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是檢查胃病常見的診斷方法之一,但常規胃鏡檢查帶來的種種不適,卻讓很多人聞之生畏。於是,近年來一種相對舒適的胃鏡檢查方式悄然興起——無痛胃鏡。
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有疑問了:有胃病就要做胃鏡嗎?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檢查有什麼區別?我們又該如何選擇?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什麼情況下需要胃鏡檢查呢?
胃鏡檢查,是藉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上消化道中:
醫生能直接觀察到食管、胃、部分十二指腸的真實情況,檢查部位是否病變,尤其是微小的病變。還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辨別病變是良性還是惡性。因此,胃鏡檢查是胃病診斷最好的方法,也是首選方法。
當你存在下列情況時,需進行胃鏡檢查:
1.有消化道症狀:
包括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不適、進食有滯留感或哽噎感、吞咽困難、上腹部隱痛不適、上腹脹、噯氣、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嘔血、黑便等。
2.有胃病史:
患有需要隨訪觀察的病變,如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因良性或惡性疾病施行過胃大部切除術後、Barrett食管、息肉等。
3.需要進行胃癌篩查:
胃癌篩查對象是,40歲以上,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4.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療:
如止血、食管狹窄的擴張、支架置入、上消化道息肉摘除、上消化早癌的切除等。
以及如吞下別針、扣子、戒指、鋼針等的異物取出。
5.其他: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消瘦、貧血,部分腫瘤抗原指標出現異常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以下人群不宜行胃鏡檢查:
嚴重心肺疾患,無法耐受內鏡檢查;懷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內鏡檢查者;消化道急性腐蝕性炎症患者;明顯的胸腹主動脈瘤;急性期腦卒中患者;嚴重凝血功能障礙,PT延長,有出血傾向者。
目前有兩種胃鏡檢查方式
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有什麼不同?
普通胃鏡是在患者清醒狀態下,而無痛胃鏡是在患者全麻狀態下,做的胃鏡檢查。
兩者主要有以下的不同:
1.舒適度上:
由於無痛胃鏡是在全麻下,也就是患者在熟睡的狀態下進行的檢查,所以一般沒有任何痛苦感。
而在清醒狀態下接受胃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可能會讓患者感到不適,緊張、憋氣、噁心,有些人甚至有明顯的疼痛感。
2.安全性上:
一般來說,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都比較安全,但分別還是有一些風險:
無痛胃鏡:極少數可出現麻醉意外,但只要選擇正規專業的醫院和醫生,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是比較低的。普通胃鏡:如果病人極度緊張或恐懼,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心腦血管疾病者,可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3.檢查時長上:
由於進行無痛胃鏡檢查需要麻醉,而在麻醉前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檢查後又需要等待患者清醒,並且還要讓患者做心電監護,所以無痛胃鏡會比普通胃鏡檢查的時間長。
4.檢查費用上:
無痛胃鏡在檢查的過程中需要使用麻醉,相對普通胃鏡來說無痛胃鏡的檢查費用會高一些。
5.術前評估:
由於無痛胃鏡需接受鎮靜或麻醉,因此,要接受麻醉醫師的術前評估,部分患者還要補充實驗室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
普通胃鏡VS無痛胃鏡,要怎麼選擇?
並沒有固定的答案,可以因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做選擇。
如果對疼痛的耐受力比較差且經濟相對寬裕,那麼在熟睡狀態下、無知覺的無痛胃鏡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如果耐受力強或者經濟有限的患者,那就可以選擇普通胃鏡。只是,如果有以下情況,那就不能做無痛胃鏡:
對所用麻醉藥物有過敏史者;有胃瀦留、幽門梗阻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有顯著呼吸系統疾患的病態肥胖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顯發熱、喘息、鼻塞和咳嗽症狀的患者。
不管選擇哪種胃鏡檢查,為保證檢查的順利進行
檢查前一定要注意這4點
1、空腹
做胃鏡需要空腹,檢查前要禁食。
普通胃鏡禁食至少6小時以上,老年人或胃排空不好的人,禁食更長一些。
無痛胃鏡因為需要麻醉,禁食時間也應相應延長,以防誤吸。
2、保持身體健康
如果檢查前出現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情況時,需要暫緩檢查,而且檢查前還需要明確告知既往病史及藥物過敏史。
3、停用藥物
為了減少胃鏡檢查要做活檢的出血可能性,在胃鏡檢查前一周應該停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華法令、氯吡格雷等。
4、心電圖檢查
對於有心臟疾病的病人或年高的老人,一定要完善心電圖檢查,評估心臟的情況,必要時要完善心臟彩超。
看完文章,相信大家對胃鏡檢查有基本的了解。也懂得了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的區別及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