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牧馬人》是80年代的作品,電影中老許在馬場的辛酸生活是主線,他與秀芝的愛情是最大的亮點。而吸引觀眾們眼球的,還是朱時茂和叢珊的顏值,哪怕從現代人的審美來看,也足以讓人流連忘返。這是電影的需要,但不是電影想要告訴和傳達給我們的東西,我們不應該粗淺地只把目光停留在顏值和愛情方面,缺忘卻了電影的名字叫做《牧馬人》。
主人公老許的人生是悽慘的還是幸福的?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小說張賢亮《靈與肉》想要探討的話題。電影通過鏡頭描繪了老許因為身份和家庭的原因來到了馬廠改造,本是有錢的富二代,經受過高等教育,按理來說應該有個美好的前程,迎娶白富美,從此走向人生的巔峰,可是一座矗立在戈壁草場的小破屋子成了他的人生歸宿。這是他所意料不到的。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觀眾的心理最清楚不過了。
原著與小說的主要差別有哪些?小說與電影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原著《靈與肉》的作者張賢亮是傷痕文學的代表人物,這與他的人生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他的全部小說的主基調與電影中老許的原型是一樣的。但是每部作品之間,電影與小說之間的主要區別有哪些呢?
第一,老許與父親家庭觀念的對比。小說開頭交代的背景更加深刻,人物的出場的經歷更加曲折。老許青年時代的父親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他成功的背後,是一個對家庭極不負責任的人,老許的母親體弱多病,老許去他父親的家中懇求他去看看母親,也被狠心的父親拒絕了。這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同時也和他後來幸福的家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二,老許的老婆真的有那麼賢惠嗎?小說中並沒有對老許的老婆秀芝的容貌進行大量的描述,只是說他善良、賢惠,是一個逃荒外加相親,男朋友確遭遇意外,最後無依無靠的女人。電影確選擇了當時看起來長得好看,但是不妖豔的大二學生叢珊來飾演這個角色,這麼漂亮卻不招搖的老婆,是每個男人心目中的夢想。前提是村長帶著秀芝在村裡已經跑了很多家了。大家都不想要,嫌她太過瘦弱,不能幹粗活而拒絕了。這樣看來,這真是秀芝與老許的緣分,同時,這也絕對是老許的福分了。
第三,老許的孩子性別是不一致的。在小說的原著中,老許與秀芝的孩子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在小說《靈與肉》的開頭,小女孩質樸而童真的話語,讓人感覺到了家庭的溫馨,也表達了秀芝和孩子對老許去見自己久未謀面,從美國回來父親的依依不捨,小說在開頭就表現了秀芝不想要老許去美國的想法。
小說的一開始就引起了懸念,老許會因為金錢而離開這片他熱愛的土地嗎?雖然這片土地不是那麼富有,沒有高樓,沒有舒服的地毯和小汽車,可是老許留下來了,讀者的心最終落地了,這也是小說《靈與肉》所變現的最終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