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主持召開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會。
方文浜強調
要深入學習貫徹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來蘇州高新區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要求,強化綜合施策,精心雕琢27.9公裡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全力打造高品位文化長廊、高效益經濟走廊、高顏值生態綠廊。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區長毛偉,區領導朱奚紅、虞美華、周曉春參加會議。
會上,區文體旅局、城鄉局、住建局、城管局、資規分局、滸墅關經開區、獅山橫塘街道、楓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詳細匯報了京杭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工作進展情況。
方文浜指出
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要沿著正確方向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好,必須要統籌謀劃、科學規劃,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來蘇州高新區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要求,結合「十四·五」規劃、高新區新10年發展規劃,找好目標定位,制定《蘇州高新區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要以《蘇州高新區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統領,明確目標任務、細化責任清單、精準施策、分類推進。
要加強部門聯動、綜合施策,精心雕琢好27.9公裡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文化帶建設。
毛偉強調
要摸清底數,騰挪大運河兩岸提升空間。
要加強整體規劃、統籌協調、科學推進。
要深挖運河沿線文化底蘊,開闢出文化記憶空間。
要以滸墅關古鎮項目、陸家嘴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為重要抓手,加快配套項目推進。
京杭大運河蘇州高新區段
總長度20.5公裡,流經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兩側岸線總長27.9公裡。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通過「規劃引領、分段實施、串珠成鏈、產業帶動」原則,延續大運河歷史文脈,強化運河的生態、文化、旅遊、運動、商業、休閒功能,促進文化驅動、產城整合和高端要素集聚,全力將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打造成為新一輪發展的新興增長帶和地標性文化「符號」。
重點項目:滸墅關古鎮
作為「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古鎮項目正按照做好古蹟保護、修復,重現昔日鈔關盛景的盛景加快推進。整個項目規劃3400畝,建設用地1095畝,首期開發佔地680畝,項目總投資164億,其中文商旅核心區235畝,文旅商部分總投資40億元。項目規劃了「一心、一軸、一環、六大片區」。
古鎮遵循「文·旅·商·養·產」五位一體的開發理念,再現康熙南巡圖,營造出「河在鎮中,關在河上,關鎮相連,河鎮相望」空間場景,形成「運河記憶、碼頭商驛、滸關水邑」三大主題,打造「運河味、運河埠、運河調、運河藝、運河尚、運河夢」等六大風情片區,將運河文化全面活化並落實在文旅核心的街區建築景觀中。
項目建成後,年接待旅客可達500萬人次,將成為運河文化帶開發建設典範,成為文化內涵豐富、產業特色突出、生態環境優美的運河城市更新示範區。
目前,已建成的一期項目蠶裡街區佔地15畝,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包括5棟民國時期保留建築和4棟新建建築。
其中,陸家嘴·蘇州綠岸項目東臨滬寧鐵路、南依滸墅關中心小學、西傍京杭大運河、北靠蘇鋼大橋,總佔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開發總體量(建築面積)約157萬平方米,是蘇州高新區首個百萬方城市區域綜合體項目。項目2017年5月正式啟動開發建設,整體開發周期計劃為8年,預計於2025年左右基本開發成熟。
截至目前,累計開發量73萬平方米。當前,陸家嘴蘇州綠岸項目開發進入了「加快功能提升、加大效益產出」的關鍵階段。下一步,項目將全力推進蘇州綠岸地塊開發建設,奮力打造高新區滬蘇合作的樣板區。
航道整治:「四改三」
蘇南運河整治工程為省「十一五」期間水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2010年全面啟動蘇南運河「四改三」整治工程,目前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
整治後航道等級為三級,航道口寬90米,水深3.2米,彎曲半徑480米,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
碼頭整治:「三個一批」
2017年9月,全區按照「三個一批」的整治目標,對全區33個碼頭實施高新區內河港口碼頭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到2019年6月底,全區全面完成所有內河港口碼頭的綜合整治提升任務,目前全區共有持證碼頭13家。
堤防加固:完成27.1公裡
京杭大運河堤防加固工程涉及高新區段27.6公裡,自2018年開工建設以來,京杭大運河蘇州段堤防加固工程(高新區段)已加固堤防總長27.1公裡。
景觀步道:建設18.4公裡
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沿線景觀綠化改造80.9萬平方米,目前建設步道長度達18.4公裡,馬運河以北至相城界段的沿線景觀綠化工程已完成。
責編: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