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搜索小分隊走進大英:探秘唐氏河鮮魚莊與何涼粉 老手藝人烹飪...

2020-12-19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遂寧頻道消息(記者 張靜)近日,遂寧美食搜索小分隊獨家探訪了萬年紅酒家,以及當地特色小吃劉抄手,帶著挖掘美食的目的,「美味四川 好吃遂寧」美食搜索小分隊在大英繼續尋訪,當地人為我們推薦了唐氏河鮮魚莊以及何涼粉,他們靠什麼俘獲「好吃嘴」的味蕾,一起來探秘。

  唐氏河鮮魚莊

  外地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大英縣地處川中腹地涪江以西,美麗的郪江河流經境內。在郪江河內,盛產一種美味的魚類,叫桂魚,當地人稱「母豬殼」。桂魚肉質細嫩,刺少而肉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僅如此,當地河域還有鱔魚、石斑魚、鯽魚等魚類,為當地人提供了豐富的美食佳餚。

  唐氏河鮮魚莊於1999年開業,其菜品「水煮母豬殼」「石斑魚」等一直頗受歡迎。經過5年時間沉澱,2004年,唐氏河鮮魚莊負責人將地址從大英縣城搬到蓬萊鎮太吉鄉,13年時間,唐氏河鮮長盛而不衰,更有許多外地食客慕名前來。食客告訴記者:唐氏河鮮的魚肉質鮮美,口感豐富,很少有地方能吃到這個味道。

  為何大家對唐氏河鮮評價如此之高?唐大剛是唐氏河鮮魚莊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該店的掌勺大廚。他從15歲開始從事廚師行業,經常到成都、綿陽等地方交流學習,同時將外地學習到的經驗帶回店內進行改良創新,店內負責人楊姐說,唐大剛經常在嘴邊念叨的幾句詩:「菜品無訣竅,口味重研討。餐飲無高招,匠心在勤勞。」短短幾句,既總結了做菜的經驗,也將一位老手藝人對餐飲的態度刻畫得生動具體。

  楊姐認為,唐氏河鮮魚莊深受食客喜歡的原因,不僅在於每一種魚類保證絕對新鮮。同時配料也十分講究。楊姐告訴記者,烹飪魚的豆瓣醬,是直接從農家採購,店內親自加工,保證口感淳樸親切,食客稱之為「媽媽牌醬料」。另外,魚莊採用的九葉花椒,是大英縣通仙鄉當地特產,花椒麻辣鮮香,是製作魚的上等調料。

  何涼粉

  一碗涼粉賣了幾十年

  「追溯大英縣何涼粉的歷史,要回到1949年。」何涼粉負責人何運紅說道,幾十年前,何運紅家祖傳賣涼粉,靠著一根扁擔,在遂寧沿街叫賣,「何涼粉」因此出名了。

  1985年,遂寧撤縣建市。蓬溪與大英分成不同區縣,何涼粉在大英租起了門面賣涼粉,並取名「何涼粉」。何運紅說:「我們家祖傳都是賣涼粉的,2003年,我接手家裡的生意,開始賣涼粉。」談起何涼粉,當地人無人不知曉,由於歷史久遠,何涼粉生意一直非常火爆。

  每天早上5點半,何涼粉準時起床,將昨晚泡發的豌豆進行打磨,攪涼粉……直到太陽初升,何運紅將做好的涼粉搬到店裡,開始等待第一批客人。當地食客告訴我們,何涼粉口感香糯,搭配醬料送入口中,麻辣鮮香,非常合口味。

  何運紅說,他們家的祖傳涼粉採用的是當地的麻豌豆,醬料也是用農家的海椒。同時,何涼粉的醬料主要採用的是高峰山上的豆豉,豆豉香味濃鬱,搭配農家熬製的兩份,十分爽口。

相關焦點

  • 遂寧美食品鑑品評走進「龍門匯河鮮魚莊」 專注遂寧河鮮文化的繼承...
    四川在線遂寧訊(見習記者 代玉巍)在涪江河流域,河鮮是最常見的烹調食材。26日下午,遂寧市美食品鑑品評評審團11位專業評審、媒體評審及美食大咖走進龍門匯河鮮魚莊,品鑑群魚薈萃的菜餚。或者更有情調一點,找一家特色河鮮館,來兩條魚,做不同的口味和菜。或許,這就是屬於遂寧的任性。  遂寧地處涪江兩岸,又有超過西湖三倍面積的觀音湖景區,這裡南來北往的人也是非常的多,也就進一步促進川渝飲食文化的衍生,漸漸形成遂寧獨特的河鮮做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遂寧,就是應該吃點河鮮。但河鮮的做法,絕不僅限於火鍋、湯鍋之類的烹調手法。
  • 美食小分隊走進射洪:金華黃辣丁和馬記筍子面 老手藝人的傳承和創新
    四川在線遂寧頻道消息(記者 張靜)提起射洪美食,你能想到的還有什麼?近日,「美味四川 好吃遂寧」美食搜索小分隊在射洪又發現了金華黃辣丁和馬記筍子面。作為地方特色,他們的美食又有哪些特色?我們一起發現和尋找。
  • 公園城市 蔬果飄香 花橋果蔬採摘季&河鮮美食季 GO ON!
    品嘗果實,享受健康,回歸自然採摘樂趣,新鮮水果親子同樂,老少皆宜160畝脆甜李子,6月13日正式釆摘地址:地鐵10號線花橋站C出口直行300米處導航輸入搜索「」黃辣丁創始地」地標打造期間河鮮美味絕不掉線最有名的五家地道黃辣丁分別是
  • 爭「鮮」鬥「魚」,三水這場美食爭霸賽真有味道
    爭「鮮」鬥「魚」,三水這場美食爭霸賽真有味道 2020-12-25 1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巷芋包裡的鄉愁 廈門老手藝人堅守當地美味
    臺海網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在馬巷老街,有一道與碗仔粿齊名的閩南風味小吃叫馬巷芋包,它是當地居民最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馬巷遊子日思夜想的味蕾記憶,如同熱乾麵之於武漢人。皮薄料足、香糯可口,在熱氣騰騰的芋包裡,是馬巷人對生活的一種精緻態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巷,品嘗久負盛名的馬巷芋包,了解它是怎麼成為鄉愁的。
  • 芋包是馬巷遊子的鄉愁 一些老手藝人仍在堅守這道當地美味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何振邦)在馬巷老街,有一道與碗仔粿齊名的閩南風味小吃叫馬巷芋包,它是當地居民最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馬巷遊子日思夜想的味蕾記憶,如同熱乾麵之於武漢人。  皮薄料足、香糯可口,在熱氣騰騰的芋包裡,是馬巷人對生活的一種精緻態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巷,品嘗久負盛名的馬巷芋包,了解它是怎麼成為鄉愁的。
  • 三灶魚林古法蠔油美食文化節開幕!
    三灶魚林古法蠔油美食文化節開幕!1月10日,由三灶鎮魚林村民委員會舉辦的2020年第三屆三灶魚林古法蠔油文化節開幕儀式在三灶鎮魚林村市民健身文化廣場舉行,三灶鎮鎮委委員李翠英與副鎮長楊鎮科出席。
  • 「關注」昭化這些沿江而起的廣元魚莊,藏在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中……
    只有我們知道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那是真實存在、建築古色古香,帶你穿越古今;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那是回味無窮、味到極致的美食大餐;趕緊收藏這份出遊攻略跟家人朋友一起自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享受美好時光6月,夏意正濃正是絕佳出遊期在這裡,迎夏風 逛古鎮 遊嘉陵江品河鮮
  • 製作榼子40年,葛村榼子老手藝人傳承之餘不忘創新
    近日,記者走進老村子榼子坊了解到,葛村榼子的成型要經過從選料買樹到鑿框刻花等近十道工序,除了傳統圖案外還有一些新花樣被創新出來,現在人們買榼子除了用作麵食模具外更多的是用來收藏。「做一個榼子要經過買樹選料、大鋸拼板、晾乾、畫紙樣、彎鋸切割、鍋蒸包漿、電刨拋光、鑿框刻花等一系列工作,其中較難就是刻花了,它的深度和樣式不太好把握。
  • 北京衛視《暖暖的味道》 走進東極撫遠拍攝美食專題片
    北京衛視《暖暖的味道》走進東極撫遠拍攝美食專題片這是一次發現新奇的東極之旅有些味道不只靠味覺體會更需要用心靈觸摸今天,就讓《暖暖的味道》節目組帶您走進華夏東極——撫遠《暖暖的味道》是由北京衛視打造的美食日播欄目深受觀眾喜愛在本期節目中主持人宗銘與中國烹飪大廚夏天老師將一同開啟華夏東極——撫遠的美食之旅
  • 食在廣東 河鮮海鮮任你選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三水河鮮、大塘黑皮冬瓜、樂平雪梨瓜、三水白鴨等優質食材十分豐富。品嘗三水河鮮可以到西南街道河口北江大堤外的江邊,那裡有眾多河鮮餐飲店,可以吃到地道的鯿魚、河蝦等河鮮。與平時吃到的基圍蝦相比,河蝦有著粗壯的大鉗、蝦殼也更硬,蝦肉則更爽脆。坐在北江邊,品著河鮮,看著江景,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 禁漁令發布後,「河鮮」館更名「可鮮」
    在湘江西岸,瀟湘中路邊,原來的「奇哥河鮮」餐館近來變成了「奇哥可鮮」。屋頂招牌上,「河」字的三點水只剩一點,因與「可」字的一橫相連,無法拆除。走進店裡,同樣隨處都能看見「河鮮」變「可鮮」的痕跡。「禁漁令」發布之後,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規定,餐館不得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河鮮」「捕撈」等字樣也不得用於店名。方案發布後,此類河鮮店都在匆忙中調整,修改店名,不止奇哥河鮮,與它相鄰的八閣灣河魚館也直接將招牌上的「河」字摘掉。河鮮店營業額下滑兩三千元瀟湘中路上是奇哥河鮮的總店,經營至今已有一年半,魚肉一直是他們的特色。
  • 秦嶺山下青山綠水間,有家魚莊美味不可錯過
    說起好吃又不長肉的美食,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魚」。 說到吃魚,當然是「鮮」才是王道了!灃裕魚莊,二十年老店,匠心製作,可是在秦嶺沿線火鍋評價中名列前茅,深受廣大食客的好評。
  • 中國特有的5種「河鮮」,圖2野生的不能吃,圖5一般人不敢吃
    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有提高了很多,每天的飲食已經不單單滿足於雞鴨牛羊肉了還有人非常喜歡吃水裡遊的魚蝦海鮮,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領土廣闊,還有長長的海岸線,所以我們平常吃的海鮮種類也是比較多的,但是水裡遊的除了海鮮以外還有「河鮮」,中國水流河流也是比較多的,那這些河流裡面有那些具有有中國特色的「河鮮」
  • 關凌做客北京衛視《暖暖的味道》,探秘魚你在一起酸菜魚美味廚房
    12月9日,在北京衛視最新一期美食節目《暖暖的味道》中,對美食頗有研究的「資深吃貨」——著名演員關凌,作為特邀嘉賓也來到了暖暖廚房,並和主持人宗銘一起給大家探秘了京城美食餐廳「魚你在一起」酸菜魚的製作秘訣。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老線面師傅梁同光正同妻子吳麗珠忙碌著製作線面。 呂明 攝1月13日,鼓山鎮後嶼鼓二村一廟宇內,老線面師傅林友豪正在拉、扯手中的麵條。
  • 聚響設計丨如何徵服4000平的大院河鮮?
    聚響對於大院河鮮的塑造,就是將一種自然、寧靜、暢意的大院風範融入品牌及空間設計的典範。  「你有你的詩和遠方,我有我的大院與河塘。」踏入這片悠然見仙境的大院,遊的是朗月清風,觀的是池魚戲水,品的是鮮香味濃,觸的是寧靜自由……
  • 讓魚擺擺從臺灣「遊」回重慶 大爺的魚莊裡藏著鄉愁
    走廊前端,60歲的老伴馮家平接過魚簍,轉身走進只能容下一人的廚房,碼料、下油…… 馮家平的餐館,是重慶最常見的家庭作坊。重慶食客眼中,餐館只有兩種,好吃與不好吃。馮家平的店,屬於前者。 老街不寬敞,左右兩邊停滿了私家車。香辣的土鯽魚和啤酒,早已成了夏夜裡老街人行道上的固定風景。即便是熟客,很多人也不知道,馮家平的「鯽魚」背後,有一個關於鄉愁與親情的故事。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_新聞...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 邊疆:衷心感謝金龍魚成就中國美食夢想
    【環球網綜合報導】5月10日,中國美食迎來了重要的一天。中國烹飪協會與中國糧油知名品牌金龍魚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1號演播廳共同宣布,5月25日至6月2日,中國美食將走進紐約聯合國總部與美國首都華盛頓。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對此評價到:在金龍魚的助力下,中國美食開始告別好吃不高端的形象,中國美食高端化、精緻化的進程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