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中原大學啟用「基督教史料室」 珍藏中國教會史料上萬冊
「基督教史料室」,典藏珍本聖經、臺灣教會史與中國內地教會史等重要史料上萬冊,或將成為臺灣所有大學中最具基督教典藏特色的圖書館。當天的啟用典禮上,教職員詩班獻唱《主,唯有禰》。校長張光正致詞表示,基督教史料室的啟用進一步讓中原大學的特色與校外學界、宗教界的資源連結,成為未來研究基督教在華史的重要基地,也將成為臺灣所有大學最具基督教典藏特色的圖書館。「基督教史料室」位於張靜愚紀念圖書館4樓,佔地約230平方米,由潘冀、王秋華建築師設計監造,典藏上萬冊圖書、資料庫、電子期刊等。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紀念孫中山逝世94周年
中新社臺北3月12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當天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致敬。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排右)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黨主席鬱慕明、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陳柏光等分別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臺灣福建總商會、藍天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也前往致意。
-
全臺灣第一座無人服務圖書館二十二日在臺北啟用
(記者董會峰)全臺首座無人服務圖書館二十二日在臺北啟用。 這座名為「Open Book無人服務圖書館」,設在即日開張的家樂福臺北內湖旗艦店五樓。讀者憑一張具有晶片辨識功能的電子借書證,可自行入內挑選書籍;在一臺自助電子設備前,簡單操作便可完成借書或還書。 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該圖書館雖然只有不到一百平方米的館舍空間,但卻有七、八千冊的藏書。館內未配置服務人員。
-
臺灣各界人士紀念孫中山逝世93周年
新華社臺北3月12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3周年紀念日,臺灣的一些政團、各界人士等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深切緬懷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2日上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等先後來到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獻花致敬。
-
國民黨黨史資料將轉存政治大學,黨史館將「自動消失」
備受史學界關注的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資料保存問題,終於有了最新消息。據島內媒體《聯合報》報導,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將在今年6月30日離任,未來黨史資料將全數移存臺灣政治大學。《聯合報》報導透露,對於離職,王文隆不願多談。
-
國民黨黨史資料將轉存臺灣政治大學 黨史館將消失
原標題:國民黨黨史資料將轉存政治大學,黨史館將「自動消失」備受史學界關注的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資料保存問題,終於有了最新消息。據島內媒體《聯合報》報導,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將在今年6月30日離任,未來黨史資料將全數移存臺灣政治大學。《聯合報》報導透露,對於離職,王文隆不願多談。
-
臺灣各界舉辦各種活動 紀念孫中山逝世90周年
本報臺北3月13日電(記者吳亞明、王 平)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紀念日,臺灣各界通過舉辦系列展覽、學術研討會、紀錄片發表會、兩岸合唱音樂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深切緬懷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中國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和島內各界人士,當日先後來到臺北的「國父紀念館」,向孫中山先生銅像鞠躬、獻花。
-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印璽在哪裡?(圖)
臺北「國父紀念館」副館長曾一士(圖)先生10年前籌劃「中山文物真跡大展」和「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史料陳列展」,是兩岸50年來第一次中山文物史料聯合大展,幾乎囊括兩岸及海內外中山遺物。展覽發現,眾多展品中獨缺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印璽。數10年來,曾一士研究追尋這枚印璽,但至今不知印璽下落。圖為曾一士先生在「國父紀念館」展示當年中山真跡展圖錄中的臨時大總統印模(即印文)。
-
臺灣各界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新華社臺北11月12日電(記者 付敏 劉劼 李凱)獻花致敬、召開研討會、舉辦紀念特展、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12日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臺灣各界以不同形式隆重紀念這位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彪炳史冊貢獻的偉人。
-
第一次來臺北市怎麼玩?一看就懂!
中正區悠久歷史、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名勝古蹟及鄉野風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風情萬種的臺北市,美麗迷人的藍色海岸,盛開著鮮花的郊野,美酒飄香的酒吧,都是令人神往的旅遊勝。讓我來為大家介紹幾個好玩的地方吧。
-
國民黨將在中正紀念堂慶祝抗戰勝利
黨主席吳敦義將率中央黨部和臺北市黨部,前往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獻花致意,肯定蔣中正帶領國民黨贏得抗戰勝利並光復臺灣的歷史貢獻。這應是自蔣經國後30多年來,國民黨主席首次在光復節前往中正紀念堂向蔣介石銅像致意。
-
江蘇文化日曆 | 踏尋孫中山足跡:國父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成立於1987年5月,隸屬中山陵園管理局。主要職責為收集、整理、研究、展示孫中山先生及其相關的著作、文物和史料,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是中山陵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樓,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築。主樓高20.8米,頂上蓋綠色琉璃瓦,屋脊為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飾有紫銅回輪華蓋,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
-
組圖:國民黨黨史館搬家 孫中山昔日打獵獵槍曝光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親自督導黨史館搬遷計劃。(中評社倪鴻祥攝) 據中評社報導,國民黨黨史館從臺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基金會遷回八德路的中央黨部大樓,5月底展開分批搬遷作業,首批200多箱史料運抵黨中央4樓,其中珍貴物件首次亮相,包括孫中山使用過的歐式掀背書桌、曾在南京紫金山打獵用的獵槍,以及送給黨國大佬居正的親筆書法。
-
臺灣人眼中國父變遷:孫中山曾被歸入外國史(圖)
5月21日,孫中山先生奉安八十周年紀念特展在臺北開幕,觀眾在觀看特展。孫中山的臺灣情節「許多臺灣人都誤認為孫中山是國民黨帶到臺灣的,其實孫中山對臺灣的光復是盡了很大心力的。」這是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至今在糾正的一個錯誤認識。多年研究孫中山的邵銘煌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臺灣從一開始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因此在情感上沒有與祖國大陸割捨的理由。
-
孫中山的老照片
對孫中山影像資料的考證,上海的王耿雄和廣東的餘齊昭兩位老前輩曾做出了先期的努力和重要的貢獻,他們分別在《偉人相冊的盲點—孫中山留影辨證》、《孫中山文史圖片考釋》著述中,通過豐富詳實的史料匡正了諸多出版物中孫中山照片的錯誤信息(雖然其中難免也有錯漏之處)。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解放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故宮南遷文物被選出一部分前後分三批也運抵臺灣島,其後以臺中霧峰北溝山麓的山洞為庫房,一直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前,故宮文物都是以「北溝文物陳列室」的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
專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二十六日電題: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張瑞濱 中新社記者路梅董會峰 從更新維護硬體設施、充分利用館內外整體空間、加強典藏文物的保管與安全,到設置孫學資訊網站、加強孫學研究交流,張瑞濱自上任之初開始,五年多來為臺北「國父紀念館」的發展完善不遺餘力。
-
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廣圖舉辦
研討會現場(攝影:劉智)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曾茜 丁曦)12月16日,「『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辦,該研討會由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
-
大陸紀念孫中山搶正統? 洪秀柱:先反省自己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2日報導,大陸11日高規格舉辦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並發表講話。報導稱稱,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孫中山在中共幫助下改組中國國民黨」等在臺灣引起各界討論。被問到大陸此舉是不是在「搶正統」時,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我們不去管別人說些什麼,我們要自己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