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父與女》:偉大的「父愛」,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

2020-08-28 奶瓶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馬上就到父親節了,作為父親的家長們打算怎麼過這個節日呢?或許很多爸爸嘴上說不是很在乎這個節日,只要家人都健康、幸福就算是過節了,但其實心裡還是很希望像母親節那樣得到孩子們的禮物和祝福。曾經有人做過調查,孩子對於母親節的印象會比父親節要多,很多孩子都知道母親節到了要給媽媽送康乃馨、送卡片甚至是多做家務,可是卻不知道父親節應該送些什麼。

但是,家長對這種情況一定要重視起來,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愛的輸出的多少對於孩子的性格、習慣有著很大的影響。今天給各位家長們推薦一部感人的親子類動畫片《父與女》,在父親節的那天和孩子一起觀看父愛的偉大吧!

一、《父與子》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部於2001年在英國、比利時、荷蘭多個國家上映的短片動畫電影,豆瓣評分9.2分之高,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8分09秒,但是每一個動畫的細節都能夠打動人心,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無聲的動畫短片主要的精彩內容,家長和孩子觀看的時候,也可以將自己的理解加入到電影當中。

故事的開頭是一對父子向遠方騎著單車,他們穿過林間的小路來到河邊,父親即將要渡河,下到河岸邊父親還不忘折返抱抱自己的女兒,可能父親預感到了什麼,也許他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再回來。女兒還很小並沒有多想,只是答應父親一日復一日的在這裡等她,女兒遠遠地望著父親遠去的身影,在河岸邊眺望著遠方,沒有想到這一望就是一輩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女孩逐漸地長大,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依舊來到河岸邊,騎著自行車,就像剛剛開始那樣。不久,小女孩長成了青年,她依舊像小時候那樣每天來到河岸邊等待著父親。但不知道過了多久,父親的自行車也已經消失不見,小女孩越長越大,就算和閨蜜一起出遊、和男朋友踏青,她也還是會在河岸邊停留、眺望。

很快,小女孩結了婚並生下一對兒女,她們一家四口來到河岸邊遊玩,女孩還是像小時候那樣站在高處眺望遠方,等待著父親。時光飛梭,女孩也不再年輕,也許是時間太久了,她發現河流已經變成草地,她又再一次來到了&34;,駝著背,推著自行車走向草地尋找自己的父親。她發現了一艘沉船,那正是父親的小船,她躺在船中間,仿佛就是擁入父親的懷抱一樣。她漸漸沉睡,在夢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就像小時候一樣與父親擁抱。

二、&34;對孩子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電影當中,小女孩的一生雖然是幸福的,但卻是遺憾的,因為父親沒有參與她的成長,對於她的回憶來說是不圓滿的。更重要的是,她的一生都在等待著父親,足以顯示父親對她的重要性。而在日常生活中,父親的角色雖然沒有母親那麼細膩,但是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父親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夥伴

在家庭當中,除了母親,父親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有研究表明,父親與孩子進行簡單的遊戲,可以使孩子進入興奮,激動,親近甚至是合作的狀態,而父親往往是孩子們第一任選擇的玩伴伴,在他們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能不斷地對父親形成情感的依賴,信任父親並和他成為朋友,從而建立健康的成長狀態。

2.父親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雖然父親的角色不會像母親那般細膩,但是父親總是保持著沉著冷靜的態度,男生的思維方式和女生的思維方式也不同,很多父親在大多數都是保持邏輯清醒,用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問題,這些都將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對他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像獨立、自信、堅毅、勇敢、果斷等等,孩子也會在和父親相處當中學習到這些良好的個性品質從而變成自己的特徵。

3.父親能使孩子清楚的了解性別角色

在孩子嬰兒時期,如果父親的愛缺失,那麼對其性別發展會有很大的不利,相比起女生,男生的影響尤其大。父親在與孩子積極交往的過程中會將自己的激情、韌勁以及男性的魅力散發出來,如果在四歲之前,男孩失去了父親,這將會使他們缺乏攻擊性以及傾向於女性化的表現,同時他們也不喜歡競賽性的活動,對於男性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三、三個細節就能促進父親與孩子的情感

1.多給自己了解孩子的機會

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是一定不能少的,陪伴就是孩子的表現之一,也能更直觀的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比如,父親如果有機會可以多接送孩子上下學,哪怕路程很短,也可以和孩子簡短的聊天,增進感情。爸爸們在下班的時候可以多勻一些時間出來和孩子們玩親子遊戲,也可以到樓下和孩子玩球類的運動,這樣自己也可以得到工作後的放鬆。

在周末的時候,爸爸們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去野餐,甚至是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到家裡面做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如果實在沒時間,也可以給孩子設定&34;,讓孩子寫自己的願望清單,父親能滿足的儘量去滿足孩子,彌補缺少的陪伴。

2.不當眾教訓孩子

很多父親會在和孩子接觸的時候擺出&34;的樣子,其實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遠離和害怕,尤其是當著老師、其他家長甚至是自己母親的面上大聲的訓斥和責罵自己的孩子,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智慧的父親應該是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處,如果孩子在外面犯了錯誤,父親可以這樣和孩子說:&34;又或者直接安慰孩子&34;,這樣孩子會將更多的安全感寄托在父親的身上,對於父親也會親近一些。

3.不要錯過孩子重要的時刻

作為父親,孩子的一些重要時刻當然不能缺席,像孩子的生日、孩子上小學的過渡期、孩子的中考和高考以及孩子的成人禮和畢業典禮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一生當中最寶貴的時刻,尤其是孩子的家長會,父母可以交替著去,如果父親有事情不能到場也一定要用有誠意的事物代替,比如手寫的信、自己動手製作的禮物、一段視頻或者錄音等等。

作為父親,肯定有自己不得已的時候,雖然不是孩子的每個重要時光父親都能夠到場,但是用最真摯的方式去表達給孩子,孩子也願意去理解和原諒。

我是奶瓶媽咪,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各個時期父愛對孩子的影響
    每天上下學的時候,多數孩子的接送都是媽媽來做的,好像這是定律一樣,對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只有母愛就夠了。父愛對孩子的性格成長會非常的重要,作為父母應該多了解。父愛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父親是孩子成長的領路人和奠基人。眾多的事例證明和父親一起長大的孩子更聰明更有安全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在孩子的每個成長期,父愛的影響有哪些呢?
  • 孩子的成長中缺失父愛,對他的影響不容小覷,請父親多陪陪孩子
    父愛的「缺失」,給孩子成長中帶來的影響,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一個家庭是由父母雙方共同建立起來的,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影響和地位是對等的,缺一不可。很多家庭都是採取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經營模式,因此父親很少參與教育子女。
  • 好男人未必是合格的父親,父愛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
    獅王的話言簡意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和母親的職責各有不同。母親給了孩子安全感,這是與生俱來的情感。而父親才是引導孩子成長的關鍵,「子承父業」這句話流傳了幾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孩子的觀念和意志80%源自於父親的影響。1、好男人不等於好父親判斷一個男人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孩子就是最好的衡量標準。
  • 不同時期的父愛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父親是孩子成長的領路人和奠基人。在孩子的每個成長期,父愛的影響具體有哪些呢?嬰兒期:加速母子分離在嬰兒期,孩子主要依賴母親,從媽媽那裡吮吸生存所必需的乳汁。因此,看似出生時早已剪斷的臍帶,實則還存在於母子的心中。此時,父親恰恰要充當加速母子分離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邊三角的家庭模式。
  • 父愛缺失影響娃的成長,還影響親密關係,沒人想要「消失的爸爸」
    在娃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是不可替代的存在而一旦父愛缺失,不僅會影響女兒安全感的建立,還會影響孩子的情感表達。對於男孩來說,父親的意義更加不同,他似乎是非常高大以至於難以超越的。精神分析裡有這樣的說法:一個男孩子必須踩著父親的「屍體」才能長大。即只有當父親「死」掉了,男孩子才敢長大。
  • 孩子從小缺失父愛會怎樣?再忙也別忽視對孩子的陪伴,影響太大
    然而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孩子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產生許多不良的後果。李先生家中正是一個男主外女主內的常規構成,李先生忙於工作,時常在外出差。孩子媽媽選擇了在家全職帶娃,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李先生的兒子非常聽話懂事。
  • 《如果父愛缺席》:「詐屍式」育兒、隱形爸爸的背後是父職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育兒方式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庭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從本質上來說,詐屍式」或「喪偶式」育兒的出現,是因為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存在感,變成隱形爸爸,父職失責,爸爸的作用得不到發揮,得不到孩子和媽媽的認可。著名心理學家胡慎之在《如果父愛缺席》一書中指出,一個正常的家庭是父職和母職相互相成的。父職的缺位並不利於孩子性格、氣質和能力的養成。
  • 父愛的缺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巨大
    對於孩子來說,父親或者母親任何一個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都是深遠的;而相對母親而言,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父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對於孩子來說,母親給予的是溫柔的愛護和細心的關懷;而父親給予的,是堅強的性格和寬廣的胸膛。
  • 兩種形式的「父愛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各有不同,都可以避免
    很多男人會認為帶娃是女人的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晶,夫妻倆需要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與義務,而且父親如果不陪伴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其實寶爸的這種舉動,不僅會讓妻子感到傷心,而且還會讓孩子缺失了父愛,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 都說母愛教育很重要,你可知爸爸的陪伴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當下由於父母在社會上所承擔的職業只能不同,大多數家庭的分工模式還是女主內,正是因為分工的不同,在國內針對孩子的教育以及陪伴往往是落在母親身上,這讓很多父親認為教育孩子是妻子的事情。不可否認,媽媽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最大,陪伴孩子的時間最長久的也是母親。從十月懷胎到長大成人,相對於父親,母親在子女身上所花費的精力和心血要多的多。
  • 「男人本剛,為父則柔」,爸爸帶娃也可以很靠譜,父愛從不缺席
    一個滿是鎧甲的戰士突然間有了軟肋,「男人本剛,為父則柔」,當下社會總是詬病父親,認為男人帶娃就是粗糙和不靠譜,其實作為爸爸除了懷胎十月,他做的不比媽媽少。父愛從不缺席曾經以為父親只是一個有了小孩的大男孩,長大後才知道越不過去的唯有父愛這座山。父親是教我們挺胸的那個人,而他自己卻為子女彎了一輩子的腰。
  • 父愛缺失的孩子長大後什麼樣?這4種表現對孩子的以後不利
    缺少父愛的孩子,會有什麼表現?這4種表現對孩子的以後成長是不利的。1、男孩缺少責任感父親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與父親接觸能夠培養男孩子的男子漢氣概。對父親和丈夫的身份會建立強烈的認同感,如果父親的身份在這個家庭中得到了缺失,也就相當於父親對於家庭失去了責任感,這對孩子是極為不利,容易讓孩子變得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對以後自己的家庭,男孩或許也會如此。「養不教,父之過」。
  • 父愛的深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缺少父愛的女孩成長影響很大
    厚重如山的父愛,是孩子們成長最堅實的後盾,缺少父愛,會對很多孩子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那些有女兒的家庭。呼和浩特這位爸爸感動網友:原來父愛可以如此偉大最近,一位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鄭爸爸衝上了微博熱搜,關鍵詞就是"父愛"。
  • 父愛母愛要統一,不可彼此拆臺!
    【於是說:父愛與母愛,誰也不服誰,孩子還能享受到多少愛?】於新春於是說,父親的角色在某種情況之下在中國被誤解很多,父愛往往是深沉的,體現的形式很多是默默的,那種把父愛和母愛拆開起來,並且加以比較的評判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會對孩子正常成長帶去心理上的糾結。
  • 孩子成長過程 父親的影響比母親更大
    核心提示:傳統觀點認為,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愛。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對孩子的情感發育而言,父愛與母愛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比母愛更重要。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結果能促使為人父者更多地參與養兒育女過程。  英國《每日郵報》14日援引論文內容報導,結果顯示,父愛通常與母愛同等重要,在一些案例中,父愛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母愛。  投入父愛影響久遠  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感覺遭拒絕時,大腦活躍區域與遭受生理疼痛時相同。羅納說,與生理疼痛不同的是,人們可能在多年乃至數十年後才釋放這種心理痛苦。
  • 女大避父?心理學家:不和爸爸親近的女兒,大多都是這樣的結局
    其實這種問題在現實中越來越多,因為很多孩子主要都是由媽媽來管,爸爸主要負責工作賺錢養家,在加上一天勞累的工作,回到家後也很少和孩子交流,一般都會自顧自的玩手機或者做自己的事情,長期以往,在小孩這個年齡段就會陌生起來,慢慢會變的不親了,那麼孩子和爸爸不親了,尤其是家有女兒的,這樣會對女兒以後的人生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讓我們看看心理學家的分析。
  • 子不教,父之過!爸爸的教育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當媽那些事兒子不教,父之過!爸爸的教育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前段時間,曾在抖音上,看到這樣的一個視頻: 恨子不成鋼的爸爸,正努力壓制著滿腔的怒火,質問兒子:「爸爸,教你了沒有?」 《論語》中一句「子不教,父之過。」幾乎成了每個家庭教育孩子過程中,常念叨的話。可有多少的父親能切身做到如此程度呢?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 「有父如此,日後必成大器。」
  • 孩子隨父姓姓好!還是隨母姓好,對孩子一生有什麼影響!
    總而言之,不管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名字取得好聽吉祥才是王道。傳統觀念中只有男性才可以傳承姓氏,延續香火,因此新生兒出生後取名字基本都會隨父親的姓氏。不過這樣的觀念,也是造成重男輕女、新生兒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子隨父姓是伴隨私有制產生而出現的,它是母系社會走向父系社會的必然產物。
  • 在孩子教育中缺席的父親們,你們可知道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不自信,膽怯不勇敢,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中性化等問題都與父親缺席孩子教育有關係。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親能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大部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總是缺席。
  • 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重要,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在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觀念,使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常常被忽視,很多家庭只有父母中的一方對孩子進行教育工作,而往往擔起這份教育責任的是母親這個角色。再加上中國式父愛的含蓄,孩子的性格幾乎單一地受到母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