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有0人參與辦學理念:根植
巴金精神,立足傳統,放眼世界。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中國靈魂的
世界公民校訓:說真話,做好人
校園精神: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
教師誓言:把心交給孩子,讓生命開花
學生誓言:讀書時認真讀書,玩耍時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得做好人
《人民日報》海外版:東城根街小學是「緬懷大師、重溫近現代成都
文化史的好去處」。
中國作協書記李冰:「向巴金先生學什麼,需要深刻的總結和提煉;怎麼學,需要用一生去實踐 」。東城根街小學一直是這樣做的,並且將做得更好。
巴金精神是東小師生溫暖的陪伴。巴金先生的筆,是真正的講真話的筆。這份「真」,使學校在「根」文化的底色之上,逐漸積澱起了「真教育」的基因和元素——說真話、做真人、求真理。學校近幾年來,將巴金精神融入學校文化,探索出學校的特色課程——巴金課程的體系。為培養「具有民族情懷的世界公民」奠定基礎。
在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代代東小人對文化的堅守,逐漸形成了學校的「根文化」,其三大板塊是:巴金精神、民族文化、國際理解。
巴金老人厚重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化珍藏在所有老師和孩子心裡。巴金精神已逐步轉化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教育資源。一種教師生命的信仰,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深厚文化底蘊和重要精神支柱,潤澤東小的民族文化之根。
「根文化」,是東小的學校文化,學校的文化是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高貴」和「高尚」。學校文化之源是生活,學校文化之根是生命。所以多年來,我們一直將的「根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內涵發展,構建共同的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根文化」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如春雨無聲,教育無痕,這種力量是學校溫暖的源泉。這種「文化力」是學校發展的脊梁,一直堅持以文化育人,以文化辦學。
賴晗梅說:「國際理解教育應該是有『根』的教育,我想在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立足本土,立足傳統,深扎中國根,方能放眼世界。所以,我們以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潤養童年。文化育人,也就成為了東小辦學的智慧。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我們充滿著對本民族的熱愛,將民族的本土的文化與國外交流。這樣才可以建立起文化的吸引。我們通過課程的共建,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國際理解課程的實施,不同教育理念的對話等實踐著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共享,相互理解,尊重,以實現未來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