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巷芋包裡的鄉愁 廈門老手藝人堅守當地美味

2020-12-22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芋包嫂的芋包十分受歡迎。

過油的馬巷芋包格外美味。

臺海網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在馬巷老街,有一道與碗仔粿齊名的閩南風味小吃叫馬巷芋包,它是當地居民最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馬巷遊子日思夜想的味蕾記憶,如同熱乾麵之於武漢人。

皮薄料足、香糯可口,在熱氣騰騰的芋包裡,是馬巷人對生活的一種精緻態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巷,品嘗久負盛名的馬巷芋包,了解它是怎麼成為鄉愁的。

「芋包嫂」16歲做芋包,一做41年

「芋包!剛出爐的芋包……」每天下午4點,在馬巷街頭,人稱「馬巷芋包嫂」的蔡黎就推著小車,一路叫賣自己做的芋包。蔡黎是五美社區人,從16歲開始就做芋包,一做就是41年。她一般每天只做100個左右,賣完就收攤。正常情況下兩三個小時就能賣完,生意好時,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賣光。

「給我打包10個,我要進島看兒子。」馬巷居民陳女士準備去車站坐車,出發前她特意繞進老街,買上兒子最喜歡的芋包,之後心滿意足地去坐車。

像陳女士這樣鍾情芋包的老馬巷人特別多。有個要去北京看兒子的父親,趕飛機前特意繞路買30個芋包帶上。還有位新加坡華僑,臨行前打包了40個芋包,託運回新加坡,分給親朋好友吃。

一位馬巷人告訴記者,離家在外讀書、工作、打拼,除了父母,最想念的就是芋包等家鄉美食,它們是兒時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芋包好吃不易做 老手藝人仍在堅守

有別於其他地方的芋包,馬巷芋包出蒸籠後多了一道程序:放進溫熱的油鍋裡過油,鬆軟的芋包由此定型,也變得更酥香和爽滑。顧客購買時,老闆用小夾子將其從油鍋裡夾出、濾幹油後,加上蔥頭沫和沙茶醬,別有一番滋味。

「現在人比較追求健康,都要求把油瀝乾,而以前我們都是讓老闆多澆點油。」68歲的馬巷美食專家蘇文田說,芋包是老一輩馬巷人過年過節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不斷創造美食的馬巷人,「發明」了芋包,也享受著芋包帶來的幸福感。

蘇文田介紹,以前馬巷一帶有好幾個做芋包的老手藝人,如家文、蔡承泊等。最出名的是一個姓彭的老師傅,他技藝精湛,當地人忘了他的名字,都稱呼他為「芋包師」,「他做了一輩子的芋包,過世後,子女每年祭奠時,都用芋包當供品。」

一個芋包賣6元是有道理的,它好吃卻不容易做,製作者每天凌晨就要起床磨芋頭、切胡蘿蔔絲、切肉、洗蝦幹……然後翻炒、上蒸鍋,到中午1點多時燒油,一切就緒後,才能出門擺攤。

這份辛勞年輕人一般會敬而遠之,只有一些老手藝人仍在堅守著這道舌尖上的美味。目前在馬巷老街售賣芋包的,除了「芋包嫂」,還有龍翔峰景附近的翔寅小吃店,還有流動擺攤的劉記碗仔粿攤。(文/圖 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何振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芋包是馬巷遊子的鄉愁 一些老手藝人仍在堅守這道當地美味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何振邦)在馬巷老街,有一道與碗仔粿齊名的閩南風味小吃叫馬巷芋包,它是當地居民最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馬巷遊子日思夜想的味蕾記憶,如同熱乾麵之於武漢人。  皮薄料足、香糯可口,在熱氣騰騰的芋包裡,是馬巷人對生活的一種精緻態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巷,品嘗久負盛名的馬巷芋包,了解它是怎麼成為鄉愁的。
  • 廈門傳統小吃「芋包」,鬆軟可口,是老廈門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芋包是福建廈門的一道傳統小吃,獨具特色,名聞遐邇,這同當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出產的芋子特別嫩有關。芋包,一個偏門卻很有地方特色的閩南小吃,不顯山不露水間一樣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一個總被遺忘的角落美食,每次品嘗時總有著非常滿足的幸福感。
  • 尋味古城:閩南四大古鎮之一的馬巷,竟藏著這麼多的地方特色小吃
    很多小吃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傳承,像碗仔粿、鹹粥、肉粽、春卷等雖然聽著跟廈門島內差不多,但每一種的味道都歷經了很老的時光。本期尋味古城,志遠天下行將帶領大家,走進馬巷古鎮,在古城中走街串巷,發現一些不一樣的人文景觀,尋找一些當地傳統的小吃美食。
  • 張靜初最愛的家鄉美食——芋包,做法簡單,吃過一次就愛了!
    ▲芋包以芋為皮包餡料的膾炙人口名小吃!說到芋包,它的美味是無人能擋,尤其是那種剛蒸起來的芋包,皮薄餡多,一看就很想咬上一大口,儘管會被燙傷。據說芋包的前身,在古的時候,來源於一名祖籍廈門同安埔尾在外徵戰的將軍,這名將軍解甲歸田後回到故鄉之後,講究飲食,便將檳榔芋頭去皮挖心,填入佐料,放在蒸籠炊熟,趁熱蘸些調味就食。
  • 廈門一些傳統小吃店內 老店主們仍在堅守古早味道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文/記者戴懿圖/劉東華(署名除外)一個肉粽、一碗扁食、一份海蠣煎……在廈門的街頭巷尾,有許多傳統小吃老店,經營者也是老人家,他們「退而不休」,傳承傳統製作手藝,堅守著承載老廈門人味蕾記憶的「古早味」。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老線面師傅梁同光正同妻子吳麗珠忙碌著製作線面。 呂明 攝1月13日,鼓山鎮後嶼鼓二村一廟宇內,老線面師傅林友豪正在拉、扯手中的麵條。
  • 即墨老手藝人堅守傳統手藝製作香油 註冊商標做大品牌
    最早的時候,香油都是純手工製作,後來隨著經濟發展、技術革新,香油也逐漸走上工業化生產道路,很多從事手工小磨香油製作的老手藝人紛紛退出。在即墨區環秀街道塔元頭村,61歲的董安希依然堅守著這門傳統老手藝,並註冊商標零售不批發,以此來保證小磨香油的品質。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_新聞...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 這些老手藝人讓百年軟木畫重煥生機
    這些老手藝人讓百年軟木畫重煥生機 軟木畫百年前發源於福州,以栓樹皮為材料,由雕刻藝人以刀代筆,在軟木上雕刻迴廊曲徑
  • 廈門必吃的6款小吃,好吃到無法自拔,簡直不要太美味了!
    在小編的眼裡,廈門不止鼓浪嶼、中山路、曾厝垵,很多非常好吃的地道小吃它們總是會藏在一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這次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中山路這邊的美味小吃,小編可是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在尋找這些地道美食呢!這也讓小編對廈門這個溫馨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真是一舉兩得呢!
  • 馬巷元威堂歷時兩年重修落成 翔安池王文化兩岸共同傳承
    馬巷元威堂歷時兩年重修落成。通訊員 林木陽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洪麗敏通訊員餘慶東)昨日,翔安馬巷元威堂一派熱鬧喜慶的景象,在鄉親們歡慶的鑼鼓聲中,廈漳泉及臺灣等多個地方的信眾組團前來,共同見證元威堂重修落成典禮。元威堂是翔安馬巷池王信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重修落成不僅豐富了當地池王信仰文化的內涵,也為兩岸民間交流、信仰傳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 廈門隱藏的好景點,青山綠水,地道村味,不吵不鬧不要門票
    青山綠水,鮮花簇簇,紅磚古厝,百年樟樹,獨木成蔭,仿佛天然堡壘一般,守護著古樸的村落……這裡就是位於廈門東大門的翔安大帽山境-寨仔尾裡,距離廈門島內大約一小時的車程。「紅磚白石燕尾脊」的閩南古厝前,伴隨著樂隊的嫋嫋歌聲,澳頭村的海蠣炸和煎蟳、馬巷老街裡可以DIY吃的薄餅、新興街裡的薑母鴨……各種美食以不同的形態和風味,豐富著我們對翔安的記憶。
  • 廈門美味全發現,酒香不怕巷子深,沒吃飽都不想走
    靚麗的風景過目就忘,唯有美食才讓人流連忘返,那就讓小編帶著大家盤點下地地道道的廈門美食。在廈門美食之多讓人目不暇接,夠不夠地道才是關鍵。眾所周知廈門是個熱門的旅遊城市,在廈門當地其實是沒有太多的傳統菜,相反的街邊小吃和海鮮大排檔佔據著很大程度的比例。
  • 廈門藏得第②深的大翔安,靠美食就能刷爆存在感!
    麵包是現包現炸的,一鍋賣完才開始炸第二鍋,啥時候來都能吃到新鮮出爐的。店內的麵包種類不多,味道很多,基本款的香腸雞蛋2.5元一個,喜歡榴槤的一定要試試榴槤口味。店裡的阿姨有時候會去進貨不在店裡,如果是特地來吃的話最好提前打個電話問問~店家信息地 址:馬巷基督教堂旁老店沙茶麵這家應該是翔安最有代表性的沙茶麵之一啦,已經開了三十多年。每一家沙茶麵店的湯頭都有些許不同,這家是三十多年的老秘方,沒有很重的沙茶味,去掉花生的顆粒感喝起來更濃稠。不辣而偏甜,鮮美潤口。
  • 中國美食:打卡廈門泉州,對這裡的美食真是怎麼愛都不夠
    中國美食:打卡廈門泉州,對這裡的美食真是怎麼愛都不夠廈門,一座旅遊拍照的勝地,又叫做鷺島,因包含了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北岸的集美半島,西岸的海滄半島,東岸的翔安半島等,所以稱作島,廈門算得上是一座島上的城市了,有著中國最好的旅遊資源
  • 黎川芋餈、祖傳浸豬腰湯、梧州紙包雞獲商務部「家鄉味道菜品推薦...
    經過1個月時間的激烈角逐,江西黎川芋餈、廣東祖傳浸豬腰湯、廣西梧州紙包雞最終脫穎而出,獲得前三名。仔細品味這三道菜餚,實在是非常有特色。 一、江西黎川芋餈。 江西撫州黎川有一條五裡長的明清老街,騎樓對望、巷陌縱橫。小巷老屋內,常年散發出芋餈芬芳馨鬱的香氣。
  • 資深吃貨製作廈門美食地圖,可能是最適合懶人的廈門美食攻略
    1.芋包王閩南茶樓芋包王閩南茶樓口味:鹹香 飽食程度: ★★★☆☆ 推薦等級: ★★★★☆芋包屬於「被遺忘的小吃」,於1940年閩南誕生的芋包,製作工序複雜,目前只有老店肯做。芋包王,是廈門傳承百年老字號店,繼承的老闆是個80後的小夥,是「好清香」創始人王朝基的第四代傳人,四代人的傳承,就只為這個小小的芋包。「芋包王」主打品牌名點是祖傳手工特製「芋包」,兼推閩南茶水。走進芋包王,便能感覺到濃濃的古早味。地址:中山路大元路27號2.
  • 美食搜索小分隊走進大英:探秘唐氏河鮮魚莊與何涼粉 老手藝人烹飪...
    四川在線遂寧頻道消息(記者 張靜)近日,遂寧美食搜索小分隊獨家探訪了萬年紅酒家,以及當地特色小吃劉抄手,帶著挖掘美食的目的,「美味四川 好吃遂寧」美食搜索小分隊在大英繼續尋訪,當地人為我們推薦了唐氏河鮮魚莊以及何涼粉,他們靠什麼俘獲「好吃嘴」的味蕾,一起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