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無不吸引了世界遊人的目光,然而北起北京市通州區,南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裡,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之多,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共17個城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堪稱中國古代的「黃金水道」,這條「黃金水道」不僅貫通了古代南北交通,而且影響著沿岸地區的興衰。如果想將這條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運河開鑿變遷的「前世今生」說清楚,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雖然整條運河部分地區仍然處於乾涸狀態,但是運河沿岸的各個省市一直在為京杭大運河重新通航和申報世界遺產做著不懈努力。去年由國家旅遊局牽頭,京、津、冀、魯、蘇、浙六省市相關旅遊部門共同參與編制了《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並由山東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競得京杭大運河旅遊線路總體規劃資格,規劃的整體思路是將京杭大運河打造成除萬裡長城、絲綢之路之外,中國的第三條線狀旅遊帶,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一張「大名片」,此刻,京杭大運河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其中北京、天津、德州、聊城、濟寧、杭州都在運河的開發保護上確定了獨具當地文化特色的定位,無論是繼續傳承古運河漕運文化,翻修漕運遺址,發展文化旅遊;還是圍繞運河打造新城,賦予運河生機,發展商務旅遊;或是全力打造運河沿岸的生態工程,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京杭大運河無疑都將成為沿岸城市旅遊產業的一個亮點,遊客也可從中窺見古運河的「前世今生」。
水鄉杭州,傳承運河文脈
淅瀝帶秋坰,兩岸蒹葭響,何處漁舟螟未還,隔浦聞清唱。
撩亂下枯槎,一夜苕溪漲,天目應添翠色重,回首看晴嶂。
———《卜算子·江橋暮雨》王洪
王洪吟誦的「江橋暮雨」即是京杭運河杭州段的「湖墅八景」之一,杭州這座江南水城因為有了運河而熙攘起來,淅淅瀝瀝的雨水濺在運河水面上奏出悅耳的旋律,似乎在吟唱著悠長歲月裡的「前世今生」,雖然千年已逝,但杭州運河上繁忙的景象仍然煥發著生機,白牆灰瓦的古老建築還默默地陪伴在運河旁,氤氳暮靄下依然迴蕩著晚歸的航運船隻「水上人家」的清唱,於我而言,這一幕也成為數年前乘著水上巴士遊覽運河無比懷戀的記憶。
也是一個夜幕低垂的雨後,我們在武林門碼頭登上杭州水上巴士,一路沿著運河駛向拱宸橋,運河兩旁楊柳垂岸,斑駁的城牆和屋瓦在初上的華燈中更顯滄桑,屋簷和拱橋上懸掛的紅燈籠在運河水波中倒影出點點紅斑,只有夜幕中若隱若現的高樓將身處其中的人們拉回到現代,否則一定迷戀上這充滿古韻味的江南水鄉中不知歸途。停靠在岸邊的貨船通常也是「水上人家」,船屋上張貼著紅紅的對聯和「福」字,當水上巴士與這些或停泊或緩緩前行的貨船擦肩而過時,正在貨船上洗漱的人們會與你對望,或者用應急燈打出光束,此時的運河充溢著濃鬱的水鄉生活氣息,讓我這個第一次走近運河的遊客回味至今。事實上,無論是遊客乘坐的運河水上巴士、漕舫,還是沿岸炫目的彩燈,這些都是杭州「運河綜合保護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遊客可以在漕舫上用餐、觀景,也可以到錢塘江和錢江新城遊覽。同時,杭州運河主城區核心段的綠化和亮燈工程均已完工,遊客可以沿著運河沿岸欣賞美景。
富庶的杭州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和江南水鄉特色,杭州在治理保護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上不僅傳承了京杭運河的漕運文化,而且規劃將運河與錢塘江、西湖、西溪、錢塘江出海口連接,形成「五水共導」,可以說運河是溝通江河湖海的重要紐帶,讓杭州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據杭州旅遊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00年,運河的改造就已被列入杭州的重點項目,「運河綜合保護工程」的三個目標是還河於民、申報世界遺產、打造國際級的旅遊產品,還為此制定了《京杭大運河旅遊實施規劃》,今年是第5次提出新運河的綜合保護工程項目,而且每次推出運河『綜保工程』都會配合宣傳推廣活動,吸引國內外的遊客,去年推出的「運河—西溪溼地水上黃金旅遊線路」也在國內外進行了推廣宣傳,據不完全統計,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每年吸引幾百萬遊客前來遊覽。
杭州市旅遊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京杭運河杭州段目前的開發保護主要針對運河歷史文脈的傳承、生活環境的改善和商業業態的布局完善而展開。遊客在杭州城區運河上可以看到已恢復的運河歷史景觀,比如湖墅八景、拱宸橋西歷史街區、小河直街、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等古街舊貌,歷史街區不僅保留了原始風貌,而且也延續了杭州歷史文化人脈,此外還有記錄運河歷史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和為運河配套開放的運河文化廣場。2009年,被稱為「運河進杭第一香」的香積寺也已完成建設,重點發展運河沿岸的佛教文化旅遊,同時橋西直街重點開發中醫藥養生休閒遊,而運河邊的刀剪劍、扇、傘三大博物館也將成為杭州歷史文化的體現。今年,運河綜合保護工程將重點對「塘西古鎮」進行開發保護,恢復水鄉古鎮的歷史文化內涵,還有對原有運河旁的建築進行招商引資,完善運河商業業態的布局。
通州:利用運河打造國際娛樂休閒區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
———《古塔凌雲》 王維珍
通州始建於西漢初年,古稱「潞縣」,取水路、陸路交通方便之意。通州是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貫通南北交通,歷為京東交通要道,漕運、倉儲重地。古時商賈行旅、水陸進京必經此地,促進了古代通州經濟的繁榮和興旺。兩岸的漕運遺蹟顯示了通州與運河的密切關係。「我們不僅保護了燃燈佛舍利塔、皇木廠古碼頭、通州御製石道碑、張家灣古城牆、三教廟等運河古遺蹟,在進行新城建設時也保留了過去極富漕運文化特色的地名,比如北關橋、運河橋、後南倉、中倉等。」北京市通州區旅遊局李金璽局長說。
「一個城市有水就有了靈氣,更何況這條運河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對通州運河旅遊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李金璽局長在介紹中說。根據去年通州區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天都有七八百人坐船遊運河,另外還有很多人通過步行、騎自行車等方式,來通州感受生態運河的魅力。「我們從2009年開始,投資6.6億元在運河城市段下遊6.6公裡處建設萬畝濱河森林公園,發展生態休閒旅遊,計劃今年十月份建設完成。公園內運河段水面最寬達到380米,可以行船,同時景區內還配套建設有機動車道、自行車道、人行步道,遊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遊覽運河。我建議大家走走『運河遺產小道』,看看運河岸邊的『鳥巢』,在這座天然大氧吧裡感受愜意寧靜的水岸生活。」
剛剛在運河公園舉行的「草莓音樂節」讓通州運河畔成為了狂歡的海洋。李金璽局長說:「草莓音樂節僅三天的時間就吸引了國內外遊人7萬多人,對運河旅遊的拉動非常強。『中國·宋莊文化藝術節』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舉辦五屆,樹立了宋莊原創、生態藝術的形象。櫻桃採摘節、葡萄採摘節、宋莊鎮梨園採摘節這些傳統的旅遊節慶也形成了北京東部休閒旅遊一大特色。隨著自駕車旅遊的不斷普及,我們正在積極推進運河沿岸汽車露營地項目,讓更多的人遠離都市喧鬧,來運河畔接觸自然、親近自然。」
「為了讓通州運河旅遊有更廣泛的認知度,我們提出『遊通州新城,走大運古河』的宣傳口號;圍繞通州和運河旅遊編輯《通州導遊》;舉辦通州禮物設計大賽,徵集具有通州地域特色的旅遊紀念品……通過多種形式打造與京杭大運河知名度相符的世界知名濱水城市休閒旅遊品牌。」李金璽局長說。
除了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靚麗的運河風光、多彩的節慶活動以外,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即將誕生的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根據通州區《京杭大運河北運河段休閒旅遊帶概念性規劃》顯示:「未來的通州新城是集多項重要功能於一身的現代化都市,北運河休閒旅遊帶可以說是通州新城建設、功能布置的南北大動脈。通州新城要成為運河文化承載地,實現遊憩、宜居、商貿、物流等功能,這自然與北運河休閒旅遊帶的開發休戚相關。」根據通州區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通州將建設成為一座「白天因商務而繁忙,夜晚因娛樂而繁華」的不夜城。運河濱水區是近期規劃重點,由文化商務休閒區、高端商住區和會展綜合服務區三部分組成。通州,將以運河文化為依託,全力打造彰顯運河文化特色的「國際娛樂休閒旅遊區」。
王登碩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