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的禪:鬆緊有度,才能達到目標

2020-12-10 龍哥說

佛陀時代,舍衛國有一個最有錢的商人,他的家中奴婢下人無數,所以他的兒子從小到大都沒沾過塵土。總會有人幫他把生活中的所有事辦理的妥妥帖帖,沒有人會違背他的意願。

這樣說來,此子應該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但他卻很不開心,很少笑。整天沒事可做的他只好彈琴來打發時間。

某一天,為了讓兒子散心,他父母專門派了幾十個僕人伺候他去踏青。在路上他看到很多人快樂地朝著一片樹林走去,他感到很好奇,就吩咐僕人抬著他跟在人群的後面。

這片美麗的樹林就是大名鼎鼎的「孤獨園」。原本是屬於抵陀太子的花園,後來一個叫給孤獨的老者想買下來改建為佛陀說法的講堂。太子提出,如果老者能用黃金把這片樹林鋪滿,就把這地賣給他蓋講堂。

老者照做了,黃金鋪到一半,太子被老者的真誠感動了,就和老者一起建造,「孤獨園」建成後,佛陀後來便在這裡說法。很多人每人都帶著渴望和快樂來聽佛陀說法。

隨著人群,此子也來到園中,聽佛陀說法聽得熱淚盈眶。他很羨慕比丘們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便也想出家。

父母肯定不答應,鐵了心的他對父母說:我已經決定了,要麼出家,要麼死。無奈的父母只好退讓。

於是此子成了佛陀座下的一名比丘。初為比丘,他積極修行,每天吃粗茶淡飯,睡簡陋的禪床,做打掃清潔的粗活,空閒的時候就背誦教義或修行坐禪。

他恨不得不吃不睡,覺得連閉眼都浪費時間。時間一長,嬌生慣養的他,怎麼吃得了這種苦!

過度的修行使他的手起了血泡,腳後跟也磨出鮮血,還因為坐禪撕裂了韌帶。受不了的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開始放縱自己安逸玩樂,不再用心學法參修了。

佛陀聽說後就來開導他。佛陀說:我聽說你的琴彈得很好,是嗎?

此子得意地點了點頭。

佛陀問:如果琴弦太松,公怎麼樣?

此子說:琴弦過於鬆弛,會彈不出聲音。

佛陀又問:琴弦如果太緊呢?

「那就彈不出好聽的琴聲,琴弦還很可能會斷掉。」

「如何才能使彈出的琴聲好聽呢?」

「鬆緊適度的弦,彈出的聲音自然悅耳動聽。」

佛陀點頭說:「修行就如彈琴,弦太緊就容易斷,太松則不能有收穫。所以你要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鬆緊有度,不急躁不放鬆你就是成功的修行者了!」

此子一下明白了,開始心平氣和地修行了,後成就阿羅漢果。

要有規律地求學辦事,懸梁刺股的緊張,馬放南山的鬆弛,都是不應該的。一般來說,過於勞累或過於懶散都不好。鬆弛有度地安排學習、生活、工作,才是合理如法的安排。

佛法中的生活哲理,在國學中也處處都有體現。如盛世明臣陳弘謀編輯的《五種遺規》,在養性、修身、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就和佛法中提倡的生活哲理相輔相成。

該書曾讓曾國藩、左宗棠叮囑子弟要反覆閱讀,在近代該書對新加坡的崛起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今日復興中國文化,大有裨益。

讀《五種遺規》的好處:

讀《養正遺規》,懂得教育子弟,研讀歷代教育良箴,教育出真正的傑出子弟。

讀《教女遺規》,科學地教育女兒,女子為天下太平之源,讓女兒成才成家。

讀《訓俗遺規》,懂得振興家道,詩書是齊家之本,中國家規家訓的精華。

讀《從政遺規》,學會如何從政,掌握從政智慧,升華從政藝術。

讀《在官法戒錄》,教你如何做官,在複雜的官場,學會真正的為官之道。

淨空法師大力推薦,南懷瑾向青年人推薦,要多讀讀《五種遺規》,接人待物,工作學習,開創事業都大有裨益。

這套書定價198元,現在有大優惠,只需要88元就可包郵到家,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點擊上面連結下手了^_^

相關焦點

  •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鬆緊?教你自檢鬆弛度的方法
    雖說很多女人想縮陰,但是剛開始對於陰道鬆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多是因為在同房過程發現夫妻性生活質量降低,老公感覺女人下面鬆弛,那么女人自己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鬆緊?今天小編要教大家自檢鬆弛度的方法,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 《心經》與生活禪
    這「照見五蘊皆空」六個字濃縮了佛法的所有內容,既有功夫,即「照見」二字;也有見地,即「皆空」二字;而且所要轉化的對象也非常具體,即「五蘊」二字,也即是我們人類生活的本身,或者說生活的當下、生命的當下。學佛修行,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對我們生命當下的困惑,當下的煩惱。因為離開了當下,你要找我們的生命,找我們的生存,找我們的生活,是找不到的。
  • 生活禪鑰 | 《心經》與生活禪(下)
    因此,以《心經》作為修生活禪的根本教典之一,用《心經》的思想來指導修生活禪,並非現在的即興發揮,而是修生活禪的根本內容。《心經》二百六十個字,沒有一個「禪」字,也沒有一個「定」字,但這二百六十個字又沒有一個字不是在講禪,不是在講定。《心經》第一句,也是第一段,是全經的總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心經》與生活禪什麼是生活
    (四)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生活?有許多不同的定義。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香嚴寺香嚴智閒禪師現在的情況,就佛法的修持來說,能夠做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這已是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了。但是仰山慧寂卻只許以香嚴智閒,所得只是「如來禪」,尚未得到「祖師禪」。香嚴寺那麼仰山慧寂為什麼還要有如來禪和祖師禪之分,而且還認為「如來禪」沒達到最高最理想的境地,只有得祖師禪,才能直達心源,這是為什麼呢?
  • 先有生活目標,再有工作目標
    既然員工的本性如此,那不妨換一個角度,從與他密切相關的地方著手解決問題,這就得激活員工的另一個目標——生活目標。什麼時候買車,什麼時候買房,什麼時候結婚生子,能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有沒有錢給家人買禮物,自己過得比身邊人差怎麼辦……這些生活上的事情都是與員工息息相關的,是員工的利益所在,是員工不得不去考慮的目標。
  •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劉墉寫給大家的生活禪
    今天,我們可能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心煩;明天,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發愁,後天,又可能因為朋友間的交際而憂慮……成年人的生活,又豈能是一個「難」字能概括的?王小波曾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想,若是所有人都以這樣的願望為目標,那麼人生其實也挺簡單的。
  • 寬鬆教育的孩子無法無天,壓迫教育不可取,如何掌握好「鬆緊度」
    嚴格的父母其實也是出於好意,認為只有從小嚴格要求孩子,才能真正「助他一臂之力」。殊不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高壓環境裡,只會讓孩子的心理越來越叛逆和壓抑,出現很多複雜的心理問題。父母的嚴格並不需要時時刻刻存在於孩子身邊,這會適得其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引導,而不是斥責,在打罵聲中長大的孩子,人格都容易不健全。03.「鬆緊得宜」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好處?一.
  • 只有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面對阻礙拼搏的人,才能到達全面成功的巔峰
    在生活中,有那麼多人沒有確定目標和抱負,沒有規劃良好的人生計劃,而只是一天天地得過且過。持有這種人生態度的,不要說取得全面的成功,即便是想取得在某一領域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在生活的海洋中,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年輕人,他們只是毫無目標地隨波逐流,既沒有固定的方向,也不知道停靠在何方,他們在渾渾噩噩中虛度了多少寶貴的光陰,荒廢了多少青春的歲月。他們在做任何事時都不知道其意義的所在,他們只是被裹挾在擁擠的人流中被動前進。如果你問他們中的一個人打算做什麼,他的抱負是什麼,他會告訴你,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做什麼。
  • 生活禪,現代人安頓身心的一味「心藥」
    而禪的精神,就是試圖給我們枯燥無味的生活,注入一股新鮮的空氣,有如春風拂面,煥然一新。禪是一門修身養性,立身處世的人生哲學,它始終不渝地追求人格的完整和人性的豐滿。禪學,並非一種經院哲學,沉浸在象牙塔中自我陶醉,而是一種實踐哲學,是一門生活實踐的藝術,是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
  • 小豬說菸斗22:簡單維修-調整菸嘴的鬆緊度
    位置:簡單維修-調整菸嘴的鬆緊度1.菸嘴太松:即使你很小心的從還惹著的菸斗上取下菸嘴,你也會碰到菸嘴越來越松的情況.一般來說,這個問題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愈,但如果菸嘴太松,有自己掉下來的危險,就必須採取措施了.最安全穩妥的辦法肯定是送到專業維修的地方去處理.他們非常有經驗,而且這個簡單的維修費用也不會很高.對於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嘗試自己修復這個問題也許會把菸斗弄斷,這點已經被無數的悲劇證明過了.
  • 人們生活中對鬆緊帶應該並不陌生,因為每個人小時候都會使用它
    鬆緊帶(Elastic band):又叫彈力帶,橡筋,細點可作為服裝輔料底線,特別適合於內衣、褲子、嬰兒服裝、毛衣、運動服、醫療器械、婚紗禮服、T-恤、帽子、胸圍、口罩等服裝產品。還可以做吊牌線,日用品工藝品飾品,玩具文具還可DIY手工線用途非常廣泛!
  • 禪與心理治療的異同
    禪卻是達到『悟』的一種理論與方法,是一種在西方也會被稱為宗教或神秘的體驗。精神分析是一種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而禪則是一種精神拯救的方法。表面上看,這一段話在說禪宗與精神分析的差異。其實,這只是弗洛姆欲揚先抑的一種寫法。在後文的論述中,弗洛姆論述了禪宗與精神分析特別是「人本主義的精神分析」的諸多相同點。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現代人每天都很忙碌,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應酬,忙著收拾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些事情佔據了我們每天的大多數時間,自己卻沒時間去歡喜和憂傷,沒時間停住腳步去看看路邊的風景,甚至都沒有時間痛哭一場,這個社會太浮躁、太吵鬧、太物慾橫流,很多人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痛苦不堪,所以需要某種東西幫助我們在喧囂中尋得寧靜
  • ——《心經》與生活禪(上)
    因為離開了當下,你要找我們的生命,找我們的生存,找我們的生活,是找不到的。千經萬論、歷代祖師都強調要在當下這一念心中來落實修行的要求。這種觀照的功夫,禪的功夫,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達到「五蘊」與「空」不二的境界,即經上所揭示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種精神與物質、煩惱與菩提、生死與涅槃平等不二的聖者的境界。
  •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禪宗以外的佛學各流派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的範圍,幾乎僅僅限於佛學生活,只有禪宗超越了這個範圍,這是意義深遠的事實。禪深入到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次中。--鈴木大拙在日本,禪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佛學範疇,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 佛教「禪」又分世間禪和出世間禪,那麼什麼是如來禪和祖師禪呢?
    中國佛家的思想越來備受國人的關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那麼宗教的信仰觀念也備受關注。就如中國的禪宗思想,除了有修身養性的學識,也有很多學佛者把佛家的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當中去。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常常提到「禪」,本文大茶經通過近代大德高僧生活禪的創導者淨慧長老所作《雙峰禪語》裡記載,在四祖第二屆禪七法會的講座中,分享佛學「禪」的知識,讓「禪」在我們生活中得以受用。
  • 餘裕:生活禪吸引知識精英追尋人生深層意義
    他們在冗雜的都市生活中搬來了西方的健身器械、請到了印度的神秘瑜珈、甚至還從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文化中尋找擺脫世事糾纏、獲得精神提升的途徑。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愛思考的知識階層,放棄了「水土不服」的外來形式,轉而向內,尋找到了一種從中國自身古老文化中衍生出來的方法———修煉「生活禪」。
  • 動中禪 - 禪修需要智慧(內含音頻)
    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喝茶、走路、說話等行為來體驗禪文化。  其實在佛教中,禪修是2500多年前的人們就非常熟悉的一個話題。或許是時代的潮流,或許是心靈的回歸,現在的人們又開始熱衷於禪修,似乎沒了它,生活便沒了滋味。  最近國內外很多人在弘揚禪修,我也看到過很多禪修方面的書籍,剛剛還收到了幾本。但我覺得有些教言不是很究竟,讓人看完之後徒增分別念。
  • Apple Watch新專利:可自適應調節錶帶鬆緊度
    蘋果在文檔中指出,傳統錶帶相當麻煩,需要多個步驟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甚至要動用專門的工具,否則調節起來很不方便。此外,傳統方式難以滿足所有用戶的微調需求,導致嵌合得不夠完美。除了戴著不舒服,不合適的錶帶鬆緊度還會影響 Apple Watch 傳感器的讀取精度,比如定製的心率傳感器和加速度計。這種情況在運動時會更加放大,甚至因為出汗或大幅度的動作而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