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催芽
苦瓜種子催芽方法:
將種子用清水透洗乾淨,清水浸種12-16小時。
在種臍部位嗑一小口,便於種子發芽時吸水及胚根(人們通常說的芽)露出。注意,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在種臍部位嗑小口,均不能傷及內部的種仁。
將種子用乾淨的溼潤毛巾包裹,放在30℃左右的溫度下催芽,2-3天後胚根便可露出。在未出芽之前,每天用清水將毛巾和種子透洗一遍,保持種子清潔。
發芽後的種子便可播種,因種子個體間出芽有先後的不一致性,有條件的可將先出芽的種子揀出用乾淨的溼毛巾包好放冰箱的冷藏室低溫保存,等絕大多數種子出芽後一起播種。
田間管理選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大白苦瓜和綠苦瓜915等品種。用55℃熱水燙種、攪動,當溫度降到30℃時浸種12小時。若把種子輕輕嗑開一條縫,有利於種子吸水,浸種8小時即可。隨後將種子洗淨撈出,用乾淨紗布包好,放入30℃左右的溫箱內催芽。每天用溫水清洗一遍,4-5天開始出芽。
露地栽培
生物學特性 苦瓜根系比較發達,主根深達33釐米左右,根群分布寬達1·3米。莖較細,分枝能力極強,主蔓發生側蔓,側蔓上又能發生側蔓,形成繁茂的地上系統。葉為掌狀淺裂或深裂,綠色。雌雄異花同株,花單生,花冠黃色,花具長柄,其上著生綠色盾狀苞片。一般主蔓8—20節發生第一雌花,側蔓1—2節即著生雌花。果短圓錐形或長圓錐形,表面有瘤狀突起,青綠色或深綠色,成熟時橙黃色。嫩果為食用器官。每果內含種子30粒左右,種子盾形,扁,淺黃色,表面有花紋,種子千粒重150—180克。
苦瓜起源於熱帶,生長發育要求較高溫度。發芽的適宜溫度為30—35℃ ,幼苗生長適宜溫度20—25℃,15℃以下生長緩慢,能忍耐10℃以下的低溫,在10℃左右的低溫仍能緩慢生長,但生長不良。開花結果期間的適宜溫度為20—30℃,可忍耐30℃以上的高溫,即使在高溫季節也能生長繁茂,而生長後期,當溫度低於10℃時也可繼續採收嫩果,直到初霜結束。
苦瓜對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要求較高,喜溼怕澇,在陰雨連綿天氣裡植株生長不良,容易發病,一般土壤含水量在15%左右為宜,空氣相對溼度在70— 80%為適宜。
類型與品種:南方苦瓜依果實形狀可分為三個類型,即短圓錐形、長圓錐形和長條形。主要品種有大頂,英引、翠綠大頂、穗新1號、穗新2號、夏豐3號、穗優、夏香、大朗、大白苦瓜等品種。
種植技術
土壤需求:
盆栽時盆土用田園土摻適量石灰和腐熟的豬糞及過磷酸鈣、草木灰等。可直接盆播栽培,也可移苗上盆,用細竹杆搭支架讓其攀生。在院落中多栽植在陽光充足的棚架旁,一般株距40至50釐米。培以肥沃營養土,高出地面2至3釐米,經常保持土壤溼潤。
溫度要求:
苦瓜不同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一樣,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30℃至35℃;幼苗生長適溫為20℃至25℃,15℃以下生長緩慢,10℃以下生長不良;開花結果適溫為20℃至30℃,在25℃至30℃時坐果率高、果實發育迅速;在生長後期,夜溫為10℃,白天溫度為15℃至20℃時,也能正常結瓜。
光照條件:
苦瓜對光照長短要求不嚴,但苗期光照不足會降低抗寒力和抗病力,莖葉易徒長。開花結果期,充足的光照有利於莖葉的和生長和坐果率的提高,果實發育也快。
水肥管理:
苦瓜應有充足的水分供給,尤其是開花結果期,需水更多,切忌缺水和長時間積水。苦瓜耐肥力強,忌水漬,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或粘壤土栽培。基肥以腐熟的有機肥料為主,追肥以腐熟人畜糞尿為主,每周施一次。苗肥宜薄施,進入開花結果期,可加大濃度,盛果期以後增施1至2次鉀肥或複合肥,以延長觀花、觀果時間。
施肥技術
1、高產期施肥。在高產時期,隨補水補充充足的氮、磷、鉀肥料。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各種肥料撒施在苦瓜田內表面。也可以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施肥量注意「少量勤施」的原則。苦瓜進入生長盛期施肥要充足,高溫乾旱季節要及時澆水,廂面最好鋪麥草以保溼,同時注意防止積水。 開溝施肥。在苦瓜植株內側20釐米處挖一條環狀溝,溝深5釐米,然後每溝施入複合肥50克或生物肥80克,用土埋溝後澆水。也可在苦瓜植株內側20釐米處挖一條半米長的條狀溝,每溝施入上述數量的肥料,效果也不錯。需要注意的是,苦瓜每次追肥後,一定要及時澆水,這樣吸收效果才好。
2、集中施肥。苦瓜畝種植株數較少,每畝只有200株~300株,每行只有3株~6株,若採取隨水衝施方式追肥,肥料利用率會很低,浪費嚴重。改為集中施肥,如挖環狀溝施等,這樣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隨水衝施肥料。苦瓜隨水衝施肥料,使苦瓜畝種植株數較少,每畝只有200~300株,每行只有3~6株,若採取隨水衝施方式追肥,肥料利用率會很低,浪費嚴重。
3、巧施氮肥。苦瓜需要較多的氮肥,但也不能偏施氮肥;否則,抗逆性降低,從而使植株易受病菌浸染和寒冷為害。在肥沃疏鬆的中壤土裡,增施磷鉀肥,能使植株生長健壯,結瓜可以經久不衰。
苦瓜夏季如何施肥更高產大家都知道了嗎?苦瓜在夏季除了適量施肥以外還要進行植株整理,及時摘除棚子下部的老、黃、病葉,以及懸掛到下部的無瓜的枝條。如果可以,上部無瓜或雌花的枝條也應該摘除,有病、蟲果也應該及時摘除。 苦瓜施肥方法大家要記得,苦瓜追肥應改為集中施肥,如挖環狀溝施等,這樣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病害防治
一、苦瓜炭疽病防治方法
【發病規律】
苦瓜炭疽病屬真菌性病害,從苗期到生長後期都會發生,特別是在高溫多雨的6月~9月發生嚴重。苦瓜的葉、蔓和果實都會感染病害。
【發病症狀】
葉上的病斑初呈黃白色,圓形或不規則形,以後變成褐色或黑色的幹型病斑,往往有同心輪紋,容易乾枯裂開,病斑增多後葉片枯萎。蔓上的病斑呈長圓形,稍凹陷,初呈水漬狀淡黃色,後變深褐色。病斑若繼續擴展到圍繞莖蔓一周,便使莖蔓枯萎。果實感染病害後,先在表面產生白色圓形凹斑,似針頭大小,後擴大變成暗褐色,最後變黑褐色著生黑色小粒。病斑不深入果肉,中央常裂開,在潮溼情況下分泌粉紅色粘狀物。幼嫩果病害較少,其感病性隨著果實的成長而增加,成熟果較容易染病。
【防治方法】
1.選種及種子消毒。留種時應從無病果中選取種子,減少種子帶菌。種植前先將種子放入52℃~56℃的溫水中浸種25分鐘~30分鐘,能收到較好的殺菌效果。
2.注意選地,高畦深溝。高溫多溼是炭疽病發生的有利條件,因此栽培苦瓜應選擇地勢較高的田塊。要高畦深溝,並注意排水,適當密植,疏剪老葉和病葉,使之通風透光,改變田間小氣候,降低田間溼度。並且要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
3.藥劑防治。苦瓜在幼果期和高溫多雨天氣容易發病,要連續噴藥防病,每隔7天~10天噴1次50%多菌靈500倍~600倍藥液,或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800倍液,或用1∶15∶150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二、苦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發病規律】
誘發白粉病的重要因素是溼度和溫度。春秋兩季當溫度在16℃~24℃,多雨高溼的環境條件下時,此病最易盛發流行。在高溫乾燥天氣,能抑制病原菌的發育,此病會輕微發生。在旱季,如果晚上有充足的露水,此病仍能嚴重為害。
【發病症狀】
苦瓜白粉病屬真菌性病害,發生在植株的葉、葉柄和莖上。病斑初為黃點,以後擴大為白色粉斑,後互相連接整個葉面,終至全葉發病布滿白粉,以後病斑顏色變成灰白色或灰色,最後生成黑色小粒。葉片感染病害,變黃變弱,容易枯死。
【防治方法】
首先實行輪作,不要和葫蘆科蔬菜連種。適當施用氮肥,若氮肥過多,枝葉茂盛陰蔽,通風溼度大,容易發病。其次要降低田間溼度。雨天注意清溝排水,防止漬水,適當疏剪過密老葉,使之通風透光良好。再則要及時施用藥劑防治。病害初發生時,及時噴施50%膠體硫100倍~15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8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600倍液,每隔5天~7天噴1次,連續2次~3次。
三、苦瓜枯萎病防治方法
【發病症狀】
此病主要發生在主蔓莖節部。感病後初時發生水燙症狀,病部很快向上下兩頭的節間擴展。以後舊病部變褐腐爛收縮,患部以上莖葉失水下垂枯萎。此病也能在地面根頸部位發生,染病後初時也呈現水燙症狀,隨後病部變褐腐爛收縮,地上部植株失水枯萎。
【防治方法】
此病應採用科學栽培與藥物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土壤處理。整地時把土壤翻曬3天~5天,讓土壤充分曬白風化,再畝施石灰50公斤~75公斤,中和土壤酸性和抑制病菌生長。
2.高畦深溝防止積水。高溫多溼容易發生枯萎病,採用高畦深溝種植法,降低地下水位,防止雨後積水,使畦面土壤通風,可減少病害。
3.剪疏莖部葉片。病害開始發生時,剪疏莖部葉片,使田間植株、畦面通風排溼,能抑制病菌的發育和傳播,可減輕病害發生。
4.藥劑防治。病害開始發生時,速將病株拔除,同時噴75%百菌清500倍~8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500倍~600倍液,或用70%敵克松原粉500倍~800倍液。每隔7天~10天噴1次,連續3次~4次。要注意把藥液噴布在植株下半段的莖蔓上,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
四、苦瓜白斑病防治方法
【發病症狀】
苦瓜白斑病是由一種叫苦瓜尾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又稱青蛙眼(frogeye)。主要為害葉片,早期出現褪綠變黃的圓型小斑點,逐步擴展成近圓型或不規則型。直徑1~4毫米的灰褐色至褐色病斑,邊緣較明顯。病斑中間灰白色,多角形或不規則狀,上生稀疏淺黑色黴狀物,在潮溼時易看見。常常易造成病斑穿孔。
【發病規律】
該病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為翌年侵染源。通過氣流或雨水傳播到苦瓜葉片上侵染,引起發病。由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繼續傳播發生再侵染。廣東地區一般在5~9月份的夏季高溫期發生。該病雖然不會使葉片枯死,但造成葉片上眾多的小斑點,影響光合作用,並促使葉片較快轉向衰老,影響苦瓜質量和縮短苦瓜採收期,造成減產,據觀察,多數瓜田在第一批瓜膨大或收穫後開始發病。高溫多雨季節、缺乏有機肥、偏施化肥過多、土壤板結的瓜田發病較嚴重。
【防治方法】
防治苦瓜白斑病,一是要搞好田間清潔,清除消毀病殘株,減少田間病源積累;二是要施足有機肥,改良土質,增強肥力,保證苦瓜根深株壯,提高抗病力;三是在苦瓜第一輪結瓜時及時追肥,保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獲得足夠營養,追施綠芬威、百施利或綠豐素等葉面肥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並適當疏摘側芽,保證新芽枝葉能夠葉厚色綠。
苦瓜保存
1、選擇表皮完整、無病蟲害、七八分熟的苦瓜,以減少乙烯釋出的機會,降低後熟速率。
2、最好用紙類或保鮮膜包裹儲存,可以減少苦瓜表面水份散失,並避免柔嫩的苦瓜被擦傷,損及品質。
3、放入溫度12~13℃,相對溼度85%左右的冷庫內保存,可保存較長時間。
註:10℃ 以下苦瓜成熟會釋出乙烯,並且會加速後熟,還會出現冷害,即表面出現凹陷,進而感染潰爛。
苦瓜功效
苦瓜又名涼瓜,是廣受人們喜愛的一種蔬菜。苦瓜富含粗纖維、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苦瓜具有以下功效與作用:
1、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苦瓜中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
3、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正常細胞的癌變和促進突變細胞的復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4、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譽為「脂肪殺手」,能使攝取脂肪和多糖減少。苦瓜還能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5、苦瓜含有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預防骨質疏鬆、調節內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藥用和保健功能。
6、苦瓜能滋潤乾燥的皮膚,還有美白和保溼的作用。
藥用價值
苦瓜,因其味苦而得名,它雖味苦但苦中帶甘,清香可口,向來被人們視為難得的食療佳蔬。民間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熱、苦味能健胃之說。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熱解毒,潤燥生津,尤其在秋暑天氣裡食用最好。苦瓜的微苦吃後能刺激人體唾液,胃液分泌,令人食慾大增,清熱解暑。相傳,苦瓜約在明代初傳入我國南方,它的莖、葉、花和果實都十分奇特,可作觀賞植物栽培。而廣東人講究意頭,苦瓜名中帶「苦」字,粵人又喚其做涼瓜。
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因此具有健脾開胃,促進飲食的功效。苦瓜所含的生物鹼類物質奎寧,可利尿活血、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不僅如此,苦瓜蛋白質成分及大量維生素C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抗癌防癌之效。苦瓜的新鮮汁液,含有苦瓜甙和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