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

2020-12-11 譚小廚子

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近年來隨著雞精雞粉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喜歡上了雞精雞粉,對味精的誤會是越來越深,使用味精的是越來越少。逛超市時走到調味品區,賣雞精雞粉的貨架上,整齊有序地擺著不下十幾種品牌的雞精雞粉,自己每次去都能挑花眼。

其實味精真的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健康,雞精和雞粉也不像宣傳那麼健康營養。雞精和雞粉和雞肉的聯繫遠遠沒有和味精的聯繫大,因此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從來不吃味精,看完這篇文章後,去廚房看看自家的調味品後,你會發現原來你是吃味精長大的。

因此建議大家在買雞精和雞粉時,牢記一點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穀氨酸鈉這個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

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雞精、雞粉、味精之間的區別:

味精

其實之前在說如何選購蠔油的文章時已經將方法告訴大家了,買食品時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因為配料表上的成分都是按照量的多少排列的,味精自然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隨便買一包各種品牌的味精,在他的配料表上你只會看到:小麥或者玉米、要不就是直接寫著味精、穀氨酸鈉等,都是一種成分,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添加劑。

這說明什麼?說明味精就是從小麥、大米或者玉米等農作物中提煉出來的,安全性絕對可靠,另外大家都知道味精是晶體,物質只有達到一定的純度才會形成晶體,而且這種技術不是小作坊就能掌握的,因此味精的造假率很低,可以放心的購買。但就是味精吃多了會讓人舌燥、嘴裡嗓子都不舒服!

雞精

雞精是從雞肉中提煉出來的?錯!不要被廠家包裝上的大公雞給騙了,雞精和雞肉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翻看雞精的配料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味精,要不就是食品添加劑(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穀氨酸鈉就是味精的化學名字,呈味核苷酸二鈉就是味精精,比味精還精。至於你認為的雞肉,百年難遇,一般的話你會找到雞肉粉,可二者你認為是一樣的嗎?

另外雞精的製作工藝簡單,根本不需要提煉到晶體,和純度也沒有什麼關係,就是各種添加劑化學合成就可以了,小作坊也能輕而易舉地實現,而且至今為止,在整個雞精行業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因此大家自己考慮吧。

蔬菜精、山珍精、香菇精

有朋友說的:我家不吃雞精也不吃味精,我家吃蔬菜精,山珍精、香菇精、各種菌類精,都是天然的,營養高,我只能說還是看配料表吧,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味精,另外宣傳的各種蔬菜、珍菌,雖然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那也只是客串演員,就像現在很多電影,用片中最出名的演員來做宣傳,去電影院看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大肆宣傳的他,只有幾個鏡頭而已。

雞粉

又有朋友講啦,我家不吃什麼精,我家吃雞粉,這個總該可以了吧。確實加入雞粉後的菜餚給人一種更舒服的感覺,但我們還是要從配料表說起:食用鹽、麥芽糊精、澱粉、味精,這是雞粉中含量最高的4種成分,不同品牌順序可能會有不同,但基本跑不出這4種,為什麼吃起來口感更好一點,因為味精的含量少了,這就是原因。雞肉的含量雖然比雞精多,但也是剛剛排上號的配角。而出場費卻貴了不少。

【小譚說】

總結一下:味精純度高不容易造假,但吃多了之後會有舌燥的不適感;雞精、蔬菜精、各種山珍精是多種食品添加劑化學合成的,純度低工藝簡單造假率高,很多都是用來宣傳的噱頭,味精依然是的主要成分;雞粉口感稍好的原因只是味精的含量減少了。

其實超市裡也有賣味精含量極少的提鮮類調味品,不過價格確實比較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隨心選擇。

一言以蔽之:買調味品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而且不管什麼調味品,都要在一定限度之內食用,多則無益!

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我是譚小廚子,每天分享美食教程和美食周邊,期待您的關注!

#遇見美好#

相關焦點

  • 雞精、雞粉代替味精會更安全嗎?這幾樣調味料有什麼區別?
    味精有毒,吃了會致癌的說法廣為流傳,幾乎每個家庭一夜之間都取締了廚房的味精,改用雞精、雞粉替代。但是味精真的有毒嗎?雞精、雞粉與味精有什麼區別?首先,很多人覺得味精顆粒透明而且形狀規則,是人工合成的化學品,所以不安全。
  • 味精有毒、雞精營養、雞粉更鮮,這些全是錯的
    到底它們有什麼區別?味精真的比雞精雞粉差那麼多嗎?日常做菜選購的時候,應該買哪種呢?味精vs雞精,誰更鮮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這是一種常見的天然鮮味劑,是各類菌菇、海產品等許多天然食材鮮美的原因。和一般人的認知不同,味精其實是一種極為安全的調味料。
  • 味精有毒、雞精營養?這些全是錯的
    仔細比較,你還可以發現,這三者的價格相差十分懸殊,雞粉甚至可以賣到味精五倍、十倍的價錢。到底它們有什麼區別?味精真的比雞精雞粉差那麼多嗎?日常做菜選購的時候,應該買哪種呢?味精vs雞精,誰更鮮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這是一種常見的天然鮮味劑,是各類菌菇、海產品等許多天然食材鮮美的原因。
  • 味精與雞精有什麼不同,烹飪時該如何選擇呢?
    要想做出一桌質量高的飯菜,不僅要讓人們離著很遠就能聞到香味,在吃的時候也要吃到新鮮美味的感覺,而能夠增加食物香味與鮮味的調料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雞精與味精了,今天我們要重點說的就是這兩種調料。對於雞精與味精,許多人在炒菜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放哪一種,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味精、雞精、雞粉:為什麼總挨罵?知道了前生今世你不會再冤枉它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本文的目的,是要從飲食文化的角度,對味精、雞精和雞粉的前生今世,做一個概括性的敘述,方便各位對它們有個比較完整的了解,也便於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1988年公司改為「太太樂」品牌後,榮耀中就致力於把國內已經打響的太太樂雞精賣到美國。當初帶著產品漂洋過海,從敲門推銷、唐人街擺地攤做起,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把太太樂調味品做成美國、加拿大的一線品牌,也成了日本和歐洲廣受歡迎的牌子。雞粉是怎麼來的——雞精其實不是雞粉做的。單從字義理解,榮耀中的雞精就是雞粉,起碼研究的初期和初衷,都是用雞肉做原料。
  • 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
    最常用的調料要數這道鹽,白糖,陳醋,生抽,雞精,味精,蠔油這些了。事實上,這裡面「爭議」很大的就是雞精和味精,很多人到現在都不用了。許多人對雞精和味精爭議很大,其實主要是因為認為這兩種調料吃多了對人體沒有好處,很多人至今不明白,營養師揭露了真相,一起來看看吧。雞和味精可放心食用先看看雞精和味精到底是不是可以放心吃?
  • 味精究竟能吃嗎?雞精呢?雞粉呢?
    事實上,我國以及那些被說成禁吃味精的國家卻從未停止過生產味精,人們的生活中也幾乎每天都沒離開過味精。那麼,對味精的種種說法緣何而起?讓我們聽聽專家細說端倪,以使大家心中有數。   味精,化學名稱為穀氨酸鈉,是我們烹調食物時常用的增加鮮味的食品添加劑之一。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明文規定,味精可以用於食品。
  • 味精對人體有害?雞精、雞粉更健康嗎?告訴你真相,以後別吃錯了
    今天歡喜媽媽就來給味精平平反,看完以後大家就知道味精到底能不能吃了。記得我們小時候,是沒有這麼多調味品的。沒有蠔油,沒有鮮味醬油,沒有雞精,我家廚房只有醬油、醋、鹽和味精。要想菜餚味道更加鮮美,味精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關於味精的有害論好像給我們洗了腦。大概是從有了雞精以後,感覺雞精是雞肉提煉的,一定更加鮮美,也更健康。
  • 興廚科普|味精、雞精、雞粉傻傻分不清楚 調味品千萬別用錯!
    調味品五花八門,但每一大類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錯了原本應該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有可能瞬間變黑暗料理,拿同為家中經常用來提味的味精、雞精、雞粉來說,作用大不同,看看哪些坑你踩過,廚藝小白快快看過來。☆雞精≠味精 雞精和味精是非常相似的調味品,它們的成分、作用和功效相似又略有區別。主要成分都是穀氨酸鈉,人的味覺器官中存在著胺基酸特異性受體,當刺激位於舌部味蕾的胺基酸受體,能使人感知可口的鮮味,從而增加食慾。味精的養分來源於大米和玉米等原料,有胺基酸成分在發酵的過程中產生,其次味精中還有蛋白質含量。雞精包含了味精的營養,其次還有多種維生素在其中。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導語:味精、雞精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不少家庭做完菜都會加一點味精或者是雞精,用來提高菜品的鮮度。特別是用來調製湯品,沒有味精真的不如有添加味精的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突然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會導致癌症。
  • 一次意外,成就美味自製雞粉,比買的好吃,學會再也不買味精了
    市場上賣的雞粉主要成分都是穀氨酸鈉,也就是俗稱的味精,雞粉實際上就是雞肉口味的味精。現在很多人都非常的糾結,味精吃起來到底健不健康,用味精害怕不健康,不用味精菜品又會失去很多鮮美。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在家自己製作雞粉,不但乾淨衛生,而且比買的還要好吃,學會再也不買味精了。
  •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更高呢?雞精和味精的化學成分分別是什麼呢?
    味精有特殊鮮味,但在高溫下(超過120℃)長時間加熱會分解生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所以在烹調中,不宜長時間加熱。此外,味精不是營養品,僅作調味劑,不能當滋補品使用。從化學角度講,鮮味的產生與胺基酸、縮氨酸、甜菜鹼、核苷酸、醯胺、有機鹼等物質有關。鮮味劑的主要代表性物質有味精、雞精等。1、味精。
  • 雞粉雞精一字之差,成分卻不太一樣,為了家人健康,弄清楚比較好
    《中餐廳》裡,林大廚炒菜會經常用到雞粉,很多小夥伴會好奇,不是說這調料不好嗎,為什麼大廚還要用。實際上,很多人把雞粉當成了雞精,雖然功效類似,都有提味增鮮的功效,但二者的成分不太相同,營養元素也有所差異。
  • 味精、雞精和雞粉為什麼總挨罵?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看後告訴家人
    我們最早用的調味品就是味精,那時深入千家萬戶,滿足了人們對味道的孜孜追求,成為廚房必備。隨之廣招詬病,致病致癌各種說法接踵而來,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被雞精和雞粉所取代,一夜間封面是一直鮮活的大公雞的雞粉和雞精迅速躥紅,成為了廚房必備,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雞精和雞粉也不例外,隨著走紅各種質疑聲、謾罵聲也不絕於耳,那麼味精、雞精、雞粉為什麼總挨罵?味精、雞精和雞粉究竟有何區別?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鈉鹽。之所以味精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味精真是化學合成的嗎?熬煮海帶湯、骨頭湯、肉湯時會發現它們有獨特的鮮味,其實這正是穀氨酸鈉的功勞,穀氨酸鈉本就是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物質。從現代食品工業來看,味精是經過微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生產工藝與釀酒、制醋類似。
  • 漲知識|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鈉鹽。之所以味精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穀氨酸是一種很普通的胺基酸,而胺基酸則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礎單位,鈉元素(離子)更是平常,兩者相結合就成了味精。
  • 味精、雞精、醬油 這些調味品怎麼用?
    為了調味,人類發明了味精。可是有人說味精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於是雞精應運而生。但又有人開始反對雞精,於是醬油有了出頭之日。那麼,味精、雞精、醬油,三者有什麼關係?使用時該注意什麼?昨日,美小護邀請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營養科醫生於英慧給大家詳細解釋。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鈉鹽。之所以味精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穀氨酸是一種很普通的胺基酸,而胺基酸則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礎單位,鈉元素(離子)更是平常,兩者相結合就成了味精。
  • 關於味精、雞精,這些你都知道嗎?
    在現今的餐飲業,味精和雞精一直都是顧客們談之色變的調味品,有很多人害怕出外就餐的原因,就是「餐館做的菜會放味精和雞精」,以致一些餐館,要打著自家做的菜品不放味精雞精的口號來招攬生意。
  • 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吃哪個更好?專家解釋後,漲知識了
    生活中很多人在做菜的時候,都喜歡在菜裡面放入一些味精或者是雞精。因為大家都會覺得雞精和味精都有提鮮的效果,但是我們會發現這兩種調味品其實好像是沒有相差太多的。而且生活中很多人也表示味精不健康是不建議大家吃的,可是雞精和味精同樣都是提鮮的,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到底吃哪個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