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糧食主產區緊急動員向旱魔宣戰力爭夏糧豐收

2021-01-19 中國政府網

新華視點:緊急動員向旱魔宣戰 不誤時機奪夏糧豐收
——北方糧食主產區抗旱見聞

圖表:緊急動員向旱魔宣戰 不誤時機奪夏糧豐收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

    旱!旱!旱!

    沒有山崩地裂,沒有驚濤駭浪,也沒有熊熊火勢,但這場無聲無息的天災已肆虐了4個多月!旱魔所到之處,秧苗枯死、土地龜裂、人畜乾渴。災害已經讓全國近43%的小麥產區受旱,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飲水吃緊。

    做好冬麥區抗旱工作,對保障夏糧生產,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日前,新華社記者日前分赴冀、魯、豫、皖、晉、陝、甘等冬小麥主產省旱情最重地區以及農業部和中國氣象局,採訪報導各地和各部門的抗旱行動。

    河南:10天內把全省小麥澆一遍

    2月2日,河南省中牟縣白沙鎮張虎橋村。村民霍國民正抱著碗口粗的塑料水管在麥田裡拖動。遠處田埂上,他家的柴油機正在隆隆聲中把水從機井裡抽出,源源不斷地送到乾渴的麥田。春節剛過,往年此時還在走親串戶的村民們已經紛紛下地灌溉了。

    2月3日,河南省長葛縣老城鎮農民在抗旱澆麥。 自2008年10月以來,河南已連續100多天無有效降水,受旱面積達到4519萬畝,有50萬畝麥田不同程度地出現麥苗枯死現象。為緊急應對持續發展的旱情,河南提出集中力量投入抗旱,爭取用10天左右的時間把全省7000多萬畝小麥普遍澆灌一遍。目前,全省各地農村已掀起抗旱保苗的高潮。 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河南省糧食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夏糧更是佔到四分之一。這場旱災面積之大,時間之長,程度之重,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少有。自去年10月24日以來,全省連續104天無有效降雨,小麥受旱面積達4150多萬畝,50萬畝麥苗枯死。

    「春節期間,整個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都在包組包戶忙抗旱。」商丘市平安辦事處主任張留雁說,「到現在為止,一塊麥地都沒拉下。」

    今年是河南被國家確定為糧食戰略工程核心區後的第一年,奪取夏糧豐收成為「中原糧倉」今年糧食生產的第一步。截至目前,河南共投入抗旱資金5.55億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力142萬人,累計澆灌面積4965萬畝次。農業、水利、農機、氣象、電力等系統共派出5000多支技術小分隊,幫助群眾抗旱澆麥。

    河南省2日提出,用10天時間把全省7000多萬畝小麥普遍澆灌一遍。有澆水條件的將加快進度,做到早澆快澆;有水源但水利條件差的地方,則將通過車拉人擔等方式,爭取多澆一畝麥,多保一畝苗。

    河北:新建水利設施派上大用場

    在邢臺市巨鹿縣老漳河沿岸的村莊,村民用上了新建成的揚水工程和輸水管道澆地。

    去年11月以來,河北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7毫米,比常年偏少九成,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是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同期最少的。而今年1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區甚至沒有有效降水。全省40萬人出現季節性飲水困難,1500萬畝冬小麥受旱,局部地區出現死苗現象。

    河北省水利廳廳長李清林說,去年入冬以來,河北省共建設小型抗旱工程11萬處,新增灌溉面積46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20多萬畝。此外,為充分利用微鹹水資源,河北省建設鹹淡水混澆機組2000多處。目前通過利用河道基流,全省沿河縣市已引蓄水3.6億立方米,澆地210萬畝。

    山東:節水灌溉取代大水漫灌

    春節剛過,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安德街道辦事處前劉村的麥田裡,一條條白色塑料「長龍」吐著水柱,涓涓細流滋潤著吐綠的麥苗。村民張書林說:「過去用水井澆地要用兩三個小時,眼下採用『小白龍』,個把小時就行了。」他還說,今年麥田乾旱,得抓緊澆水。澆上了水,今年還能豐收。

    「小白龍」是一種塑料軟管,耐折、耐曬,便於移動。灌溉澆水時,一頭接在水泵出水管上,再通過這種白色軟管導水入田,並視灌溉情況可隨時移動。這種灌溉方式雖「土」,卻有效解決了水在灌溉「途中」的滲透耗費,改變了過去大水漫灌的傳統澆灌習慣,節水近40%。

    山東今年以來降水只有1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了近九成,全省農田受旱面積已達2030萬畝,重旱1000萬畝,濰坊、臨沂、德州、聊城等地受旱面積都在200萬畝以上。為此,全省已投入近4億元,興建各類抗旱水源工程2600多處,新打機井5萬多眼,臨時解決了10萬人、7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隨著旱情進一步發展,山東已把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供水緊缺城市正在著力強化用水管理,通過擴建水源工程、啟用城市備用水源和加強計劃用水等措施,保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農村用水緊張地區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加緊修建一批應急水源工程,必要時組織社會力量拉水、送水,確保群眾基本生活用水。

    安徽:農民澆地政府補貼

    亳州市利辛縣是安徽旱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記者採訪時,程家集鎮農民賈思民正帶領一家四口在田裡澆地。他說,旱情雖重,但墒情不錯,加上政府給補貼,對戰勝旱情有信心。

    縣裡拿出800多萬元用於抗旱保苗工作,農民新購置澆灌機每臺可獲得1000元的補助,相當於機器價格的三分之一。此外,農民每澆一畝地,還能得到2元補貼。縣裡還動員了有關幹部每人負責10戶農家,帶領農民進行抗旱澆灌。

    2月1日,安徽淮北市濉溪縣鐵佛鎮鐵佛村一戶村民在麥地旁的大溝邊架起了從親戚家借來的水泵,忙著抗旱。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近日發布旱情通報介紹,去年10月下旬以來,安徽合肥以北地區,特別是淮北地區降雨嚴重偏少,發生了嚴重旱情。據統計,安徽省受旱面積已經達到2417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1200多萬畝。目前,安徽省掀起抗旱保苗新高潮,最大限度減輕旱災造成的損失。新華社發(李博攝)

    今年是安徽省小麥播種面積最高的年份,達3544萬畝,比上年增加200萬畝。小麥播種基礎總體較好,但去冬以來淮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全省近七成小麥受旱。

    為指導農民科學抗旱保苗,除了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保苗田管技術指導外,安徽省農委還組織專家在省電臺和安徽農網、安徽農業信息網舉辦技術講座,並刻錄了2000份光碟免費發放各地。全省近140萬農村手機用戶也收到了他們發出的科學抗旱技術要點簡訊息。

    目前,安徽省已動用省長預備費1000萬元用於當前抗旱保苗工作,專項安排1500萬元農機補貼資金補助受旱地區購置抗旱機械,提前預撥3億元農資綜合補貼資金支持農民購買化肥等抗旱保苗物資。加上各地政府的投入,全省已有六成左右受旱面積完成澆灌。

    安徽省農委副主任劉永春沒有迴避困難。他說,由於旱情集中在北緯33度沿線地區,這一地區往年雨量充足,當地老百姓並沒有澆冬水的習慣,加上農產品價格下行,一些農民抗旱積極性不高。

    山西:全省每天澆地6萬畝

    從1月31日開始,運城市臨猗縣北景鄉等七個鄉鎮的麥田澆上了黃河水,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這個縣的回龍、元上、揚範三個高揚程泵站,春節前就在黃河灘挖了15.2公裡的引水渠,揚範泵站還在黃河上新建了一座抽水浮船,為當地的抗旱春澆作準備。三座泵站每天抽水4萬餘立方米、澆灌附近7個鄉鎮的七八千畝麥田。

    山西是全國9個小麥主產省份之一,旱情集中在南部的運城、臨汾、晉城等地。截至1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僅20.4毫米,連續100多天無有效降水,是1999年以來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全省230萬畝農作物受旱,白地缺墒面積2455.95萬畝。

    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已經先後發布乾旱黃色預警和乾旱橙色預警。目前全省小麥主產區每天的春澆面積在6萬畝左右,並在陸續增加。全省100多支抗旱服務組織正在積極給飲水困難人畜送水,確保人畜飲水安全。

    臨猗縣張家坡村農民張奇峰反映,現在最大的困難是澆不起水。按目前的電價澆水,一畝地僅澆水就得花200多元。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林旺表示,運城沿黃泵站電價每度高達0.25元到0.27元,澆一畝地的電價成本40元到100元之間,影響了農民抗旱積極性。

    陝西:全省日均117萬人抗旱

    2月3日,三原縣高渠鄉張白村。看著汩汩水流進入麥田,村民王珠元說:「我家的兩畝半小麥,去年11月澆了一次,現在澆第二次,收成看來能保證了。」

    正在這個村布置春灌工作的陝西省涇惠渠管理局局長王瑜說,涇惠渠是陝西關中地區第二大灌區,在河源來水滿足不了需求的情況下,涇惠渠管理局及時開啟西郊水庫抽水站補充灌溉水源,並採取輪灌和集中用水等辦法不斷提高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涇河來水擴大灌溉面積,已完成冬灌面積60多萬畝。

    2月3日,陝西省三原縣高渠鄉張白村村民彭雪芳(右)等人正在澆灌麥田。 陝西省是我國夏糧重要產區,冬小麥、油菜播種面積約2000萬畝。由於2008年11月中旬以來一直沒有有效降水,全省9市作物受旱面積已達1149萬畝。目前陝西省有關部門正積極組織幹部群眾開展抗旱減災,平均每天投入抗旱的勞動力達到117萬人,開動水利設施6萬多處,已完成冬灌面積752萬畝。 新華社記者 陳鋼攝

    針對20年不遇的冬旱,陝西省防總1月中旬啟動省級三級抗旱應急響應,要求各地開動一切水利設施,力爭使全省900萬畝可灌農田全部灌溉。春節假期過後,陝西水利、農業部門安排各級上萬名幹部深入田間地頭查看並指導抗旱救災。目前全省日均投入抗旱人數117萬人,開動水利設施6萬多處,已完成冬灌面積752萬畝次。

    據當地氣象部門預計,2月上旬陝西全省降水總量仍然偏少,乾旱還會持續,冬春連旱的可能性很大。此外,由於冬季乾旱,對小麥紅蜘蛛、小麥蚜蟲及油菜莖象甲等害蟲發生較為有利,農業部門預計春季將有害蟲嚴重發生的趨勢。

    甘肅:旱情促進種植新技術快速推廣

    甘肅省的春耕春播從4日立春之時逐漸展開。當天,記者在定西市安定區西鞏驛鎮看到,村民們正在整修灌溉渠道,維修灌溉設備,覆壓輸水管道。村民李利說,他們抗旱主要靠地膜覆蓋等節水技術。

    甘肅省目前受旱面積1500萬畝,20多萬人、18萬多頭牲畜出現飲水困難。據當地氣象部門預測,今春甘肅氣溫還將持續偏高,春旱將持續加重。截至目前,甘肅省已籌措1.5億元用於抗旱。

    在抗旱中,甘肅省計劃推廣5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從根本上減輕旱災的威脅。這項旱作農業的新技術能夠有效抑制水分蒸發,將全年所有降水積蓄在土壤中,使年度不均、季節不均的降雨變為作物全生育期可用的有效水分。去年秋天,全省已完成秋覆膜面積140萬畝,今年早春計劃覆膜300萬畝,從根本上減輕旱災的威脅。

    中國氣象局:遇有利天氣時機將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最新預測顯示,7日到9日以及13日前後,我國中東部有兩次降水過程,其中陝西東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西部和南部降水量相對較多,對緩和當地旱情較為有利。

    但是,北京、河北、山西、陝西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冬麥區的旱區大部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將持續。預計2月華北、黃淮等地旱情發展勢頭將有所減緩,但旱情仍然存在,3月華北、黃淮還將出現旱情。

    對此,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今後一個時期,出現幾次冷空氣的過程,特別是有比較明顯的天氣過程產生的時候,可以抓緊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2月2日,山西省已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最多降水已經達到5.9毫米,效果比較明顯。在部分地區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中國氣象局也要求各地氣象部門抓住時機,實時開展人工增雨,為抗旱奪豐收做出氣象部門的努力。

    肖子牛還表示,乾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農業,對未來的春耕春種生產要給予特殊的關注。入春以後要及時把麥田耕種的技術保障措施及時跟進,以增溫促成冬小麥的適時返青和生長。中國氣象局派出的工作組已在各地指導做好抗旱氣象服務工作。

    農業部:10萬張科技服務「明白紙」送達旱區

    由農業部組織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和科技入戶專家緊急編印的10萬張9種分區域抗旱應急技術「明白紙」,3日晚已送達旱區各地。在受災嚴重的省份,發送人員將深入部分縣,將「明白紙」直接送到培訓班上和當地農民手中。

    明白紙在科學澆水灌溉、合理施肥、及時中耕保墒等關鍵技術環節上,用通俗、淺顯、精練的語言進行準確描述,並配以生動、易懂、有針對性的圖片,圖文並茂,保證技術指導員和廣大農民一看就能懂,一學就會用。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冬小麥主產區,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這一地區秋冬已連旱,如果再出現冬春連旱的情況,將對夏糧產量造成嚴重損失。農業部部長孫政才說,這不僅將造成更大範圍的枯苗死苗現象,而且直接影響小麥的返青和起身拔節,進而對夏糧產量造成嚴重損失。

    農業部已於2日啟動了最高級別的抗旱一級應急響應,先後派出4批16個工作督導組,推動抗旱措施落實;組織主產區農業部門和有關專家分析苗情長勢,研究抗旱措施,提出加強分類指導的技術方案;組成20個專家指導組,分赴受旱嚴重的小麥主產區,與當地農業技術人員一道開展技術培訓與巡迴指導。(執筆:董峻。參與採寫:訾紅旗、董振國、蔡敏、曹國廠、張洪河、晏國政、陳鋼、連振祥、於文靜、姚潤豐)

    農業部編印分區域抗旱應急技術明白紙送達旱區

    為落實全國抗旱保春管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加強對當前小麥抗旱工作的技術指導,切實依靠科技抗旱救災保豐收,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組織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和科技入戶專家,結合前期調研,緊急編印了分區域抗旱應急技術明白紙,已將10萬張明白紙送達旱區。

    氣象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當前抗旱氣象服務工作

    2月4日上午,中國氣象局黨組召開專題會議,進一步研究部署當前抗旱氣象服務工作。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許小峰主持會議,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守榮、矯梅燕,中央紀委駐中國氣象局紀檢組組長、局黨組成員孫先健出席會議,副局長宇如聰列席會議。中國氣象局有關內設機構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

    未來一周西北華北黃淮等地旱情將持續發展

    預計未來一周,西北東南部、江漢、江淮等地氣象乾旱將有所緩和,華北中東部、黃淮北部、西北東北部、華南東部及西藏中部、雲南西部等地氣象乾旱將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經濟時評:今年夏糧豐收意義重大
    2019年夏糧豐收意義重大,一方面夏糧豐收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基礎、贏得主動,有利於促發展、穩物價、增信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在於,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定海針」。2019年夏糧豐收意義重大,一方面夏糧豐收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基礎、贏得主動,有利於促發展、穩物價、增信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在於,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維繫社會穩定的「定海針」。農業生產穩住了,「三農」戰略後院守好了,經濟社會發展就有了「壓艙石」,應對國際上的風險和挑戰就有了充足的底氣。糧食安全極端重要。
  • 夏糧豐收在即,小麥產量和收購量預估出爐,糧價走勢如何?說出來你別...
    今年夏糧豐收不豐收,不同的層面看法肯定不一。但是,對今年的夏糧定調肯定還是豐收的。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消息,今年夏季糧油生產形勢較好,有望獲得好收成,預計產量將保持在較高水平。具體產量和品質如何,還要觀察最近兩周時間主產區的天氣形勢,特別是有沒有連陰雨的天氣。
  • 【地評線】彩雲網評:夏糧豐收,怎一個「穩」字了得!
    從實打實收情況看,今年夏糧豐收在望。「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夏糧主體為小麥,雖然產量只佔全年糧食五分之一,但對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受疫情影響,多國限制糧食出口,給世界糧價帶來較大波動的情況下,夏糧穩天下安,不僅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底氣十足,更夯牢了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國的飯碗端得很「穩」。
  • 「三夏」大忙將至,夏糧豐收在望,今年西安怎麼幹?這個會上都說了
    5月21日下午,記者從全市「三夏」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動員會上獲悉,全市小麥條銹病防治工作已全面完成,沿山塬區、嶺區等旱地即將開鐮,我市夏糧豐收在望。會議通報了2019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考核結果;安排部署了2020年「三夏」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和秸稈禁燒工作。
  • 我國氣象雷達圖突然變空白 緊急查明助力夏糧收穫
    寒來暑往,中央氣象臺守護共和國70年,每年的這個時節,是全國小麥喜獲豐收的季節,氣象預報也成為農民朋友普遍關注的焦點。就在昨天,有網友發現中央氣象臺網站天氣雷達一欄突然變成了全國空白。目前,氣象雷達圖已經恢復正常,從最新的天氣預報來看,未來三天江南等地強降雨一發不可收拾,華北黃淮水少溫高——這對華北黃淮小麥主產區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6月1日,全國冬小麥主產區已機收超1億畝,麥收進度過三成,比去年同期快14個百分點。
  • 社論:糧食安全無近憂但需謀遠慮
    一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2日晚披露,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為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降幅約20%;二是近日決策層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首先需要釐清的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布的是收購量減少,而非關乎糧食安全的產量。
  • 科學抗旱為實現夏糧好收成保駕護航(組圖)
    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題:科學抗旱為實現夏糧好收成保駕護航  新華社記者 董峻  自去年冬天以來,北方小麥主產區發生的這場幾十年一遇的罕見乾旱,對小麥正常越冬和生長發育造成了嚴重影響。
  • 特殊年景的豐收答卷——寫在河南夏糧產量再創新高之際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量再創新高,比歷史最高水平的2019年增產1.67億斤,其中小麥總產量750.63億斤,佔全國總產量的28%以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這是「中原糧倉」再次交上的一份豐收答卷,特殊年景,穩穩地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開局豐收,全年主動」,夏糧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首戰。
  • 河北夏糧喜獲豐收米麵糧油肉蛋奶供應有保障
    河北省種植結構持續優化,糧食生產根基牢固,夏糧喜獲豐收;生豬生產好於預期,肉蛋菜奶貨足價穩。全省「米袋子」「菜籃子」滿滿地,老百姓基本生活有保障。 「米袋子」「菜籃子」,關乎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也影響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成色。今年上半年,河北省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 高層罕見定調餐飲浪費現象 糧食危機隱現農業板塊強勢爆發
    來源:港股一圖解碼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糧食安全關係著國計民生。聯合國今年已經多次發出預警,呼籲各國應對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糧食安全問題再次引發了高度關注,這兩天,中央高層罕見的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並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今年以來,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幾經考驗,南方水災還未落下帷幕,北方的旱災又悄然而至。
  • 每日一詞∣夏糧豐收 bumper summer harvest of grains
    農業農村部表示,由於夏糧種植面積穩定、產量提高,今夏我國將迎來糧食大豐收。2020年夏糧面積4億畝,截至6月15日,全國夏糧收穫已到九成。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中國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糧食供給結構不斷優化,糧食產業經濟穩步發展,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越走越寬廣。
  • 韓長賦:秋糧形勢比較明朗 豐收已成定局
    原題:把糧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權威訪談)——訪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疫情影響、戰勝洪澇災害,夏糧產量創出歷史新高,秋糧豐收已成定局。把糧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對於穩固國民經濟基礎具有重要意義。本報記者就糧食生產的有關熱點問題採訪了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
  •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
    2020-04-02 15:16:53來源:FX168 【商務部: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 小麥豐收了,質量咋樣
    農業農村部近日宣布,今年我國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又是一個豐收季。夏糧的主體是小麥,它是我國第二大口糧作物,是四成中國人的口糧來源。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硬道理。那麼我們手中的糧食到底是否充裕,它的種、收、儲、加工等全鏈條如今又是何種情況?
  • 徐光春強調確保實現全年糧食總產1000億斤的目標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面對歷史罕見的特大旱情、嚴重的病蟲害等困難,省委、省政府積極採取抗災減災措施,實現了連續6年夏糧豐收。至6月17日,全省小麥收割已全部結束,預計全省夏糧總產再創歷史新高,比去年略有增長,為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奠定了堅實基礎。近日,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對省委、省政府《關於今年全省夏糧總產再次突破600億斤的情況報告》作了重要批示。
  • 今年糧食收購價格上漲 豐收後的糧食怎麼賣
    今年對農民來說,或是個豐產又豐收的好年頭。不僅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秋糧的收購價格也比去年漲了。今年糧食市場交易情況如何,豐收後的糧食怎麼賣,種糧食的農民收穫又如何?糧食收購價格穩中有漲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糧價格的收購價格均有上漲。
  • 特別的豐收 特殊的意義
    每季豐收都令人期待,而今年夏糧豐收格外振奮人心。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任何時候」和一個「功不可沒」再次深刻詮釋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肯定農業穩產保供在抗擊疫情中所發揮的作用,「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 國家宣布今年糧食產量破歷史新高,農民平均收入將提高萬元
    10月21日我國農業農村部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今年糧食豐收已經定局,預計產量將突破1.3萬億斤以上,有望達到我國糧食歷史的最高水平。此外,新聞發布會上還公布了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報告,報告中顯示我國農民平均收入因夏糧豐收而增長1.6%,達到了人均12297元。
  • 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們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基本實現了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在6月26日的農業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廣德福表示,目前我國糧食產能邁上1.3萬億斤臺階,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農產品供給量顯著增加,主要農產品市場運行基本保持穩定。
  • 我市936萬畝小麥豐收在望!今年小麥長勢是近三年最好的一年
    我市936萬畝小麥豐收在望今年小麥長勢是近三年最好的一年全市將投入農機45萬臺(套)參加機收會戰我市936萬畝小麥豐收在望,「三夏」會戰即將全面展開。5月22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局及早謀劃、統籌部署,多舉措積極備戰「三夏」生產,全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扛穩糧食安全重任。5月24日上午,梁園區310國道旁的麥田一片金黃,清風拂過,沉甸甸的麥穗隨風舞動,豐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