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新區段27.9公裡,這裡將是京杭大運河「最精彩的一段」!

2020-12-19 媒體大搜索

昨天,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主持召開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會。

方文浜強調

要深入學習貫徹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來蘇州高新區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要求,強化綜合施策,精心雕琢27.9公裡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全力打造高品位文化長廊、高效益經濟走廊、高顏值生態綠廊。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區長毛偉,區領導朱奚紅、虞美華、周曉春參加會議。

會上,區文體旅局、城鄉局、住建局、城管局、資規分局、滸墅關經開區、獅山橫塘街道、楓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詳細匯報了京杭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工作進展情況。

方文浜指出

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要沿著正確方向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好,必須要統籌謀劃、科學規劃,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來蘇州高新區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要求,結合「十四·五」規劃、高新區新10年發展規劃,找好目標定位,制定《蘇州高新區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要以《蘇州高新區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統領,明確目標任務、細化責任清單、精準施策、分類推進。

要加強部門聯動、綜合施策,精心雕琢好27.9公裡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文化帶建設。

毛偉強調

要摸清底數,騰挪大運河兩岸提升空間。

要加強整體規劃、統籌協調、科學推進。

要深挖運河沿線文化底蘊,開闢出文化記憶空間。

要以滸墅關古鎮項目、陸家嘴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為重要抓手,加快配套項目推進。

京杭大運河蘇州高新區段

總長度20.5公裡,流經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兩側岸線總長27.9公裡。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通過「規劃引領、分段實施、串珠成鏈、產業帶動」原則,延續大運河歷史文脈,強化運河的生態、文化、旅遊、運動、商業、休閒功能,促進文化驅動、產城整合和高端要素集聚,全力將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打造成為新一輪發展的新興增長帶和地標性文化「符號」。

重點項目:滸墅關古鎮

作為「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古鎮項目正按照做好古蹟保護、修復,重現昔日鈔關盛景的盛景加快推進。整個項目規劃3400畝,建設用地1095畝,首期開發佔地680畝,項目總投資164億,其中文商旅核心區235畝,文旅商部分總投資40億元。項目規劃了「一心、一軸、一環、六大片區」。

古鎮遵循「文·旅·商·養·產」五位一體的開發理念,再現康熙南巡圖,營造出「河在鎮中,關在河上,關鎮相連,河鎮相望」空間場景,形成「運河記憶、碼頭商驛、滸關水邑」三大主題,打造「運河味、運河埠、運河調、運河藝、運河尚、運河夢」等六大風情片區,將運河文化全面活化並落實在文旅核心的街區建築景觀中。

項目建成後,年接待旅客可達500萬人次,將成為運河文化帶開發建設典範,成為文化內涵豐富、產業特色突出、生態環境優美的運河城市更新示範區。

目前,已建成的一期項目蠶裡街區佔地15畝,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包括5棟民國時期保留建築和4棟新建建築。

其中,陸家嘴·蘇州綠岸項目東臨滬寧鐵路、南依滸墅關中心小學、西傍京杭大運河、北靠蘇鋼大橋,總佔地面積約66萬平方米,開發總體量(建築面積)約157萬平方米,是蘇州高新區首個百萬方城市區域綜合體項目。項目2017年5月正式啟動開發建設,整體開發周期計劃為8年,預計於2025年左右基本開發成熟。

截至目前,累計開發量73萬平方米。當前,陸家嘴蘇州綠岸項目開發進入了「加快功能提升、加大效益產出」的關鍵階段。下一步,項目將全力推進蘇州綠岸地塊開發建設,奮力打造高新區滬蘇合作的樣板區。

航道整治:「四改三」

蘇南運河整治工程為省「十一五」期間水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2010年全面啟動蘇南運河「四改三」整治工程,目前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

整治後航道等級為三級,航道口寬90米,水深3.2米,彎曲半徑480米,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

碼頭整治:「三個一批」

2017年9月,全區按照「三個一批」的整治目標,對全區33個碼頭實施高新區內河港口碼頭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到2019年6月底,全區全面完成所有內河港口碼頭的綜合整治提升任務,目前全區共有持證碼頭13家。

堤防加固:完成27.1公裡

京杭大運河堤防加固工程涉及高新區段27.6公裡,自2018年開工建設以來,京杭大運河蘇州段堤防加固工程(高新區段)已加固堤防總長27.1公裡。

景觀步道:建設18.4公裡

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沿線景觀綠化改造80.9萬平方米,目前建設步道長度達18.4公裡,馬運河以北至相城界段的沿線景觀綠化工程已完成。

責編:王浩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縱貫祖國南北的中國大運河,已在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2500多年,從南到北奔流3000多公裡,孕育著燦爛、多彩的運河文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京開幕。
  • 南北流向的京杭大運河,東西走向312國道被常州市改造在一起越城
    帶著這個疑問在鄒區加油站休息時,問問常州老年騎遊隊的騎友們,今天一起騎行的騎友有82位,最大的86歲了,都是老常州了,騎友們七嘴八舌詳詳細細告訴我:原來京杭大運河與312國道在常州交會,並沒有靠近過,十多年前,常州市政府自籌資金,將穿越主城區的京杭大運河和312國道從鄒區鎮改道擴建成了繞城段,新擴建了10多座大橋橫跨京杭大運河和312國道繞城段。
  • 蘇州高新區打造「蘇州大運河文化會客廳」
    昨天,高新區舉行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題會,全力加快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重點項目打造,包括陸家嘴·蘇州綠岸項目、滸墅關古鎮項目等。高新區大運河段總長20.5公裡,流經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兩側岸線總長27.9公裡,其中,東側涉及滸墅關鎮,岸線長8.2公裡;西側涉及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和獅山橫塘街道,岸線長19.7公裡。
  • 中國古老京杭大運河成為電煤南運關鍵通道(圖)
    新華網南京2月3日電(記者石永紅)在目前中國南方近50年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成為從中國北部向南方運送用於發電的煤炭的關鍵通道,在抗雪救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水運受雨雪冰凍天氣影響較小,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作用的京杭大運河再次成為人們青睞的運輸工具。  「目前江蘇所需電煤中超過90%通過大運河輸送。」江蘇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告訴記者,為全力保障電煤供應,京杭運河江蘇段目前超飽和運輸,運輸量已超過通航設計能力的3倍,每日運輸量達江蘇全省需求量的91.3%。
  • 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前世今生」
    耳熟能詳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無不吸引了世界遊人的目光,然而北起北京市通州區,南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裡,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之多,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共17個城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堪稱中國古代的「黃金水道」,這條「黃金水道
  • 歷史性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
    因為京杭大運河加強了我國古代的南北經濟交流和交通,對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水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交通發展的非常不便捷,一些貨物想要從南方運送到北方非常困難,地形難走,車馬勞頓。所以,在京杭大運河開鑿後便有了水上交通,此後水上交通佔據了主要交通的一大半,大大促進了我國古代的交通發展。
  • 京杭大運河900公裡實現通航 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
    京杭大運河900公裡實現通航 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 ,全程近900公裡。  5日上午,交通部和山東省政府聯合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通過了對京杭大運河山東境內濟寧至臺兒莊段航道整治改造工程的驗收。這一工程1996年9月開工,2000年11月投入運行,總投資14.96億元。航道全長164公裡,通航標準由原來的6級提高到3級。  據交通部水運司副司長肖大選介紹,京杭大運河江蘇段和浙江段已可通行500噸級的船舶。
  • 大運河可不等於京杭大運河 通州運河號子為啥成北京文化符號?
    ……《北京志》副主編、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主任譚烈飛經過研究梳理,總結出了與北京大運河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大運河不等於京杭大運河譚烈飛指出,通常說的京杭大運河和「申遺」成功的中國大運河並不能畫等號。
  • 三千裡京杭大運河何日實現申遺夢
    編者按: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惟一南北走向的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它與長城一起被視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大工程奇蹟。然而,這條大運河一直徘徊在世界文化遺產的門外。    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集了2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及文物、水利、古建築、歷史學等學科的專家學者,對大運河進行了全面考察。5月22日至24日,專家學者們與運河沿線18個城市的官員聚首杭州,達成《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此舉標誌著京杭大運河的申遺行動邁出實質性一步。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運河開鑿
    中國開鑿運河也很早,廣西靈渠鑿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除靈渠外,我國在內河航運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條著名的運河,就是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幹線。
  • 探訪京杭大運河:保護這條流金淌銀的經濟帶[圖]
    「今後要想在京杭運河沿岸搭建違章建築、隨意排汙就難了。」江蘇省無錫市航道站負責人不久前告訴記者。今年9月17日竣工的京杭運河無錫段航道39.24公裡監控系統正式上馬後,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裡就能對運河沿岸環保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這是運河沿岸對京杭大運河實行環保監控的一幕。京杭大運河作為南水北調必經的水上通道,擔負著重要的調水職能。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地理概述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地理概述 房地產門戶房天下
  • 地圖看京杭運河的前世今生(江蘇段)
    邗溝地圖中運河中運河是指自臺兒莊向南穿過淮河至淮陰清江大閘的一段大運河,長186公裡,清康熙二十七年竣工。宿遷的乾隆行宮、淮安的鎮淮樓、淮安漕運公署、揚州瘦西湖、無錫清名橋、蘇州寶帶橋等運河遺蹟,形成了運河上的一串明珠。古代,大運河最興盛的是裏運河段,近年來,揚州又一次推動了運河的發展,聯合沿線34座城市,進行中國大運河申遺,歷經8年努力,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 大運河通航,究竟卡在哪個城市?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早在2007年的時候早就有定論了,那年3月12日的大眾日報報導了這樣一件事情:京杭大運河山東段長510.6公裡,在前不久召開的省「兩會」上,120多名省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運河要申遺,關鍵在通航,運河要通航,關鍵在山東」。是的,120名山東省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運河復航,明確指出了「關鍵在山東」。為什麼有這種結論呢?
  • 京杭大運河上兩千年歷史的村莊,水鄉古城,乾隆御賜天下第一莊
    京杭大運河上兩千年歷史的村莊,水鄉古城,乾隆御賜天下第一莊,臺兒莊,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中是抗戰時期的「臺兒莊戰爭」,那場戰鬥對抗戰起著很大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臺兒莊之戰也摧毀了臺兒莊的千年古城, 歷史上的臺兒莊古城始於秦漢,形成於唐宋,繁榮於明清,被幹隆皇帝授予
  • 江蘇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
    2014年,板閘遺址在工程建設中被發現,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沿線最重要的水工考古發現。當地立即決定出資3億元回收已經出讓的100餘畝土地,把商業用地調整為文化遺產保護用地。如今,總投資28.7億元的中國漕運城、板閘遺址公園正在建設,依託運河文化遺址,淮安還將建設漕船製造博物館、漕糧倉儲博物館、水工科技館、水利博物館等,用大運河博物館群講好運河故事。
  • 京杭大運河千年古閘遭毀滅性破壞
    「真州古閘是千年大運河的見證,如果古閘遭到破壞,大運河申遺考古的證據將缺失千年。」保護中國文化遺產的志願者彭毅先生告訴記者。A 繁華千年古河道如今已成河溝據了解,古運河儀徵段能反咉古代文明通江運口水工技術僅剩四閘,分別為河口閘、通濟閘、羅泗閘、攔潮閘,與澳河蓮花池、水關組成複式閘古蹟,閘河約3公裡。
  • 大運河棗莊段:「活著的運河」別樣的城市脈動
    而今,在棗莊,自明代修建至今的400年間,大運河昔日的繁忙景象仍在延續,故有「黃金水道」「活著的運河」之稱,而這裡的「活著」,不僅指其河道的狀態,也是這座沿運城市的脈動。4月21日的下午,春和景明,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水波不驚。臺兒莊船閘前,來往的貨船從西往東緩緩駛向船閘,猶有當年南北往來船隻在此交匯的盛景。在運河不遠處,正是當地的溼地公園,水面上是成群的黑天鵝。
  • 運河博覽|世界知名運河簡介:京杭大運河、伊利運河、蘇伊士運河簡介
    運河自然承襲了水的這一特質滋養著河畔生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且最古老的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千米。京杭大運河最早始於春秋時期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
  • 京杭大運河影響老北京格局
    京杭大運河積水潭港舊址立碑/張帥攝  文|張帥  今天北京中軸線上的萬寧橋,在橋東西兩側的石泊岸上,元、明兩代共六尊石雕鎮水獸依然栩栩如生根據歷史學家考察,萬寧橋橋西曾設澄清閘,可以使沿京杭大運河北上的漕船直抵積水潭碼頭(什剎西海),對保障京城供給至關重要。  什剎海是京杭大運河漕運的北段起點,作為京城唯一的開放性水域,百年前曾以「穀雨開航,寒露收船」的傳統,成為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而這也一度影響了老北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