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時代,舍衛國有一個最有錢的商人,他的家中奴婢下人無數,所以他的兒子從小到大都沒沾過塵土。總會有人幫他把生活中的所有事辦理的妥妥帖帖,沒有人會違背他的意願。
這樣說來,此子應該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但他卻很不開心,很少笑。整天沒事可做的他只好彈琴來打發時間。
某一天,為了讓兒子散心,他父母專門派了幾十個僕人伺候他去踏青。在路上他看到很多人快樂地朝著一片樹林走去,他感到很好奇,就吩咐僕人抬著他跟在人群的後面。
這片美麗的樹林就是大名鼎鼎的「孤獨園」。原本是屬於抵陀太子的花園,後來一個叫給孤獨的老者想買下來改建為佛陀說法的講堂。太子提出,如果老者能用黃金把這片樹林鋪滿,就把這地賣給他蓋講堂。
老者照做了,黃金鋪到一半,太子被老者的真誠感動了,就和老者一起建造,「孤獨園」建成後,佛陀後來便在這裡說法。很多人每人都帶著渴望和快樂來聽佛陀說法。
隨著人群,此子也來到園中,聽佛陀說法聽得熱淚盈眶。他很羨慕比丘們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便也想出家。
父母肯定不答應,鐵了心的他對父母說:我已經決定了,要麼出家,要麼死。無奈的父母只好退讓。
於是此子成了佛陀座下的一名比丘。初為比丘,他積極修行,每天吃粗茶淡飯,睡簡陋的禪床,做打掃清潔的粗活,空閒的時候就背誦教義或修行坐禪。
他恨不得不吃不睡,覺得連閉眼都浪費時間。時間一長,嬌生慣養的他,怎麼吃得了這種苦!
過度的修行使他的手起了血泡,腳後跟也磨出鮮血,還因為坐禪撕裂了韌帶。受不了的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開始放縱自己安逸玩樂,不再用心學法參修了。
佛陀聽說後就來開導他。佛陀說:我聽說你的琴彈得很好,是嗎?
此子得意地點了點頭。
佛陀問:如果琴弦太松,公怎麼樣?
此子說:琴弦過於鬆弛,會彈不出聲音。
佛陀又問:琴弦如果太緊呢?
「那就彈不出好聽的琴聲,琴弦還很可能會斷掉。」
「如何才能使彈出的琴聲好聽呢?」
「鬆緊適度的弦,彈出的聲音自然悅耳動聽。」
佛陀點頭說:「修行就如彈琴,弦太緊就容易斷,太松則不能有收穫。所以你要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鬆緊有度,不急躁不放鬆你就是成功的修行者了!」
此子一下明白了,開始心平氣和地修行了,後成就阿羅漢果。
要有規律地求學辦事,懸梁刺股的緊張,馬放南山的鬆弛,都是不應該的。一般來說,過於勞累或過於懶散都不好。鬆弛有度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才是合理如法的安排。
佛法中的生活哲理,在國學中也處處都有體現。如盛世明臣陳弘謀編輯的《五種遺規》,在養性、修身、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就和佛法中提倡的生活哲理相輔相成。
該書曾讓曾國藩、左宗棠叮囑子弟要反覆閱讀,在近代該書對新加坡的崛起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今日復興中國文化,大有裨益。
讀《五種遺規》的好處:
讀《養正遺規》,懂得教育子弟,研讀歷代教育良箴,教育出真正的傑出子弟。
讀《教女遺規》,科學地教育女兒,女子為天下太平之源,讓女兒成才成家。
讀《訓俗遺規》,懂得振興家道,詩書是齊家之本,中國家規家訓的精華。
讀《從政遺規》,學會如何從政,掌握從政智慧,升華從政藝術。
讀《在官法戒錄》,教你如何做官,在複雜的官場,學會真正的為官之道。
淨空法師大力推薦,南懷瑾向青年人推薦,要多讀讀《五種遺規》,接人待物,工作學習,開創事業都大有裨益。
這套書定價198元,現在有大優惠,只需要88元就可包郵到家,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點擊上面連結下手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