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威選集》首發:重讀杜威,看實用主義如何走出象牙塔
他的一生碩果纍纍,出版了40多部著作,並在140多種刊物上發表了700多篇論文。為了深入系統地重新研究杜威各方面的理論,自2004年起,華東師大出版社與復旦杜威中心攜手,開啟了對其著作的翻譯和出版之路。2010年10月,《杜威全集》早期著作出版;2012年12月,《杜威全集》中期著作出版;2015年8月,《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出版。
-
杜威—教育的本質
考情分析:杜威關於教育的本質做出了相關論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重組與改造。一般考查形式:對教育的本質的考察,主要以記憶為主,單選多選判斷為主。所以要求大家在記憶杜威教育的本質的基礎上理解掌握每一個層次的概念和含義。
-
赫爾巴特與杜威的相遇
A.杜威兒童中心思想 B.赫爾巴特教師中心思想C.布魯納結構主義思想 D.盧梭的自然主義思想1.【答案】A。解析: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其核心是以教師為中心,而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主張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在活動中收穫第一手的直接經驗。因此答案選擇A。【難度係數】本題屬於識記類考點,考查杜威的主要思想。
-
百年回首:杜威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看有哪些經驗
1919年4月30日,美國教育家杜威自日本抵達上海,1921年7月11日回國。杜威回國之際,胡適撰文總結:「杜威先生於民國八年五月一日——『五四』的前三天——到上海,在中國共住了兩年零兩月。中國地方他到過並且講演過的,有奉天、直隸、山西、山東、江蘇、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十一省。
-
杜威:教育即生活
, 1897年發表其教育觀念的綱領性著作《我的教育信條》。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認為教育必須依賴於生活並改善現實生活,通過教育來使兒童獲得更好的發展,具備構建美好生活的知識和能力。為此,杜威特別看重生活本身所蘊含的當下性與社會性的教育意義,因為生活所具有的其他意蘊都要落實到這兩個方面。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首先意味著教育要關注兒童當下的生活。在《我的教育信條》一書中,杜威在解說「什麼是學校」時就說:「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
-
杜威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他寫了一本著作,書中說,中國人的軟弱是因為他們接受了以往一位哲學家的說法:「知易行難」。所以他們不願意行動,害怕在行動中犯錯誤而無所作為。而日本人的力量正在於,他們即便在無知時也去行動,通過自己的錯誤進行認知。這本書以此向人們證明,行動要比認知更為容易。 對孫中山的想法杜威非常讚賞。因為在他的思想中,行為經驗才是根本的,而認知不過是行為的工具。
-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必考內容之一,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察,考察人物地位、代表著作、人物思想的對應關係。本文主要為大家總結國外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教育家杜威(1859-1952)簡介
杜威(1859-1952)是一位涉獵廣泛、著述頗豐、聲名遠揚的學者。他被稱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和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家。杜威1859年生於美國。杜威小時候喜歡讀書,16歲進入佛蒙特大學,期間涉獵多個學科,畢業後曾在中學和鄉村學校任教,並讀了大量哲學著作。1882年他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哲學,1884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隨後進入大學教哲學。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杜威夫婦在中國訪問,在各地講學,由胡適等人擔任翻譯。
-
教育學大咖—杜威
今天帶大家學習教育學界的大咖人物之一——杜威。杜威在教育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通常以其地位、觀點、著作為主的內容考查,屬於識記性題目。一、地位: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進步教育代表人物、兒童中心代表人物、經驗中心代表人物二、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我的教育信條》其中《理想國》、《愛彌兒》、《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教育史上三個裡程碑三、教育思想:①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②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
-
教育學中的「槓精」人物之杜威
近日,參加教招學習的小夥伴紛紛和老師抱怨:教育學開篇第一章的人物多、思想亂、著作雜。面對這紛繁雜亂的教育學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究竟該如何進行高效的學習呢?那麼,今天老師就以我們教育學中的「槓精」人物——杜威為例,來給大家傳授一些學習教育學人物的通過法寶。因為杜威的教育觀點和赫爾巴特、斯賓塞、陶行知的教育觀點紛紛相左,所以他當之無愧的成為我們教育學中的「槓精」人物。
-
杜威在中國
杜威答覆說:「這是很榮譽的事,又可藉此遇著一些有趣的人物。我想我可以講演幾次,也許不至於我的遊歷行程有大妨礙。」可杜威沒有想到在中國小住幾月的計劃竟延長到兩年多的時光。 為歡迎杜威來華,陶行知撰寫了《介紹杜威先生的教育學說》一文,推介杜威的生平和學術思想,發表在3月31日《時報·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第6號上(此文後改題為《杜威先生的史略和著作》,作為《杜威先生在華講演集》一書的序言)。
-
杜威與赫欽斯論戰:什麼是好的通識教育
可以說,赫欽斯在耶魯大學接受的崇尚古典語言和古典著作的教育為他後來的通識教育立場奠定了基礎。他1929年出任芝加哥大學校長後推行「芝加哥計劃」和「名著教育計劃」都是從這一立場出發的。杜威和赫欽斯這場論戰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通識教育觀。從性質上看,論戰的核心圍繞著「什麼是有用的通識教育」,即圍繞著通識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等問題展開。
-
杜威誕辰160周年 | 1919-1921:杜威在中國
我想我可以講演幾次,也許不至於我的遊歷行程有大妨礙。」可杜威沒有想到在中國小住幾月的計劃竟延長到兩年多的時光。為歡迎杜威來華,陶行知撰寫了《介紹杜威先生的教育學說》一文,推介杜威的生平和學術思想,發表在3月31日《時報·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第6號上(此文後改題為《杜威先生的史略和著作》,作為《杜威先生在華講演集》一書的序言)。
-
杜威教育核心思想
-
教育基礎中赫爾巴特與杜威之別
赫爾巴特和杜威是教師資格考試中非常重要的兩個人物, 兩位教育家都處於教育學創立時期。在觀點上有一定的對立成分。各位考生在備考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混淆。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兩位教育家之間的教育理論之爭。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學》(1806)標誌教育學作為一門規範、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在著作中他將教育理論建立在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為教育學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此他被西方教育界稱為「科學教育學的創始人」「現代教育學之父」。
-
赫爾巴特與杜威教育思想辨析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著名教育家的地位、著作以及思想觀點都是考試重點。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進行考查,難度較低,考生在備考時要注重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識記。教育學中涉及的代表人物較多,容易混淆,因此,考生在識記知識點的時候還要注意區分不同人物的貢獻。今天介紹的是赫爾巴特及杜威的教育思想,並區分易混淆的觀點。
-
美國教育家杜威和布魯納有什麼教育理論?對後世教育界有什麼影響
杜威照片美國約翰·杜威不僅是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也是機能主義心理學和現代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他是現代教育派的代表, 他提出三個重要論點杜威的新三中心是「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杜威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期間創立了芝加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作為作為他教育理論的實驗基地。杜威的思想曾對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教育界、思想界產生過重大影響,也曾到訪中國,見證了五四運動並與國父孫中山會面,培養了包括胡適、馮友蘭、陶行知、郭秉文、張伯苓、蔣夢麟等一批國學大師和學者。
-
講座|為什麼說杜威思想對於現今仍有重要價值
杜威與中國的杜威教育學派杜威的思想在中國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與中國的杜威教育學派密不可分。王穎老師分享了杜威與中國杜威教育學派的關係。在杜威來華前後,一共有四位思想家到過中國,除了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還有羅素、杜裡舒和泰戈爾,這些人也都在中國各個高校做過講演,也受到知識界的歡迎,但唯獨杜威對中國教育那麼有影響,這與杜威在中國的學生也就是中國杜威教育學派是分不開的。杜威從1904年到193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任教,他於1919年4月30日來到上海,1921年8月2日從青島離開。
-
在今天,依然要對公民理性懷有信仰 | 杜威來華100周年
不僅如此,上世紀30年代晚期,杜威又出版了其他哲學著作,包括《邏輯:探索、自由和文化的理論》。他78歲的時候,到墨西哥城去主持「杜威委員會」(Dewey Commision),調查關於託洛茨基勾結納粹的指控,杜威委員會於1937年9月21日在紐約公布了調查結果,宣布洗刷莫斯科審判期間強加於託洛茨基的所有指控,並揭露這一審判對被告栽贓陷害的事實。
-
《教育人生:約翰·杜威傳》:跨越時空,走進杜威的生活和時代
他的教育著作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至今仍有影響。他的作品在當代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學中獨樹一幟。他創辦的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於1896年建立)現在仍然在蓬勃發展,它是全球各國,尤其是新興民主國家學校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