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會兒講歷史,1859年10月20日,約翰·杜威生於佛蒙特州的小鎮柏靈頓。1867年,他在當地的小學上學,由於成績超群,連續跳級,4年就完成了6年的學業。13歲人柏靈頓公立中學,他又以3年讀完了4年的課程。1875年,他進了佛蒙特大學。1879年,他以優秀生資格畢業。畢業後,他當了幾年中學教員。
1882年,他靠母親設法借了500美元,進了霍普金斯大學。1884年他讀完博士,同年到密西根大學任教。1886年,他與同齡的艾麗絲·奇普曼小姐結婚。這是杜威生活中的一起很重要的大事,杜威之所以能夠克服自己的孤僻性格,對社會交往和社會活動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妻子有著直接的關係。
1888年至1889年,杜威離開密西根大學到明尼蘇達大學任教。由於他的恩師、密西根大學哲系主任莫裡斯的碎然去世,他又回密西根接替了莫裡斯的職位。1894年,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柏雄心勃勃,四處網羅一流人才到芝大任教。於是,杜威就被請到芝大任哲學系主任。杜威到芝大後,招聘了許多在密大時的研究生,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正因為它年輕,這個集體充滿了朝氣和生機,成為美國思想界突起的一支新軍。
杜威開始考慮他多年來一直關心的教育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張,闡述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關係。他出版了《學校與社會》一書,此書陸續被譯成12種語言,杜威的聲望得以確立。1896年,杜威創立了實驗學校(laboratory school),它被人們稱之為「杜威學校」。杜威學校既不同於以往各種師範學校的實習學校,也不同於隨後出現的前進學校(progressive school)。
正如它的名字那樣,這是一所將既定的教育計劃付諸實踐的學校,就像自然科學家的實驗室一般。隨著杜威在學術界地位的迅速提高,杜威在1899年被選為美國心理學會會長。在以後數年中,杜威主要從事哲學的研究,1903年,他出版了《邏輯理論研究》一書,得到了詹姆斯和皮爾士等人的讚賞,詹姆斯認為這書的中心思想是與他的實用主義基調一致的,其中有一些觀點表現出了極大的潛力。由此而產生了所謂「芝加哥學派」,杜威名聲大振。
1903年,實驗學校校長一職空缺,考慮到自己夫人在教育方面的才能,杜威就提名奇普曼為校長。但他事先沒有與芝大校長哈拍商量,從而構成兩人間的隔膜,最後竟不歡而散。1904年,杜威辭去芝大教職,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在哥大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不但繼續在國內外的雜誌上發表了大量的教育方面的論文,而且出版了幾本經典性的教育巨著。
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民主主義與教育》。全書格局嚴謹,論述填密,幾乎無懈可擊。人們認為,此書所反映出來的教育思想唯有柏拉圖的《理想國》和盧梭的《愛彌爾》堪與媲美。它們分別代表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三個階段。更值得一提的是,杜威在這一時期充分發揮了他關心社會而表達出來的自由主義精神。
1906年春,高爾基到美國訪問,當人們得知與他同行的所謂妻子竟不是妻子而是一名演員時,全國輿論群起指責,說他是無政府主義者和道德敗壞者。在輿論壓力下,連高爾基下榻的飯店也下了逐客令。對這一切,杜威夫婦大為反感,於是竟冒天下之大不題,接二人到自己家裡來住。為此杜威差點丟掉了哥大的飯碗。在這裡,他的夫人表現出了一位不平凡婦女的見識。她說:「我寧願自己沒飯吃,寧願看著兒女們沒有飯吃,也不願看到約翰犧牲他的處世原則。」
1919年至1921年,杜威來中國講學,1928年又至蘇聯講學。事後,寫了一系列文章,希望美國與蘇聯和平共處。以致有人把他說成是「赤色分子」。但沒有幾年,蘇聯發生了「託洛茨基案」。杜威起而為託洛茨基呼籲。於是他在一夜之間,被蘇聯報刊斥為「蘇聯人民的兇惡敵人」和「帝國主義的反動哲學家」。
中國的左派也跟著隨聲附和。在他生命的最後10年中,杜威思想遭到各方面的攻擊,但他堅如磐石,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人們既懾服於他廣博深邃的思想,又驚嘆於他老而彌堅的旺盛精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見到自己的聲名如日中天的大思想家少之又少,而杜威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他於1951年11月去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