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人體運動學的完善體系及訓練方法,為鋼琴及其他樂器演奏技巧服務,幫助更多人科學、安全、穩定、高效地解決技術問題,是「琴鍵上的運動學」系列講座及文章的初衷。
蕭邦練習曲因其技巧與藝術的高度結合,一直被眾多鋼琴家視若珍寶,本文通過數位鋼琴大師對其的技術練習譜例,解析大師們解決問題的一般準則和技術思路,並運用人體運動學-動作學習的一般規律及方法加以總結:
變化練習方法一直是體育運動訓練的重要教練模式,
如橄欖球的變速跑訓練,如負有盛名的Fartlek訓練法要求在起伏不平的線路上進行。
在鋼琴演奏的練習中也有幾種常見的變化練習方式:
A.變奏練習
哈農琶音練習的第1條示例:
在練習琶音的時候,可以用手機節拍器軟體進行變換節奏練習:
為什麼要進行變換節奏呢?
3-5指的間距勉強和1-2間距拉伸差不多,
每個手指組合間距大小關係為:
1-2≈2-4≈3-5
1-2>2-3>4-5
因此 在一個琶音樂段中1-2指的速度天生要比其他手指速度要快。
綜上所述,下圖中姚明跑步應該要比曾志偉要快。
變節奏練習,實際上是為了控制。1-2指、2-3指、3-5指,
每組指法跨度不同所帶來的節奏不均勻。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變節奏練習使節奏均勻。
變換重音練習的意義何在?
因為客觀的每個手指粗細、長短、力量、耐力、支撐、靈活性都不一樣,因此會造成聲音大小的不均勻。變換重音是為了演奏者主觀彌補這一缺點而進行的動作補償訓練。
B.變調練習
本身哈農的琶音練習是在24個大小調上進行的。
此處說的變調,指的是用同樣的指法彈不同的調。
例如用C大調音階琶音的指法去演奏bD大調的音階琶音。
這是因為,
前巴洛克時代不用1、5指彈琴,
前古典主義時代不用1、5指上黑鍵,
蕭邦、李斯特之後大量1、5指上黑鍵並且轉位。
而大部分人練習曲系統都來自於古典主義時期的車爾尼練習曲,
指法運用相對保守。
為了訓練任何一個手指的演奏任意一個音程組合,
我們需要用同樣的指法彈奏不同的調,來進行移調練習。
手指只有10個,鋼琴鍵有88個,由不得我們挑揀。
C.變音程組合
通常來說,一般的琶音是三個音一組,CEG、CEG、CEG……三個音重複
所以根據排列組合,CEG三音重複指法有多少種組合形式?
1-2/3指 1/2-3指
一般主流用1/23(左手24)指排列最多,因為這樣可以練習大拇指轉指;
如圖所示,紅色方框兩個音組合可以一起彈:
在哈農的第49條練習中,也是一種琶音的音程組合的練習方式,
不但是分解和弦的音程組合,而且和弦本身也轉位了:
D.改變難度
這是戈多夫斯基改編的手指練習,
增加保持音之後練習難度增大
在這裡,隨手改編一個琶音練習譜例,
紅色符杆需要保持一拍,其他音符可以用跳音:
此條練習,
右手上行練拉伸,下行練轉指
左手上行練轉指,下行練拉伸
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