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70後甚至80後都知道,
那個年代,
學生娃除了寒暑假,
還有兩個假期:
春忙假和秋忙假,合稱農忙假。
那個時候的農忙假,最少10天,最長半個月,比現在的「黃金周」還要長。
農忙時節,孩子們的參與,能給家裡帶來很多幫助,即使不能直接參與收麥子、犁地這些活,做點其他雜活,打打下手,也是可以給家裡減輕很大負擔。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參加勞動鍛鍊,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曾有代表建議「增設大中小學春秋假期,建立錯峰休假制度促進旅遊業均衡健康發展」。
對這一建議,教育部近日在官網公開答覆稱,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前提下,學校放假時間包括春秋假時間,由各地、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做出具體安排。
答覆中還提及,教育部印發的《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三年制中職、高職每學年安排40周教學活動,對假期的具體安排未做限制。
現實情況是,部分高校已將春假安排上了!
中國人民大學從2004年開始設置春假的制度。2019年人大公布的春假和勞動節假期安排為:4月28日至5月5日放假調休。
2019年,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4月初放6天春假。
你們學校有沒有安排春假和秋假?歡迎後臺留言發表您的看法。
(綜合「中國青年報」「新聞晨報」「光明網」等)
排版:抒澤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