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的進度條即將滿格,在這剩餘的30天時間裡,如何利用好這一個月的時間,做好考前語文的最後複習?
很多人說:「語文學習靠平時的積累,現在離高考還有一個月了,除了背誦默寫,語文沒有什麼可複習的。」
也有人認為:「語文考試涉及的面很廣,不是短時間就能有成效的,與其把時間放在漫無邊際的語文上,還不如做點其他學科的練習。」
在經過第一、二輪的複習和幾次的模擬考試檢測之後,相信高三考生們在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上都應該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於語文的考試內容、試卷結構情況以及個人對每個考點的掌握都有了相當的了解,所以在這30天裡,就更需要我們合理、有效地安排最後階段的複習,以期在衝刺階段再上一個臺階。
確實正如大家說的那樣,語文是需要靠平日學習的積累,正是因為學科的特殊性,所以很多學生寧願把最後的這段複習時間用在數學和英語,也不願多背古詩。但如果我要說語文水平與語文考試成績不完全是一回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在我看來,語文素養需要長期的積累感悟和鍛鍊,而語文考試成績,則是對一個考生的綜合應試能力的檢驗。所以如果能在最後的衝刺階段,通過掌握某些規律方法,進行強化訓練,那是可以保證我們的語文學科在考試中不拖後腿,甚至還有可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
剩餘30天,語文備考還能做什麼? 做好以下四步,你的語文考不好都不行!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是備考,那就要清楚高考考什麼,怎麼考;自己在每個考點上的得分率如何,哪些是自己的強項,哪些是自己的弱項,哪些考點自己的掌握的還不穩定,原因是什麼。
我們需要對近五年來試卷作一個回顧和梳理。鑑往知來,看一看這些年高考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考了些什麼,哪些內容是必考的,重複了幾次,哪種題型只出現過一二次,哪些內容是課標中要求的可還沒有考,從而推知將來可能會考些什麼。這個梳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的過程中你也會明白某一類題目該怎樣回答。
在這裡,高三的學生們可以將一模以來所考的語文綜合試卷拿出來,對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將每一個考點的得失分情況用Excel做 一個統計,計算出自己在不同考點上的得分率,並將數據轉換成曲線圖。這樣就可以從中清楚地看到自己具有哪些優勢,哪些不足,然後針對不足,認真分析失分原因。
如果自己尚不清楚真正的原因,可以將分析的數據拿給老師,請老師幫助。這樣做不但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語文水平,以確立這一個月有效的複習。
知識與能力是密切相關的,知識的疏漏必然影響能力的提高。在之前的複習中,老師肯定已經進行過系統的語文基礎知識的梳理。
此時,通過自我分析,我們就可以對於一些屬於知識欠缺或者遺漏而造成的失誤進行及時彌補。同時還可以利用這個過程可以將語文知識再次系統地梳理一遍,重點在自己薄弱的環節上下功夫。
比如修辭知識中的比喻來,當仿照例句造句出現比喻修辭時,常見的一類錯誤就是將本體用具象事物, 喻體用抽象事物。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其實是對比喻的特點認識不足:比喻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陌生熟悉,化繁雜為簡單,因此,喻體通常為具象的事物。而如果喻體為抽象,本體為形象,則為反喻。如果不了解比喻的這一特點,就會出現上面的錯誤。
在落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善於總結規律。通常情況下,善於總結規律,運用規律的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則常常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
比如關聯詞的使用,在詞語使用、病句的辨析與修改、現代文閱讀等考查中都會涉及。如果我們將常見的錯誤使用類型進行一下總結,就不難發現,其實這些錯誤的使用大體可以分為四類:一是關聯詞不適用句間關係;二是關聯詞語不搭配;三是關聯詞語使用重複;四是關聯詞語的位置不正確,掌握了這些有關關聯詞使用中的常見錯誤,在面對虛詞使用或病句辨析試題中與之相關的問題時,就可迅速而準確地完成判斷了。
再比如解答詩文閱讀中有關某句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時,如果把握幾個答題的基本要點,先明確使用了何種手法,再結合文句加以解說,然後從內容或結構或表達效果上回答所起到的作用,做起來就會便捷得多;由於這些也是閱卷評分的基本點,因而也就更容易得分。
在這裡特別要提醒考生注意兩件事:一是方法、技巧的掌握必須要在實戰演練中練就,一是提高能力必須與舊有的不良習慣做堅決的鬥爭。
教練教我們遊泳,在岸上我們將遊泳要領記得滾瓜爛熟,但如果不下到遊泳池中反覆練習,還是學不會遊泳。也許你會遊泳,但可能某些姿勢或運用不好影響了你的速度,教練讓你改,最初照教練的要求遊, 可能速度還不如以前,但你如果堅持並最終改正了,你的成績就會有一個明顯的提高;但假如你放棄了,還用原來的辦法,那麼你的成績最終也只能維持在原有的水 平。
所以,在高考前一個月,我們應該有選擇地進行實戰演練,切不可掉進題海裡,浪費時間和體力。
在這最後30天的複習時間裡,考生們應該把握的重點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高考70%是 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I卷第一大題的考查點相對固定,多為對語言文字規範性的考查。這部分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熱熟冷生」。即:這一部分考生原本掌握得不錯,但一段時間沒複習,成績就直線下滑。因此,對第一大題的複習與練習應儘可能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每天用十幾分鐘,做一組試題,對保持該部分成績的穩定大有裨益。
而對文言文閱讀的複習,由於考查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特殊用法和句式等多為我們語文課本中多次出現的,雖然選文是課外的,但在考前的最後一個月,與其花許多時間做課外練習,不如回歸課本,將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等真正落實。
高考賦分最高的一道題就是作文了。在距離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裡,準備工作十分重要。一個就是備料。「兵車未動,糧草先行。」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 炊」,在緊張的考場上,如果我們的「糧草」準備不足,心裡沒底不說,怕也難於發揮我們應有的寫作水平。
對材料的準備一方面可以利用以前的閱讀、摘抄、隨筆 所積累的素材,盤活內存;一方面也可以藉助一些相關的報刊、書籍,豐富儲備。儘管作文寫得如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語言表達在其中問題相對穩定的。我們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一段時間看誰的作文或某類作品,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它的影響。因此,考前有選擇地讀一些優秀範文,可以使我們從中受到很好的薰陶,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鑑。
建議在讀的同時,可以選擇一些適合或喜歡的語段,換個內容做點仿寫練習,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語言表達類試題的得分率,同時也可在考場作文中化用或拿來,以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提高文採。
除了複習備考,在這段時間裡,心態的調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大考在即,考生們緊張與焦慮在所難免,適時進行心理調節就顯得非常必要。
這裡,我們想告訴考生的 是,在科學地分析了自己前一段時間的語文得分情況後,對考點複習進行合理地取捨,也是一種心理調節的有效手段。如果一些考生對某些考點在這一個月裡確實難 以提高,那麼就不要好高騖遠,「舍」是為了保證更有效地「取」,才能因失而得。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必要手段。
講求實效除了適當取捨,還應在思維的準確性上下功夫,同時儘可能做到:該記的一定要記牢(比如名言名句的背誦默寫),能對的一定要做對(比如仿照例句造句一定按照試題要求去寫),可取的一定別放鬆(比如作文的材料與表達)。
如果說十二年讀書像一次長跑,那麼高考前的一個月就該是最後的衝刺階段。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如果考生們學會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語文複習,檢視自己,梳理知識,把握規律,運用方法,調整心態,就完全有可能超越自己,取得最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