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筆記】草書美學之開展——2014兩岸書法學術研討會紀實 ■李廷華

2021-02-11 書法報

草 書 美 學 之 開 展

——2014兩岸書法學術研討會紀實

李廷華

  我於2014年11月21~22日,在臺北出席由臺灣中華書道學會主辦的「草書美學之開展——2014兩岸書法學術研討會」。赴臺前一月,收到學會秘書長高黎慧女士的電子郵件,詳細列出研討會議程和出席人員,使我知曉將要出席此會的大陸學者除我之外,還有周俊傑、莊希祖、劉宗超。臺灣方面要出席的學者,有杜忠誥、何傳馨、楊儒賓、李鬱周、林俊臣、黃智陽、盧廷清等。使我頗感興趣的是,還有兩位旅居臺灣的德國學者何乏筆、宋灝將與會。

  我從西安往臺北的航班,須在浦東中轉,降桃園機場已是晚上六時半,較早到達的莊希祖兄與前來迎接的中華書道學會前任秘書長趙基榮在出口處等待,一同往市內。沿途燈火璀璨,招貼廣告亦多書法墨翰,與大陸城市仿佛,惟其字體純為大陸所謂繁體,臺灣謂之正體,頗有「民國味」。

  21日上午9時研討會開幕,位於臺北延平南路的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四樓已經座無虛席,而研討會的全部論文連圖版也已經印刷成書,發給每一位與會者(我注意到這本論文集定價為新臺幣500元,詢問得知臺灣註冊登記的有資格的文化團體,自己發行書刊是可以銷售的,不需要在出版社買書號)。會議開幕式由學會現任理事長張國榮主持,他除一一介紹來賓外,並宣布每位論文發表人演講時間為25分鐘,討論人提問10分鐘,與聽眾互動5分鐘。討論、互動的時間佔了一半,顯然,每一篇論文的發表都會形成一個小型的研討時空。

  第一個登臺的是莊希祖,他是南京市書協原副主席、曉莊師範學院教授,他講《金陵兩草聖——試論林散之、高二適兩先生之草書特徵》。主持人為周俊傑,討論人林俊臣系臺灣中正大學兼任講師、鹿耕講堂山長。這裡特別要講一講討論人,10分鐘的討論發言既要評點論文之優長或不足,還要提出問題與作者切磋,因為邀請的論文與投稿論文在審查環節上頗不同,這個討論人的發言不啻臨場審查。林散之和高二適的書名廣布海內外,臺灣書壇亦相當熟悉,莊希祖的準備工作也甚仔細,當場播放相關圖片,並結合自己向兩位先哲請益的具體細節娓娓道來,特別是高二適先生的「狂狷」,呼之欲出,演講甚為成功。倒是現場提問者中有位操山東口音的老者對「草聖」之說「發難」。仁智之見,各述其意可耳。

  緊接著演說的是臺灣實踐大學副教授盧廷清,其論文為《自成一家始逼真——黃庭堅的狂草實踐》,主持人還是周俊傑,討論人為臺灣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秀華。關於黃庭堅的研究在兩岸均為顯學,要進一步深入則頗具難度。盧廷清的論文對黃庭堅草書衍變過程特別是他最初師承的周越書法考據甚為細緻。

  上午最後一場是劉宗超的《近百年草書創作理路試析》,主持人為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儒賓,討論人為臺灣亞洲大學助理教授蕭世瓊。臺灣社會文化的氛圍,演講、討論、辯論最為尋常,如果一個會議沒有不同觀點的交鋒倒會讓人感覺奇怪或乏味。蕭世瓊在討論劉宗超論文時,便直言不諱指出一些學術規範性問題。

  中午連午餐在內只休息一個半小時,大家都在一間教室裡吃盒飯。繼續開會時,依然座無虛席,而大多數聽眾享受不到會議供應的盒飯,他們各自趕往街上覓食後再來聽講。我問一位聽講者:「你們對書法這樣大的熱情,動力何在?」回云:「興趣,還有社會多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提倡。我們有個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老蔣先生是首任會長。」這些來聽講的書法愛好者,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每場討論到最後,都是由他們的提問和作者的回答作結。

  下午,林俊臣演講《悲喜雙遣——草書的現代性問題探討》,由楊儒賓教授主持,臺灣中央研究院德籍研究員何乏筆討論。這3位先生在臺灣學術界十分活躍,不久前大陸的「共識網」就全文披露了林俊臣在其「鹿耕講堂」邀請蔡英文和楊儒賓、何乏筆一起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問題。林俊臣的這篇論文跨越音樂、書法與哲學的學科藩籬,著重研尋情感在書法中扮演的角色,頗具美學哲理。

  當天下午還有臺灣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德籍教授宋灝的論文《運筆狂舞——書法與舞蹈》,集中闡釋了臺灣「雲門舞集」將草書藝術的內在運動形態與舞蹈藝術表現形態融合創造所取得的多重意蘊。宋灝先生在闡述中幾次語及「寫書法」,恰好我近時發表有文章《寫書法?》對此文法不通而漸成習慣用語質疑,既然思慮及此,則當場向宋灝提出。事後,我又將自己文章電郵給宋灝先生,將會內切磋擴展為會外交流。

  這天,周俊傑除主持兩場討論外,還自論《近百年章草書法綜述》,為他主持的是李鬱周先生,現為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教授,討論人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黃緯中。

  我的演說在第二天上午頭場,主持人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先生,討論人為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教授黃智陽。黃先生也已於去年結識,他當場向我提出幾個問題,其中關於康有為作為激進主義者及其與以後中國書法文化發展關係的問題,他希望與我繼續探討。拙文談到了于右任的草書,我感覺臺灣書法愛好者對于右任的崇拜是無以復加的。周俊傑就馬世曉書法的歷史地位表示與我看法不同。莊希祖也還想就我的論文發表意見,因為時間已到,未得發言。我與周俊傑、莊希祖二兄相識有年,有時候一年得數見,有時候十年難一逢,各做各的學術,既互相尊重也毫不隱藏觀點,意見發表之後,也不影響情緒。執著而通融,熱烈而平和,這也是我們此行臺灣頗感愉快之處。

  除了我們幾位大陸學者的當面切磋之外,兩岸學者之間的批評在會議上亦多有表現。黃智陽論文《當代草書創作形態評析》,視角攝取當代大陸和臺灣具有代表性的草書家多人,他提出大陸與臺灣書壇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大陸對書法家作品的批評頗熱烈,而研討會上對論文的詰問甚少,而臺灣的研討會上辯論詰難甚常見,而對書家作品之批評則十分客氣。具體評論之外,僅此觀察亦頗具學術眼,其論文結論云:「書法藝術的時代性或獨特性是創作者的志趣與使命,以此創新意識將是順應時代的必然趨勢,透過對於書法歷史經典作品的再吸收,檢視其適於展現在當代的視覺元素,重新擴大創作演繹的衝動,才能壯大書法發展的契機。」兩岸的草書美學研討,若能夠得到如此效果,則功莫大焉。

相關焦點

  • 【書法研究】「綴法第二十一」辨析 ■李廷華
    「綴法第二十一」辨析■李廷華
  • 【書法研究】「榜書第二十四」辨析 ■李廷華
    李廷華  南海言榜書,開篇即謂其與它書之不同,當別立門戶云:「榜書,古曰署書,蕭何用以題蒼龍、白虎二闕者也;今又稱為擘窠大字。作之與小字不同,自古為難。其難有五:一曰執筆不同,二曰運管不習,三曰立身驟變,四曰臨仿難周,五曰筆毫難精。有是五者,雖有能書之人,熟精碑法,驟作榜書,多失故步,蓋其勢也。」南海之書法,得意於《瘞鶴銘》與陳摶「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本為榜書。古往今來,凡擅榜書者多為名流,南海自中歲得名,即在此列,故沈從文謂其為現代名流字之開風氣者,不虛也。
  • 千秋書魂的生動寫照,書法精神的深入探尋|諸家評說《高二適評傳》
    他寫完之後,我見到書粗讀一過,發了個微信,和剛才壽田兄說的一樣,我微信上按了一段話說:這是一本傳世之書,是可傳世之作!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一本書傳不傳世基於他的內容,一定這樣的,就是這個書的定位。我自己覺得高老是一個繼往開來的大家,是一個有憂患之心的大家,李廷華老師這本書也是一本繼往開來的評傳,是一本有憂患意識的評傳。
  • 「和合台州·山水神韻」王天民書畫展研討會
    (錢曉鳴/攝)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 (錢曉鳴)5日上午10點,以題為「和合台州·山水神韻」王天民書畫展開幕式及《王天民書畫》畫冊首發式和「王天民書畫藝術」研討會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行。
  • 瀟湘風華——當代湖南書法十人作品展6月19日將在嶺南美術館開幕
    >自晚清民國以來,書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如果只能提二位,我想,那就何紹基和康有為吧,一個湖南人,一個廣東人,清代碑派美學革新絕對壁立千仞式的人物。系中國書協新聞出版傳媒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中南大學兼職書法碩士研究生導師。
  • 【福寶印社展訊】第六屆海峽兩岸高校書法名家邀請展
    >尊敬的:先生、女士       在四川大學即將迎來120周年華誕之際,茲定於2016年9月25日在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舉辦四川大學120周年校慶暨第六屆海峽兩岸高校書法名家邀請展與書學論壇。該展覽及其論壇由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辦,先後在廈門大學、徐州博物館、臺北紅館、四川大學、廣西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五屆。這次盛會是四川大學為校慶獻上的一份傳統視覺文化大餐。以此為契機,兩岸攜手,推動兩岸高校書法及其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共同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實際努力。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東漢許慎曾言:「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 ...全國書法大展開幕式暨《中國書法當代發展與未來展望》學術研討...
    剪彩儀式當天下午13點30分,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美術觀察》雜誌社主辦,北蘭亭、恆都美業集團承辦的「中國書法當代發展與未來展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恆美國際花都藝術館舉辦。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榮寶齋藝術總監張旭光以「中國草書的三次革命及其思考」為題,列舉了王羲之、王獻之、徐渭三人對中國草書發展的三次革新,以西方的印象派與中國草書比較,指出印象派繪畫與草書的通感,皆是只對情感負責等觀點。
  • 李廷華,《高二適評傳》後記
    時間一晃而去近二十年,2014年初冬,我在臺北參加「兩岸草書論壇」,恰值莊希祖兄亦從南京蒞會,希祖兄知道我這些年寫作出版了《王子云評傳》和《馬世曉傳論》,雲我:你應該寫高二適的傳呀!我不免慚愧,最先準備撰寫的,卻未能實現。如今,有關高二適的資料不斷問世,但我已過花甲之年,每接觸一次較大篇幅的寫作,均有臨深履薄之懼。我當時說:若寫高二適評傳,最少得要三十萬字。
  • 書法收藏之草書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盡顯藝術之美。 廣義的草書:是指草寫的書體。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文字不統一的遠古時代,自然不會有統一規範的草書,那時出現的潦草的字,就屬於廣義的草書;二是在文字統一後,在應急的情況下,或者是在起草文書稿件、記錄他人談話時,行筆快捷,筆畫連帶、省略,信手寫的不規範的潦草的字,這種潦草的字很難用於交流,隔久了甚至連寫字的人也難以識別,這種潦草的字就屬於廣義的草書。
  • 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舉辦—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第十一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廣州中山大學召開。
  • 全國首屆褚遂良書法學術研討會舉行 評選出優秀作品5件,入選作品45件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0日訊 2020年11月9日,由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湖南省褚遂良書法院、中共湘鄉市委宣傳部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褚遂良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評審會在湖南湘鄉褚公祠湖南省褚遂良書法院舉行,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書法》雜誌原執行主編胡傳海、中國書協理事兼學術委員、江蘇省書協副主席王偉林,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書法導報》
  •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2014-08-25 21:02:53這場由兩岸茶業界聯合舉辦的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兩岸相關領域研究的近百名頂尖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大會收到論文120多篇。其中,大陸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領銜、來自13個省區市的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提交了90篇論文。  分別作為兩岸茶業學術研究領域「泰鬥級」人物的陳宗懋院士和臺灣「中研院」吳仁混院士,在會上報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 有人這樣論書法《書法美學》之一
    前言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在中國,先秦是古典美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老子、孔子《易傳》、莊子的美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闡發的一系列概念「道」「氣」「象」「無」「虛」「實」虛靜、玄鑑等。
  • 【書法研究】清五狀元合書扇 ■張玉東
    ■張玉東  狀元扇是清代獨特的扇文化景觀。  從潘世恩所書寫的內容,可知潘世恩書寫此扇時已經78歲了,他所書「大富貴亦壽考,魯齋年三兄先生正,年愚弟潘世恩,時年七十有八」26字溫厚方正,學顏體而形神兼備,寬博從容,穩居扇端。他的書法寬博簡約中可見謙和長者之風。潘世恩的行草書和他這幅扇面中的楷書也多有相似面貌,字畫勻厚,穩重中見雍容之氣,應試的端楷對其字體的影響是很大的。
  • 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成都開幕
    7月26日,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今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6日成都訊 (記者 張潔)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今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黨組書記蘇輝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主持開幕式。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的近百位專家、學者與會。
  • 田蘊章書法講座筆記,都是重點!
    田蘊章書法講座033筆記----學院派書法 氣1、學院派書法:個別或一類人的行為,不被大多數書法愛好都所認可。2、「氣」字寫法:1)氣字因為左邊沒撇,右邊橫折彎鉤尤其難寫。此筆主筆需基本功,基本筆畫要過得硬。折筆在元、明清後合一筆寫。古人是分二筆寫折筆,這時往往折處稜角高起。明清後楷法越來越簡約,就一筆完成折筆。
  • 書法之草書
    這「勢」就是「血脈」、「筋脈」,是章法氣勢形成的根源,也是草書章法形成的原因之—。清梁同書說「氣須從熟中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欹正,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成一片段。」(二)錯綜變化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
  • 「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在汕頭舉行
    央廣網汕頭12月14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12日,「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在汕頭市龍湖區西南小學舉行。會議由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孫恩樂教授主持,廣東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湯耀平和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十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討論生活美學,傳承非遺文化。湯耀平在致辭中表示,讓美學點撥非遺,讓生活與美學共生,本次研討會,必將在引領非遺新觀念,探索研究新方法,踐行非遺美學新路徑方面結出豐碩的果實。
  • 現代著名草書大咖高進,草書《處暑·大雪》欣賞,筆走龍蛇真書法
    中國文化講究平衡,在此基礎上中國古代哲學就衍生出來陰陽學,鬼谷子講,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就是說世上的萬事萬物都要陰面和陽面,看透陰陽兩面才能知道生死。在易經中也有云:一陰一陽謂之道。也證明了陰陽之道的厲害。
  • 郭羊成《中國意象榜書》研討會在石家莊舉行
    長城網3月29日訊(記者 高琳哲王棋)3月29日,河北省書法家協會2017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暨郭羊成《中國意象榜書》研討會在石家莊舉行。研討會上,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胡湛宣讀了關於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特聘郭羊成為特約顧問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