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放「春秋假」的話題,現在又來了第二波。第一波是在11月初,教育部回復了人大代表關於中小學放「中秋假」的建議,總體上觀點是,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保證課程計劃的前提下進行安排。春秋假在全國統一實施的條件還不成熟。
這次回復,當時在網上就引發了熱議,網友們吵得不可開交。如今,第二波來了,這次是可是正式下發了文件,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了《關於改善節假日旅遊出行環境促進旅遊消費的實施意見》。
在這個意見的第12條,專門提及了中小學放春秋假,我們來看看都說了些什麼。
第12條的責任部門是地方相關部門、中央組織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直接是教育部門的,是裡面這樣一句話: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實施方案》,在保證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結合氣候環境等情況,統籌寒暑假時間、制定出臺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的辦法,引導職工家庭在適宜出行季節帶薪休假。
從文件的敘述來看,這個精神跟教育部前次的回覆是一致的。但是,這個文件一出,網上是真正的吵翻了天。但是,筆者注意到,關於放春秋假的話題,本來覺得應該是教師的熱門話題,因為學生放春秋假,老師也是受益者。
但是,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中,老師對於放春秋假並不期待,或者說沒有什麼期待。有個老師在回答筆者提問時,直接就是四個字:春秋大夢。春秋假在老師眼裡,成了春秋大夢,意即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文件上明確是可以的,為何老師們倒是不看好呢?
其實,老師們最清楚,如果安排春秋假,那麼寒暑假勢必要進行調整,因為整個學時數是不會變化的,必須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課程,這是前提,也是必須達到的。而教師對於一年兩個長假這種模式早已適應了,再弄個出春假或者秋假,反而不適應了。
相比於教師的沒反應,家長的反應很激烈,他們的焦點集中於學校放春秋假,孩子怎麼辦?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現在這樣,兩個長假有些家長都夠嗆。不少家長在寒暑假裡,只能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去。現在補習班一天一個價,家長都快支撐不住了,再弄個春秋假來,誰還受得了?
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家長倒是對春秋假有條件的期待,這些家長認為,孩子放春秋假,應該有其他的配套政策,企事業單位也必須跟著放,如果不跟著放,家長沒放假,孩子放假了,難不成讓孩子自己跑出去旅遊嗎?
總結起來看,家長對於放春秋假總體上持反對態度,而且比較激烈。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直接涉及到孩子怎麼安排的問題。雖然文件上說調節好帶薪休假,但是家長的單位各不相同,帶薪休假時間不可能安排在同一時間段。
筆者記得小時候讀書時,每年都是放春假和秋假的,當然,筆者是生長在農村,城裡的情況不知道,希望從小在城市讀書的朋友們補充一下。那時候農村中小學在麥收季節放春假,在收水稻季節放秋假。
那時候農村的家長可是一致支持放春秋假的,因為那時候都是人工收割,孩子們放假可以到田地裡幫忙。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農忙季節也沒多少忙的,孩子放假也幫不上忙,反而是幫倒忙,要家長分心照顧,所以,情況跟那個時候是完全不同的。
按照9部門的文件,還是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那麼,大家對於放春秋假是什麼看法,是支持還是反對呢?歡迎留言交流。