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當有愛國主義情懷

2020-12-11 人民論壇網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要用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確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念。引導大學生對我國社會政治制度產生認同感,同時,增強抵制錯誤社會思潮的能力,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 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4 【文獻標識碼】 A

大學生是青年中的骨幹力量,是未來知識分子隊伍的生力軍,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在國家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完成人民幸福、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大學生不僅需要培養具有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培養愛國精神,以提升對社會政治制度的認同感、確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念,成為有理想、有抱負、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社會主義建設呼喚愛國主義教育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於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和網絡信息的廣泛傳播,國際上許多思想觀念也不斷傳入我國,給中國的社會發展也帶來一定的影響。這些思潮中有弘揚愛國主義、促進社會改革和科技進步、維護生態正義等進步思潮。也有一些阻礙社會進步的負面思潮,如打著民主的幌子推行偏激的自由化、片面強調以個人為中心的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潮。錯誤思潮本身就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同時,有些西方國家在我國推行反面輿論宣傳,弱化了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集體主義精神,甚至出現了一些忽視國家利益的現象,給社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要抑制錯誤思想對社會的侵蝕,就需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大學生正處在不斷增長知識、完善自身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同時,大學生群體承載著社會文明進步和發展的重任。只有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大學生,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大學生一定要上好愛國主義這門必修課,成為國家發展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

愛國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是弘揚精神文明的主題,愛國主義體現了人與社會之間休戚與共的關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於其具有社會性。社會由人構成,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作出的貢獻。人在創造社會的同時,也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社會為個人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條件。社會歷史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各種實踐活動,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的政治制度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同,人類的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人的價值觀念也會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進程,使特定社會具有了特定的時代精神。

片面強調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忽略甚至損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不僅會使人落入物質主義的虛無和犬儒狀態,也會使個人和國家利益都受到損害。我們要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對立統一關係,從社會和個人共同發展的角度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基礎上探尋生命的意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樹立為他人利益、為集體利益、為國家利益而不斷奮鬥的愛國主義情懷。

現實生活中,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都需要國家去保護,國家的職能就是保障社會安全、維護社會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各項活動的正常運轉。歷史證明,失去了國家的保護,就難以保障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國家的強大是保障人民自身權益的前提,而國家的強大也離不開人民的支持和維護。因此,每個公民都應該積極支持國家建設,努力把國家建設成為文明的家園,愛國應當成為每個公民自覺履行的義務。

愛國主義體現了公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依存關係,表現為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一代代愛國志士的高尚情操激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中國共產黨人以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為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懈奮鬥。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愛國精神,我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建設中也出現了雷鋒、王進喜、錢學森和鄧稼先等許多英雄,他們憑著一腔愛國主義熱情,為國家事業的發展頑強拼搏。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更需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此作為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是把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使我們的民族更加開拓進取、不斷前進。

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發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可使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因此,需要緊緊抓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要用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學會認知和甄別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思潮。

首先,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為人類進步積極探索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的信念。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英雄主義氣概,樹立祖國利益高於—切的責任感,勇於維護國家主權的獨立,勇於攀登科學高峰,培育為祖國和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再次,要教育大學生形成集體主義觀念,建立利他的行為規範,在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下,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最後,要教育大學生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持之以恆地鑽研技能,練就能夠造福社會的一技之長。同時,要培養大學生熱愛同胞、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和燦爛的文化,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持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統一的原則,在推動祖國繁榮和進步的同時,為全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要用生活中具體和鮮活的實例影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自覺的行動,要在實踐中不斷選擇與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事例,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熱點話題,對其理性地解讀,使大學生轉化為愛國主義意識和行為。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尤其重要,它培養分清是非、鑑別各種社會思潮的能力,促進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懂得了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要努力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科學技術,正確處理好愛國主義與堅持對外開放的關係。我們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大學生,使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建設後繼有人。

(作者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肖柯:《習近平新時代觀的邏輯架構》,《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②張盾:《道德政治譜系中的盧梭、康德、馬克思》,《中國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責編/牛牧瑤 美編/李月敏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提升教育「四力」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管兆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對新時代大學生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當中必須系好的一粒「扣子」。
  •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近年來,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黨委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紮實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廣大學子涵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將紅色文化深度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充分挖掘生動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榜樣的感染力,激勵大學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傳承優良革命傳統,幫助大學生塑造高尚道德情操;講述紅色故事,引導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梳理紅色文化素材,發揚愛國主義傳統。
  • 發揚五四精神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
  • 人民日報評論部: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精神力量
    ,青春的心跳與愛國的情懷同頻共振。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通過教育在學子們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就能收穫對國家和民族的濃濃之情、拳拳之心,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民,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身份。
  • 厚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工作方案》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加快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用好抗疫救災等重大事件形成的教育資源,不斷創新途徑和載體,強化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協同作用,在中小學紮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來,面對中華民族的存亡危機,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精神動力。
  • 雙流區協和實驗小學: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原標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雙流區協和實驗小學開展"強隊伍、促質量、塑榮光"《為了和平》系列觀影學習活動四川行知教育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
  • 情懷教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情懷教育貫穿個體成長的全過程。首先,根據尤裡·布朗芬布倫納關於人類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型,個體發展在受到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物理環境的影響的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價值觀、信念、習俗和法律等的洗禮。
  • 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青春力量
    原標題:讓愛國主義情懷激蕩青春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把「愛國主義」作為一條鮮明主線貫穿全篇,科學回答了新時代青年「為什麼要愛國、怎樣才是愛國、如何去愛國」的根本問題,為新時代發揚五四精神畫出了新坐標,為新時代青年在賡續五四精神中書寫愛國主義新篇章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廣大青年要牢記囑託,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源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 以愛國主義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而家國情懷與文化自覺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歸宿與文化基礎。  回顧中華文明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個人與國家命運的統一幾乎成為世代中國人的共識。在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每當中華民族面臨危機存亡之際,愛國主義總有其特定的歷史含義。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不斷覺醒、不斷融合的新中國。今天的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這五十六個民族匯聚在一起,共享一種文明,共建一個家園,就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就構成了今天中國的現實面貌,也就成為了今天所有中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所要寄託的對象。
  • 古代文學:思想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文學:思想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鑑賞顯然是討論其現代意義的前提條件。「鑑賞」這個詞在古代的原初含義是指賞識、賞玩之意,而今天我們使用「鑑賞」這個詞則是意指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從中汲取對現實社會生活有用的營養成分這樣一個能動過程。在此中,我們不僅有一個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了解和學習的「賞」的過程,而且還有一個對自我人生實踐的「鑑」的反思過程,這是一個閱讀、思考和踐行相統一的過程。
  • 以英雄模範激蕩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情懷
    不管何種品格,在英雄模範身上歸結到一點,就是蘊含於英雄精神之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正是因為他們身懷對祖國深厚的感情,才能把自身的愛國情、報國志融入到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到人民創造歷史偉大奮鬥之中,才能舍小家為大家,先國家後個人,最終成就為萬人推崇的英雄模範。
  •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重溫屈原憂國情懷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寫下《離騷》,激勵了無數愛國志士為國家獨立和民族振興殫精竭智、前赴後繼。時至今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仍廣為傳頌,鼓舞著新時代的建設者不忘初心、攻堅克難。
  • 加強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加強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是基礎,投身報國實踐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和講話精神為我們紮實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面臨外部環境日趨複雜的挑戰。
  • ...路上】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這個教育整頓中的主題黨日活動很有意義
    【建警治警•在路上】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這個教育整頓中的主題黨日活動很有意義 2020-08-29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入學習 峨眉實幼引導師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網12月18日訊(王旭)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相關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師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根據《四川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的通知》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的通知》(教師廳函〔2020
  • 加強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我們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動力源泉。  青年學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人群。新時代堅持用愛國主義精神鑄魂育人,是高校建設的根本要求和應有之義。高校要加強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吳榮生:南開校訓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吳榮生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百年南開時勉勵師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這是南開的魂。」南開大學是為公為國而興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是愛國主義傳統的主要表達方式。  國難孕育「公能日新」校訓。
  • 眉山青神學道街小學:在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網12月23日訊(王玉紅 高顯俊)據了解,眉山市青神縣學道街小學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在學生心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學校通過引導學生發現疫情之下,無數軍人、醫護工作者、志願者將生死置之度外,奔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鍾南山、李蘭娟、陳薇等英雄人物,他們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用滿腔的熱情甚至寶貴的生命在戰鬥、在守護、在奉獻、在擔當,愛國主義精神鑄就了中國堅不可摧的堡壘,鼓勵廣大學生從小牢記責任擔當,長大為國為民作貢獻。 「學習身邊的榜樣,『從小立大志,長大做大事』、『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