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近年來隨著雞精雞粉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喜歡上了雞精雞粉,對味精的誤會是越來越深,使用味精的是越來越少。逛超市時走到調味品區,賣雞精雞粉的貨架上,整齊有序地擺著不下十幾種品牌的雞精雞粉,自己每次去都能挑花眼。
其實味精真的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健康,雞精和雞粉也不像宣傳那麼健康營養。雞精和雞粉和雞肉的聯繫遠遠沒有和味精的聯繫大,因此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從來不吃味精,看完這篇文章後,去廚房看看自家的調味品後,你會發現原來你是吃味精長大的。
因此建議大家在買雞精和雞粉時,牢記一點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穀氨酸鈉這個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
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雞精、雞粉、味精之間的區別:
味精
其實之前在說如何選購蠔油的文章時已經將方法告訴大家了,買食品時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因為配料表上的成分都是按照量的多少排列的,味精自然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隨便買一包各種品牌的味精,在他的配料表上你只會看到:小麥或者玉米、要不就是直接寫著味精、穀氨酸鈉等,都是一種成分,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添加劑。
這說明什麼?說明味精就是從小麥、大米或者玉米等農作物中提煉出來的,安全性絕對可靠,另外大家都知道味精是晶體,物質只有達到一定的純度才會形成晶體,而且這種技術不是小作坊就能掌握的,因此味精的造假率很低,可以放心的購買。但就是味精吃多了會讓人舌燥、嘴裡嗓子都不舒服!
雞精
雞精是從雞肉中提煉出來的?錯!不要被廠家包裝上的大公雞給騙了,雞精和雞肉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翻看雞精的配料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味精,要不就是食品添加劑(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穀氨酸鈉就是味精的化學名字,呈味核苷酸二鈉就是味精精,比味精還精。至於你認為的雞肉,百年難遇,一般的話你會找到雞肉粉,可二者你認為是一樣的嗎?
另外雞精的製作工藝簡單,根本不需要提煉到晶體,和純度也沒有什麼關係,就是各種添加劑化學合成就可以了,小作坊也能輕而易舉地實現,而且至今為止,在整個雞精行業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因此大家自己考慮吧。
蔬菜精、山珍精、香菇精
有朋友說的:我家不吃雞精也不吃味精,我家吃蔬菜精,山珍精、香菇精、各種菌類精,都是天然的,營養高,我只能說還是看配料表吧,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味精,另外宣傳的各種蔬菜、珍菌,雖然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那也只是客串演員,就像現在很多電影,用片中最出名的演員來做宣傳,去電影院看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大肆宣傳的他,只有幾個鏡頭而已。
雞粉
又有朋友講啦,我家不吃什麼精,我家吃雞粉,這個總該可以了吧。確實加入雞粉後的菜餚給人一種更舒服的感覺,但我們還是要從配料表說起:食用鹽、麥芽糊精、澱粉、味精,這是雞粉中含量最高的4種成分,不同品牌順序可能會有不同,但基本跑不出這4種,為什麼吃起來口感更好一點,因為味精的含量少了,這就是原因。雞肉的含量雖然比雞精多,但也是剛剛排上號的配角。而出場費卻貴了不少。
【小譚說】
總結一下:味精純度高不容易造假,但吃多了之後會有舌燥的不適感;雞精、蔬菜精、各種山珍精是多種食品添加劑化學合成的,純度低工藝簡單造假率高,很多都是用來宣傳的噱頭,味精依然是的主要成分;雞粉口感稍好的原因只是味精的含量減少了。
其實超市裡也有賣味精含量極少的提鮮類調味品,不過價格確實比較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隨心選擇。
一言以蔽之:買調味品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而且不管什麼調味品,都要在一定限度之內食用,多則無益!
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我是譚小廚子,每天分享美食教程和美食周邊,期待您的關注!
#遇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