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藝的第一次——木作體驗活動打造「獨一無二的筷子」
燕趙都市報「守藝帶你看」第一次文化體驗活動,上周日在石家莊時光抽屜木工房舉行。24位「守藝」的大小朋友,通過一堂愉快的木工體驗課,親手製作了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中華木筷。▲好玩的木頭玩具。時光抽屜木工房創始人梁凱,是「守藝」報導過的人物,他被讀者親切地稱為「梁木匠」。在活動現場,「梁木匠」帶領都市報的讀者和粉絲,欣賞了許多精巧有趣的木藝作品,他用通俗易懂的解說和演示,把中國木工刨、歐洲木工刨、日本木工刨如何區別這樣的專業話題,講解得深入淺出,迅速提起了學藝者的興趣。
-
守藝| 高粱稈到他手裡就活了
原創 唐晶 燕趙都市報 收錄於話題#守藝16個趙潤生有些鬱悶。今年他種下去的高粱,全被附近人家養的雞給吃了。「顆粒無收。」他攤了攤手,無奈地說,那都是些稈子純紅的稀有品種,「顏色特別漂亮。」
-
考生用古文給南京中醫藥大學寫信自薦 南中醫古文自薦信全文
「累世行醫,幸承恩於外祖,傳繼家學,攬衣缽於己身……」這是南京一位考生寫給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古文自薦信。昨天南中醫綜合評價錄取測試現場來了一批熱愛中醫藥文化的孩子,其中不少人出自中醫世家。 中醫世家的考生用古文寫自薦信 今年南中醫綜合評價錄取報名採取個人自薦為主、教師或專家推薦為輔的形式。
-
24所中醫藥大學角逐「青年說中醫」視頻大賽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餘闖)日前,新華網聯合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播新媒體聯盟在北京舉辦主題為「新時代,新青年,新作為」的「青年說中醫」研討會,並為在首屆「青年說中醫」視頻大賽中獲獎的中醫藥大學學生頒獎。
-
「守藝人」鄭銀聘做客線上文化交流會直播間 暢談中式家具、工藝...
活動現場 本場直播邀請了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潘山廟宇木雕)代表性傳承人、晉江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鄭銀聘做客直播間,為大家講述他的雕刻故事,分享中式家具的特點守藝50年,小到中式家具、工藝品,大到廟宇雕刻、古建築修復,鄭銀聘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力求自己滿意、大家滿意。
-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子從「學史」開啟中醫之旅
山東中醫藥大學張蕾在文獻館給學生上課。學中醫可以懂點「拓磚」,耐下心來沉住氣先在拓磚上噴點水,鋪上宣紙後,再次噴水,然後用刷子輕輕敲擊,敲出字體的輪廓,讓字體與宣紙緊密貼合。最後,用拓包蘸上朱液,慢慢為輪廓拓上顏色……22日,山東中醫藥大學《中國醫學史》課程開始前,2018級中醫醫史文獻專業的博士相光鑫,帶領大一的師弟師妹們做磚拓。他拓得小心翼翼,師弟師妹也學得小心翼翼。對大一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並不能完全明白中醫和拓磚的關係,卻在每一個動作中透出敬畏之心。
-
守正創新向世界講好中醫藥故事
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程純說。 以中醫思維打造人才培養底色培養具有中醫文化自信、善用中醫方法解決臨床和科研問題的中醫藥人才,是傳承中醫藥最根本的任務之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南京中醫藥大學強化中醫經典學習,彰顯中醫原創思維,融匯現代生命科學知識,構建了複合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
抗擊疫情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子在行動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子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奮戰在疫情防控前線,用實際行動展現出新時代中醫藥學子的使命擔當。主動請戰 申請「火線入黨」「此刻,我懷著無比誠摯與激動的心情,向黨組織提出申請。
-
記錄中醫藥「活文物」,《本草中國2》CCTV4全球首播
這些中醫大家畢生為中醫藥的薪火相傳奮力拼搏,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也在慢慢地離我們而去。儘可能最大限度去記錄這些行走的中醫藥「活文物」,這對於孫煜來說無異於一場任務重、時間緊的保護搶救工作,「就在節目後期製作的時候,我們聽到了周老離開的消息,這更讓我們悲痛不已,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緊迫感,希望能夠儘可能多地記錄這些中醫大家們的故事,讓大家真正認識、了解這些中醫藥 『活文物』」。
-
中醫最大的危機是後繼無人!只聞中醫藥,未見接班人
那麼,身為中醫人,率先學好中醫才是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的中醫教育系統中,中醫學的學生需要學習許多西醫的常識和理論,中醫的內容反而不多,從學校中走出來的新「中醫人」實際上對中醫的了解和實踐並不深。在某常識問答型網站上,有一名本年的高考學子由於疫情中中醫治病救人的良好療效對學習中醫產生了興趣,提問自己能否報考上心儀的中醫藥大學。
-
考生用古文給南京中醫藥大學寫信自薦
(原標題:考生用古文給南中醫寫自薦信)「累世行醫,幸承恩於外祖,傳繼家學,攬衣缽於己身……」這是南京一位考生寫給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古文自薦信。昨天南中醫綜合評價錄取測試現場來了一批熱愛中醫藥文化的孩子,其中不少人出自中醫世家。
-
《中醫中國》中醫文化小課堂——傳承中醫藥的意義
醫藥,就是這樣的組詞,醫為道,藥為術,中醫藥,即用中華文化記錄的中醫藥思想知識經驗技術方法。大多數人如今認知的中醫藥是漢民族醫藥學,主要是因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漢民族文化傳承最久遠,影響範圍最廣,漢醫藥知識傳承記錄最全面。
-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英語入門》
在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我們在向全世界弘揚中醫藥文化時,不可缺少使用英文來講述中醫藥文化這一環。 由廣州中醫藥大學蘇紅老師等多位專家主講的《中醫英語入門》課程,幫你做到用英文講好中醫藥故事。
-
紙織畫女傳承人方碧雙:守藝三十載 巧手編經緯
「守藝人」方碧雙傳承紙織畫30餘年,綻放巾幗風採。 陳龍山 攝中新網永春3月9日電 (陳龍山)「是真非真畫非畫,經緯既見分縱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的永春紙織畫因有「隔簾觀月、霧裡看花」的美感,而備受青睞。
-
亮劍:媒體中醫和中醫藥力量
亮劍:媒體中醫和中醫藥力量 『互動對話』論壇經此一疫 ,在看中醫-----疫情之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新方向、新發展從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回憶抗疫歷程哽咽落淚,到全國政協委員王階介紹中醫戰「疫」方案,再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
匠心60年:河北沙河「守藝人」和他的孔明鎖
匠心60年:河北沙河「守藝人」和他的孔明鎖 2017-06-15桌子前圍滿了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兒,每個人手中都把玩著這些物件,或拆解或拼裝。尤其是由兩根簡易的木棍組成的「十字形」,任由多少人使出「絕招」也打不開。「這些玩具太燒腦,我在這整整開了近一個小時,還是解不開。」現場一位市民說。 「你看,像這樣拿著它在桌子上轉兩下,木棍會立即解開。」桌子旁,一位戴著眼鏡的老人邊說邊用手轉動木棍,兩下子就將木棍打開了,令觀者嘖嘖稱奇。
-
裝裱制畫42載 揚州「書畫郎中」手藝人 更是「守藝人」
身為一名裝裱師,人們口中的「書畫郎中」,馬明新傳承手藝的方式很是「低調」,不開店、不設招牌,只在家中做手藝活,一般人無人介紹,根本找不到。裝裱制畫42年,馬明新在揚州書畫界早已小有名氣,在小區更是家喻戶曉。「30年前,曾經有一名書畫收藏愛好者登門請我幫忙,想為一幅鄭板橋的真跡裝裱。」
-
心懷感恩 逐夢杏林———南京中醫藥大學留學生安東尼的抗疫故事
在得知南中醫物資緊缺的情況後,他立即在弗裡堡大學開展募捐活動,社會各界積極響應,迅速籌集到一萬副醫用口罩。為了讓這些口罩順利送到醫護人員手中,安東尼費了不少心力。就在羅頓迪教授準備將口罩運出時,因為申報手續不全,口罩被海關暫扣。安東尼焦急萬分,弗裡堡大學校方得知此事,立即派人協助報關,事情有所轉機,安東尼委託朋友從瑞士乘機通過隨身行李將口罩運往中國。
-
甘肅深化中醫藥國際合作 繼續與海外合建岐黃中醫學院
甘肅深化中醫藥國際合作 繼續與海外合建岐黃中醫學院 2020-05-29 09:58:11甘肅省副省長何偉28日在蘭州談及該省中醫藥新局面建設時提出,要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講好中醫故事,傳播中醫文化;要在深化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上求突破,把藥博會打造成中醫藥服務「一帶一路」的國際平臺,持續深化中醫藥國際合作。 28日下午,全省中醫藥大會在蘭州召開。
-
手起「藕絲」現 麥芽糖「守藝人」鄭雲安大展絕活
為了熬製出正宗的麥芽糖,必須先用清澈的井水浸泡大麥,老鄭每個月都會回老家金溪「閉關」熬糖,因為城裡的自來水漂白粉含量多,熬製出的麥芽糖會失去其原有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