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外人眼裡,考上北京大學的學生,都是智力超群、天賦異稟的學生,根據清華大學教授王晶對清華五百個學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景、個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們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間。俞敏洪也說,北大學生的智商平均140。
但是,在北大學生看來,他們的智商並不高,之前有個叫孫賀的北大學子這麼認為,而另外一個叫周海營的北大學子,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呢?」贏在高三「老師在重點高中任教多年,也接觸多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在我看來,這些學生並沒有表現出智商超群,他們能夠考上北大清華,靠得是」智商+努力+家庭+高效學習方法+運氣「!
這些學生的智商,肯定不低,但是也沒有表現出天賦異稟,即便是那些通過奧賽保送北大清華的學生,也是通過刻苦的努力的結果,至於裸分考北大清華的學生,那就更加努力了,因為他即便有天賦,也只是某一方面的天賦,比如抽象思維,但是語言不一定有優勢,所以要靠努力。
當然,除了努力,還要有一些運氣的充分,我們都知道,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一個學校可能有50人,但是最後成功的,不一定是哪個學生,這裡面肯定有一些運氣的成分。
除此之外,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個重要的因素,也是北大清華學生普遍認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這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晉軍先告訴學生的一個」殘酷「的事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志學教授曾做過一個調查,對光華學院70位優秀學生進行了「青少年成長規劃」調查,其中一項是「家庭出身」。結果顯示,70%—80%的孩子都來自教師家庭。
一個良好的家庭,不一定是很有錢的家庭,而是有時間陪伴孩子,用心陪伴孩子的家庭,應該是學習型家庭,父母喜歡看書,有求知慾,做事熱情等等,這樣的家庭環境薰陶下,孩子往往擁有明確的目標和學習的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所以,我非常認可這一點,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最重要的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北大清華的學生,不能批量」生產「,是因為不一定有好苗子。
而高效的學習方法,對於學霸非常關鍵,高效的學習方法從哪裡來?我想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從外部獲得,善於學習其他人成功的學習方法,然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然後持之以恆地執行。每次北大清華學子回母校做報告時,我都有一個感受:他們真沒有多少新奇的東西,就是把老師常講的方法,落實充分,才有這樣的結果。
還有一種,就是從內部獲得!一個學生給大家做經驗交流,其中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可:想成為學霸,你必須喜歡學習,只要你真心喜歡學習,你就會去琢磨方法了,也就會有自己的方法了,其實做任何事都是一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預習——上課——複習——作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而學霸還有關鍵一步:作業發現問題,然後尋找原因,解決問題,形成體系。
對於這個問題,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贏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