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2011年1月27日報導 離奔馳在德國斯圖加特的125周年慶典只剩下兩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屆時將作為嘉賓出席,奔馳分布全球的高管已提前趕赴總部,為這場極高規格的慶典活動做準備,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華立新正是其中一位。
就在兩周前,華立新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奔馳125周年慶典,這是奔馳全球一系列慶典活動中的第一站。毋庸置疑,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將為華立新2010年的業績加分,也將是他向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長蔡澈匯報的重要議題。
與人們期盼中的略有差距,上海的慶典從氣勢到奢華程度都未達到「巔峰狀態」,不止一個人在抱怨奔馳125周年慶典不夠「鋪張」。整個活動以餐會的形式進行,人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觀看大屏幕上奔馳的宣傳影片,以華立新為首的奔馳亞洲及中國高管輪流上場,向人們介紹歷史,展望未來。一些受邀的明星和企業家也與人們共同進餐,整個活動充滿著和諧舒暢的氛圍,沒有製造任何距離感。
這正是奔馳要營造的氣氛。值得一提的是,慶典活動是在世博會中國館對面的世博演藝中心舉辦的,如今已被冠名為「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這也是離中國館最近的由企業冠名的建築。奔馳為這個冠名計劃付出了5000萬歐元,合同期為10年。當然,不止是冠名。奔馳還將在這裡建設一個約1000平方米的汽車展廳。
隨著世博會的落幕,中國館已成為永久保留建築,向所有市民開放。而與中國館「近在咫尺」的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也將藉此獲得最大的回報。這樣的派頭足以讓其他豪華車企業豔羨不已了。
這也恰恰解釋了奔馳上海慶典不夠「鋪張」的原因,奔馳希望自己更能貼近中國、融入中國。奢華昂貴是從前中國老百姓對奔馳的認識,但奔馳並不只有S級。作為汽車的發明者,奔馳擁有競爭對手無法企及的歷史淵源、品牌高度與風格內涵,但在這之外,奔馳更需要大眾消費者的認可,這就需要奔馳扮演「心靈捕手」的角色,營造一種親切感,而非距離感。
「The best or nothing」曾是奔馳創始人卡爾·奔馳的名言,在今年重新確立為奔馳的品牌基因,翻譯成中文,就是「惟有最好」。儘管這個中文翻譯並不能完美詮釋英文所要表達的內涵,但卻展示了奔馳對自身的至高要求以及對用戶的千金一諾。在上海慶典活動上,華立新重提「The best or nothing」,就是為了讓奔馳回歸品牌本源,提煉出其125年長盛不衰的成功基因,那絕不是「尊貴奢華」的包裝所能涵蓋的。
此前,奔馳在華廣告多以豪華、氣派為主,金色典雅的背景最為常用,而王室貴族和上流社會,以及各行各業的財富英雄,則是奔馳廣告中的主要元素。其甚至在一個車型廣告中植入了中國傳統的吉祥神獸貔貅,讓其化作氣態一路奔跑,全程護駕。
這套廣告包裝策略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俘獲了中國的用戶,被證明是有效的,但隨著中國汽車消費人群的更迭,年輕一代開始成為奔馳一些車型的目標用戶,極盡奢華的廣告語言就不再受用。如何讓頂級奢華的S級和時尚低碳的Smart都獲得消費者支持,是奔馳銷售團隊的一個重要任務。
在歐美國家,奔馳的廣告以安全性能、關愛等為主,強調奢華的不多,這與當地的受眾群體有相當大的關係。奔馳的品牌內涵,少有中國用戶能說得清楚,就好比絕大多數人會認為勞斯萊斯只供王室專用一樣。在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裁麥爾斯看來,奔馳要想在華實現更多銷量,就必須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從前年開始,奔馳開始獨立設計針對不同產品用戶的廣告,從SUV、轎跑、運動旅行車到小型車,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意包裝,以服務中國不同特點的消費群體。
由中國團隊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廣告傳播方案,其成效是巨大的。數據顯示,由A級、B級、C級、GLK以及Smart組成的年輕奔馳家族,去年銷量佔奔馳在華總銷量約40%。去年12月,奔馳在中國的單月銷量超過了奧迪和寶馬,這是奔馳在華從「追趕者」向「領先者」邁進的一大步。
2010年,奔馳在中國大陸銷售了147670輛,同比增幅115%,不但創下歷史最佳銷售紀錄,也同時成為中國市場增長最快的豪華汽車品牌。但相比奧迪,奔馳仍有7萬輛的銷量差距。在蔡澈的計劃中,2015年奔馳在華將實現30萬輛銷量,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中國將成為奔馳全球最大的市場,有望迅速拉近與奧迪的銷量差距。
對於華立新來說,讓中國所有消費者認識奔馳、感受奔馳在豪華之外的品牌內涵,是他最期望實現的願望。相比營銷宣傳上越來越奢華的奧迪,奔馳正在以旗下不同產品的差異化,以及年輕化、生態化、公益化的品牌形象,貼近每一個消費群體,立志成為「心靈捕手」。同時,對產品設計、技術和品質的完美主義理念,也將貫穿於奔馳在華營銷活動的始終。
從時尚、文化到創新,從尊貴、品位到前衛,奔馳正在以十足的文化氣質和親民的消費理念融入中國,奔馳的品牌也漸漸回到原點。「我們已經完成了在華品牌復位第一階段的目標。現在,奔馳年輕車型的銷量已經接近40%,打破了S級一枝獨秀的局面。借力125周年慶典和全球新口號『惟有最好』,奔馳在中國即將啟動新一輪品牌攻勢,進入到品牌復位的第二階段。」華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