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原大學啟用「基督教史料室」 珍藏中國教會史料上萬冊

2020-12-13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中原大學網站)

張光正校長、王秋華建築師、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總幹事林治平共同剪彩(圖:中原大學網站)

(圖:中原大學網站)

(圖:中原大學網站)

(圖:中原大學網站)

4月16日,臺灣中原大學啟用「基督教史料室」,典藏珍本聖經、臺灣教會史與中國內地教會史等重要史料上萬冊,或將成為臺灣所有大學中最具基督教典藏特色的圖書館。

當天的啟用典禮上,教職員詩班獻唱《主,唯有禰》。校長張光正致詞表示,基督教史料室的啟用進一步讓中原大學的特色與校外學界、宗教界的資源連結,成為未來研究基督教在華史的重要基地,也將成為臺灣所有大學最具基督教典藏特色的圖書館。

「基督教史料室」位於張靜愚紀念圖書館4樓,佔地約230平方米,由潘冀、王秋華建築師設計監造,典藏上萬冊圖書、資料庫、電子期刊等。圖書收藏包括:教會歷史、經典、神學、信仰生活、猶太教、工具書等。其中,中西文圖書8563冊、中文期刊211冊、西文期刊246冊、中文微縮單片2818冊。

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李宜涯館長表示,基督教史料室成立的最大意義,不僅是臺灣各大學圖書館中,唯一以基督教特藏為特色的圖書館,更在於中原大學基督教史料室的特藏具有本土化,把中國的基督教史與臺灣的基督教史結合在一起。

據悉,珍貴特藏包括臺灣第一代基督徒《臺南高長家族族譜》、《吳葛親族150年族譜》,以及完整收錄北美基督教青年會YMCA於民國9年在中國發行第一份中文雜誌《青年》、《進步》、《青年進步》,皆為國內絕無僅有之典藏。「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教檔案」2,841張微縮史料,其中臺灣部分佔226張;以及數十種語言及印刷版本的珍本聖經典藏,都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彌足珍貴。再者,光緒元年的線裝《馬可講義》、1856年的《新約全書》,以及第一本直接以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及希臘文翻譯成荷蘭語的《新舊約全書》等典藏,亦令人嘆為觀止。

中原大學圖書館表示,希望藉著基督教史料室的成立,提醒臺灣教會界重視史料的保存,且避免過於零散,可將收藏與史料提供給本館,使中原大學成為研究基督教在華史的重要平臺。

「基督教史料室」開放時間將同步配合「張靜愚紀念圖書館」,民眾也可以辦理換證入內參觀及閱覽。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8:00至晚上10:00,星期六、日上午9:00至下午5:00,國定假日不開放。

中原大學位於臺灣桃園市,是一所「全人教育」的綜合性私立大學,在1955年由美籍牧師賈嘉美及基督教長老會張靜愚、鈕永建等人在地上士紳的贊助支持下成立。教育宗旨:中原大學之建校,本基督愛世之忱,以信以望以愛,致力於中國之高等教育,旨在追求真知力行,以傳啟文化,服務人類。

相關焦點

  • 孫中山紀念圖書館臺北啟用 典藏豐富國民黨史料
    孫中山紀念圖書館臺北啟用 典藏豐富國民黨史料 2013年05月19日 08:4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建立的13所教會大學
  • 聯合聖經公會總幹事一行訪問中國基督教兩會
    2019年11月12日,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兼總幹事單渭祥牧師、副會長沈學彬牧師在滬接待聯合聖經公會總幹事麥可·佩羅一行來訪。單渭祥牧師對來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對聯合聖經公會長期以來給予中國教會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新教於19世紀初傳入中國, 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大陸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基督教憑藉不平等條約獲得特權,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從東南地區少數口岸向我內地、邊境發展,在華活動的外國差會有130多個。由於傳教活動受到列強不平等條約保護,教會受外國差會控制,基督教在中國被稱為「洋教」,1949年僅有信徒70萬左右。
  • 中原大學 - 中國臺灣網
    建立時間1955年於中壢市設立中原理工學院1980年改制為中原大學James Graham)及熱心教育的基督徒張靜愚、鈕永建等人,首倡設立基督教大學,得到中壢地方士紳吳鴻森、徐崇德等人贊助支持並進行規劃,於1955年立案成立,定名中原理工學院,位於桃園縣中壢市普仁裡。是一所強調「全人教育」的綜合性大學。   中原大學以「篤信力行」為校訓,初設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4個學系。1972年設立全臺唯一的醫學工程學系。
  • 中國年發行《聖經》350萬冊 是全球發行最多國家之一
    新華網北京9月8日電(記者華春雨)記者從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基督教第九次代表會議上獲悉,近年來,中國每年出版發行《聖經》350萬冊,成為世界上發行《聖經》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基督教第九次代表會議8日開幕。
  • 基督教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基督教憑藉不平等條約獲得特權,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從東南地區少數口岸向我內地、邊境發展,在華活動的外國差會有130多個。由於傳教活動受到列強不平等條約保護,教會受外國差會控制,基督教在中國被稱為「洋教」,1949年僅有信徒70萬左右。
  • 教會與基督教教育
    同時,教會辦學相比個人或機構辦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一個是屬靈上的,如果一個學校要建起來的話應該有根基,而教會是有根基的,教會的根基是什麼呢?教會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耶穌基督自己為房角石。就像一個建築物搭起來,根基是看不見的,但是這個根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所以教會是以使徒和先知為根基的,這根基就是神的話。
  • 中國曾經有這樣九所世界一流的基督教大學
    不過,在1952年中國院校大調整中,這些教會大學也集體消失了。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國山東省辦學的一所教會大學,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14個基督教教會組織聯合開辦。
  • 中國已消失的9所世界級大學 多是教會大學
    中國在建國前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不過,在1952年中國院校大調整中這些教會大學也集體消失了。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
  • 兩岸基督教論壇在臺北舉行 探討教會對社會服務貢獻
    月27日晚,首屆「兩岸基督教論壇」在臺北舉行,兩岸牧長教友約300人相聚一堂,探討教會對社會服務及慈善公益的貢獻、基督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等。圖為「兩岸基督教論壇」臺灣教會代表團向大陸教會代表團贈送禮物。中新社發 劉震 攝    圖為「兩岸基督教論壇」大陸教會代表團向臺灣教會代表團贈送禮物。中新社發 劉震 攝    8月27日晚,首屆「兩岸基督教論壇」在臺北舉行,兩岸牧長教友約300人相聚一堂,探討教會對社會服務及慈善公益的貢獻、基督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連結等。
  • 【歷史】中國消失的9所世界級「教會大學」
    在鼎盛時期時教會大學共有21所,其中17所為基督教所創設,4所為羅馬天主教大學所創辦。文章還指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
  • 教會學校教育和基督教文明
    貝滿夫人從事的事業是充滿人性和愛心、造福中國女學童的偉大善舉,怎麼說也不能斥之為「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其實,所謂「文化侵略」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外國人到本國來、本國人到外國去興辦文化教育事業,屬於不同國家之間的正常文化交流活動。外國人來中國辦教會學校,同中國人到外國去辦孔子學院,有什麼區別?何況教會學校來中國辦學,並不是強要中國人信教,只是按基督教精神來做社會服務工作。
  • 中國高校基督教研究意義深遠
    大學基督教研究的意義 據中國基督教兩會粗略統計數字,基督徒數量已達到1600萬,也有民間統計達8000萬之眾。相比之下,教會管理、牧者素質與數量方面都遠遠不能滿足教會的發展需要,特別是異端叢生的邊遠地區,各種混亂情況的出現往往都是神學教育特別缺乏而造成。所以在教會成長與領袖培訓中間有巨大的空間需要填補。
  • 愛德印刷廠2014年生產《聖經》1300萬冊
    德國是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國家,據環球時報源引德國世界報消息稱,每年在德銷售的《聖經》估計達50萬本之多,而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於愛德印刷公司。該報在12月24日,即平安夜當天以「世界最大《聖經》印刷工廠坐落在無神論的中國」為題發表文章。文中提到,自成立以來,愛德已累計印刷了近1.3億本《聖經》。
  • 美國基督教大學有哪些特點?
    每年高考,總是有很多學生選擇去國外留學,如何選擇校風良好的國外大學是很多家長關心的。眾所周知,基督教信仰在美國的影響遍布各個領域,很多美國大學也都是由教會創辦的,了解這些有基督教背景的大學,也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擇校。美國教會大學是由教會創辦,與西方高等教育淵源極深,如在1636年的哈佛大學。教會學校成立時間較早、歷史悠久、校風較好、治學嚴謹,是教育質量很好的大學。那麼美國基督教大學特點有哪些?
  • 中國醫療界「四大天團」之前身:教會醫院與福音精神
    在各方捐助和五個教會聯合會的推動下,學堂於1906年正式建成,名為「Union Medical College」,中文翻譯為「協和」。在落成典禮上,擔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40餘年的赫德爵士在致辭中希望「這所開風氣之先的醫學堂」為「許多其它醫學堂鋪開路石。」1915年,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用20萬美元收購了醫學堂全部資產,它的主人變成了洛氏基金會,新學校命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 河南工業大學和中國臺灣中原大學開展新春聯誼周活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郭紅彥  2月23日,中國臺灣中原大學代表團到訪河南工業大學,與河南工業大學共同開啟了「兩岸青年共話新春」聯誼周活動。活動行程涵蓋了師生交流、學術研討及大陸中原行等多項內容。
  • 段琦: 2008年中國基督教現狀及研究
    ④高峰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負責人會議上也提出「努力擴大團結面,特別是那些和兩會還沒有直接聯繫的信徒,要把更大多數的信徒團結在兩會周圍,使兩會真正成為廣大教牧同工和絕大多數信徒熱心支持與擁護的兩會」。這種觀點較之過去是一大突破。    9.《聖經》印刷有新的突破    2007年底中國基督教聖經印刷突破5000萬冊,中國成為世界印刷聖經最多的國家之一。
  • 基督教長老制教會治理基本原則與實踐
    上3、改革宗神學律法與福音觀 下4、改革宗救恩神學五大要義5、改革宗聖約神學五大要義 上5、改革宗聖約神學五大要義 下6、改革宗聖約世界觀五大要義綱要7、改革宗神學名言集粹8、 基督教聖約神學格言9、中國改革與改革宗神學10、阿米念派自由意志神學的荒謬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