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以外,常伴隨有陰道前壁和(或)後壁膨出。
若分娩後盆底肌未能恢復正常,無法維持子宮的正常位置,子宮就容易掉出陰道口,也就是子宮脫垂。生育分娩造成的盆底肌鬆弛是導致子宮下垂的主要原因。
那在一般情況下,子宮脫垂後,身體會發出怎樣的「警示」信號?
子宮下垂會牽拉其周圍的支持組織並引發盆腔瘀血,患者常常會感覺下腹部、陰道、外陰部有下墜感,腰酸背痛,尤其是骶部更加嚴重,久站、行走以及勞動時更明顯,臥床休息很長時間後才可以得到緩解。
由於子宮脫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身體盆腔內的血液循環,阻礙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脫出的子宮頸和陰道壁容易誘發感染、潰瘍,從而出現白帶增多的情況,白帶有時呈黃膿樣或血水裝。
在走路、下蹲、排便等腹壓增加時,陰道口有腫物脫出。輕度脫垂者,陰道內脫出物在平臥休息後可自行收納,變小或消失;嚴重脫垂者,在休息後也不能自行回縮,需用手還納至陰道內。
當子宮脫垂並向後傾倒,卵巢輸卵管也會向後下方下垂,輸卵管位置的改變會讓盆腔靜脈變形並充血,從而出現月經過多、不規律的情況,有些時候還可能會伴有性交疼痛等症狀。
當子宮Ⅱ度、Ⅲ度脫垂時,陰道後壁會膨出,直腸隨之膨出,呈S狀彎曲,大便則不能順利通過,造成便秘、排便困難。
由於子宮向下脫垂,腹腔受到的壓力大小也隨之改變,同時也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膀胱功能的變化,從而出現咳嗽、打噴嚏、大笑或行走時出現漏尿情況。同時,漏尿容易讓外陰感染炎症,變得紅、腫、痛、癢。
另外,如果膀胱膨出嚴重,脹大的膀胱位置低於尿道,有些子宮脫垂患者還會排尿困難,導致尿瀦留。
根據脫垂的程度,子宮脫垂可分為3度:Ⅰ度、Ⅱ度、Ⅲ度。當脫垂程度在Ⅰ度、Ⅱ度輕度的時候,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方法如凱格爾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進行康復;當脫垂程度在Ⅱ度重度和Ⅲ度時,就只能通過手術治療啦!
實際上,很多產後媽媽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宮脫垂,但都不自知,而是在產後42天檢查中通過盆底肌標準肌電評估才發現問題。如果沒有去做檢查,隨著年齡的增長,激素的下降,子宮脫垂症狀日益凸顯且越發嚴重,到時就悔不當初了!
所以,建議寶媽們去做產後42天檢查,了解自己各個機能器官的恢復情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呀!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若有侵權,請聯繫公眾號後臺
一隻翠鳥就住在池塘邊的灌木上,它翠綠的羽毛比深綠或淺綠的樹葉更加豔麗,我們一眼就能認出樹葉裡的翠鳥之花。兩隻黃鸝可以讓一棵柳樹更加婀娜,我想杜甫當年在美麗的錦城思念家鄉,兩個黃鸝鳴翠柳,他只聽到了一聲婉轉的鳥鳴,就想起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