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事一杯匠心之斯瓦希裡語篇

2021-02-19 學通臺網

今天,我們不談壯志凌雲,只是講講他們的故事。

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學院作為教育部國家外語非通用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基地語種群和國家級特色專業項目語種群,其中的斯瓦希裡語、孟加拉語、尼泊爾語,均來自古老而神秘的國度。

斯瓦希裡語來自東非的坦尚尼亞,非洲更是被認為是人類的發源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為坦桑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從此我們成了全天候的朋友。坦尚尼亞是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二個國家。

尼泊爾語顧名思義是來自中國的鄰國之一———尼泊爾。佛祖釋迦摩尼的誕生地,就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尼泊爾也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中尼兩國有著上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是中國在南亞的又一鐵桿朋友。

孟加拉語是孟加拉國的官方語言,還是印度的第二大語言。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泰戈爾便用用母語孟加拉語進行文學創作。孟加拉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和中國有著悠久而深厚的友誼。

或許當我們提到這些亞非語種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一帶一路」,這也是一條用語言連接的路。你又是否知道為這條路默默付出的年輕人的故事呢?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背後,卻有著這樣一種精神內涵——一生,一事,一杯匠心。這些年輕人們願立下此志,矢志不渝,終其一生。

非通用語背後的故事系列將分為三期,今天,我們先從斯瓦希裡語開始。

斯瓦希裡語的美女老師李坤若楠在非洲發生了什麼故事,文末有亮點——習大大和彭媽媽的與斯語班同學的合影。 

斯瓦希裡語專業的李坤若楠老師說:「坦尚尼亞是個美麗、富饒、充滿朝氣的國家。可能會有一些人覺得非洲人有點可怕,但實際上他們的民風還是很淳樸的,大部分坦尚尼亞人都非常熱情,很多人都願意幫助你。坦尚尼亞人生性樂觀、開朗,愛聊天,也愛笑,一笑起來就會露出兩排白白的牙齒,很是可愛。」

李坤若楠老師和坦桑人在一起

她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她說:「我在坦尚尼亞做田野調查的時候,有一次,採訪完一個坦尚尼亞的阿姨,我要坐當地人都坐的電動三輪車回住處,阿姨怕我一個人不安全,主動提出要送我回住處,然後她再坐三輪迴家,而且不要我一分錢。我沒有想到她是如此的無微不至。」

坦尚尼亞街景

「還有一個故事。我讀博士研究的方向是斯瓦希裡語的民間文學,需要在坦尚尼亞搜集很多口頭文學資料。這對我來說是比較艱難和艱苦的工作。但是我在坦尚尼亞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也找到了一些民間藝人,每個人都給我留下來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個80多歲的老爺爺最令我感動。他住在桑給巴爾一個很偏遠的農村。在和老爺爺取得電話聯繫之後,我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花了一個多小時找到了他的家。第一次來到他家時,老爺爺身體不太舒服,但還是熱情得和我聊了近一個小時。從那天起,我就親切地稱他為爺爺。爺爺說,你一個人過來路太遠,也不安全,還是我去找你吧。無論我怎麼堅持,他都說身體沒問題,而且他也希望能夠把他們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所以後來的幾次訪談,都是爺爺親自到我住處附近,接受完我的採訪之後就離開了。這位80多歲的老人令我肅然起敬。我在坦尚尼亞的經歷看上去平淡如水,但平淡之中卻飽含著深情。儘管我們膚色不同,文化不同,但只要真心相待,我們的心就是相通的。」

李坤若楠老師採訪獲得文學獎的坦尚尼亞作家

李坤若楠老師還說,幾次赴坦尚尼亞進行田野調查的經歷,使她更加堅定了將中國文化傳播到非洲的志向,因為那裡的大多數民眾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李小龍、成龍的功夫片上,而我們需要讓他們了解的是更加全面的中華文明和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同時,她還致力於把坦尚尼亞乃至整個斯瓦希裡文化介紹給國人。她說,文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東非的斯瓦希裡文化獨具特色,除了語言和文學,他們的音樂、舞蹈、繪畫、服飾、飲食、手工藝製作等,都是我們了解非洲文化最直接、便捷的途徑。尤其是斯瓦希裡語的學習者和從業者,我們學習、使用他們的語言,用他們的母語和他們交談,他們會感到很榮幸、很開心,這樣就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同當地人的心理距離。兩國民眾的友好交往是官方外交的有益補充,也有助於樹立國人在非洲人民心中的形象。

2015級斯瓦希裡語同學赴坦尚尼亞駐華使館(第一排中間為坦尚尼亞駐華大使)

另一個故事是我校2011級斯瓦希裡語專業的畢業生蘭林楓講的。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坦尚尼亞時,接見了2011級斯瓦希裡語專業的學生。其中我校學生代表蘭林楓和馬小宇與習主席及中國訪問坦尚尼亞代表團合影。

2011級斯瓦希裡語學生蘭林楓(最後一排左數第二位)

和馬小宇(最後一排右數第一位)與習近平主席及其國家訪問代表團的合影

蘭林楓回憶說:「習主席到坦桑訪問的接見僑界代表時,我們作為留學生代表接當時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內容大體是這樣的,中國和非洲是全天候的朋友,一方面是在修建坦贊鐵路的傳統友誼,當時正值清明節,習主席向援坦而犧牲的專家表示敬意,而希望我們這些年輕人特別是學生們可以為友誼增添新的內容,讓中坦友誼更上一個臺階。」她說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給自己的最大感覺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突然發現學斯語還是很有用的,學好斯語不僅是為了就業,更重要的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溝通友誼,也許不是豐功偉績,而是儘自己所能,把語言的優勢作為文化交流最有用的工具。

2015級斯瓦希裡語專業同學參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中國和坦尚尼亞之間的友誼故事從1964年建交講起,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擔任起了主角,我們不求做出豐功偉績,只希望為民間交往做出貢獻。自從傳媒大學創建斯瓦希裡語專業以來,有很多優秀的畢業生來到外交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文局等國家部委工作,他們為中非交往做出了巨大貢獻,就像在賀萌(90級斯瓦希裡語學生,現任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在2016級迎新大會上所說:「我深深的熱愛者非洲,也不會忘記祖國交給我的使命,兩國深厚的友誼也是從點滴開始,我們能做的便是從小事開始,講好中國故事,同時也書寫自己與非洲的故事。」

來源  ▏學通臺網資訊採訪部  記者  ▏王茗如

編輯  ▏周匯  責編  ▏白欣蔓  主編  ▏劉宏欣

相關焦點

  • 匠心傳承,萬家樂一生一事的品牌堅持
    匠心傳承,萬家樂一生一事的品牌堅持 2020年07月16日 11:04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他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專注研究發明創造,用實際行動印證這句話的正確,也讓我們看到了堅持的重要性。  對於普通人來說,堅持的意義在於提升自我獲得成功,而對於品牌企業來說,堅持的意義則在於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傳遞品牌的匠心精神。
  • 擇一事,終一生!丸莊醬油以匠心釀造百年至味
    醬人匠心釀造「至味」黑豆醬油何為匠心?當是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初心,也有「終一生,愛一事」的耐心。把匠心詮釋得淋漓盡致的是為丸莊釀造了一輩子醬油的老師傅——陳永振,從十幾歲開始一直做到退休,醬人老師傅這份對醬油事業的熱愛,值得稱讚!
  • 李白喝酒,「一杯又一杯」,詩仙是怎麼說喝酒這件事的?
    李白的一生,縱意瀟灑,性格奔放;喜歡與朋友飲酒作詩,且希翼仗劍走天涯。「詩仙」對於酒的感情,不用細說,就看那「鬥酒詩百篇」之言,就能感受到。李白喜歡喝酒,又喜歡作詩,他的詩很多都是在醉酒後,作出的;自然,他寫的關於酒的詩也不少,那麼,他是如何說喝酒這件事的?
  • 閒仔燒仙草,以匠心精神做好每一杯奶茶
    閒仔燒仙是國內知名新式茶飲連鎖品牌,把握茶飲年輕化、大眾化、時尚化趨勢,堅持以匠心精神做好每一杯奶茶。憑藉強品牌勢能,產品創新與供應鏈實力,及持續數位化升級,閒仔燒仙草在國內茶飲的地位逐漸提高。匠心這個詞如春風般吹進了各行各業,吹進了無數人的心中。比如,閒仔燒仙草官網更是一直以來沿用匠心精神理念,始終堅持匠心制茶,在選材制茶上,無論是水,茶業,奶還是糖,始終經過層層篩選,精選優質原材料,只為做出一杯讓顧客喜歡的好茶。閒仔燒仙草官網一直以來秉持的工匠精神在這一方面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 茶人何寶強|擇一事,終一生,只為一杯地道的普洱茶
    何寶強先生對茶的狂熱,還歷歷在目,他是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茶業致敬40人之一,是南亞國際名茶大會「大國工匠」十強人物,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他最熱愛的茶,開創了班章茶製作的先河
  • 漆器·匠心擇一事,終一生,匠人匠心,永生不忘
    每一步都缺一不可,要盡善盡美,務必做好每一件漆器!」話語中的堅定頓時擾了平靜的心,抬頭望他,溫和之色已悉數化為堅定之色,一顆執著的心全然寫在了臉上。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或許所謂匠人匠心,莫過於如此。臨行這時,他擦去手上的漆灰,從展臺裡小心翼翼地捧出一隻小小的鹿角砂香爐,又鄭重地遞給我。「姑娘,收好了哦!」
  • 小語種專業介紹: 斯瓦希裡語
    斯瓦希裡語(簡稱斯語)屬班圖語系東班圖語族,為非洲一主要通用語言。目前使用斯語者約有五千萬人,分布在東非各國和地區,包括坦尚尼亞、肯亞、烏幹達、馬拉威、蒲隆地、剛果、尚比亞、辛巴威、莫三比克、索馬利亞等國。坦尚尼亞和肯亞已定斯語為國語。其他如烏幹達等國居民大都使用這一語言。
  • 「匠氣」和「匠技」、「匠心」不是一碼事
    老師群體裡有人是師,教有所成,深受學生尊崇,少數人甚而成就為大師;而另一些人則一生都是個匠人,靠教書謀生,日日循環往復,如此而已。    但「教書匠」說的是一個人身上的匠氣重,並非否定了匠技、匠心。其實教書還就得先從匠技練起,而且要做個出活細緻、紮實的「教書匠」。「匠氣」和「匠技」、「匠心」不是一碼事,我們老混。
  • 泊言館|斯瓦希裡語
    穿插斯瓦希裡語歌曲學習,期中期末兩次複習小測。一期16節課,入門者學完一期課可掌握基本詞句的發音書寫,看懂簡單文章和基本交流;兩期課可提升一個等級。針對有基礎的同學會進行語言測試並單獨設計課程。每節課45分鐘,通常每周約2-4節課,也可根據學生的時間和接受程度,加多或減少課頻。
  • 把我愛的專業講給你聽 | 斯瓦希裡語
    天津外國語大學 斯瓦希裡語專業 學士三蘭港大學 斯瓦希裡語語言學 碩士這句帶有神秘色彩的哲學韻味用語,一直貫穿於獅子王辛巴從稚嫩到成熟的成長之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天津外國語大學斯瓦希裡語專業教師,我也與這個專業一齊逐漸成長和蛻變。
  • 東非最主要的交流語言——斯瓦希裡語
    斯瓦希裡語本人在東部非洲生活、學習和工作過,對斯瓦希裡語也是有一些了解和心得,在坦尚尼亞,斯瓦希裡語可謂大行其道,雖然在坦尚尼亞,英語也是官方語言,但是,受限於教育水平,很多沒有讀過大學的坦桑人,說英語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斯語有時是唯一的交流方式,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個瑞士支農的小哥,他英語地道,但人家也只在坦桑待了一年而已,就說得一口流利的斯瓦希裡語,他給我分享的學習心得就是
  • 探訪中國傳媒大學斯瓦希裡語專業
    斯瓦希裡語發源於坦尚尼亞,屬於班圖語支。斯瓦希裡語主要使用地為東非,是肯亞、坦尚尼亞、烏幹達的官方語言。它還是非盟的工作語言之一。它的母語和第二語言使用者約為5500萬至一億。毫不誇張地說,斯瓦希裡語是通向非洲文化大門的一把金鑰匙。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些最常用的斯語對話吧!Asante.
  • 小小保溫杯登上G20大舞臺 特美刻詮釋「浙江匠心」
    「保溫杯本來就是溫暖的一個信號,我們希望讓來自全球的嘉賓們感受到主場的『溫暖』之情。」特美刻董事長徐榮培不無自豪地說。  浙江製造「保溫杯」為何能結緣G20大舞臺,纖細的杯體裡到底蘊藏著怎樣的特別之處?
  • 斯瓦希裡語是斯瓦希裡文明的最重要標誌和載體
    斯瓦希裡語是斯瓦希裡文明的最重要標誌和載體。斯瓦希裡語的基礎是班圖語,因此有的學者把6-12世紀之前的班圖語稱為原始斯瓦希裡語,公元10世紀阿拉伯旅行家馬斯烏迪在其著作中所引用的一些東非沿海地區的詞彙,現證實都是班圖語,馬斯烏迪在其著作中還談及當地語彙十分豐富。
  • 一生只為成就一件事,丸莊黑豆醬油以匠心醞釀人間至味
    為醞釀出好的黑豆醬油,丸莊醬油老師傅陳永振保持一顆虔誠的匠人之心,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醬油事業,從十幾歲開始釀造醬油到退休,丸莊醬油老師傅的這份堅持,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尤其可貴。匠心就是不懼枯燥和漫長,面對忙活大半輩子的事情,在醬油的方方面面,老師傅陳永振憑藉醬人直覺,各個步驟都處理得當,深知有些東西是機器無法替代,就算照著標準化手冊去做,也無法釀出好的醬油。老師傅陳永振,連基本的壓力鍋蒸煮黑豆,和別人的也有不同,多年和醬油打交道的他,光聽壓力鍋排氣的聲音,就能判斷目前鍋中壓力是多少。
  • 尖叫烤奶、莓莓果漾氣泡水、胡蘿蔔果汁……每一杯都是匠心製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廣州,ID:wanle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不要對我尖叫 』精選優質食材、匠心製作>尖叫烤奶|莓莓果漾氣泡水|紅豆沙牛乳···口感與顏值並存的神仙飲品#01【不要對我尖叫】堅持純手工製作,精選優質材料,每一杯都是匠心製作,總有一款會是你的心頭好!
  • 醬酒解密:大樽酒業背後三代人的匠心精神,只為釀一杯好醬酒
    可熟不知在外界壓迫下的提速,更容易顧此失彼,而耐下心來堅持做好一件事,更可能方得始終。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就有這樣一座酒廠——大樽酒廠。百年來,他們始終堅持著對品質的執著,對工藝的傳承,對匠心匠藝的追求,在節奏頗快的當下時代中放慢腳步,深扎在醬酒傳承的歲月裡,用純粹信仰,用敬畏之情,對醬香酒傾盡無限情感和堅定信念。保持初心,從一而終。
  • 斯瓦希裡語還是英語?這是個問題
    近日,坦尚尼亞召開了教育利益相關者論壇,來自坦各地的教育學者就坦桑的學校該使用斯瓦希裡語還是英語進行教學,展開了激烈討論並提出了諸多意見和建議,
  • 時評美文之四:匠心之道「守破離」
    時評美文之四:匠心之道「守破離」劉根生    一部《戰爭與和平》,草嬰翻譯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樣的藝術標準,翻譯作品始終遵從六道工序:研讀原著、譯文、讀譯文、請人朗讀、交編審、打磨求「神韻」。  匠心之道,看似無著處,實則有跡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書,這樣講成為一流工匠的「守破離」:跟著師傅修業謂之「守」,在傳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謂之「破」,開創自己新境界謂之「離」。
  • 半個多世紀「斯瓦希裡語」的「中國故事」
    這部譯製劇一經播出,便成為非洲的熱播劇Kiswahili,斯瓦希裡語(簡稱斯語),是一門在非洲使用廣泛的語言。為增進中非交流合作,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設斯語專業。作為最早開設斯語專業的院校,近60年來,中國傳媒大學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斯語人才。他們將這門非洲語言運用於各行各業,成為融通中非的橋梁和紐帶,也見證著中非友誼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歷久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