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只拍了小說的一半內容,而原著卻不是你看的那樣!

2020-12-18 痴狂科學

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源自有個好原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劉的科幻小說就非常有影響,然而《流浪地球》電影對原小說的還原度不到三成,以大劉的寫作風格小說中肯定會有充滿爭議而黑暗的一面,當然兩個小時是不可能把劇情完全展現出來的,那麼我們來看看電影與原著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一、被低估的苦難

原著中住到地下的人類隨時都是處於生死之間的環境中,地球發動機產生的高溫會讓地下城下「開水雨」,主角的爺爺就是死於去「雨」中衝涼而被全身燙傷引起的感染,同時地下城隨時會有巖漿滲入,按照優先逃生規則年齡越大的人存活的機率越低,而那些不能進入地下城的人會不會發生《2012》中搶著登船的場面呢?

電影中只有少數人用通過抽籤的方式進入地下城,難道那些沒有中籤的人就這麼等死沒有為求生進行反抗嗎?那可是幾十億人規模的反抗!這種黑暗的苦難在電影中只能以細節的形式表達出來,「高尚」的品格在人性面臨生死抉擇時會顯得非常渺小,反倒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形象形成的反差顯得更加現實。

二、淡漠的親情

原著中主角得知父親死亡的消息表現得毫無波動,甚至得知妻子加代子的陣亡也沒有表達任何悲傷,唯一能做的就是「整天喝的爛醉」,而且加代子離開的原因竟然是在路上遇到「革命」隊伍,什麼也沒說就走上前接了一支槍就加入了隊列中,甚至沒有回頭與主角說句話就離開了。

大劉對末世的壓抑環境下的生離死別描述得非常明白,不會出現電影中韓朵朵那樣的悲痛,更不會出現劉培強這樣的捨身英雄,那只是為讓觀眾有代入感而特別修改的劇本,劇情是好看了只是遠遠脫離了原著所表達的,原著厲害的地方就是呈現了看起來無比荒誕卻更真實的人——這才是《流浪地球》的精髓。

三、精英階層和科研人員全被凍死

原著中地球漂流了四百年以後,有人觀測太陽發現並沒有出現所謂的「太陽氦閃」,於是這個「流浪地球」計劃被認為是聯合政府為了獨裁而撒下的大謊言,世界各地憤怒的人們發生叛亂最終攻進了發動機控制中心,把這裡面包括領導層、科研人員和支持者一共五千多人,都趕到冰凍的海面上全部凍死,然而讓人絕望的是,這五千多人剛剛凍死一個小時後,太陽氦閃爆發了……

影片為了體現全人類共同協力點燃木星的場面,只是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大話題,如果還有第二部的話可能才會描述那些並不和諧的場面,這在影片的最後計算機智能系統MOSS留下了伏筆: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連智能AI都發現了人性的脆弱

大劉在《三體》中也描述過執劍人羅輯遭遇民眾的不信任評判,大劉在小說中針砭愚昧的風格並不適合搬上熒幕,所以《流浪地球》只拍到齊心協力逃離木星的前半部分就結束了,顯然後面的民眾叛亂和五千精英階層的死亡並不容易搬上熒幕,然而這些內容才是《流浪地球》的核心,就如同真正的流浪漢看到的人性與普通人體會到的完全不同。

《流浪地球》畢竟只是一部小說,把原著經過改編後以電視劇的形式把核心表達還原出來,依然會是一部科幻劇領域的巔峰之作,同時也期待更多這樣的優質作品上市。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
    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3分鐘讀懂《流浪地球》原著,結局太過「真實」,電影都不敢拍」,大家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發表看法,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小編的頭像加關注,小編會持續為您提供最優質的好文章!
  • 《流浪地球2》定檔!郭帆繼續指導、或拍原著悲情結尾
    昨日(11月26日),新增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加長版》國內上映,在首映活動期間,官微也正式宣布,《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陣容方面,目前確認由前作郭帆導演繼續指導,影片仍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
  • 劉慈欣《流浪地球》原著,以如此戲劇化的形式結尾,有何深意?
    我們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等死,因此全世界的科學家聯合起來,發起了「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說簡單點就是把地球從太陽系挪到一個新的星系以此延續人類文明。當然,事情肯定不會這麼簡單,小編只是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大家都看過電影或者小說,細節就不用我再費口舌了!
  • 《流浪地球》改了原著多少?有個情節不敢拍,令人細思極恐
    有些人第一次看完《流浪地球》後覺得挺震撼的,畢竟太陽膨脹成紅巨星,要爆炸了,而人類死也要帶著地球一起飛行,著實令人感動,接著看第二遍發現,哎喲,還是挺好的,這些都可以說明國產科幻片似乎迎來了春天,有人開創了先河。
  • 《流浪地球》的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
    而另一批被選拔出來的人,登上飛船,成為地球流浪之旅的導航儀。這就是被觀眾譽為國產科幻片的裡程碑製作的電影《流浪地球》的主要情節。誰都知道,《流浪地球》是今年的賀歲檔電影的大贏家,票房上已經奔著50億去,很有可能打破《戰狼2》創下的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口碑上,那更是一邊倒的叫好。別看《流浪地球》現在風光無限,當初開拍前可是差點胎死腹中。
  • 流浪地球原著有個細節思極恐的情節帶來的深思
    大家都了流浪地球這個電影,可以說這個電影在當時可是火遍全國甚至現在談起來都讚不絕口。但大家知道原著講了什麼呢?其實這個原著字數不算太多,當然因為平時大家需要工作和學習所以可能都沒看完。下面,讓用幾分鐘跟大家聊聊小說講了什麼跟電影的區別。
  • 《流浪地球》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國人會帶著地球去流浪吧
    既然打出了這個標題當然就是要安利一波《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了。   (沒啥劇透,不影響你以後的觀影體驗)   怎麼說呢?   就用好,很好,非常好,這三句話吧。
  • 小說《流浪地球》火爆 中國科幻文學能否迎來春天?
    這些天,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使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原著知名度大增,也成功提升了人們對科幻作品以及中國本土科幻文學的關注。很多人發問,這是否意味著國內原創科幻文學的春天即將來臨?  「《流浪地球》是2000年發表的,當時我還不是他的責任編輯。」姚海軍說,這篇稿子一投到《科幻世界》,立刻引起了編輯們的關注。  姚海軍用「興奮」來形容看到《流浪地球》文稿時的心情,「爭相傳閱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篇特別優秀的作品,是當年銀河獎的有力競爭者」。  「小說展現出宏偉的畫卷,非常有震撼力。」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在老家已經拜讀了原著小說,字數不多,篇幅不長,但是創意讓人咋舌稱讚,於是乎對改編拍攝的電影更加期待,腦海裡不斷幻想著導演會怎麼設計故事,原著的文字怎麼將其用鏡頭展現出來。先說整體感受,因為看過原著,所以看電影就會自然的聯想到作者的文字描述,但是電影終究是一個視聽作品,最關鍵的是用畫面和聲音去講故事,而文字的功能反而被弱化,只是向觀眾提示時間和地點。故事題材比較宏大, 直接飆升到太陽系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 《流浪地球》在美上線,部分內容卻遭消音……網友們吵翻天
    不過,重金購入的《流浪地球》,隨著電影的正式下映,4月30日上線Netflix後,網友們卻發現平臺方面對這部大片幾乎是0宣傳,要知道,年初購得《流浪地球》版權後,平臺方可是大張旗鼓地宣告看好這部影片海外上線後的前景。但《流浪地球》4月29日上線Netflix亞洲部,預告片卻僅在前一天才放出。
  • 童書推薦|春節檔「C位」《流浪地球》只是穿了原著的衣服
    今年春節,朋友圈被《流浪地球》刷屏了,劉慈欣原著,特效媲美好萊塢水準,讓這部電影成為春節檔「C位」影片。電影在網上呼聲很大,但是只借鑑原著的背景,弱化一些核心情節,在原著黨看來還是不夠過癮。那我們看看原著說的是什麼。《流浪的地球》也有一本青少版的,適合7~14歲的孩子閱讀。
  • 七分鐘看完《流浪地球》:原著這些情節,比電影更虐心
    不過,餃子哥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並非這部電影,而是它的原著小說《流浪地球》。它最早是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的短篇小說,全書非常短小精悍,在微信讀書上看僅有59頁,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看完。與電影不同的是,原著時間跨度更長,情節更加虐心。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春節,還是吳京主演,網友:不是在木星炸沒了嗎
    要說大製作的電影可不在少數,其中最成功的肯定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把中國科幻電影推向了一個新的元年,雖然後面的《上海堡壘》又重新把科幻劇一夜回到解放前。但這並不影響這部劇的成功。最近金雞獎開幕,導演郭帆已經明確表示,《流浪地球2》已經在籌備中,並且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
  • 《流浪地球2》將拍,劉德華亮相發布會引猜測,吳京能否回歸成謎
    就在11月26日,新增添了11分鐘全新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在國內進行了重新上映,讓不少當初錯過了這部展示中國硬核科幻實力電影的觀眾終於能夠體驗一把坐在電影院裡觸摸宇宙的感覺。有不少網友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更是主動購買了原著進行閱讀,十分好奇如果《流浪地球》要製作續集,到底是會接著之前的故事繼續拍攝,還是會講述這個故事的前傳?
  • 《流浪地球》不科學?劉慈欣的答案在這裡
    導讀2019年春節檔期電影票房冠軍非《流浪地球》莫屬。作為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電影監製的劉慈欣在山西陽泉家中接受了媒體獨家專訪, 回答了部分網友關心的問題。劉慈欣:沒有,我們看電影是從創作者角度去看,不是從普通觀眾角度去看。我看到感人情節,更多地會想怎麼加強效果更好,是以工匠、創作者的心態去看。一般來說,我們是打動別人,自己一般很難被看過多少遍的作品打動。問:影片中的地球現象是否會發生?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的名稱起的太消極。流浪,指的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而人類終極目標是遷移到適合居住的地方,是有明確目的地的。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歐巴馬零片酬客串《流浪地球》?只為追一本小說,還發動白宮催更
    去年年初上映的中國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了。作為中國票房神話保持者吳京也是憑著這部影片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票房記錄。《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劉慈欣原著小說的硬核設定,也離不開製作組花血本打造的特效視效,中國大陸的觀眾一直以來看的都是好萊塢科幻,中國很少有拿得出手的科幻劇本和畫面,所以這次小破球的出現也是激起了不少人的愛國之情,中國終於有科幻了!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文:梁建章、黃文政最近,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引起了熱議。很多科學家指出了原著中一些有悖物理規律的漏洞,而我們則發現原著有個算術漏洞,導致小說中的一個基本政策犯了方向性錯誤。有漏洞並不奇怪,因為科幻小說畢竟是對未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進行大膽地想像和推演,其演繹路逕往往遠離日常經驗。
  • 流浪地球有彩蛋嗎?流浪地球結局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彩蛋有嗎流浪地球是科幻片,很多觀眾雖然覺得特效做得好,但是對劇情是一臉懵逼,也許你們還沒發現其中的彩蛋吧,下面就來做個詳細解析。1.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雖然不是很有名,但是作品證明了實力確實是頂尖的水平,之所以值得我們驕傲,歸根結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由中國的團隊完成。落地生根,結出了自己的東西,在同級別的戰場上對抗,片中劉培強指給俄羅斯看的艙門上,有我們熟悉的一句英文。這是過去中國製造的承接,也是未來中國製造的宣告。
  • 為啥網友對《流浪地球》的評價如此極端
    小編好奇點開了一篇名為「流浪地球,不及格」的高贊影評,這篇文章的作者更是對《流浪地球》其中的科學設定進行了瘋狂鞭笞,並最終給了它一個「不及格」的評分。其怒氣洶洶的架勢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紅衛兵小將寫大字報批鬥文藝作品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