
    最近一段時間,韓國人被中國產泡菜「包圍」了,義大利番茄醬的「中國身份」被揭秘了,西方人最愛吃的有「貴族食品」、「黑色黃金」之稱的魚子醬如今也可以中國製造舌尖上的「Made in China」驚豔全球了。
  • "舌尖上的中國"與毒食
    《舌尖上的中國》讓「眼淚與口水齊流」  5月14日晚10點半,由央視紀錄頻道打造、長度為7集的高端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為何這樣紅?這是國內首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畫面中的美食讓人饞涎欲滴,串聯起來述說中國各地美食生態的人物故事感動滿滿。
  • 媒體:舌尖上的「Made in China」驚豔全球
    舌尖上的「Made in China」驚豔全球 新華網 王一諾 最近一段時間,韓國人被中國產泡菜「包圍」了,義大利番茄醬的「中國身份」被揭秘了,西方人最愛吃的有「貴族食品」、「 2017年12月20日,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報導,如今世界35%的魚子醬都來自中國,而且這些魚子醬不是便宜的替代品。中國浙江一家企業成功突圍,使原來多出產於伊朗、俄羅斯等國的西方傳統高級食材魚子醬的主要來源地悄悄向中國轉移,並打上了中國製造的標籤,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 《舌尖上的英國》走紅 網友:該叫"舌尖上的土豆"
    ■天府早報記者雍鈴子  時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正在大肆撞擊著中國人的味蕾,地球另一邊的英國人也沒閒著:兩名英國男子看 《舌尖上的中國》產生靈感拍攝了短片《舌尖上的英國》。不過該短片並沒有如中國版 《舌尖》一樣呈現琳琅滿目的美食,絕對主角只有土豆。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兩個英國人「自黑」得相當成功,該短片迅速爆紅於網絡,受到全球網友熱捧。  舌尖上的土豆紅了  「正如中國一樣,肉類,還有魚,在英國是非常受歡迎的。但為了讓肉和魚的味道更特別,其它佐料便是必不可少的。在英國只有這麼一味特別的佐料——土豆。」
  • 英中時報:《舌尖上的中國》引全球華人共思懷
    一幕幕習以為常的家常吃食製作情景,發生在離中國一萬公裡以外的小小島國上。常年留英的人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儲存著中國的味道。舌尖的秘密「《舌尖上的中國》雖然不能代表中國飲食在我心中的全部印象,但貼近生活,接近勞動大眾,讓人覺得很親切,更能激發思鄉之情。」
  • 亞馬遜全球百萬鉅惠引爆「黑五」熱潮
    第七屆亞馬遜海外購物節「真黑五」全球狂歡全面進入高潮階段,數十萬低至四折的海外同步優惠,30場中國定製專享折扣,引爆年終跨境網購熱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11月26日至12月1日,將進入本屆「真黑五」大促「巔峰六日」搶購熱潮階段,「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兩大促銷節點輪番掀起全球掃貨風暴。
  • 舌尖上的中國(英語版)視頻匯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舌尖上的中國(英語版)視頻匯總 2014-05-29 13:48 來源:搜狐 作者:
  • 引動星河之力?我的世界星輝魔法
    若想引動星河之力,我們需要一個良好的導體將星宿的力量引到工作檯上,在製作導體之前,我們先要收集材料。在世界各處的河流中,都會有很高的概率生成海藍寶石砂巖,挖掘後可以掉落海藍寶石,海藍寶石就可以作為星空能量的引子。
  • 舌尖上的進博會:環球美食的中國之旅
    原標題:「我的進口生活」|舌尖上的進博會:環球美食的中國之旅   紐西蘭牛奶、法國牛肉、西班牙火腿、日本醬油……中國居民餐桌上的「新面孔」越來越多。
  • 「舌尖上的中國2」美食英文說法搶鮮看之二(組圖)
    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正在全球熱播,新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又帶來了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呢?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食的英文說法吧!「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美食英文說法搶鮮看(圖) 第二集  Heart's Message 《心傳》中出現的美食:
  • 舌尖上的中國催熱茂曨松茸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在央視首播後,引來無數追捧。   在第一集《自然的饋贈》中,介紹的首個食材就是松茸。隨著該片在全國範圍內熱播,一時間松茸——這一被稱為 「天賦寶藏」的美味菌菇,成了全國各地高檔飯店餐桌上的高檔貨。身為松茸行業領軍品牌的茂曨松茸,更備受消費者青睞。
  • 舌尖上的保健品?舌尖上的電商?舌尖上還剩下什麼?
    《舌尖上的中國3》自播出開始就出現了歷史概念不清,食材混淆的弊病,生態意識倒行逆施,更流露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智傾向,人們不禁疑問,這究竟是舌尖上的三無產品?舌尖上的保健品?還是舌尖上的糟粕?」而如今的舌尖只不過是一部掛著舌尖噱頭的紀錄片而已,內核已經消失了。《舌尖3》雪崩似的崩塌一定程度上來自於素材的匱乏,但是否真的沒東西可拍,沒有素材可用了呢?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紀錄片表達出對傳統的一些食物情懷感,認為一些鄉村食物被批量化生產是有失體面。
  • 《舌尖上的中國》評出長沙美食打卡榜單,你品過幾家?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吳穎姝)今日,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評選·湖南站暨世界華人湘菜發展研討會在長沙正式落下帷幕。現場頒發了湖南地標美食、推薦餐廳、推薦菜品、地方名小吃、推薦酒店美食品牌五大類44個獎項,為大家呈上一份經《舌尖上的中國》權威認證的「舌尖上的長沙」美食打卡榜單。「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是由CCTV《發現之旅》頻道發起,與中國食品報社、中央新影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線下美食節。
  • 舌尖上的臺灣中秋節 月餅創意玩出新高度
    舌尖上的臺灣中秋節 月餅創意玩出新高度 2016-09-15 14關於中秋節的習俗,諸如賞月、吃月餅幾乎是全球華人的統一動作,臺灣人也不例外。只不過,臺灣過中秋還是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比如烤肉、月餅和文旦就是舌尖上的中秋三寶。  中秋節 烤肉季  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
  • 看舌尖上的中國 品舌尖上的魯酒
    原標題:舌尖上的魯酒近日,《舌尖上的中國II》一播出,網友們便紛紛沉浸在美食的誘惑中不能自拔。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朋友們爭相曬出家鄉的美食,看著一張張誘人的圖片,小編亦是激動不已。山東煎餅、單縣羊湯、九轉大腸、德州扒雞等等等等,說起山東的美食,小編與大家一樣幸福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