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國內很多企業倒閉,不是死於市場競爭激烈,而是死於過度管理。
雖然企業倒閉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但是這麼說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國內出現的企業倒閉現象,
既有市場競爭加劇的原因,也有企業過度管理的原因,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適度的正當競爭,可以激發企業的潛力,利大於弊,應積極的應對;
過度的競爭,弊大於利,應儘量避免;不正當競爭,有害而利,不可取。
1. 惡性競爭:
惡性競爭是現在企業競爭的主流,企業不想著如何提高產品的品質和質量,不想著降低生產成本,而是通過打價格戰來擠死競爭對手。
為了能夠在價格上展現優勢,也降低自身的損失,便在產品生產時偷工減料,製造不合格產品。
不僅是對其他企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簡直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擠死競爭對手的同時,也讓自身落入一個製造不合格產品低價傾銷、消費者不買單,又降價促銷,導致產品質量更加不合格的死循環當中。
最終,導致各家都日子非常難過,實力不強的企業慢慢倒下了,沒倒下的企業也離倒下不遠。
2. 過度競爭:
過度競爭產生的原因就是產能過剩。
雖然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工業水平也是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整體的經濟環境不是很好,大家賺錢也越來越難賺,導致產品生產出來過剩的情況。
所以有經濟實力和技術的大企業就瘋狂搶佔市場份額。但是實力不強,技藝不高的企業是佔了絕大多數企業,自然而然拼不過有實力的大企業,只能倒閉慘澹收場。
3. 不正當競爭:
有些企業為了能夠搶佔市場份額,靠著關係打擊競爭對手。
比如說給競爭企業製造麻煩,故意搗亂企業正常生產。
這種情況下,在有些的企業的關係和各方手段使用之下,無以為繼,則只能倒閉的倒閉,關門的關門了。
1. 企業管理流程「過度」
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小企業得了大公司的病。
小企業向大企業、大公司學習這沒錯,畢竟都是為了企業管理更加有效。
但是企業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只會一味的照搬照抄,結果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
舉個例子:企業本身還沒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學大企業的各項制度,各個管理部門的搭建,導致管理人員比幹活的都還多,
在這種情況之下,企業管理者又沒有那麼強的協調、溝通能力。導致各個部門對工作只會推諉、指責,做事也是趨於形式化。
不僅沒有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導致效率下降,自然而然企業的經營也是越來越差。
2.企業人才培養「過度」
哲學大師馮友蘭曾經說過:讀哲學是為了使人成為人,而不是為要成為某種特殊的人。
而當今的企業管理培訓恰恰在這方面出現了問題,即力圖造就一個又一個「標準的管理者」。
的確企業人才培養的目的是達到了,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幾乎千篇一律。
導致了企業就只有一種類型的人才,丟失了人才的創新能力和開拓的意識。
什麼是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就是人才。結果過度的人才培養導致了丟失了人才。
所以,企業的競爭力下降,自然要被市場所淘汰,倒閉收尾。
3.企業員工管理「過度」
企業對員工實施「圈養式」管理,從來不放心員工能夠做好,丟失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用人之道,
導致管理成本過高,也使得員工自主意識被大大壓制。
員工只能像機器人一樣,做些機械的事。有時候,連機器人也不如。
從來不會去思考,就完全機械的做著工作。
有位知名企業家曾說:一線工人遠比管理者要重要得多。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員工都像機器一樣,從來不去思考,那企業還談何創新。
沒有了創新哪裡還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了剩下就只有被淘汰。
所以,企業倒閉現象嚴重,並非就一個點,而是多方面的因素產生的。
自然而然除了經濟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也有市場競爭激烈以及過度管理這些因素導致的原因。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