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1859-1952)是一位涉獵廣泛、著述頗豐、聲名遠揚的學者。他被稱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和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家。
杜威1859年生於美國。杜威小時候喜歡讀書,16歲進入佛蒙特大學,期間涉獵多個學科,畢業後曾在中學和鄉村學校任教,並讀了大量哲學著作。1882年他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哲學,1884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隨後進入大學教哲學。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杜威夫婦在中國訪問,在各地講學,由胡適等人擔任翻譯。
杜威出版了30多本著作、近千篇論文,涉及社會科學的多個領域,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觀念繼承了19世紀德國黑格爾學派的部分觀點,但因受到進化論的影響,因此他最終轉向了實用主義。他把實用主義哲學觀運用到兒童的心理發展上。他認為兒童有四種本能:語言和社交、製作、研究和探索、藝術。杜威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遊戲期(4-8歲),兒童主要通過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階段自發的注意時期(8-10歲),兒童的活動能力增強,協調性日益完善,開始融合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因此最重要的是培養持久的注意力; 第三階段反射的注意時期(10歲以後),兒童開始學習系統性和理論性的知識,因此最重要的是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杜威反對「教育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觀點。他認為「教育即生活」,學校活動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生活,吸收社會陽光、健康的元素。他主張兒童要通過直接經驗來獲得知識,提倡發現式學習,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