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無疑是近期話題度最高的電影之一,它不僅後來居上取代了寧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成為春節檔票房冠軍(截止文章完成日),還引爆了一次網友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爭論。
喜歡它的人把它視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標誌。而不喜歡它的人則戲稱它為太空版戰狼,看完電影就忙不迭的送出一條一星差評,以此來向世人宣告自己對於吳京所代言的英雄主義的不屑一顧。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同一部電影產生差距如此之大的評價呢?
小編好奇點開了一篇名為「流浪地球,不及格」的高贊影評,這篇文章的作者更是對《流浪地球》其中的科學設定進行了瘋狂鞭笞,並最終給了它一個「不及格」的評分。其怒氣洶洶的架勢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紅衛兵小將寫大字報批鬥文藝作品時的場景。
雖然作者因為氣的爆肝,落筆時顯得有些語無倫次,但其實他對於《流浪地球》作為科幻電影的抨擊也代表了大多數網友的觀點。
藉此機會小編就做一個和事佬,來為《流浪地球》其中的科學設定說說情。
電影中的確有許多看似不那麼「科幻」的地方。比如,都已經是幾百年之後了,汽車不應該早就實現自動駕駛了麼,怎麼還要駕駛員操縱一個球狀方向盤,一點都不智能。
再比如,「流浪地球」這種關乎全人類命運的大事,有關部門肯定進行過精密的計算,怎麼還需要在最後時刻由一個毛頭小子拍腦門決定點燃木星來為人類拼得一線生機。
類似的問題有很多,對於較真的人問題想必會更多。但是我想說,這種心態對於看電影來講其實有些矯枉過正了。就如同你看武俠片時,偏偏糾結那些武林高手能不能上躥下跳,擺脫地心引力,飛簷走壁一樣。
誠然,《流浪地球》在宣發時不斷強調自己是一部硬科幻電影,這有些抬高了觀眾們的期待。然而相比於劉慈欣的原著,硬科幻的概念在電影中更像是一個噱頭,它骨子裡其實還是一部以科幻為背景的災難電影。
由於篇幅所限,電影無法像原著那樣,詳細的解釋每一個科學設定的來龍去脈,電影劇情必須有所取捨和修改。這就會讓觀眾感覺電影在交代許多科學概念時全靠人物不走心的對白來強行灌輸,而不是通過影片情節和場景設定來讓觀眾自主地去理解。
其實這也是許多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時經常會暴露的問題。因為《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科學設定極其宏大,電影無法在敘事的同時還兼顧其娛樂性與科學性,這其中必有取捨,而製作環節的不夠完善也使得影片在娛樂性和科學設定上均有瑕疵。
但總體上講,《流浪地球》作為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電影來說,對於中國電影還是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的。畢竟「科幻」二字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對於中國電影顯得已經不再那麼遙遠。至少當有人再一次問起小編上一部看的中國科幻電影是什麼時,小編的答案終於不再是《霹靂貝貝》了。
電影中有大量的對於「地下城」和「空間站」場景的展現,其特效的真實程度已經幾乎達到了好萊塢的製作水準。
而且電影中也呈現了大量的生動的科幻細節和諸多震撼的特效場面,讓觀眾可以在過年的時候不用太費腦子就能夠享受一次視聽盛宴,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作為科幻電影來講《流浪地球》還有許多不足,它和現如今很多著名的科幻電影,比如《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不論是在科學設定還是在主題上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否認《流浪地球》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開闢性意義,至少它讓我們知道中國的電影也可以講述未來和太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