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千年古閘遭毀滅性破壞

2020-12-15 網易新聞

始建於宋代的真州復閘,是曾居世界第一的大運河最典型復閘(梯形船閘,民間稱套閘),其中的通濟閘,因揚州地方政府「一河兩岸」形象工程,近日遭遇一場毀滅性的威脅。

在大運河申遺的關鍵時刻,這種狀況讓一些有識之士深感遺憾和擔憂。「真州古閘是千年大運河的見證,如果古閘遭到破壞,大運河申遺考古的證據將缺失千年。」保護中國文化遺產的志願者彭毅先生告訴記者。

A 繁華千年古河道如今已成河溝

據了解,古運河儀徵段能反咉古代文明通江運口水工技術僅剩四閘,分別為河口閘、通濟閘、羅泗閘、攔潮閘,與澳河蓮花池、水關組成複式閘古蹟,閘河約3公裡。

記者從彭毅提供的資料上了解到,古運河儀徵段已流淌1600多年,屬江漕段(直隸漕運鹽運)最重要部分,不僅是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的見證,而且其水工技術是大運河最典型的代表,是古代水利科技的縮影。古閘中的通濟閘所在位置是儀徵新城鄉冷紅村大成組。

2010年12月16日,記者來到古閘的施工現場,原先通濟閘的遺址處,目前已經被泥土填埋了三分之一。據彭毅提供的歷史資料記載:通濟閘長十八丈至三十三丈(60米至110米),深度是一丈三尺(4.3米)。而記者在現場看到,深度已剩2.5米左右,而且大部分只是抽掉水的淤塘。原有的近60米寬河道,現在部分河段只剩下2至3米左右。河床上被泥土填埋,幾乎看不到河水。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人為毀壞破碎的河溝。實在無法想像這是一條聞名世界的大運河當年繁榮的入江口。

此外,記者在現場還看到,河道堤岸所有野生老樹已全部鋸掉,只剩樹根。閘口遺址北側堤岸被推成西高東低斜坡狀,高程整體下降。閘址向東20米處,河道被填大半,從閘址向東50米沿岸線高程也明顯下降,並且有50米北側河道寬度向南壓縮2米左右。

B 「一河兩岸」工程毀了古運河

志願者彭毅拿著大運河真州復閘地圖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施工的「一河兩岸」景觀工程,不但將原始堤岸、環流側向排砂彎道嚴重損毀,而且閘河將被切成幾段,新、老河交織在一起,閘與閘完全失去聯繫。這樣一來,古閘河道的走向將再也搞不清,新河、新路逐步取代古運河。並且,二期景觀工程極有可能吞噬倖存古閘河道的大部分。

鄰村紅旗村光明組86歲的王金六老太太告訴記者說:「我16歲嫁到這裡,當年這條河很寬呢,能走船的。」 三條埂小學退休老師,72歲的柏老師回憶道:「以往船隻凡走到這裡,經常用人力或畜力拖船過河。當時河面有好幾十米寬,是到揚州的水路,北西還有個大塘,那時為紀念毛澤東暢遊長江,我曾帶學生在裡面遊泳。」

住河北岸邊的王師傅和幾位村民說:「這一段河道裡有兩三個閘窩子(古代船閘),以前很深。大概40多年前,我們用鐵葫蘆輪撥裡面木樁砌房子,下面一層鋪的全是條石。條石大概都在1米左右,45釐米寬,25釐米厚。條石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木樁,每根長4米,直徑20釐米左右。」

記者連線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大運河保護規劃》的牽頭負責人張廷晧時,他介紹,這條古運河的原始河道,已有1600多年歷史,即從東門大閘(註:船閘和泗源溝節制閘)東面石橋河最南端,向南300米左右,再折向西到大碼頭至長江。現存的幾段加起來不到2公裡。目前古閘遺蹟基本尚在。一旦毀滅,將使大運河申遺考古在實物證據上缺失至少1000年!

C 申遺辦:專家正在論證目前仍無定論

讓記者更為意外的是,該景觀工程從儀徵市規劃局的網站上,並沒有查到其立項相關信息。同時,從省水利廳政府公開信息上也未查到該景觀河道規劃項目。

對於目前古閘遭受的破壞,張廷晧認為,當務之急應該先做考古調查和考古發掘。讓事實來論證歷史。如果在考古過程中找到了閘基和閘座遺存的話,那對大運河申遺將起著巨大的推進作用。畢竟它的存在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一個裡程碑。

據彭毅介紹,在記者離開現場的第四天,施工現場曾經挖出了通濟閘水閘中的擺首石,之後在河口閘附近挖土機扒出船閘石料和古斷木樁,當時揚州申遺辦的人也來到現場,一致認為很重要,可至今仍無下文。所謂擺首石又叫趐石,是古船閘向外展側翼結合部建築石材,是古人建閘製作的一種特有制式石料,也是證明古船閘的標誌性物件之一。

隨後,記者電話聯繫了揚州申遺辦的孫姓工作人員。對記者提出的古運河儀徵段復閘保護的問題,他表示:「目前考古專家正在論證,但至今仍無結果。」對於施工現場挖出的擺首石和古斷木樁的情況,他強調沒得到專家論證的結論,還不能確認施工現場就是古閘的遺址。

D 要形象工程,丟了文化保護?

既然古閘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並無定論,那就更應該先保護起來。為何到目前為止仍未停工?對此,張廷晧表示,政府不能因為要自己的形象工程,而不要古代的形象了。一切都本著向「錢」看,實在是不合適。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史教授朱光亞表示贊同此觀點。朱教授表示,目前,他手上正在做對大運河申遺江蘇段的保護規劃,去年12月份,他們已經向江蘇省文物局匯報了此事。江蘇省文物局也與揚州申遺辦聯繫,要求停止施工。然而,目前仍然在繼續施工,說明揚州有關部門陽奉陰違。

隨後,記者採訪了江蘇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徐科長,對於大運河儀徵段古閘的保護情況,他表示,主要看揚州市2010年制定的《大運河揚州段遺產保護規劃》中,對這些古閘的保護是如何要求的。如果是已經在保護規劃中,那麼目前景觀工程的施工必然是違法的。

那麼彭毅提出的真州復閘,是不是受保護的大運河文化遺址呢?對此,張廷晧表示,自己曾經多次去過儀徵。目前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大運河沿岸有三個區域存在復閘,就是儀徵段、鎮江段、淮安段。根據歷史記載,淮揚運河南端真州(今江蘇儀徵市)與長江相交的運口段,長江高於運河時,依靠真州港口修築潮閘引潮和堰埭節水行運。但江水水位低淺時這些工程設施就不能發揮作用。對於北宋王朝重要漕糧轉運交通樞紐而言,真州港這種狀況當然難以滿足需求。這就是興建真州復閘的原因。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文物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從文物保護部門角度來說,這個復閘應該是被列入遺產保護規劃內,也許地方政府考慮更多的是民生、城市建設等大問題,忽略了大運河文化遺址保護。

E 須用立法管控破壞行為

當記者提到,揚州申遺辦表示已派考古專家在現場進行考古發掘時,江蘇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徐科長表示,派駐專家的程序需揚州文物局向省文物局提交派駐專家申請,由省局派出博物館處的考古人員到場。可記者隨後證實,省文物局博物館處並沒有派出專家到儀徵考古。顯然揚州申遺辦給予記者的回答,只是個託詞。

「儀徵是大運河科技復閘的發源地。因此,對於古閘的保護勢在必行。」朱教授強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二條:在進行建設工程或者在農業生產中,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文物,應當保護現場,立即報告當地文物行政部門,文物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如無特殊情況,應當在24小時內趕赴現場,並在7日內提出處理意見。發現重要文物的,應當立即上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也會在接到報告後15日內提出處理意見。「為了保護文物,一定要用立法程序來管控那些破壞行為。」

揚州為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

作者:劉丹平

本文來源:江南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縱貫祖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已在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從南到北奔流3000多公裡,孕育著燦爛、多彩的運河文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 千年運河 百年水文丨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在杭舉行
    近日,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會同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以「千年運河、百年水文」為主題,倡議並發起「京杭大運河百年水文聯盟」活動,聯合京杭大運河沿線14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水文站共結聯盟,使百年水文站成為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窗口,講好水文故事、展望水文現代化,弘揚時代水利精神,煥發新的時代風採,共同打造一條流動的河
  •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文·背著背包的旅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講的是我國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我相信熟讀歷史的各位一定對這個名字很是熟悉吧。因為京杭大運河加強了我國古代的南北經濟交流和交通,對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水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交通發展的非常不便捷,一些貨物想要從南方運送到北方非常困難,地形難走,車馬勞頓。所以,在京杭大運河開鑿後便有了水上交通,此後水上交通佔據了主要交通的一大半,大大促進了我國古代的交通發展。
  • 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前世今生」
    去年由國家旅遊局牽頭,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相關旅遊部門共同參與編制了《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並由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競得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資格,規劃的整體思路是將京杭大運河打造成除萬裡長城、絲綢之路之外,中國的第三條線狀旅遊帶,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一張「大名片」,此刻,京杭大運河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 京杭大運河上兩千年歷史的村莊,水鄉古城,乾隆御賜天下第一莊
    京杭大運河上兩千年歷史的村莊,水鄉古城,乾隆御賜天下第一莊,臺兒莊,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中是抗戰時期的「臺兒莊戰爭」,那場戰鬥對抗戰起著很大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臺兒莊之戰也摧毀了臺兒莊的千年古城, 歷史上的臺兒莊古城始於秦漢,形成於唐宋,繁榮於明清,被幹隆皇帝授予
  • 三千裡京杭大運河何日實現申遺夢
    編者按: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惟一南北走向的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它與長城一起被視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大工程奇蹟。然而,這條大運河一直徘徊在世界文化遺產的門外。    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集了2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及文物、水利、古建築、歷史學等學科的專家學者,對大運河進行了全面考察。5月22日至24日,專家學者們與運河沿線18個城市的官員聚首杭州,達成《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此舉標誌著京杭大運河的申遺行動邁出實質性一步。
  • 京杭大運河影響老北京格局
    京杭大運河積水潭港舊址立碑/張帥攝  文|張帥  今天北京中軸線上的萬寧橋,在橋東西兩側的石泊岸上,元、明兩代共六尊石雕鎮水獸依然栩栩如生根據歷史學家考察,萬寧橋橋西曾設澄清閘,可以使沿京杭大運河北上的漕船直抵積水潭碼頭(什剎西海),對保障京城供給至關重要。  什剎海是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段起點,作為京城唯一的開放性水域,百年前曾以「穀雨開航,寒露收船」的傳統,成為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而這也一度影響了老北京格局。
  • 京杭大運河,中國太陽城,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天下第一雞
    山東德州,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座城市,歷史上自從大運河開通後,德州就是運河沿岸的重要碼頭,南北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鎮,尤其是自元朝以後,德州是從南方九省往北京運輸貨物非常重要的漕運碼頭,必經之地,自古德州便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稱。
  • 問答中國大運河
    我們會埋,埋在本期《城市周刊》推出的版面裡,也請關注「京杭大運河——杭州」的新浪微博,我們已在微博上普及了相關知識。屆時你只要按圖索驥,便可盡享發現之樂。  A.南北 B.偏左 C.偏東 D.東西    3、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貫穿四省,為河北、山東、江蘇和哪一省?  A.浙江 B.安徽 C.山西 D.臺灣    4、京杭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除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還有那條河?
  • 大運河可不等於京杭大運河 通州運河號子為啥成北京文化符號?
    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成了全世界認可的中國寶藏。然而,時至今日,關於大運河的重要文化遺產點還存在很多模糊的認知。比如,這條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嗎?北京域內的大運河文化帶有哪些遺產點有待保護和挖掘?與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哪些?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運河開鑿
    除靈渠外,我國在內河航運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條著名的運河,就是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幹線。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在歷,不僅便利了南量物資的運輸交換,也有助於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方案敲定 2023年底建成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方案敲定 2023年底建成 2019-12-19 09:03 來源:錢江晚報 / 記者:餘雯雯 / 編輯:姚曹潔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地理概述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地理概述 房地產門戶房天下
  • 北京遠洋樂堤港:一場跨越千年的京杭對話|商業地產
    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同時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的京杭大運河,更是中國商業和文化交融的象徵符號之一。 如今,在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與運河相依的杭州遠洋樂堤港,在古老的運河底蘊中煥發出了時尚的商業之光,而當樂堤港這一商業品牌穿越南北,跨越千裡來到大運河的另一端,並生根於此,這又將是何等意味悠長的一場對話?
  • 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以雅之名 集河之蘊
    王剛 攝戲曲表演、書法繪畫、詩朗誦、藝術交流……8日,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在浙江杭州大運河畔舉行,京杭兩地藝術家泛舟大運河杭州段,以雅之名頌古今,集河之蘊流新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交相輝映。運河畔,曲韻流觴。「南碼頭,北碼頭,戲班日日隨水流。中國戲曲自古就有『水路傳播』的說法。」
  • 中國古老京杭大運河成為電煤南運關鍵通道(圖)
    新華網南京2月3日電(記者石永紅)在目前中國南方近50年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成為從中國北部向南方運送用於發電的煤炭的關鍵通道,在抗雪救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水運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較小,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作用的京杭大運河再次成為人們青睞的運輸工具。  「目前江蘇所需電煤中超過90%通過大運河輸送。」江蘇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告訴記者,為全力保障電煤供應,京杭運河江蘇段目前超飽和運輸,運輸量已超過通航設計能力的3倍,每日運輸量達江蘇全省需求量的91.3%。
  • 南北流向的京杭大運河,東西走向312國道被常州市改造在一起越城
    常金大橋,武進大橋,龍城大橋,青洋大橋都是同時跨越京杭大運河和312國道的,這南北向的京杭大運河和東西向的國道怎麼在常州能夠靠在一起一會南北向,一會東西向結伴而行的?帶著這個疑問在鄒區加油站休息時,問問常州老年騎遊隊的騎友們,今天一起騎行的騎友有82位,最大的86歲了,都是老常州了,騎友們七嘴八舌詳詳細細告訴我:原來京杭大運河與312國道在常州交會,並沒有靠近過,十多年前,常州市政府自籌資金,將穿越主城區的京杭大運河和312國道從鄒區鎮改道擴建成了繞城段,新擴建了10多座大橋橫跨京杭大運河和312國道繞城段。
  • 京杭大運河果真「美得冒泡」,臺兒莊古城之美,讓人來了不想走!
    而山東省是我國古代最具特色的城市之一,它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又與四個省接壤,這座古代城市就是臺兒莊。京杭大運河果真「美得冒泡」,臺兒莊古城的美麗讓人心馳神往!臺兒莊古城隸屬山東省棗莊市的臺兒莊區,地處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之間,同時又是綿延千裡的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是歷代王朝十分重視的中心地帶。從秦漢時期起,臺兒莊古城就有了山環水繞的水城。
  • 論京杭大運河區域生態基礎設施戰略和實施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東部溝通南北的重要水系,其本身在長期參與和影響河域的生態演化進程的情況下,已經成為中國東部區域生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其流域所面臨的快速城市化影響下的景觀生態問題在東部地區也有著廣泛的代表性。因此,以京杭大運河為骨架建立區域生態基礎設施,對中國東部區域國土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意義。
  • 漫步在京杭大運河中心,感受四省交界之處的臺兒莊古城之美
    但是,山東省的這座古城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古城之一,它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並位於四省交界處,這座古城就是臺兒莊。臺兒莊古城隸屬於山東省棗莊市的臺兒莊區,從地理位置上看,它位於山東、江蘇、河南、安徽四省之間,同時又是綿延千裡的京杭大運河的中心地帶,自古以來一直是各朝代十分重視的中心地帶。從秦漢時期開始,臺兒莊古城就有了悠久的歷史,當時它是一座山環水繞的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