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化與中國國際研討會在清華舉行

2020-12-25 清華大學新聞網

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化與中國國際研討會在清華舉行

  清華新聞網5月19日電 由清華大學和歐洲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全球化與中國」國際研討會於5月15至17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出席了會議並致辭。研討會由清華大學外文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寧主持。

  袁駟對遠道而來的歐洲、北美和亞洲的學者表示了歡迎,希望清華大學與歐洲科學院的全方位合作取得積極的成果。他認為,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文化之間的差異依然存在。清華大學的人文學者在過去對於引進西方文化和學術理論作了重要的貢獻,今天的新一代清華學人則應對中國人文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化作出新的貢獻。

圖為袁駟致辭。

  歐洲科學院的代表厄裡克•德•科特、美國人文中心主任傑弗裡•哈芬等也分別代表出席會議的歐洲和北美的學者致辭。他們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在全球化進程的飛速發展表示讚賞,同時也感謝清華大學提供這樣一個對話和交流的平臺。

  本次會議討論的主題包括西方和中國的高等教育中,人文社會科學的作用、西方和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的資金研究、西方和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的流動情況、西方與中國的跨文化交流、中國進入高等教育市場後給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帶來的影響、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在西方和中國。出席會議的有來自歐洲各國的歐洲科學院院士15人,以及來自美國、韓國以及中國各主要高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50餘人。

圖為王寧作主題發言。

  開幕式結束後,歐洲科學院執行委員西奧•德漢院士以及王寧和哈芬分別代表歐、中、美三方學界作了主題發言。德漢在發言中指出,全球化確實帶給人文社會科學很大的影響,它同時也使得我們沿著西方的思路在理論和實踐中變得越來越簡便。

  王寧的發言著重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所受到的裨益:現代性的中國模式的建構使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漢語的對外推廣加速了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中國文學的走向世界則為重新繪製世界文學的版圖提供了可能。

  哈芬在發言中指出,人文學科深深地紮根在不同的知識傳統中。他在發言中還探討了那些不同的文化知識傳統傳達的人文學科的現代概念的不同方式,認為自由的人文主義話語在當今社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的力量。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上,代表們通過大會發言和自由討論分別對全球化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所經歷的發展和挑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封宗信、生安鋒和尹莉等教師也在會上作了專題發言。

  背景連結

  歐洲科學院又稱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外文全稱為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成立於1988年,是歐洲多國科學部長共同倡導創立,英國皇家學會等多個代表歐洲國家最高學術水平的國家科學院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個包括東、西歐國家的國際科學組織。歐洲科學院分20個學部,其學科領域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等,是國際上跨地域和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該院院士來自35個歐洲國家,主要從歐洲各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中選出,代表著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界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目前有院士近3000人,包括4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有多位是在當選院士後才榮獲諾貝爾獎的。該院現有外籍院士近一百名。中國(籍)當選者為四名,其中自然科學家三名,人文社會科學學者一名。據悉,清華大學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中唯一有兩名外籍院士的學校:2011年化學系教授帥志剛當選為外籍院士,2013年王寧當選為外籍院士。

供稿:外文系 學生編輯:長 松

相關焦點

  • 全球化與中文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全球化與中文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新聞網5月20日電 5月16至17日,由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辦、人文社科圖書館協辦的「全球化與中文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副校長謝維和出席開幕式。
  • 首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為回應上述問題,2019年10月10日至12日,「首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四十周年高端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召開,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協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與人文國際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Philosophy and Human Sciences,UNESCO)、亞洲新人文網聯
  • 全國首屆高校"人文學科評價及學術論文寫作研討會"舉行
    圖為全國首屆高校「人文學科評價及學術論文寫作研討會」現場。 人民網石家莊7月21日電 21日上午,為期3天的全國首屆高校「人文學科評價及學術論文寫作研討會」在秦皇島北戴河舉行,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近40家院校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人文學科的理論前沿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如何躋身國際一流
    王寧教授是在國際學術界有著很高聲譽和廣泛影響的中國人文學者,現任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並於2010年11月當選為拉丁美洲科學院院士。
  • 中外人文交流與新型國際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中外人文交流與新型國際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2018年12月25日 10:05 來源:復旦大學網站 作者:陶韡爍 字號 關鍵詞:復旦大學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論壇;國際問題研究院
  •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2016年9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徐青森,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校長林建華等來自全國政協、教育部、兄弟院校和北京大學的領導、嘉賓以及中外學者代表共同參加了此次揭牌儀式。
  • 北大計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8年6月28日,北京大學計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會議由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主辦,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信息學院院長黃如院士、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張國有教授等出席並致辭,高可信軟體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騰蛟教授主持。王博指出,計算社會科學為人們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人類社會複雜行為模式的科研方法。
  • 「中華人文精神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灃東新城開幕
    7月30日上午,由國際漢唐學院主辦,陝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理委員會、西北大學國際合作部(國際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科研管理處、文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協辦的「中華人文精神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位於西安市灃東新城的國際漢唐學院總部開幕。
  • 首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2019年10月10日至12日,「首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四十周年高端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召開,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協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與人文國際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Philosophy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舉辦「潘光旦與中國社會學」——紀念潘光旦...
    2019/12/13 信息來源: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
  • 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在無錫召開
    交匯點訊 11月28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江南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於江蘇無錫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各地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等學術集刊的代表、出版團隊與媒體200多人參加會議。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專業性最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盛會之一。
  • 高揚人文社會科學旗幟,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重鎮作用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探索中,中國人民大學逐步形成了鮮明的人文社會科學特色和優勢,成為新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進入新世紀,學校黨委深入研究和分析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優勢,始終強調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強調人文社會科學的特色和優勢不能丟,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特色和優勢不能丟。
  • 復旦劍橋全球人文合作研討會舉行
    2020年1月10日至11日,由國際合作與交流處主辦的復旦劍橋全球人文合作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在為期兩日的活動中,吳景平、吳松弟、褚孝泉、潘公凱等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社會學、國際關係、古籍保護、出土文獻、外國語言文學諸領域的20餘位復旦學者與劍橋大學學者共同圍繞全球人文合作分享各自研究側重點、共話未來合作新願景。
  • 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之「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線...
    由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系和北京論壇聯合主辦的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線上研討會於2020年6月6日舉行。秉承北京論壇「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宗旨,研討會以「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為題,邀請了在中國歷史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大家,圍繞數字人文方法如何推動歷史學發展、傳統史學的格局將如何改變、研究者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來從事研究、數字人文方法面臨的挑戰與需要突破的瓶頸等前沿學術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對話。
  • 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2019年10月18-21日,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邏輯與智能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七屆「邏輯、理性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c,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 2018「宗教與法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合影.jpg 7月13日,2018年「宗教與法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與會者圍繞「政教關係」、「宗教立法」、「宗教財產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法學院等國內部分知名高校法學院學者,和臺灣政治大學、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和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學者,以及第九屆宗教與法治暑期培訓班的學員等50餘人參加了會議。北京普世社科研究所是一所民間研究所,與各大學、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合作,致力於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對我國宗教發展狀況與宗教立法進行學術研究。
  • 第十五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綜合研討會在燕山大學舉行
    10月21日,由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燕山大學和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的第十五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綜合研討會在秦皇島舉行。他簡要介紹了燕山大學的概況和近期人文社科方面取得的成績,並希望大家繼續關心支持燕大的發展和人文社科建設,圍繞研討會主題深入開展研討交流,積極建言獻策,為我省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智力支撐,貢獻社科力量。  陳玉國代表秦皇島市委、市政府向學術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中國人民大學東亞日本語言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隆重召開
    10月15日、16日,由外國語學院、日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協作與日本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東亞日本語言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召開。150餘名來自日本、韓國、斯洛維尼亞、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近80所學校的專家、學者匯集人民大學,參與了本次學術盛會。
  • 中國首屆國際完形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在寧舉行
    中國首屆國際完形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在寧舉行 >   中新網南京4月7日電(劉作楣 盛捷)7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中國首屆國際完形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4月6日至4月8日在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南京大學、德國完形治療學院等主辦,主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完形心理治療在中國」。
  • 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他指出,西安外國語大學經過60年的建設發展,已經實現了由單科外語院校向以外語教育和國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外國語大學的轉變。作為專業外語院校,學校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起步早、歷史長,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優勢,形成了包括長短期語言生、專本碩學歷生、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層次齊全的留學生培養體系,共培養了一萬三千餘名外國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