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學生同遊白金漢宮。
順江學生和配對搭檔討論學習。
今年暑假,順江學校初2017屆學生湯逸行、幹蘭霽月等多名學生,代表學校參加高新區赴英遊學項目,為期15天。
與常規遊學不同,湯逸行在出發前就和英國同齡學生遠程「配對」,提前選好了英國寄宿家庭。在半個月遊學過程中,湯逸行走進全英課堂,積極參與當地學校社團。如今已升入樹德中學光華校區讀高中的湯逸行說,「感謝順江學校送我的這份畢業禮物,它讓我見識到外面的世界,讓我明白語言的用處。」
「關注學生九年,影響學生一生」彰顯著成都高新順江學校對「九年一貫制」的獨特理解。建校11年來,順江學校秉承「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具有「正確判斷力、獨立思考力、卓越表現力」的未來公民。作為成都市首批新優質學校,順江學校堅持「圍繞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因校制宜構建了橫縱向整體推進的國際化教育體系,開闢出了一條「胸懷中華、放眼世界」的教育發展之路。
「暑期遊學,我之所以能快速融入當地環境,跟紮實的英語功底分不開。」遊學期間,幹蘭霽月跟配對的搭檔Tem交流自如。
怎樣讓學生說得好又寫得好?該校八年級英語教師、獲得國家級論壇一等獎的黃豔梅介紹,順江學校的英語課堂「又精又活」。
順江學校的英語教師平均年齡30歲出頭,思維活躍,為了夯實教師基本功,學校在教研方面下足功夫,小到教科室培訓,大到省市上教研,都有順江教師活躍的身影。不僅如此,學校還引進省特級教師沈燕、成都市英語教研員鍾玲等專家進校聽課。「專家每周來一次,一次聽整天。」教師魏麗萍是成都市初中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優秀學員,「沈老師一進校就拿上老師課表挨個聽,然後和全校英語老師一起磨課。」教研組甚至獨創出「深追法」,磨課發現的問題下個聽課日繼續深入追蹤,這樣兩三次下來,老師們成長迅速。順江學校至今已經湧現出高新西區首席英語教師杜琳琳、高新區優秀青年教師張洪、高新區教壇新秀鄭潔春等一批優秀教師。
到了五六年級,順江學校為學生準備了由外教授課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該校負責國際理解教育的校長助理郭偉介紹,課程不僅有傳統圍繞口語、聽力能力的訓練,還有關於外國文化背景的介紹。「這些老師來自英、美等國,每學期更換授課班級,保證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了解。」每周五,學校還為學生開設了兩到三門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學生通過欣賞原版電影、了解不同國家的民俗風情,不僅拓寬了視野,也激發了英語興趣。
學生劉雨涵認為,學校的國際化浸潤是多維度的。她介紹,除了外教授課,在語法課堂上,老師也會向他們推薦boxfish、練口語等APP,鼓勵他們說得更標準、更地道。今年3月,學校承接國家級課題的子課題《基於技術環境的英語教學整合》,該校一年級、七年級學生,每周都能去微機室上一節英語「聽說課」,藉助課題研究的軟體,在電腦上進行口語、聽力練習。
在學習評價上,順江學校同樣看重低段檢測。據介紹,該校率先在六年級加入口語檢測,細化到對單詞重音、語音,句子音調的考察;其餘小學段將學生英語課堂發言、小組合作交流表現情況作為平時分數,與聽、說分數一起,共同構成學生的期終英語成績。
在專家引領教研教學的基礎上,順江學校積極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注重語言應用,同時深耕課堂,在名師帶領下如工匠般對課程精雕細琢,各年級英語教學取得矚目成績。
在英語教師魏麗萍看來,在低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日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至關重要。順江學校在二年級開始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大量原版繪本源源不斷在年級間傳閱。於此同時,藉助高新西區優質高校資源,閱讀的風潮吹向高年級。每逢周末,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大學生,也會來到學校,和順江的老師一起教學生閱讀原版文章的訣竅。「大學生、老師、學校孩子三方都是自願參與,每一方都是帶著興趣和熱忱相聚在順江學校。學生間交流起來更輕鬆,並且有些學習方法,我認為更接地氣。」英語老師方志紅說。久而久之,學生從「喜歡開口說英語」,過渡到「獨立思考」——總結個性的英語學習方法。
「學生的表現欲望開始強烈起來,這體現在上課舉手的人多了,作文語言豐富了,字數更多了。於是我們想辦法給學生搭建更多表現平臺。」平臺之一,就是校際英語辯論賽。去年,順江學校八年級學生和成都高新新科學校同級學生開展「首屆英語辯論對抗賽」。「這就像一場英文版『奇葩說』,難度更高,還是跟外校學生對抗,怎麼可能不激動呢?」學生秦雨航說。此外,順江學校還聯袂大源學校、新科學校等,一同策劃英語迎新晚會,學生通過表演英語舞臺劇、唱英語歌等形式,不僅英語思辨水平、把控力有了很大進步,還大大提升了綜合表現力。
從校內到校際,從九義校到大學。依託語言教學的開放性,思路轉變的不僅是學生,順江學校也拓寬思路,「開門辦學」的思潮讓校內外資源集聚整合,使其迅速成為高新西區的範本式學校。立足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愛國教育
暑假的赴英遊學,對順江學校而言並非偶然。去年4月,該校與英國蘭德福瑞中學達成友好學校,在此基礎上,順江娃的遊學意義更為深遠。而英國的教學方法,的確讓初2017屆學生幹蘭霽月耳目一新,「他們的課到下午兩三點就結束,課堂雖互動性強,卻少了些禮節。」她把中國課堂的禮儀跟Tem交流,還得到了對方的讚賞。「我們鼓勵孩子們見識世界的多樣性,他們對文化就多了份鑑別和包容。」該校副校長劉志剛認為,這樣的國際化教育暗含了愛國教育在其中。
蘭德福瑞中學也是順江推行國際化教育的受益者。眾所周知,順江學校的非遺校本課程聞名遐邇,當英方校監(類似國內校長,全英國只有四名校監)參觀順江學校的校本課程,走進剪紙、皮影等中國傳統文化課堂時,他感到不可思議,連連稱讚。楊柳青校長認為,教育國際化不僅是中國課堂的國際化,也應讓到訪者將中國課堂的精髓帶去國外,才算真正實現文化的交與流。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蘭德福瑞中學的老師來到順江給學生上課時,順江也會為學校老師創造機會,走進英式課堂,用學校的校本成果為當地文化注入活力。
而除了歐洲,順江學子的腳步還踏上過新加坡的土地。今年寒假,該校五名七年級學生在黃豔梅老師的陪同下來到獅城。與傳統的遊學不同的是,黃豔梅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體驗異國文化,學生們感悟良多。徐靖雲發現,為了保護環境,在新加坡禁令吃口香糖;朱佳怡看到即使人山人海,新加坡人也有序排隊。回國後,孩子們把好習慣帶回家鄉。「踏出國門,才意識到愛國並不遙遠。新加坡之行不僅開闊視野,讓我了解到國外的風土人情,更促使我吸取他國精華,來裝點我的祖國。」徐靖雲說,她會通過自己的力量帶動更多人行動起來,讓家鄉變得更好。
在這所建校僅11年的學校中,國際化教育探索的時間並不長,卻在橫向連接區域內,縱向溝通國內外的過程中,逐步培育起教育國際化的根——根植於高新區強力推動教育國際化發展,根植於學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根植於學校「正確判斷力獨立思考力卓越判斷力」的培養目標,更根植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有了根,順江的教育國際化才呈現出勃勃生機,正以傲然之勢,走向深遠。
在未來,順江學校將在文化、課程交流的基礎上,通過輸送海外短期研修教師、互換學生寄宿交流等方式將國際化教育逐步走向深入;依託學校在藝術教育、科創教育的優勢,打造「全學科融合國際課堂」,讓國際教育之花,在高新之西蔚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